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民法典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發布時間: 2021-01-19 15:48:22

A. 用民法典護佑人民美好生活你有哪些好的建議

法部門要公正執法,嚴格執法,公民要遵紀守法,立法部門要修改法律的不足之處

B. 民法典的制定和實施有什麼社會價值

民法典的新制度,主要是保護人民的安全性和便民性,對社會有級高的價值觀。

C.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知識就民法典的編纂談談你的認識

一、民法典彰顯中國智慧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也為世界法治文明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目前,全世界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民法典的國家和地區不超過40個。

誕生於21世紀初的中國民法典體現了中國特色和創新,是21世紀高科技、大數據時代的民法典代表,將會在世界上產生巨大的影響力。民法典的編纂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次推進、臻於至善的過程。回顧多年來的立法歷程,顯而易見是一步步單行的民事法律頒布實施後。

到了今天再編纂一部統一的民法典,這在立法的技術上稱為先零售後批發,充分彰顯了中國智慧,這種立法技術也是對人類立法史的貢獻。民法典編纂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動實踐。肖勝方說,先零售後批發的立法技術就是科學立法的體現。



二、民法典保障人民美好生活

在肖勝方看來,民法典的重要意義主要有五大方面。首先,有利於推進民事立法體系化。法典最重要的就是體系化,它不是簡單的匯編,是要遵循統一的邏輯、統一的法律用語。新中國成立以來,狹義上的法律共計有258部,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單行民事法律。

這些法律在不同的階段完成了不同的立法使命和目標,解決了不同的問題,有的使用的法學理論不同,或者使用了不同的法律用語,甚至有不同的法律規范等,而民法典將分散在各單行法中的民法規范系統集成,形成一部體例科學、內容協調、規范合理。

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的法典,更好地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民法典還有利於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肖勝方說,依法治國,就是用法治的手段治理國家、管理社會,核心是規范公權,保障私權。規范公權,需要依靠憲法和行政法

保障私權則依靠的是民法。私權利得到了保障,這也促進了公法的規范,對法治政府的構建具有非常大的意義。而且,民法典還有利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助力優化營商環境。肖勝方表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

法治是建立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石,完備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場良好運作的前提。民法典一大重要意義是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提供保障。肖勝方說,誕生於新時代的民法典,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回應人民的法治需求。

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此外,民法典還有利實現公正司法,也有利於依法行政。肖勝方指出,在過去,不同的法官判案,或者同一法官在不同時期引用不同的法律判案,可能會得到同一個結論,但也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如果同案不同判,老百姓會難以理解,認為司法不公。民法典有效解決了法律適用沖突問題,為法官適用法律提供了全面系統的依據,有效防止裁判尺度不統一。

D. 民法典制定的現實意義

民法典五大現實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中國正系統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並且試圖通過法律編纂方式,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法治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有民事立法的全面總結,是對我國立法經驗系統梳理,同時也是對我國民事司法工作全面檢驗。可以這樣說,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在民事立法方面已經走出了探索階段,正准備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系統性法律規范。
過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國務院頒布的許多涉及民事方面的司法解釋和民事政策有可能會成為歷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各地方政府頒布的有關規章制度都必須比照民法典進行徹底的清理,凡是與民法典不一致的地方,都必須立即廢除。中國民事法律規范第一次實現了法典化。
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標志著中國的立法背景和立法導向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即將進入小康社會,絕對貧困不復存在,現代化的康莊大道就在眼前。總結過去民事立法成果,通過民事立法開辟新的未來,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肩負的神聖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個象徵,它象徵著中國已經實現了第一階段的奮斗目標,中華民族正大踏步地向現代化闊步前進。
民法典是中國的分水嶺,它標志著中國從此告別貧困,走向現代化的美好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最大特點就在於,保留了傳統社會的組織結構和法律體系框架,同時又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建立了新的法律制度體系,突出了人格保護的內容,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民事法律制度。
第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解決了中國社會發展中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的,在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如何建立和諧社會,這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了,必先按勞分配,實現勞動平等。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市場經濟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資本的力量無處不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如何解決市民社會基本的社會矛盾,這是我國民法典最重要的課題。
民法從本質上來說,應當體現互助精神,強調守望相助,互幫互助。因此,全國人大討論民法典(草案)的時候,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將我國控制重大疫情的有益經驗,納入民法典,全國人大主席團根據全國人大代表的建議,及時修改民法典草案中的有關內容,並且付諸表決。這充分說明,中國民法典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是體現中華民族守望相助精神的具體法律規范。民法典所確立的各項原則,有助於弘揚中國的傳統優秀文化,有助於實現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但是,必須充分意識到,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強調的是守望相助,而市場經濟的本質則是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如何把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這是中國民法典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19世紀法國拿破崙制定法國民法典的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把民法這個充分體現互助精神的法典和商法這個充分體現營利精神的法典區分開來,民法解決的是民事關系問題,而商法則著重解決商人之間的關系問題。
由於中世紀地中海沿岸的商人,已經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規則,因此,法國立法機構只需要把商人的規則加以認可,即可成為國家的法律。
這種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遵循的原則與民事交往遵循原則的矛盾之處。換句話說,西方社會存在著商業化社會和非商業化社會,非商業化社會又可以分為傳統的家庭為核心的家庭倫理社會和社會組織為核心的道德倫理社會。
在保護個人利益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身份的區別,但同時也要考慮到行為的差異。法國民法典著重解決商業行為中出現的問題,因此,完全採用「外觀主義」,強調商人的信用價值。德國則採用雙重標准,側重於關注商人的行為,建立了一套非常獨特的商業倫理價值體系。
可以這樣說,這種分別立法模式,旨在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經濟價值觀念擴張所產生的問題。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之所以採用分別立法的模式,就是要防止市場經濟的交易規則進入到民事領域,從而破壞守望相助和諧的家庭或者鄰里關系。
20世紀商業活動日趨發展,許多國家特別是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在立法過程中,一方面保留傳統的價值體系,另一方面通過單獨立法的方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商業法律規則體系。我國在合同法中規定了許多商業合同,這是我國民法典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由於我國民法典採用的是一種民事活動統攬全局的立法模式,因此,如果不了解民法特別法,那麼,實施民法典過程中,有可能會顧此失彼,出現錯誤判斷。
可以這樣說,我國民法典旨在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落實問題,但是,由於在處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代市場經濟基本道德倫理體系關系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精雕細刻,因此,民法典能否達到「定分止爭」的目的,還需要持續觀察。
第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堅決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理念,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中國抗擊重大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全國人大即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一個帶有隱喻性質的立法重大事件。它標志著中國的立法機關在如何保護公民權利方面,有了更加真切的認識。
中國民法典呼應了人民的呼聲,對那些看起來並不重要的民事主體,給予了必要的關注,並且制定了法律規范。譬如,對於我國長期存在並且在改革開放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個體工商戶,除了民法通則作出詳細規定之外,在後來民事立法中往往一筆帶過,這一方面反映出我國民事立法機關認為,隨著現代化工業時代的到來,傳統民事主體譬如個體工商戶即將失去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作為主要市場主體,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民法典專注於「宏大敘事」,對於關系國計民生的小商小販,缺乏應有的關注。
重大疫情所帶來的失業問題以及城市中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困難問題,已經納入中央決策體系之中。「中央文明辦」明確規定,佔道經營、馬路市場和流動商販今後不再列入文明城市考評的內容。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在追求現代化過程中,人們終於意識到,在中國社會仍然存在中低收入階層,他們收入來源於佔道經營,來源於馬路市場,如果不尊重小商小販,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那麼,中國民事法律規范將會失去應有的價值。
正因為如此,民法典適應我國現存社會發展狀況,對於過去那些被忽視的民事主體,給予必要的關注,並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專門的法律規范,為他們保駕護航。
不僅如此,為了總結我國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的經驗,立法機關在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基礎之上,衍生出了土地集體流轉和經營權制度。這些制度對於促進我國農村土地的集約經營,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信隨著我國民法典的實施,我國城市和農村的面貌將會發生一些變化,那些過去不被重視的市場主體,有可能會挺起腰桿,生存得更加有尊嚴。農村土地所有權人,會更加充分尊重承包權人的利益,允許他們將承包的土地轉讓經營,從而使農民過上沒有退休金,但是,可以依靠土地出租獲取固定收入的幸福生活。
第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實施,解決了我國民事審判統一化的問題。如何把解決具體現實問題的法律規范編纂成為現代化的法典,形成完整統一的法律制度體系,解決我國司法統一化的問題,這是現代法治社會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
不少學者反映,由於我國民事立法零打碎敲,以至於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不得不上窮碧落下黃泉,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法律依據,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並在此基礎之上,考察各個法律規范之間的關系,作出司法判斷。我國民法典頒布之後,所有這一切都將成為歷史。民法典就是法官審理民事案件的行為指南,法官再也不需要從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會議紀要中尋章摘句,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必須依照民法典所確立的基本法律規范作出判決,如果民法典中沒有具體的行為規范,那麼,所有判決都必須符合民法典所確立的基本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實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代法律規范之間的關系問題。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體現的是中國主流價值觀,也是國家價值觀。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到我國民法典中,這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全國人大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我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盡可能地融入到每一個法律規范,從而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許多爭議的案件。譬如,在沒有充足證據的情況下如何證明是否構成侵權,「南京撞人」案件是否還會出現?如果再出現類似的案件,法院是否會自由裁量,不同地區法院是否會作出不同的裁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充分吸取我國司法經驗,並在此基礎之上,把抽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具體的行為規范之中,從而使每一個法官在處理案件的時候,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中國正處在多元化社會轉型時期,將國家價值觀法律化,面臨巨大挑戰。立法機關充分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並在此基礎之上,試圖使用法律的語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規范,便於普遍實施。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每個人價值觀念不同,因此,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法官價值觀至關重要。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法學教育中,恰恰忽視了價值觀教育。雖然法學教育和其他專業教育一樣,都增加了有關意識形態的內容,但是從整體來看,法官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官的意識形態教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法官拒絕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乏足夠的尊重,那麼,在適用法律過程中,一定會出現新的分歧和矛盾。我國當前民事審判中的許多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法官意識形態出現了問題。由於一些法官缺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尊重,適用法律的過程中,先入為主,帶有明顯的傾向性,結果導致民事審判出現了許多不應有的偏差。我國關於合同、公司、婚姻的司法解釋中,有許多規范之所以引起廣泛爭論,根本原因就在於,在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因此,民法典頒布實施之後,首要任務是,加強對法律企業共同體的價值觀教育,讓我國法律職業共同體成員充分意識到,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沒有形成良好的意識形態環境,那麼,盡管法律條文爛熟於心,在司法實踐中仍然會出現不應有的爭議。解決我國司法審判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從條文到條文,而應該加強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教育。

E. 法治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法治可以更全面地保障公民的權益,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版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權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不以規則不成方圓,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人民生活才能更美好。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5)民法典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擴展閱讀:

民法典的編纂是民主立法的典範。網民在立法中作出貢獻:民法典草案共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建議。有關專家認為,民法典從人民中吸取智慧,最大范圍凝聚了社會共識,這是該法高票通過的原因之一。

民法典同時也是科學立法、依法立法的典範。5月25日,人民網製作的短視頻「民法典誕生要經歷幾步」梳理了立法流程:2017年3月,《民法總則》出台;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18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啟了對各分編草案的拆分審議;2019年進入審議密集期……


F. 民法典來了,民法典究竟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民法典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和諧。也會讓一些犯罪分子,不敢對我們無辜人下手。民法典的完善,會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積極向上。同時,也會讓我們公民的權利,得到更好的維護。對於那些壞人也有了嚴懲,對於婚姻也有了保護。對於那些壞人,國家法律,有了更完整的體系。

因為它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遭遇到的一些不公平現象,都有法律可以去保護我們。所以我覺得民法典,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改變。同時也會被很多人所喜愛!而作為普通民眾的我們,不僅僅要去對民法典熟讀。同時也要遵守民法典,絕對不可以觸犯法律。一定要了解民法典,絕對不可以因為我們的不知法,所以無意間去犯了法律。這樣,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熱點內容
道德經十九章感悟 發布:2025-05-23 10:26:32 瀏覽:348
2017中華人民勞動法 發布:2025-05-23 10:26:29 瀏覽:342
最高院關於適用合同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3 10:20:46 瀏覽:989
法律碩士研究生工作好找嗎 發布:2025-05-23 10:20:06 瀏覽:111
民事訴訟法實行81 發布:2025-05-23 10:12:05 瀏覽:844
勞動法短期病假的規定 發布:2025-05-23 10:04:35 瀏覽:933
社會與法普法欄2017目劇 發布:2025-05-23 10:03:56 瀏覽:602
土地局出的證明有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5-05-23 09:53:48 瀏覽:607
浙江義烏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23 09:51:37 瀏覽:812
商法的營業自由原則 發布:2025-05-23 09:47:54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