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冶社會的基本特徵是

法冶社會的基本特徵是

發布時間: 2021-02-05 02:12:00

『壹』 法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法的基本特徵

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社會規范

(1)人的行為是法的調整對象。也可以說,法的調整對象是社會關系。法調整人的行為,同時也就調整了社會關系。作為法的調整對象的行為是指人的外在行為。馬克思說:「對於法律來說,除了我的行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對象。」

(2)法是一種社會規范。法的規范性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①法對人們如何行為提出了明確的指示。②法的內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③法是反復適用的。

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

制定和認可是法律創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國家機關通過立法活動產生新規范。認可是國家對既存的行為規則予以承認,賦予法律效力。「認可」通常有三種情況:(1)賦予社會上早已存在的某些社會規則,如習慣、經驗、道德、宗教、習俗、禮儀,使之具有法律效力;(2)通過加入國際組織、承認或簽訂國際條約等方式,認可國際規范。(3)特定國家機關對具體案件的裁決作出概括產生規則或原則,並賦予這種規則或原則以法律效力。

3、法是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

法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以權利和義務為機制,影響人們的行為動機,指引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權利意味著人們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為。法律通過規定權利,使人們獲得某些利益或者自由。義務意味著人們必須作或不作一定行為。義務包括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兩種,前者要求人們必須做出一定行為,如納稅的義務,後者要求人們不得做出一定行為,如不得盜用他人注冊商標的義務。正是由於法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調整人們的行為,因此人們在法律上的地位體現為一系列法定的權利和義務。

4、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范

任何一種社會規范都具有強制性,都有保證其實施的社會力量。然而,不同社會規范的強制性在性質、范圍、層度和方式等方面是不盡相同的。法的強制性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之處在於,法具有國家強制性。法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的國家強制性,既表現為國家對違法行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現為國家對合法行為的肯定和保護;既表現為國家機關依法行使權力,也表現為公民可以依法請求國家保護其合法權利。

二、法的本質

(一)法學史上關於法的本質的探討

1、神意論。將法律歸結為神的意志。

2、理性論。把法律解釋為人的理性、人性,其中也往往將法律作為人的意志的體現來闡述。

(二)馬克思主義關於法的本質的論斷

1、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被奉為法律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只有統治階級才能通過國家機關制定法,把本階級意志作為國家意志表現出來,迫使全體社會成員一致遵守。

2、法是統治階級國家意志的體現。法律與其他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意識形態不同,它是被提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國家通過法律來調整社會關系,把人們的行為納入統治階級規定的軌道,引導人們按照統治階級規定的方向去行為,在法律和秩序的范圍內活動,使社會朝著符合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方向去發展。

3、法的內容是有特定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是多方面的,諸如地理環境、人口等,但其決定作用的是社會的物質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它決定了法的本質內容和發展方向。

『貳』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盡其能並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

一是尊重勞動,即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

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三是尊重創造,堅決破除各種障礙,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四是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即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尊重人民訴求的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表達他們的權利訴求、民主訴求、公正訴求以及政治訴求。對於這些利益訴求,黨充分尊重,並積極整合他們的合理要求,努力凝聚他們當中的有效力量。這有利於形成一種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各得其所的社會。尊重人民訴求必須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而整合和凝聚的目的是使人們能「各得其所」。其基本特徵是,力求保持各種因素、力量以及各方面利益關系的協調與平衡,使公平和正義的理念得到體現。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和諧相處的社會。只有使社會成員各得其所,才有可能使社會成員做到和諧相處,各得其所是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和諧相處是各得其所的結果。

5、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共生共進的社會。「共生共進」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落腳點。其基本特徵是形成合力,共促發展。我們的發展是追求和諧的發展。和諧,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叄』 分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試分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包含:專

(1)鮮明的政屬治性。法治的實現需要相應的政策、組織和權力基礎,其實現程度受制於政治文明的發展程度;法治為政治建設提供了權力運行的規則與依據。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在社會主義民主基礎上,並確認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2)徹底的人民性。社會主義法治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法律,有效治理社會的方式,過程和狀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系統的科學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吸收借鑒國內外法治的思想精髓和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總結我國法治建設經驗教訓。在內容構成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個科學的有機整體。

(4)充分的開放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個孤立存在,也不是一個封閉、靜止的思想體系,它的形成、發展與實踐都具有充分的開放性。

『肆』 法制社會有哪些特徵

1、社會主義法治國來家的基本特徵有哪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維護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法治。
第二,維護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法治。因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來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實現。
第三,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法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這就決定了它必須維護馬克思主義在國家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從而保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四,是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法治。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特徵和優勢。

『伍』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維護以公有制為主體回,以國有答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法治。
第二,維護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法治。因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來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實現。
第三,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法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這就決定了它必須維護馬克思主義在國家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從而保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四,是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法治。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特徵和優勢。

『陸』 法制社會的重要特徵

你確定是法制社會的特徵?

現在我們講的不是法制,而是法治。
社會主義內法治國家的容基本特徵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維護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法治。
第二,維護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法治。因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來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實現。
第三,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法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這就決定了它必須維護馬克思主義在國家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從而保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四,是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法治。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特徵和優勢。

『柒』 法治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回以法律規范為基答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它有四個基本特徵:1、法律至上;2、權力制約;3、人權保障;4、正當程序。

(7)法冶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擴展閱讀:

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

一是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層面,這是最低最基本的層面。全社會成員都應當具備相應的法治意識、觀念,才能夠形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觀念基礎。

二是法治思維和理念的層面,表現在法治意識和觀念上升到思維、理念的層面,對制度建構和具體實踐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是法治的價值與態度層面,表現在人們的內心價值觀和態度上對於法治的內在認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內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層面。

『捌』 法律的三大基本特徵是什麼

一、法律三大基本特徵:
(一)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二)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
(三)法的社會性
二、法的特徵
(一)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二)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這是法律來源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所謂國家制定和認可是指法律產生的兩種方式。國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國家認可形成的通常是習慣法。
(三)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的權利和義務,它是由國家確認或認可和保障的一種關系,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徵。
(四)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由於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由專門的國家機關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的強力部門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
(五)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因為社會是指以物質生產為基礎而結成的人們的總體,法律的調整是指向人們的行為,是對人們行為所設立的標准,即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
(六)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1、普遍的有效性,在一國主權內法具有普遍效力。
2、普遍的一致性,法律不可以強人所難。

『玖』 法律的三大基本特徵是什麼

一般意義抄上的法律,指國家襲制定或認可的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在法學中,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有時又簡稱法。
法的特徵一般觀點認為有六個:
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社會規范;
2.法是由公共權利機構制定或認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會規范;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4.法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規范;
5.法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通過法律程序保證實現的社會規范;
6.法是可訴的規范體系,具有可訴性。

問題補充說法的三個性質,不知是否是指法的本質:
1.法的正式性,又稱法的官方性,國家性,指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正式的官方確定的行為規范。
2.法的階級性,指在階級對立的社會,法所體現的國家意志實際上是統治階級的意志。
3.法的物質制約性,指法的內容受社會存在這個因素的制約,其最終也是由一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拾』 法律的基本特徵

法律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法律意義、可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第二,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第三,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為是人所實施的行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應了人們對一定的社會價值的認同,一定利益和行為結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動方式的選擇。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
法官黑紗蒙面 發布:2025-09-15 12:28:20 瀏覽:56
民法基礎題目答案 發布:2025-09-15 11:55:34 瀏覽:582
最高法院案子 發布:2025-09-15 11:51:42 瀏覽:791
刑法257條 發布:2025-09-15 11:29:52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