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溫飽
⑴ 道德和溫飽那個重要
道德和溫飽的關系,就必須了解道德與溫飽是一個連續的變數。我們必須看它們相互之間變化的趨勢以及相對的關系。我方剛才已經充分論證了,我們社會要談道德,就是要使一項道德能夠在社會上推行成功。道德不能實現的話,光談有什麼用呢?你飢餓的時候很想談道德,但是,你做不到啊!我方的論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
第一,我們從邏輯關系看,人的溫飽需求是與生俱來的。一個小娃娃剛生下來,他就想吃想有溫暖,但是人的道德是人類社會形成之後才產生的。而道德的目的呢也是為了維持這個社會的和諧。如果人都不存在了,那還怎麼談道德呢?所以,談道德不能離開溫飽這個前提。
第二,從政府施政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道德建設當然是重要的,也唯是因為我們要把道德建設建築在堅固的磐石之上,所以,我們主張道德的提倡必須與經濟建設雙管齊下才能相得益彰。否則,只是一廂情願地希望三餐不濟、衣衫襤褸的人們表現出高尚的道德,恐怕不切實際。
第三,對於飢寒的人,我們也認為他們應該也可以談道德,但是,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將心比心,這個時候,我們能夠談的道德更應是能幫助他們解除飢寒,再進一步過上好日子的道德。從這個角度看,溫飽仍然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最後,讓我們從整個人類需要繁榮發展的最高原則來看,少數人或許為了個人的理念可以鄙視甚至放棄溫飽這個最基本的需求,但是,整個社會是不可能也不應該接受這樣一種理念。在歷史上,也從來沒有一個社會的大多數人能夠實踐像顏回那樣仁人志士舍己為人的高尚道德。那是一種超道德行為,並不能夠被視為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的道德。所以,綜合以上的論述,對方一直在強調少數人可以做到的道德,但是,那並不是我們社會的道德。所以,從我們社會的觀點來看,無論是從政府施政的角度,無論是從邏輯關系,無論是從飢寒人所需要的道德,或者是從整個人類繁榮發展的趨勢……
⑵ 關於溫飽與道德的名言
1. 自天來子以至於庶人,源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2. 修養的本質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愛默生
3. 托爾斯泰的思想也許是最高尚的哲學,最偉大的利他主義,不過這種思想對生活來說卻不適用。有成千累萬的事例表明人們必須用侮辱來回報侮辱,不能不這樣回報。到處都得有為個人的神聖權利的奮斗;如果不要這種奮斗,那就是不道德。——契訶夫
4. 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5.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6.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7.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8.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⑶ 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各位好!今天的命題是: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溫飽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談道德是推行道德。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道德。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准。那麼我問對方同學:判斷是非好壞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歸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起碼基本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再問對方同學:在溫飽都達不到的時候,我們還要不要道德;——當然不要。這就是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人的行為准則。我問對方同學,那麼定出行為准則是干什麼的?定出行為准則是為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我再問對方同學,人們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我再問對方同學,人們定出這些行為准則如不能成為達到溫飽的基本保證時,我們還要不要這些行為准則?當然不要。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飢寒,對於飢寒的能不能脫離溫飽而談道德?當然不能。請問大家那麼對於飢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為他們解除飢寒,所以此時,我們最應該講的是能夠幫助他們求得溫飽的道德,飢寒人最愛聽的是什麼?是能夠幫助他們解除飢寒的道理,而不是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我們談道德,如果連溫飽都不能保證,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為了什麼?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問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溫飽。我還要問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奮斗連人們的肚子都填不飽,他們還會不會那樣做呢?當然不會。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⑷ 溫飽是不是道德的必要條件
我也對該問題 感興趣,所以做過一些思考.本人認為道德在人類社會是相對的概念. 在該回前提下討論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答,如何相對,就是對道德標準的制定的高低.高道德的人,沒有溫飽也不會去偷去搶.(我沒有用'犯罪'這個詞是因為偷和搶被認為在一般的社會社會道德觀念下是犯罪, 那麼特殊情況下如果,假如法律根本沒有規定,那麼我們以內心的感覺可以說那是不道德的但不是犯罪.這在很多情況下制定法律很困難的原因之一.)低道德的人很富足還可能更加貪得無厭.另外,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道德的高與低會造成很多矛盾,用高標准去衡量做不到的人的行為就是不道德的了,例如考試60分及格,但是一個學生確實盡了最大努力還是只考了50分,那麼他及格了嗎?我認為是及格了.如果老師知道他盡力了還不讓他破格及格那麼老師的行為就是不道德的了.
⑸ 《溫飽和道德那個更重要》800字議論文!急急急
寫作文的話肯定是道德重要,但是實際情況是沒有溫飽就沒有道德。
⑹ 溫飽是道德的必要條件的資料和問題,要原創的
(一) 定義
溫飽: 【釋義】衣暖食飽。本義是吃得飽,穿得暖。(注意: 反方抓漏洞時可能將核心概念溫飽定性為:貧困,並不等同於生存線,比生存線的物質條件更高一點,將此與咱們的生存嚴格區分開來。)
道德: 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五個功能。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從目前所承認的人性來說,道德即對事物負責,不傷害他人的一種准則。
(二) 辯辭
1).今晚的論題是「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溫飽是人最基本的衣食 需要,而談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就是說,我們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 道德,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准.我問對方同學,要判斷是非好 壞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歸根到底是看這個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問對方同學,人 要生存,最起碼最基本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那麼我再來問對方同學,假如我們談一種 道德,其結果使大家溫飽都不能保證,我們還要不要這種道德?當然不要.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人的行為准則.我問對方同學,人們定出行為准則是干什 么的?定出行為准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讓我再來問對方同學,假如我們定出一種行為准則,結果是大家的溫飽都不能保證,找還要不要這種行為准則?當然不要.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飢寒時,能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道德?當然不能.我問大家,對飢寒的人,我們最應該 做的是什麼?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讓他們解除飢寒.所以此時,我們最應該講的,是能夠幫助 他們求得溫飽的道德.飢寒的人最愛聽的是什麼?是能夠幫助他們解除飢寒的道理,而不是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如果你談道德連溫飽都不能保證,談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 .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歷史上,伯夷、叔齊恥食周粟,寧肯餓死.在那時,溫飽是否就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當然不是.伯夷、叔齊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範推廣,姑且不論, 我問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救天下.讓我再問大家,天下人要生存 ,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讓我再來問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結 果是天下人的溫飽都沒有保證,他們還會不會這樣做?不會.他們這樣做還有沒有意思?沒 有意思.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正方一辯在陳詞確立了這么幾點:
1、確立了核心概念:
溫飽是最基本的衣食需求,進一步將溫飽明確為最低生命線,也就是生存。
2、通過對道德自身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兩個方面進一步對必要性進行論證:溫飽是道德的基礎,連生存都無法確認自然不能談道德。
3、提出了一道防禦線:仁人志士之所以講道德就是為了服務於讓天下人實現溫飽的這個目的。
4、特別提出的是,正方一辯對溫飽和談道德二者的時間關系還是提出了明確的解釋:
因為溫飽是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生命的保障,有了命才能談道德,所以二者的產生是先後條件關系,並且先滿足的溫飽對後來產生的談道德具有決定性作用。
反方可能這樣駁倒我們
將核心概念溫飽定性為:貧困,並不等同於生存線,比生存線的物質條件更高一點,將此與正方的生存嚴格區分開來。
2、提出了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是有理性的人,當然了,這個有理性的人的存在也是有前提的,這個人是貧困的,可不是生存受到威脅的。
3、既然溫飽不是生存,那麼盡管身處貧困,卻無性命之憂,自然溫飽和談道德的關系不是先後條件關系,溫飽也夠不成對談道德的決定性作用。
4、既然如此,溫飽與談道德二者是可以並存的關系,在貧困的情況下可以談道德,正方藉此提出了本方的主攻方向:請對方提出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當然了,關鍵還是對溫飽這個概念的不同闡釋。
可以這樣回答
溫飽和道耆德這個問題是不能簡單化的問題.這不僅包括達到溫飽後談道德的問題,它還包括在達到溫飽之前、處在溫飽的不同層次上談道德.在達到溫飽後談道德是天經地義、不言自明的事實.但在溫飽前,如何處理好溫飽與道德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好經濟建設與道 德建設之間的關系,這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問題,也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而對方恰恰忽略了這個問題.(避而不談回答) 大家都知道,溫飽是人類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條件.人類社會要繁衍、要發展,它必須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維持人民的生存.所以我們講道德的時候,不能脫離人民的溫飽.對方似乎在講,一個社會只要有了道德,經濟社會自然而然就會上去,只要有道德,大家的肚子 就填飽了.這很可笑.這是一個天真的幻想.我方承認道德對於一個社會的重要性.但我們 更深切地體會到溫飽對於每一個人與每一個社會要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提出 ,談道德不能與溫飽相脫離. 建設一個國家就像培養一個孩子.我們都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會 道德規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我們不給孩子吃飯,是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後 果呢?我們在教育孩子吃飯,是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呢?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如果 不對他進行教育,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的過失就不是更大了嗎?從現實看,一個國家只要堅持 道德與溫飽不可分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對方從中國大陸來,對中國十幾年來的經濟變化 所取得的成績,一定是感觸頗深.世界上對這個問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成績都是在中國政府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手抓的情況下所取得的.如果中國政府還像過去一樣,像文革時期一樣,只顧道德建設,而不講經濟的話,那麼我們就很難想像中國會取得現在這樣的成績
2) 關於今天的辯題,我方的定義跟對方的定義不一樣.但是對方沒有針對我方的定義作出答復,只一廂情願地在對方的定義上加強發揮而已.我們比較一下雙方的 定義又有什麼不同. 首先對溫飽,我們提出的溫飽是相對溫飽的概念,所講的飢寒只是指社會一般人、中產 階級的人的飢寒的定義,並不是對方講的那個飢寒.所以我們並沒有承認對方的定義.如果照這個定義來講,飢寒是什麼樣的呢?根據生物學的研究,長期飢寒,熱量不足以維持生命 ,就會發生突變,甚至死亡.對方舉出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在發展的時候,是飢寒的嗎?大家都沒有飯吃嗎? 其次,談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實踐的規范.大家都不能夠實踐的規范,不叫做道德.對方只舉出聖人英雄的例子.正因為大家都做 不到,所以大家都贊揚他,這是一種超道德的行為,這不是道德.(掌聲)譬如說,一個醫生冒著生命的危險,到瘟疫橫行的地區去行醫,大家贊美他.但是另外一個醫生不去,大家會用道德譴責他嗎?不會.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對方定義錯誤.(笑)如果那是道德的話,大家不要在這里辯論,不要在這里聽辯論,大家去索馬里亞.(笑)關於道德的起源, 第一,先有社會,在資源制度悉有的情形下才會產生道德.如果十個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塊麵包,那可能產生道德嗎?大家搶都來不及. 道德是這樣產生的,必須資源、制度悉有.資源要有,而且你分配後要達到溫飽,才能產生道德,分配後不能達到溫飽,也不會產生道德,這是人類學的研究.從道德跟溫飽的邏 輯關系看,人的溫飽需求是與生俱來的,但是道德的產生是人類形成社會之後才產生的.道德的目的是維持社會的和諧,所以在人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會,才能談道德,才能談道德 和諧.所以談道德必須以溫飽為前提.在我方的定義來看,我們談道德不能脫離溫飽.如果 在衣食充足的情景之下,在路上看中學生募款,我可以捐出身上的零錢給他,但是我不能把 我身上所有的錢、我的全部收入給他.因為考慮我的收入,我做得到的就是這些.如果再考 慮一個飢寒的情形,一個小孩子衣衫襤褸,吃不飽,偷了我一塊麵包,我會用道德譴責他嗎 ?不會.所以我方說:人的生存和溫飽是他的全部需要.你不能用社會的需要去剝奪他就那麼一點點生存和溫飽.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會逼人.假如我們現在十個人投票,贊成說將對方的第三辯的財富充公,來滿足大家的需要.(笑)這是公認的,這樣是對的.
(三) 提問環節
第一個問題,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固然是聖耆人 .請問,在座的四位有幾個人做得到?在各位的復旦大學裡面有多少人做得到?如果只有少數人做得到,這樣能算是這種道德在社耆會上得到推行了嗎?
第二個問題,李光耀總理當初在推行道德建設的時候,是不是也同樣發展了經濟建設,不然哪會有今天豐衣足食的新加 坡社會.請不要迴避這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請教對方二辯,您引《禮記•禮運篇》上面「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一個村子當中,老人家能得善終,小孩子能健康成長,鰥夫寡婦,沒爹沒娘的孤兒以及殘疾或生病的人都能有人照顧),請問「皆有所養」是溫飽還是道耆德?請回答.
⑺ 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嗎
我覺得不是。道德是人心中的尺度,和溫飽無關,有人寧餓死也不受嗟來之食,也有人以身殉道,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凡此種種都是道德,道德和溫飽與否無關。
⑻ 溫飽是談道德的重要條件嗎
不管是從古語「倉廩實而知禮節」,還是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說,溫飽都是談道德的重要條件。
⑼ 辯論賽--《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有什麼致命問題
那麼什麼是必要條件?
⑽ 溫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反方問題
1. 請問對方辯友:對方辯友所說的,不能溫飽無法談道德,難道「道德」也嫌貧愛富嗎?只有溫飽者才有權擁有「道德」嗎?這樣的「道德」還能算是「道德」嗎?
2. 請問對方辯友:在現代中國發展中,如果處於溫飽線以下的2000多萬貧困群眾不談道德,中國的大地上將會是一個怎樣的局面?還能發展嗎?你我還能這樣平靜的在此談論「溫飽」和「道德」嗎?
3. 請問對方辯友,貧困地區的人們就不講道德嗎?咱們國家的富裕地區與貧困地區實行著兩種不同的「道德」體系嗎?咱們國家的全民道德教育不包括貧困地區嗎?發達地區已經解決了溫飽的問題為什麼還要進行道德教育呢?
4. 那麼對方辯友,你們口口聲聲說溫飽是優先的,那麼在你們眼中,如果有一天你一貧如洗,如果有一天你不在溫飽,那麼你就了可以殺人放火嗎?那實在是太可怕了!我方認為,道德是沒有條件可言的,要說有,那就是一個字,人!只要你是人,那麼就要遵守道德。一個沒有道德還要為自己找借口的人,不配為人!
5對方辯友:如果你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你就不談道德了嗎?
6. 關於溫飽和基本生存條件的等同。不得不重申,溫飽即:吃得飽,穿得暖。請問這和沒吃沒穿可有區別?而對方辯友一再強調「沒吃沒穿,人都餓死了,還談什麼道德?」我方曾質疑對方關於「溫飽」的概念,既然人都餓死了,可還有未溫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