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就是國家立法公民守法

依法治國就是國家立法公民守法

發布時間: 2021-01-21 10:58:52

㈠ 「依法治國就是要做到,國家機關立法,全體公民守法」這一論斷是否正確,闡明理由

基本正確,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原則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㈡ 以下關於「依法治國」的說法正確的有 [ ] A.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

ABC

㈢ 下列不屬於依法治國的內容的是a公民守法b國家制定法律c行政機關濫用權力d司法機關審理案件

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和辦事機構;派駐國外的大內使館、代辦處、領事館和容其他辦事機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的各工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如專員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駐外地辦事處;其他國家行政機關,如海關、商品檢驗局、勞改局(處)、公安消防隊、公安機關、看守所、監獄、基層稅務所、財政駐廠員、市場管理所等。
A的選項,定義是:審判機關就是依照法律規定代表國家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國家機關。
C選項是我國特有的機構,隸屬於決策范疇。
D企業人事部門是屬於企業,和國家沒有關系。

答案:B
很簡單:司法行政機關,和司法執行機關不同,舉個史記例子:區人民法院和區司法部門,前者屬於審判機構,而後者則是政府下的行政機構,如街道辦事處的司法所等,這些就是標準的行政機關。

㈣ 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這句話對嗎

是對的,

內容說明:

所謂「全民普法」,就是在全體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識,以增強法律意識。所謂「全民守法」,就是指全體公民都要遵守法律規定,使法律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實施。

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長期性、基礎性工作。這是因為,全民是守法的主體,如果法律制定出來了,卻不能得到全民的遵守和執行,那必將失去立法律的目的,也失去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正如我國清末法學家沈家本所說;「法立而不行,與無法等,世未有無法之國而長治久安也。」

而普法又是全民學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前提。所以,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4)依法治國就是國家立法公民守法擴展閱讀

內容出處: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開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給億萬人民群眾,是人類法治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1985年以來,我國已制定實施了6個五年普法規劃。近30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有力提高了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了全社會的法治意識。

從法制宣傳教育到法治宣傳教育,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既包括對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的宣傳,也包括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實踐活動的宣傳,更加突出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更加突出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養。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

㈤ 要依法制國就要做到國家機關立法,全體公民守法,這句話正確嗎

不對,我國現在就是國家機關立法,而這個權力是憲法給予的。依法治國是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法是社會的最低道德標准。公民有守法的義務。也就是說國家專門的立法機構立法,僅僅是依法治國的一個方面而已

㈥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和內容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法律法規要完善,做到解決問題能有法可循,是後三者的基本前提和基礎。

2、有法必依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即指一切國家機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和任何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3、執法必嚴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關鍵;即指執行的司法機關及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法律的規定實施法律,堅決維護法律權威和尊嚴。

4、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保障。即指任何公民只要是違反了法律,必須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治國是依據法律治理國家,法律就是一個尺子。

(6)依法治國就是國家立法公民守法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的意義:

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㈦ 辨析:要依法治國,就要做到國家機關立法,全體公民守法。

(1)「國家機關立法」這一提法不準確,並不是所有國家機關都擁有並行使立法權。內
(2)就國家機關來說,要依法容治國,不僅要確保社會生活有法可依,而且要求國家機關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還要求國家機關自覺接受監督。
(3)就公民來說,要實現依法治國,公民不僅要遵守法律,而且要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與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還要對國家機關進行監督,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事。

㈧ 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基礎和前提是:法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

2、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法。

3、執法必嚴,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4、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

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建設法制中國為目標,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與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

中國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針對法律制度缺乏的問題,中國的法制建設首先從立法開始。現在,中國已經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主要領域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可以說依法治國的基礎已經具備。輔以「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等制度要求則可落實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針,實現——法治中國的奮斗目的。

(8)依法治國就是國家立法公民守法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在日新月異的改革時代,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義,折射出社會和諧發展對法治的更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黨面對新形勢的鄭重宣示。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黨對人民的庄嚴承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以人民的期待為導向,以法治鞏固人民主體地位、維護人民合法權利;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中,把法治精神融入規范社會行為的核心價值觀,為建設法治中國打牢群眾基礎,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注入澎湃動力。

㈨ 急求"依法治國就是要做到國家機關立法,全體公民守法這一論斷是否正確,請闡明理由"

法律不可能去賦予一個人以「人權」,它只能採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比如例舉各種具體權利或用概括式的規定來表達人權、確認人權、保護人權。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人權高於法律。
最後,我認為這個問題與「依法治國」有密切關系。依法治國講的是國家的行為必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並且要求立法機關的立法必須是良法。這就是說,立法機關的立法不是隨心所欲的,要受到各種制度與原則的制約,將民主制度納入立法程序,就是要使得我們的法律能夠充分保護人權,不斷發展人權,完善保障人權的機制。
但有學者認為「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是矛盾的,強調以德治國是「倒退」,我不能贊同。前面指出,依法治國是對國家機關而言,是對良法之治的要求。然而,我們知道,國家不是一台機器不是一台電腦,輸入一個程序就可以自動運轉。國家機關的運作不能忽視了「人」在這個系統里的作用。中國人是生在中國這樣一個特定歷史背景文化條件下的,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德」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滯過。早在西周時期的立法思想,就有了「以德配天」的說法,隋唐以降,立法中都強調 「德」的作用。唐朝時期的立法思想就有「寬簡」「劃一」的原則,也是以德治國的體現。《唐律疏義》這部在世界法制史上都閃爍著耀眼光芒的巨作,無處不體現出立法者對「德」的追求。今天,我們強調以德治國,是針對國家機關系統中的「人」而言的,是對他們自我樹立高尚的品德的一種要求。這也能在我國目前法治並不完善,漏洞、缺陷非常多的情況下,起一個很好的彌補作用,也體現了道德與法律的互動作用。
雖然解決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等現象不能寄希望於道德的自律,而根本要靠嚴密的制度與嚴格的措施。然而,在制度與措施缺失、有漏洞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就無能為力了呢?不重視道德的作用,排斥道德在治理國家中的重大作用,也會使得一切設計得再完善的制度也無法真切地落實。今天,在我們這樣的法律制度下,既煉出了鄭培民這樣的清官好官,也催生了成克傑這樣的貪官污吏。那些認為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互矛盾的學者們,應該好好從法理學與法制史的角度思考一下法律與道德的聯系。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請大家指出我的錯誤,進一步探討。

熱點內容
銀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總結 發布:2025-05-26 08:11:40 瀏覽:961
中國刑法專家 發布:2025-05-26 08:10:13 瀏覽:378
道德講堂監獄 發布:2025-05-26 08:01:42 瀏覽:848
民法對死亡的標准 發布:2025-05-26 07:52:11 瀏覽:632
道德利益回報 發布:2025-05-26 07:41:49 瀏覽:751
食品葯品法律法規匯編 發布:2025-05-26 07:21:44 瀏覽:912
不透析法治腎病 發布:2025-05-26 07:20:38 瀏覽:959
春運法治建設 發布:2025-05-26 07:18:38 瀏覽:825
禁毒日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26 07:17:51 瀏覽:958
黎塘司法所 發布:2025-05-26 07:08:04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