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史專家
A. 請問法學整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孟德斯鳩 他在來1748年發表的重要著作《論法源的精神》。在這部著作中,他不僅尖銳地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反對天主教和神學,更加重要的是,他在這部著作中完整地提出了資產階級國家和法的理論。尤其是在這部書中他提出的「三權分立」的學說,即國家權力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分別由議會、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獨立,相互牽制,彼此平衡,以維系國家的統一。他的三權分立的學說,成了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拿破倫 洛克等
B. 復旦大學法學院法律史教授有哪些
法學綜合實力最強的,當屬華東政法大學。但是該校就業實在是慘了點。
復旦大學,名氣響回。分數自然也答高。
上海交大、同濟,學校本身的名氣在這里,法學實力在全國范圍內實在一般般。另外,鑒於法學就業不好,不建議你到老遠的到上海讀這么一個就業比較困難的專業。
你是甘肅的,想到上海來發展的話,建議你還是報考經濟管理類的專業。
想學習法律,等你本科畢業以後,讀一個在職雙證的法律碩士再考一個司法考試就可以了。
C. 法律史的就業真的很差嗎
法律史?
法律史專業進律所的微乎其微,樓主你如果不是喜歡搞學術研究或者教書育人的話,還是報個其它的專業吧,比如民商、知產等
D. 請簡述法學的歷史發展和重要貢獻的人物。
法家主張實行文化專制;提倡統治者必須牢牢鉗制司法,。主張夷族連坐,寧枉勿縱。
秦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國。在此後的兩千多年裡,漢武帝獨尊儒術。
統治者是以儒家思想哄天下,以法家思想治天下。
韓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為首,主張在政治與治國方術之中,「勢」,即權力與威勢最
戰國時期法家
法家思想是由儒家和道家分化發展而來的。戰國時期法家主要有兩派:一派以李悝、吳起、商鞅為代表,他們主張用法治代替禮治,強調法的重要性;
另一派以申不害為代表,他們主張「循名責實」,要求統治者以權術控制臣下,統治百姓。韓非在總結兩派觀點的基礎上,吸收荀子的某些思想,構建了一整套法、術、勢相結合的君主集權理論
可以說,法家的歷史哲學觀相對於其他哲學流派完全是一種全新革命的觀點。
儒家墨家道家三家雖然思想主張各有不同,但是具有一種共同點:人類社會的黃金時代在過去,而不在將來。自古代的「黃金時代」以來,歷史在逐漸退化,因此,人的拯救不在於創新,而在於回到古代。這就是三家的「歷史退化觀」
。三家的這種觀念,來源於中國依循過去經驗的傳統思維方式。中國人大多是農民,農民通常被耕種的土地所束縛,很少外出旅行。農民種地,按時令變化耕耘種地,只需憑借過去經驗,遇到新事,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主張「 法治 」的一個學派。儒家學派的最後一位大師荀子(荀卿)是其先驅者,他的弟子韓非子(韓非)則是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
作為儒學大師的荀子在政治主張上對孟子的學說又有所發展。在尊王道、舉賢能的基礎上,荀子主張兼稱霸力,法後王;不迷信天道鬼神而強調人的能動性,具有唯物主義的思想成分。
韓非子與老師的政治思想也不盡相同,他尖銳攻擊儒墨之道,提出了以法治為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思想,形成了較完整的封建專制主義理論。
代表人物: 申不害、商鞅、韓非子、李斯、桑弘羊、周興、來俊臣
E.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史碩士研究生的導師有哪些啊
專業來方向 老師姓名 職稱
中國源法律思想史 陳金全 教授
西方法律思想史
少數民族法文化
中國法制史 曾代偉 教授
少數民族法文化
中國法制史 張培田 教授
外國法制史
中國法制史 龍大軒 教授
中國法律思想史
少數民族法文化
中國法制史 呂志興 副教授
中國法律思想史
外國法制史 楊麗英 副教授
西方法律思想史
中國法制史 李勝渝 副教授
中國法律思想史
中國法制史 邵方 副研究員
少數民族法文化
F.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法學家
1、史尚寬
史尚寬,安徽安慶桐城南鄉,民國著名法學家,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作為迄今為止獨立完成"民法全書"的第一人,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余復從事著述",涉獵的領域廣泛,幾乎包含了法學的大部分領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憲法、行政法和勞動法等。
2、肖蔚雲
肖蔚雲,1924年10月生生於湖南省祁陽縣,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195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1959年畢業於前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獲國家法副博士學位。
3、張釋之
漢文帝時,張釋之捐官出仕為騎郎,十年未得升遷,後經袁盎推薦,任為謁者,因向文帝陳說秦漢興亡之道,而補任為謁者僕射,累遷公車令、中大夫、中郎將等職。後升任廷尉,嚴於執法,當皇帝的詔令與法律發生抵觸時,仍能執意守法,以執法公正不阿聞名。
時人稱贊「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漢景帝即位後,因張釋之曾彈劾時為太子的景帝「過司馬門不下車」,將釋之謫為淮南國的國相。
4、商鞅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5、韓非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G. 想考法律史研究生,但不知道畢業後有什麼出路。請詳細指教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是國家級法學研究機構,座落於北京故宮東北角,景山東麓,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舊址的一部分。首任所長為張友漁。歷任所長王仲方、孫亞明、王叔文、王家福、劉海年、夏勇。現任副所長:陳蘇、陳澤憲、李林、邵波(按姓氏漢語拼音)。
法學研究所的主要使命:一是從事職業法律學術研究;二是參與黨和國家的有關決策研究;三是開展高級法學教育,培養法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接納海內外進修學者和專家,以及為國家公務員、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學教研工作者提供高級培訓;四是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法學研究所於1956年籌建,1958年10月設立,時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1978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現有11個研究室和10個研究中心,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份國家級法學期刊,還擁有法學系、圖書館和人權資料中心、雜志社、律師事務所等。至2003年9月,除聘任的海內外名譽教授、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員外,受聘在崗的員工共132人。其中,終身研究員(教授)4名,研究員45名,副研究員31名;博士生導師32名,碩士生導師43名。
法學研究所不僅擁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和精品名作,而且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1995年以來,法學研究所的著名專家先後5次擔任中共中央法制講座主講人,6次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講座主講人。榮獲全國"三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稱號,並有多位專家被授予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榮譽。法學研究所還應國家有關部門的委託和邀請,多次參與立法、司法工作和國家級人權對話和交流活動。
長期以來,法學研究所與國家機關、國內外高等院校、國際組織和國內外同行不斷建立和發展良好的合作關系,誠交朋友,廣結善緣。
通訊地址:北京市沙灘北街15號
郵政編碼:100720
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1088565
http://www.ezkaoyan.com/school/cass/Column1/2006-1-8/2006181056484.htm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http://121.52.209.79:8081/proct.php?classid=16
可以在讀研的過程中考司法。不用拘泥於專業。畢竟能對口就業的只佔少數。也不要拘泥於本職工作,可以做兼職。看個人的興趣和能力
開法律史的院校http://www.kuakao.com/specialty-030102
H. 法律專業和法律史專業的區別
專業的具體劃分是要到
研究生
階段。
法律史
專業是
法學碩士
專業之一,偏
理論專
層面
。有
法學理屬論
、
民法
、刑法、
經濟法
等等具體的分類。法律史主要開設的
課程
有
外國
法律淵源
和中國
歷代
法律變遷。而
法律碩士
偏實際層面,是綜合的
學科
。
本科
不管學什麼專業都可報考。
I. 法律專業和法律史專業的區別
專業的具體劃分是要到研究生階段。法律史專業是法學碩士專業之一,偏理論層面。有法學理論、民法、刑法、經濟法等等具體的分類。法律史主要開設的課程有外國法律淵源和中國歷代法律變遷。而法律碩士偏實際層面,是綜合的學科。本科不管學什麼專業都可報考。
J. 法制史有哪些法學家及法學歷史書籍
法律思想史上的法學家
第一個要說是古希臘,蘇格拉底和柏拉內圖,蘇格拉底認為美德即知識,容法律是人們幸福的標准;柏拉圖的著作有《理想國》、《政治家》和《法律篇》。第二個要說古羅馬。古羅馬是現代民主制度的發源地,法學家有西塞羅、蓋尤斯、保羅、烏爾比安、帕比尼安等。羅馬法在查士丁尼時期空前發展,編纂了國法大全(四類),而其中就包括法學家著作,並明文規定,如遇疑難問題,成文法沒有明確規定時,以五大法學家的著作來解決,觀點不一致時,以多數法學家觀點為准,相同者則遵照帕比尼安的學說。到了中世紀,主要有阿奎那的自然法觀點。由於中世界後期教會與教皇權利的膨脹,出現了馬基雅弗利和布丹提出的主權學說。緊接著就到了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這一時期思想活躍,法學家眾多,格老秀斯、霍布斯主張擁護君主專制政體;洛克傑弗遜則主張主權在民的共和制度,孟德斯鳩則主張君主立憲,介乎二者之間,是改良主義。19世紀的德國出現了康德、費希特和黑格爾為主導的歷史法學派。薩維尼和耶林則對他們的思想進行了發展。19世紀的英國,出現了以邊沁為代表的功利主義法學,和奧斯丁為代表的分析法學。之後便進入了20世紀,可以參考相關書籍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