在二級立法中市級立法
⑴ 美國是二級立法體制嗎
美國是實行「三權分抄立」的國家,立法權、行政權與司法權的行使有著嚴格的界限。同時,美國又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和各州根據憲法享有和行使各自的權力。國家的這種制度,決定了美國立法體制[01]的主要內容:國會和州議會分別是行使聯邦和州立法權的主體。
美國的議會及其立法許可權
按照美國憲法的規定,國會[02]行使聯邦立法權。美國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院100名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參議院的立法職權主要是:行使聯邦立法權,批准國際條約和協定;批准總統的任命;審判彈劾案。參議院設有17個常設委員會:農業、食品營養及森林委員會;撥款委員會;軍事委員會;銀行,住宅及都市事務委員會;預算委員會;商業,科學及交通委員會;能源及天然資源委員會;環境及公共工程委員會;財政委員會;外交委員會;政府事務委員會;司法委員會;健康,教育,勞工及養老金委員會;規則委員會;中小企業委員會;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印第安事務委員會。常設委員會根據法律、本院規則、決議設立,跨越國會屆別而長期存在,擁有長期不變的職責范圍,配有固定的辦公經費和助手經費,享有審議權和監督政府部門的權力。
⑵ 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所進行的行政立法在行政立法的分類中屬於( )
行政立法的分類
(1)依行政立法權的來源不同,可分為一般授權行政立法與專特別授權行政立法。屬
(2)依行政立法的主體不同,可分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3)依行政立法的內容、目的不同,可分為執行性、補充性、試驗性立法。
依以上分類,
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所進行的行政立法在行政立法的分類中屬於一般授權行政立法
⑶ 人民在立法中有怎樣的地位
立法,是指一定的國家機關依法制定、修改、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民主立內法是我國立法的基本原則容,所以立法應當「開門立法」,傾聽人民的呼聲,徵求人民的意見,真正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確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應當通過法律規定,保障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使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具有開放性和透明度,立法過程中要堅持群眾路線。
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國家主人的人民通過選舉人民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自己行使各項權力。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主要的立法主體。
然而近年來,我們的全國人大和各級人大會議上,不斷爆出「女性家務勞動工資化」、「醫改成功是人民的悲劇」之類一個又一個「另類提案」或稱「雷人提案」,引起全社會一片噓聲。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這些提案代表了誰?提案者還是不是人民的代表?人大代表在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時,要充分聽取人民的意見,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體現人民群眾的訴求,使所立之法是真正的人民之法。這是人民立法主體地位的根本保證,是法為「良法」的根本保證,也是法律得以實施的前提。
⑷ 為什麼要有二級立法
為什麼要有二級立法?應該法律有幾集有60多條,你就好好看看,你就明白就懂了。
⑸ 立法法中"設區的市"指的是哪一級市
設區的市除直轄市外一般就是指地級市。
簡介:
2015年《立法法》修改後,282個設區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省級以下),但有立法范圍限制。《立法法》修改前只有22個省會、5個自治區首府、4個經濟特區、18個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 《立法法》第七十二條 第二款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⑹ 解釋下我國的「一元、兩級、多層次」立法體制是什麼概念
我國的立法體制來為統源一的分層次的立法體制,簡言之叫「一元兩極多層次」。
「一元」是指全國只有一部體現人民根本意志的憲法,中央在立法權上實行統一領導。
「兩級」是指中央一級的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具有立法權,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享有地方立法權。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相結合。
「多層次」是指中央和地方立法多類結合、多層並存。在中央,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憲法和法律,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部委及其直屬機關可以制定部門規章。
(6)在二級立法中市級立法擴展閱讀:
我國法律法規的主要層級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憲法,由全國人大制定;法律,由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一般冠以××法)。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一般冠以××條例)。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民族自治州和自治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一般冠以××條例或××辦法)。地方政府立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民族自治州和自治縣政府制定(一般冠以××辦法)。
部門規章:由國務院部委及國務院直屬機關制定(一般冠以××辦法或××規定)。
⑺ 立法專家請進:我國法律中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市政府,但是包不包括市轄區政府依據是什麼
(一級行政區劃復)省制級行政區政府機關名稱:省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直轄)市人民政府、特別行政區政府;
(二級行政區劃)地級行政區政府機關名稱:地區行政公署、盟行政公署、自治州人民政府、(地級)市人民政府;
(三級行政區劃)縣級行政區政府機關名稱:縣人民政府、自治縣人民政府、旗人民政府、自治旗人民政府、(縣級)市人民政府、(市轄)區人民政府、林區人民政府、特區人民政府;
(四級行政區劃)鄉級行政區政府機關名稱:鄉人民政府、民族鄉人民政府、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蘇木人民政府、民族蘇木人民政府、(縣轄)區公所、(縣轄)市政府(台灣省專設);
市轄區政府如北京市朝陽區,這不在二級與三級政府裡面,如果包含了,還真有點尷尬了。
⑻ 在立法法中,兩部法律沖突怎麼辦
根據《立法法》第八十八條規定:「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專、自治條例和單行屬條例、規章的許可權是: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三)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七)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據此,如果部門規章和法律發生沖突,按上述規定處理。
⑼ 立法體制的「一元 、二級 、多層次」 怎麼理解
一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的主體是回全國人民代答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
兩級:中央一級立法和地方一級立法
多層次表現是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主體從中央到地方寶塔式的設置,層次清楚,許可權明確,相應它們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地位也是成為梯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