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治貫穿
① 如何把法治要求貫穿到幹部工作中
一要加強幹部法制教育。組織部門作為黨的重要職能部門,必須大力弘揚法治理念、倡導法治思維、引導形成法治意識。要著力發揮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職能,要全面學習、宣傳四中全會精神,組工幹部作為管黨員的黨員,管幹部的幹部,要在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上作出表率。對全區科級以上幹部、基層黨員幹部、區級優秀人才進行法治教育培訓,形成常態化的幹部法律法規教育培訓制度。組織部門要精心制訂學習計劃,做到幹部、人才、黨員全覆蓋,真正使法治精神入腦入心。
二要依法發揮幹部任用管理職能。組織部門要嚴格執行新制定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不斷優化幹部分析研判和領導幹部醞釀、推薦、考察、選拔、考核辦法,將依法治國的具體內容納入幹部選拔任用和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要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並以此作為領導幹部選拔、獎懲、晉升、晉級的重要依據。
三要依法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組織部門要著力發揮黨的建設工作職能,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依法治國的堅強堡壘。要樹牢「法治思維」,要運用法治的思維和方法形成抓基層、抓黨建的導向。深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切實抓好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整頓轉化。切實抓好村「兩委」換屆工作,狠抓基層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健全落實各項黨建工作制度和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將法治建設貫穿於組織工作聯系服務群眾全過程,形成黨員幹部依法辦事新常態,真正把黨的組織活力轉化為依法治國的動力。
② 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 )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
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專全過程。黨的領導是屬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黨是居於領導地位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2)把法治貫穿擴展閱讀:
在我國,管理國家和社會各項事務,包括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必須毫不動搖地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正確發展方向,依法治國也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證和思想基礎。
沒有黨的堅強領導,就不可能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也就不可能形成統一意志,不僅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無從談起,而且勢必出現一盤散沙甚至動盪不安的局面。
③ 如何把法治思維貫穿城市治理創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公平與穩定,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具有重大意義。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關鍵是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把社會治理「誰來治理」「治理什麼」「怎樣治理」三大內容納入法治軌道。
一、創新社會治理要靠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各級領導幹部作為運用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執政主體,必須具有較高的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各級領導幹部要自覺學法、尊法、守法,努力提高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注重發揮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善於運用法治方式治理社會、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要大力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要加強對公民人身、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保障。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確保領導幹部依法正確行使權力,在發揮社會治理中的主導作用同時,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各類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協同作用,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公民依法參與社會管治理,健全多主體構成的社會治理機制,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二、創新社會治理要靠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維護社會安定有序。政府在社會治理中起主導作用,強化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過程就是社會治理的過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就是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規范行政自由裁量權,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公正廉潔執法。要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要著力解決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強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有限政府、服務政府、陽光政府、高效政府、廉潔政府、責任政府。要進一步推進政企分開,防止政府職能「越位」、「錯位」和「缺位」。要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變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問題,糾正執法就是收費的現象。要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接受人民監督。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推進行政問責的制度化、規范化,加大問責力度,增強行政問責的針對性、操作性和時效性。
三、創新社會治理要靠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平正義。社會治理就是在解決矛盾糾紛中進步的。要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要加強源頭治理,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要注重民生和制度建設,盡可能防止和減少社會問題的產生。要加強動態協調,注重平等溝通和協商,及時化解社會矛盾。要加強應急管理,有效應對和妥善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化解消極因素,激發社會活力。要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要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通過推動省級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以司法獨立促司法公正,讓審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四、創新社會治理要靠推進全民守法,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創新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全民守法。要認真組織實施「六五」普法規劃,針對領導幹部、農民、學生等不同群體開展不同要求、不同內涵的法治理念教育,使之樹立作為制度支撐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觀;樹立規則意識,消除公民違法的機會主義和僥幸心理,形成人人學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具體行為習慣做起,做到凡是法律禁止的,都不去做;凡是法律提倡的,積極對待;凡是法律保護的,依法遵守。尊重和保障人權是國家的責任,維護自身權益是公民的權利。在任何情況下,公民都應做到維權與守法的統一,維護自身權益的努力必須合法、合情、合理,決不允許以違法犯罪的方式、破壞法治和秩序的方式、侵害他人權益的方式進行。
④ 北京為什麼以憲法為統領,始終堅持憲法精神貫穿法治傳各個方面
因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基本法,是母法,所有法律的制定都不能違背於憲法。
⑤ 如何把五大發展理念貫穿依法行政
如何把握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到依法行政實踐中
十八屆五中全會要求把堅持依法治國作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的六條原則之一,特別強調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要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到政府法制工作全過程。
第一,進一步加強政府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於政府立法的全過程,體現到法規規章的具體條款中,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聚焦我省「十三五」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快重點領域的立法。統籌對法規規章的修改和廢止,及時開展法規規章的清理工作,完善改革現有制度。努力破解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制約共享發展的「痛點」、影響綠色發展的「盲點」。
第二,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推進嚴格執法,重點解決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嚴格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制度,完善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制度。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動實行行政執法文書網上公開制度,加強執法案卷評查,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執法責任和責任追究機制。配合做好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行政執法的水平和效果。
第三,進一步加強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和規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確保行政管理堅守合法性底線。
第四,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指導。科學設置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提高依法行政考核在政府績效評估中的分值,加強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法治考核。探索建立依法行政巡查通報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依法行政的指導和監督。
第五,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牢固樹立復議為民理念,提高復議案件審理水平,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健全行政復議作為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的功能,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行政糾紛。
⑥ 如何率先垂範,遵章守紀,讓依法辦事貫穿各項工作始終
19歲第一次戀愛,我覺得那是愛情的萌芽,但是為了什麼在一起呢?不懂,是喜歡,是因為大學需要新的生活方式,還是長久的在一起的親昵,到現在我已經模糊了,記憶就像油畫,離著越遠,就看上去越美。
⑦ 如何把"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到依法行政實際中
十八屆五中全會要求把堅持依法治國作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的六條原則之一,特別強調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要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到政府法制工作全過程。
第一,進一步加強政府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於政府立法的全過程,體現到法規規章的具體條款中,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聚焦我省「十三五」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快重點領域的立法。統籌對法規規章的修改和廢止,及時開展法規規章的清理工作,完善改革現有制度。努力破解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制約共享發展的「痛點」、影響綠色發展的「盲點」。
第二,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推進嚴格執法,重點解決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嚴格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制度,完善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制度。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動實行行政執法文書網上公開制度,加強執法案卷評查,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執法責任和責任追究機制。配合做好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行政執法的水平和效果。
第三,進一步加強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和規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確保行政管理堅守合法性底線。
第四,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指導。科學設置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提高依法行政考核在政府績效評估中的分值,加強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法治考核。探索建立依法行政巡查通報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依法行政的指導和監督。
第五,進一步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牢固樹立復議為民理念,提高復議案件審理水平,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健全行政復議作為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的功能,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行政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