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釋義122條
㈠ 什麼是合同法中的責任競合
責任競合:是指由於某一法律事實的出現,導致產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民事版責任,這些民權事責任被數個法律規范調整,彼此之間相互沖突的現象。在民法中,責任競合常常表現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合同法》第122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陳某可依照有利於保護自己利益的原則進行選擇,選擇時要充分考慮賠償數額的大小和對方賠償能力的大小,以及提起訴訟的費用是否經濟和執行起來是否方便等,然後擇優定奪。
㈡ 《合同法》第122條是什麼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㈢ 合同法122條在實務中存在哪些解釋適用難題
您好,本條規定了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回約行為,答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民法界議論的熱點課題,如何解決責任競合,多數意見是允許受害人單一選擇請求權的主張,認為受害人要麼請求侵害人承擔違約的民事責任,要麼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二者只能擇一,不得行使兩個請求權。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說債務人的違法行為,既符合違約要件,又符合侵權要件,導致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一並產生,又違約責任引發債權人索賠的請求權,侵權責任也引發債權人索賠的請求權,兩個請求權有重迭之處,形成請求權的競合。如果允許債權人不受限制地行使兩個請求權,就會導致債務人因請求權的重疊而承擔雙重民事責任,造成不公。
按照本條的規定,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受損害人可以選擇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請求對方承擔。
㈣ 合同法122條里責任竟合是什麼意思
即可以追究合同違約責任,也可以追究對方民事侵權責任,但你可以自己選擇一個主張權利。
㈤ 合同法第122條的規定
由守約方自主選擇。你選擇違約責任案由就是合同糾紛,選擇侵權責任案由就是侵權糾紛
㈥ 合同法規定違約方如何賠償別一方
樓主是問違約賠償的規則吧。分述如下: 一. 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違約方應按照「完全賠償原則」賠償損失,即需要賠償受害人期待利益的損失,包括受害人積極利益(指現有財產的減少,即履行利益的損失,如為了履約而付出的運費,工本費等)和消極利益(指本應得到的財產利益未得到,即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如受害人已經與他人簽訂轉賣的合同,此時消極利益就是指轉賣獲得的差價額); 二. 但是,另一方獲得的違約賠償也存在限制: 1)合理預見的規則:指違約方承擔損害賠償的范圍不應該超過其締約時應當預見的因違約而可能造成的損失; 2)損益相抵的規則:指受害人基於損害發生的同一原因獲得利益時(如保險賠償),應當將所獲利益從所受損失中扣除; 3)過失相抵的規則:指受害人對損害的發生或擴大有過錯的,可減輕或免除違約方的賠償責任; 三. 當然,當事人雙方也可以事先約定違約金,當違約發生時,違約方只要向守約方支付違約金就可以了。這里需要說的一點是:當違約金過分高於(司法解釋規定為30%以上)實際損失時,當事人才能請求減少;當違約金低於(不強調「過分」)實際損失時,當事人可請求增加; 具體法律規定樓主還可以參見《合同法》第107條至122條
㈦ 怎樣理解「合同法」第122條
請求權基礎不同
違約賠償請求權的基礎是合同義務,
其構成要件是
合同義務
違約行為
因果關系
損害後果
侵權的基礎是民事權利,違反的是法定義務,要件是
主觀過錯
侵權行為
因果關系
損害後果
當然侵權要件在不同法律體系還有細微差別。
㈧ 合同法 第122條 就加害給付允許債權人自由選擇損害賠償請求權基礎。這里的請求權基礎怎麼理解啊
您好!本條是《合同法》第122條的內容,具體規定為「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回害對方人身、財產答權益的,受損害的一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里的請求權基礎就是要求他人為或者不為某種行為的權利。例子比如,假如甲跟乙簽訂委託合同,約定乙在規定時間幫甲買某種葯,(只是假設而已)在履行合同期間,由於乙不履行、遲延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義務,由此造成了甲由於沒有及時得到葯使得病情加重,此時,乙的行為就是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那麼甲就可以基於這個原因,請求乙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㈨ 此情況屬於違約和侵權競合嗎
本案中,某乘客既是侵權行為的受害人,又是客運合同違約行為的受害人,合同責任(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即一個侵權行為,既產生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又產生違約損害賠償請求權。所以交通事故發生後,受害乘客可選擇侵權之訴或違約之訴進行訴訟。
民事責任競合是指因某種法律事實的出現,而導致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民事責任的產生,各項民事責任相互發生沖突的現象。民事責任競合的根本原因在於民事法律規范競合,即因同一民事行為被數個民事法律規范調整而產生。一旦當事人發生爭議時,民法上的民事責任競合,就表現為民事請求權的競合。侵權民事責任與違約民事責任競合是比較常見一種競合形式,即一個侵權行為,既產生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又產生違約損害賠償請求權。
根據我國《合同法》122條的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依據這條規定,並結合我國民事訴訟中的一案不再理原則,可以認定我國處理競合採取的是有限選擇原則。當事人可以選擇一個請求,一旦敗訴後不得以另一請求再訴。
本案不存在合並審理的問題,法院應向原告釋明,擇一而訴。
客氣了,補充一點:《合同法》122條的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就本案而言,這里的「當事人一方……"指的是計程車,肇事車不可能違約。競合同樣成立,但本案中計程車無過錯,乘客只能選擇違約之訴,如選擇侵權之訴,無法提供證據證明計程車有過錯。
分別起訴並不能規避存在的請求權競合,如當事人分別起訴而法院又錯誤地立了案,補救的做法是合並審理後向當事人釋明,由當事人擇一而訴。
㈩ 民法典合同編把原合同法第122條刪掉了嗎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為: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回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答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此條規定放在了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八章 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六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文字表述有細微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