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辯權是合同法中的哪一條
㈠ 不安抗辯權為何在合同法中未出現過
《合同法》第68條:
第六十八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回列情形之一的答,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這就是不安抗辯權的內容,只不過法律沒有明確說這叫做不安抗辯權而已
㈡ 不安抗辯權是指按照合同法規定( )享有的中止履行義務的權利。
A
答案解析:
[解析]
不安抗辯權是按照合同法規定先履行合同義務方享有的中止履行義務的權利。
㈢ 在合同法里如何解釋"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就是合同的先履行義務人對後履行義務人由於出現某種情況可能導致後履行義務人到時無法履行義務提出的抗辯.合同法應該有詳細的解釋.
㈣ 《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法律結果是什麼
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法律結果如下
按合同法第68條規定,先給付義務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後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的,有權中止履行。所謂中止履行,就是暫停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履行義務仍然存在。在後給付義務人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此處所謂適當擔保,既指設定擔保的時間適當,更指設定的擔保能保障先給付義務人的債權得以實現。至於擔保的類型則在所不限,可以是保證,也可以是抵押、質押等。
按合同法規定,先給付義務人中止履行後,後給付義務人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 不安抗辯權
當擔保的,先給付義務人可以解除合同。解除的方式,由先給付義務人通知後給付義務人,通知到達時發生合同解除效力;但後給付義務人有異議時,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與仲裁機構確認合同解除效力。 後給付義務人的行為構成違約時,應負違約責任。 先履行方符合以上適用條件,即取得不安抗辯權。先履行方行使不安抗辯權將對雙方當事人產生何種影響,這就是不安抗辯權的效力。根據後履行方在合理期限內是否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可將不安抗辯權的效力劃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次效力
(1)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但應通知對方,並給對方一合理期限,使其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適當的擔保。中止履行既是行使權利的行為,又是合法的行為,當先履行方於履行期滿不履行債務或遲延履行,並不構成違約。中止履行乃暫停履行或延期履行之含義,因此它不同於解除合同,其目的不在於使既有合同關系消滅,而是維持合同關系。如果先履行方解除合同,則其行為構成違約,後履行方可要求其承擔債務責任。先履行方中止履行,應當通知後履行方,通知方式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均可。借鑒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的有關規定。我認為,該合理期限的確定應根據個案具體情況而定,但以不超過30天為宜。 (2)在合理期限內,後履行方未提供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而要求對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絕。 (3)在合理期限內,後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先履行方應當繼續履行合同。後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後,先履行方不獲對待給付的危險消失,因此應當恢復履行合同。此時,充分體現了不安抗辯權的一時抗辯權的性質。
第二次效力
如果合理期限屆滿,後履行方未提供適當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則發生第二次效力,即先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損害賠償。中國合同法明確賦予先履行方以解約權,這是對大陸法系各國不安抗辯權制度的重大發展,從而使得該制度能夠為先履行方提供更加充分的法律保護。
㈤ 請問《合同法》第68條是叫「不安抗辯權嗎」
對,按照合同法相關釋義上說的就是不安抗辯權.
㈥ 合同法第108條和合同法第68條的一個疑問。
《抄中華人民共和國襲合同法》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八條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㈦ 合同法中的抗辯權有哪些,每個抗辯權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合同法中的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主要內容如下: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
1】概念
《合同法》第66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據此,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且沒有先後履行順序,一方當事人在他方未為對待給付之前,由拒絕履行自己的合同債務的權利。
2】成立條件
A、當事人須因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
B、當事人雙方互負的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且均已屆清償期
C、雙方當事人未履行債務或未按約定履行債務
D、雙方當事人的對待履行是可能履行的
二、先履行抗辯權
1】概念
《合同法》第67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據此,先履行抗辯權是指在雙方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沒有履行合同債務的,後履行一方當事人有拒絕履行自己的合同債務的權利。
2】成立條件
A、當事人因雙務合同互負債務
B、當事人一方須有先履行的債務
C、先履行一方到期未履行債務或未適當履行債務
三、不安抗辯權
1】概念
《合同法》第68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
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據此,不安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情形時,有中止履行自己債務的權利。
2】成立條件
A、當事人須因雙務合同互負債務
B、當事人一方須有先履行的債務且已屆履行期
C、後履行債務一方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
D、後履行債務一方沒有對待給付或未提供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