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的通知義務
1. 解除合同是否必先履行通知義務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因此,單方行使合版同解除權的應當先履行通權知義務。
附:《合同法》 第九十六條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2. 通知義務屬於合同的什麼義務
區別不同類型的合同以及是否合同明確約定討論:
1、買賣合同中,若合同明確約定回了出賣人的通知義務答,可為從給付(行為給付)義務。例如合同中已經約定出賣人在交付前需要通知買受人。
2、居間合同中,居間人的通知義務(向委託人報告訂約機會等)屬於主義務。
3、同樣是買賣合同,若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基於誠實信用原則而發生的義務,屬於附隨義務。例如,物之瑕疵的通知,或者交付標的物時令買受人做好受領准備的通知義務。
4、通知義務還有可能是不真正義務,在買受人已經受領標的物的場合,法律規定了買受人在一定期間內檢驗標的物的質量,此時的瑕疵通知義務,可以說是買受人的不真正義務,即便不履行,受有不利益的仍然是買受人本人。
3. 提存有哪些程序,合同法對提存通知義務的規定
一、提存應按下列程序:
(一)債務人應向清償地提存機關提交提存申請。該申請應載明:提存的原因,標的物及其種類、數量,標的物受領人的姓名、地址或者不知誰為受領人的理由等基本內容。此外,債務人應提交有關債務證據,以證明提存申請載明的提存物確系其所負債務的標的物,並還應提交有關債權人遲延或者無法向債權人清償的相關證據。對於債務人提交的提存申請及有關證據,提存機關應進行審查,以決定是否應予提存。
(二)債務人提交提存物。對債務人的提存請求經審查符合提存條件的,債務人應向提存機關或指定的保管人提交提存標的物,提存機關應予接受並進行妥善保管。
(三)提存機關授予債務人提存證書。提存機關在收取提存申請及提存物後,應向債務人授予提存證書。提存證書與清償受領證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通知債權人受領提存物。在提存時,債務人應附具提存通知書。在提存後,應將提存通知書送達債權人。至於通知的義務應由誰承擔,在立法上有不同的規定。各國及各地區立法通常規定由債務人通知債權人。如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327條第2款規定:「提存人於提存後,應即通知債權人,如怠於通知,致生損害時,負賠償之責任。
二、合同法對提存通知義務的規定
我國《合同法》採取了國際通行的作法,將提存的通知義務規定由債務人承擔,該法第102條規定:「標的物提存後,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護人.」
4. 合同法告知義務沒有做到,屬於違約嗎
合同法當中的告知義務你沒有做到,那麼你的這種行為是屬於違約的責任,你需要賠償一定的違約金。
5. 通知義務是什麼意思
通知義務一般體現在合同約定(也是法定義務)中,即:合同當事人應將版自己履行義務權的情況以及出現法定或者約定的事由時及時通知另一方當事人。
《合同法》
第六條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三十九條 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第一百零二條 標的物提存後,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護人。
6. 合同法附隨義務成立的條件
合同法附隨義務成立的條件
《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該條款中所說的通知、協助和保密的義務,就是當事人履行合同時的附隨義務。附隨義務是本世紀合同法發展的一項突破。在附隨義務理論產生之前,當事人只履行合同中約定的義務,沒約定的就不履行。
而附隨義務擴大了合同當事人的義務,即這些義務即使在合同條款中沒有規定,當事人也必須遵守和履行,否則就違背了民法的基本精神誠實信用原則。
合同附隨義務的特徵
1、附隨義務的地位具有「附隨性」。合同關系中的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均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與合同約定為依據,不但明確且具有法律效力,權威性較高,是合同關系中的主要義務。
然而附隨義務主要存在於判例學說之中,其法律效力較低或者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力,它衍生和附隨於法定義務、約定義務,容易被輕慢。
2、附隨義務的產生具有「不確定性」。與合同關系中的法定義務、約定義務相比,附隨義務並非自始確定,而是隨著合同的運行,根據合同目的和維護合同當事人利益的需要而逐步確定的。
(6)合同法的通知義務擴展閱讀:
合同附隨義務包括的內容:
附隨義務具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即通知義務、協助義務與保密義務。
1、通知義務。通知義務又稱告知義務,是指債務人負有對有關債權人利益的事項的通告使其知曉的義務。合同的履行及合同目的的實現,需要當事人通力配合,其中需要雙方互通信息的情形,多有所在。
如果依據誠信原則,當事人應當主動地通知對方,此時便可認為有通知義務存在。合同法中關於通知義務有很多明確的規定。
比如《合同法》第230條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第256條承攬人對定作人提供的材料,應當及時檢驗,發現不符合約定時,應當及時通知定作人更換、補齊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
第278條隱蔽工程在隱蔽以前,承包人應當通知發包人檢查,第309條貨物運輸到達後,承運人知道收貨人的,應當及時通知收貨人,第384條保管人應當按照約定對入庫倉儲物進行驗收,保管人驗收時發現入庫倉儲物與約定不符合的,應當及時通知存貨人,等等。
綜合起來說,通知義務包括:說明義務,如出賣人在交付標的物時,應如實向買受人說明有關標的物的使用、維修及保養方法等:忠實報告義務,如代理人應及時向被代理人報告被代理事務的情況;瑕疵告知義務,如贈與有瑕疵物品時,應將標的物的瑕疵如實告知受贈與人;此外還有遲到告知義務、提存地點及其方式的通知等。
2、協助義務。協助義務又稱為協作義務,指合同當事人應互為對方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提供照顧和便利,促使合同目的圓滿實現。
它要求當事人在締約過程中承擔協力義務;在履約中,當事人應當顧及另一方及其標的物的狀況,最大限度地運用其能力和一切可以運用的手段實現對方的正當願望,以利於合同的適當履行。合同關系終止後,當事人應當協助對方處理與合同相關的事務。
如《合同法》第240條出租人、出賣人、承租人可以約定,出賣人不履行買賣合同義務的,由承租人行使索賠的權利。承租人行使索賠權利的,出租人應當協助,第259條承攬工作需要定作人協助的,定作人有協助的義務。
定作人不履行協助義務致使承攬工作不能完成的,承攬人可以催告定作人在合理期限內履行義務,並可以順延履行期限;定作人逾期不履行的,承攬人可以解除合同。
3、保密義務。保密義務是指當事人一方對於知曉的對方的商業秘密或要求保密的信息、事項不得對第三人泄露。
《合同法》第43條對此作了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保密義務在技術合同中的地位顯得尤為重要。保密義務是一種消極義務,只要義務人消極的不作為,而不要求義務人積極的作為。因此保密義務的履行通常不會給義務人帶來額外的負擔。
7. 如何理解合同法中「通知」的具體形式
合同法對「通知」沒有明確要求的,當事人可以採取口頭形式,也可以採取書回面形式履行通知義務。答只要有證據證明已經通過的事實即可。
如果合同法對通知的形式有明確規定,或者合同有明確約定的,應當按照合同法規定或者合同約定的形式進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