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不是法治

依法治國不是法治

發布時間: 2021-01-19 18:12:42

① 為什麼是依法治國而不是依法制國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回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答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②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嗎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理念 是我們自身都需要追求的一個憲法規則 所以我們必須要尊重

③ 法律,也講依法治國,為什麼它依然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法律,只是紙面上的文字。最終還是得靠人把握、執行。執行人,被執行人,監督、審核…都是人在操作。所以…

④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什麼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

①人民民主。這是依法治國的基礎。

②法制完備。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

③樹立憲法法律權威。這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④依法執政。這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⑤ 當前在依法治國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是什麼

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版觀權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⑥ 依法治國是不是制度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制度,但沒有監督的制度很難實現。

⑦ 依法治國是不是就是依法辦事

片面的。依法治國不僅是依法辦事,還有加強立法等

⑧ 依法治國與法治的區別與聯系

一、依法治國與法治的聯系

法制又稱為以法而治,即法律是政府管理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法制和法治不是同一個概念。它們的聯系在於,實行法治需要有完備的法律制度。

二、依法治國與法治的區別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律制度是相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制度來說的,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

而法治從來都是相對於人治來說的,沒有人治就無所謂法治,相反亦然。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

2、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一套法律規則以及這些規則怎麼指定、怎樣執行和遵守等制度;法治與人治則是兩種對立的治國理念和原則,即國家的長治久安不應寄希望於一兩個聖主賢君,而關鍵在是否有一個良好的法律和制度,這些良好的法律還應得到切實的遵守。

3、與法治相比,法制側重在法律的使用上,是法律工具主義。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但不一定是實行法治。

(8)依法治國不是法治擴展閱讀:

法制是指當權者按照法律治理國家,但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組成的立法部門制訂的。法治下,行政部門的職責只是執行該等法律,並且受該等法律拘束。

因此法治和法制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於法律是否拘束人民,而是在於行政、立法、司法這些政府權力是否也和人民一樣,受到法律的拘束和控制。

法治的內涵,與其說是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毋寧更側重於法律對政府權權的控制和拘束,否則法治即與法制難以區分。

對於社會上常見的違法或脫序現象,尤其是以激烈、遊走於法律邊緣的手段向政府爭取權利的行為,某些政府官員常常會呼籲和要求人民「守法」以尊重「法治」,這其實是將法治的意義誤解和窄化為法制。

⑨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內容。關於實施依法治國的要求,下列哪些選項是不正確的

答案】CD
【解析】本題考核依法治國。
選項A說法正確。《憲回法》第5條第1款規定,中華答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選項B說法正確。依法治國是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堅持依法治國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依法治國方略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作用,實現法律手段與其他社會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有機結合。建立和完善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選項C說法錯誤。司法公正價值的實現要以司法獨立為基礎,要維護我國法制的統一,必然要以司法獨立為基礎,建立統一的司法體系,保證法制的統一性。其表述不符合題干關於「法治」含義的要求。
選項D說法錯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認同「法律萬能」的思想偏向,這與西方資本主義法治理論中片面、絕對化的「法律中心主義」具有重要區別。

⑩ 「依法治國」不是什麼治國神器

明白人一個!且不說早從努奴隸社會,就已經開始「依法治國」了內,到了現在,居然成容了資本家的先進性的表現了?豈不是滑稽?再說了,若按照馬克思關於法律本質的觀點,法律是統治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由此,可以證明單純的強調法制實際上就是獨裁!因此,只有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才是真正的「民主」!

熱點內容
土地流轉通知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02 08:03:40 瀏覽:15
電商法淘寶代購 發布:2025-09-02 08:00:43 瀏覽:296
民法通則94條 發布:2025-09-02 08:00:42 瀏覽:552
2016年吳鵬行政法視頻 發布:2025-09-02 07:59:14 瀏覽:756
下列關於行政許可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2 07:59:08 瀏覽:235
武漢市檔案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02 07:56:15 瀏覽:529
在廣州做律師 發布:2025-09-02 07:44:14 瀏覽:598
張明楷刑法學視頻 發布:2025-09-02 07:39:55 瀏覽:591
行政法最基本的原則是 發布:2025-09-02 07:39:54 瀏覽:957
2017中級會計經濟法教材 發布:2025-09-02 07:39:53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