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和道德
❶ 道德的本質是什麼人性本質是什麼
道德本質就是指道德作為道德而區別於他事物的根本性質,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和道德內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規律性的總和。
第一大人性:人性非善非惡,乃是趨利避害者,人會本能地被高價值所吸引,遠離低價值。所以你要有意無意地拉高自己的價值,對方會自動被你吸引。記住:普通人做銷售,高手做引誘。
第二大人性:人對故事的興趣遠遠大於對資訊的興趣,對人物的興趣遠遠大於對故事的興趣。因此只要你用描寫人物的方式來介紹你自己,你的魅力指數將會大幅度上升。小說、電影以及演講大師之所以很受歡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人物的力量。小說中的人物如:《射鵰英雄傳》里的郭靖,電影中的人物如:《功夫》里的周星馳,演說家中的人物如亞洲超越極限的梁凱恩:一個高中讀了九年、自殺過兩次、失戀過兩次的人,結果成就大事業的傳奇人物。
第三大人性:好奇心。人對任何帶神秘感的東西,不但會產生好奇心,還會產生莫名的磁力。如:當我對你說,我第二擅長的事情就是演講,然後保持沉默,這時你會很自然的會問我最擅長的事情是什麼。再如:網路營銷高手最擅長用一個標題引起你的好奇心,當你點擊進去之後,你會看到一個主人公痛苦經歷的故事,後來看到主人公通過用了一個產品之後解決了TA痛苦的故事,最後出現產品咨詢和訂購熱線。(標題舉例:39歲黃臉婆遭猛男狂追)。
第四大人性:只要你做的事情超出來了對方的期望,哪怕只付出了一點點,對方都會感恩感動;但如果是低於了對方的期望,哪怕做得再多再好,對方都會都會生氣和抱怨。如:汶川大地震一個老人只捐款幾千元,全國人民感恩感動,各大媒體報道;相反某某知名企業家捐款了100萬元,還被罵得狗血淋頭。再如:如果你的好朋友向你借錢,他認為你借他10000元是合理的,結果你只借了他5000元,他可能會抱怨和生氣;他同時也向另外一個普通朋友借錢,因為關系不是特別好,認為如果能借到1000元就很滿意了,結果他超出了他的期望借了3000元給他,這是他可能會感動。記住了:銷售成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的行為讓客戶感動了;客戶之所以感動,是因為你的行為超出了客戶的期望。
第五大人性:自己推理判斷出來的東西就是真的。如:當別人看到你一身名牌穿著打扮,形象氣質高雅,這時你如果告訴對方你很窮,對方也不會相信;相反如果你穿著普通,看起來也沒有什麼氣質,不管你怎麼告訴別人你很有錢,對方也不會相信。再如:如果你現在開著一台賓士車,你告訴別人准備換一台賓利,這時別人會比較容易相信你的話;但如果你開的車是吉利,你說准備換一台賓利,對方相信的可能性就微乎及微了,哪怕你說的是真的。因此,最好的最高明的銷售是把你的形象和勢做出來,讓對方做出對你有利的判斷,你的銷售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第六大人性:有道理征服一切。說服力來自於兩點:第一是看到結果:如成功和榜樣的影響力。第二是聽到道理:如好的企業商業計劃說明書會吸引投資者參與投資;再如直銷行業市場倍增學理論會吸引人才來加盟。例外從親子教育方面來講,如果做父母的打了孩子後,不做解釋,可能就會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仇恨的種子;相反如果在打完孩子後,再把你打他的原因(因為愛)發自肺腑地告訴他,他可能會感動,從而會種下愛的種子。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第七大人性:喜歡幻想。銷售最高境界就是銷售幻想。如:企業的願景是員工的幻想;直銷行業的時間自由、財務自由、心靈自由是直銷員的幻想;培訓教育行業講的「通過學習徹底改變自己和企業命運」的案例和榜樣,是學員的幻想;投資行業講的「創造被動收入,不工作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入」是投資者的幻想;奢侈品行業昂貴的商品是消費者的幻想;男女之間的「海誓山盟海枯石爛」的諾言是熱戀中的人的幻想。因此只要你能滿足對方的幻想的需求,你就可以掌控對方的思想和行為,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
第八大人性:人們不喜歡被改變。因此當你要想改變別人時,千萬不要擺出你想要改變他的樣子,最好的方法是引導他自己做出改變。主動改變是快樂,被動改變是痛苦;主動改變是享受,被動改變是折磨。如:如果你的另一半對你不夠好,與其要求對方對你好點;不如以退為進,每天學習修煉提高自己,讓自己的能力、實力和魅力與日俱增,你另一半對你的態度自然會不知不覺的改變。
第九大人性:人們對太容易做的事情不屑一顧,喜歡做有些難度有些挑戰的事情。因為有難度才有價值,沒難度就沒價值。以愛情上男追女為例,如果女方能給男方製造一些障礙和挑戰,當男方經過一番努力,最後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獲得女方的芳心時,這時他就會有一股很大的成就感,同時他也會更愛你,生活也會更有樂趣更有意義和價值。
第十大人性:非人性的人性,也就是機器人性。機器人的行為受各種開關所控制,同樣人身上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開關,如:1、生氣的開關:只要你毫無緣由的辱罵和指責別人,對方十有八九會很生氣的和你急;2、快樂的開關:只要你恰如其分很巧妙的贊美別人,對方幾乎都會感到開心和愉快;3、花錢消費的開關:人在兩種情況下是最願意花錢消費的,第一是省錢:如商品打折銷售時,人們會毫不猶豫的花錢;第二是賺錢:如投資性的產品,當人們感覺到他今天花的錢有把握在不久的將來會賺很多錢回來時,他也會毫不猶豫的花錢出去。
❷ 人性與道德倫理的關系
這個問題比較復復雜,也比制較難辦,所以很少有人來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包括了三個內容,一是人性,二是道德,三是倫理。這三個內容有時是放在一起說的,但人們又常常對他們說不清楚。
我們天天在談人性,但很少有人說明白,而且現在與古代談人性的文章及諸子百家太多了。而且目前來說,很少人去想弄明白這個問題。
人性,比如,食色性也。母愛,父愛,友愛,都是人性,愛錢,愛財,愛帥哥,愛美女,男人愛女人,女人愛男人,都是人性。
道德倫理都是對人性的需求量的控制,以使人在人性的發揮、發展方面有所止,有所足。
道德就是控制或限制人性的發散性,過分性。人性是天生的,不可能消滅,但可以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
比如,你是一個男人,需要一個女人組成家庭,也是正常的。道德上,而且這個法律上,都是許可的。但是你有了心愛的女人,還是外面和別的女人非法同居,這就是違反道德,很多人都說你沒有道德,或者叫缺德。你沒有改變,還和這個女人結婚,這叫犯了重婚罪,違犯了法律。
❸ 道德與人性 有何區別聯系
1、區別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人性就是人的版屬性,權也就是人同宇宙中的其它事物特別是動物相區別的特性。人性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的統一。
2、聯系
①道德是人的社會屬性的重要表現,人的社會屬性包括道德、教育和政治等等。
②道德規范的制定要符合人性,違背人性的道德遲早要被新社會否定,比如封建社會「二十四孝」中的「郭臣埋兒」。
❹ 道德和人性到底要有多遠
1、區別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人性就是回人的屬性,也就是人同宇宙中的其它事物特別是動物相區別的特性。人答性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的統一。
2、聯系
①道德是人的社會屬性的重要表現,人的社會屬性包括道德、教育和政治等等。
②道德規范的制定要符合人性,違背人性的道德遲早要被新社會否定,比如封建社會「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
❺ 指出人性的五種道德的人是誰
請問是誰將人性分為上中下三品並指出人性的五種道德的?
1人回答
周惡魔的黑暗
高能答主
2020-10-24
致力於成為全知道最會答題的人
關注謝謝你的關注
中國古代一種主張人性分為三等的理論。 西漢董仲舒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等。東漢王充也據稟氣的多少把人性分為善、中、惡三種,唐韓愈明確提出「性情三品」說,把性與情分為上、中、下三品。
中文名
性三品
代表人物
韓愈 王充
快速
導航
上中下三等論
善中惡三種論
上中下三品論
簡介
中國古代一種關於人性的學說。中國古代一種主張人性分為三等的理論。性三品之說受孔子「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的先驗論影響。
上中下三等論
西漢董仲舒把人性分為上、中、下三等。結合天人感應說,提出人性有上、中、下之別的觀點。他認為:「人副天數」,人是天的副本,人的身體和性情都來源於天。「天兩,有陰陽之施,身亦兩,有貪仁之性」(《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他認為,人性的根源是陽,表現於外為仁,是善;情的根源是陰,表現於外為貪,是不善。人生下來就有性和情兩種質,雖然性是主,情是從,但不能說人性先天就是善的。他比喻說:「善如米,性如禾。禾雖出米,而禾未可謂米也。性雖出善,而性未可謂善也」(《實性》)。要使人養成道德品行,達到「循三綱五紀,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愛,敦厚而好禮」,需要經過社會的教育。董仲舒認為:上等的「聖人之性」先天就是善的,不需教育;下等的「斗筲之性」,是經過教育,也難以轉化為善的。這兩種都是少數,都不可以名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名性。中民是大多數,需要教育,所以董仲舒指出:「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為任者也。」認為君王承天命,教育人民養成善德。他從人性論上論證了封建統治的合理性。
❻ 道德與人性
道德跟人性的定義是: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一個社會專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屬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人性即人的本性。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達。當人理智的釋放人性的自由時,自我的良心就給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慾望就回歸到美善的表達,愛的情感隨之產生,人就會在人格上得到某種滿足,身體上的滿足是快樂,心靈上的滿足是歡喜,這種人格(身心)上滿足就是幸福。
從定義上看,不用說也應該明白了。
❼ 道德與人性與法律是什麼關系
道德是一復種社會意識制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五個功能。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從目前所承認的人性來說,道德即對事物負責,不傷害他人的一種准則。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會制度和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故而本性,並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與受所處社會環境影響的。 人性是從根本上決定並解釋著人類行為的那些人類天性。人性最復雜最難懂了。
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當然法律是用來約束大眾的站在最高的那些人是製造規則的對很少一部分人法律對他們沒用。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抽象道德是一種社會公德幾乎人人都知道逾越了道德就顯示出了這個人的人性人性是貪婪自私的當然也有偉大博愛的法律觸犯了道德、被勾起人性深處的那些陰暗面就會被法律制裁。雖然 道德 人性 法律 這三個詞看起來沒什麼連接和關聯但是仔細想下他們是緊緊相連的。 呵呵回答的雖然不是很滿意但是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 樓豬 給分吧!
❽ 如何理解和處理「人性與道德」的矛盾
理解和處理「人性與道德」的矛盾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性內問題,是一個容非常哲學化的問題,或者說它是哲學中的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但是,這並不表明只有哲學家才面對這個問題,
事實上,人性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要面對的,甚至是隨時隨地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因為生活時時在挑戰我們的人性,考驗我們的人性,我們每個人都要主動和被動的拷問自己的人性。
❾ 人性和道德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誰更可靠一些
「人性」絕不能簡單地等同於「人的自然本性」,「人性」事實上應當是「人的屬性」內,是人之容所以為人所應當具備的基本屬性的總稱。換句話說,就是只要是「人」就應當具有這些屬性,否則就不是人。那麼,「人」到底應當具有哪些屬性呢?人的屬性應當包括兩個方面:即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道德的「行為應當」就是我們「做人」的社會性要求的最直接的體現。在這種要求中,道德始終都在為人類倡導著一種理性精神,通過這種理性精神的培育幫助人類克服人自身的動物性,不斷地改造著人性之中所包含的「獸性」,不斷地幫助人們克服著人性的弱點,不斷地促使著「人」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成為一個「純粹的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道德不僅沒有壓抑人性,恰恰相反,道德始終都在幫助人們不斷地提升著人性。道德的提升使人們在其自身的「人性」中所包含或殘存的「獸性」越來越少,從而使得人們作為人的存在的人格境界越來越高,而一個人的人格境界的高低又現實地決定著這個人在社會中存在的價值。卑劣的人之所以卑劣,就在於其人性中包含有太多的「獸性」;高尚的人之所以高尚,就在於他能夠戰勝自我人性的弱點,對其人性存有的「獸性」予以一定程度的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