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非法拘禁

婚姻法非法拘禁

發布時間: 2021-02-05 17:13:51

❶ 家庭暴力法律最新規定

關於家庭暴力的法律規定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四十六條:「禁止對婦女實施家庭暴力。國家採取措施,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對婦女實施性騷擾或者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受害人可以提請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四十三條:「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1)婚姻法非法拘禁擴展閱讀

家庭暴力的責任

1、民事責任。根據新婚姻法的規定,家庭暴力是法定離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實施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

2、行政法律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實施家庭暴力尚未構成犯罪的可處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3、刑事責任。嚴重的家庭暴力會構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侮辱罪等罪。

其中,家庭暴力實施者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強迫超體力勞動、限制自由等方式,從肉體、精神上摧殘、折磨,情節惡劣的,構成「虐待罪」,應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引起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家庭暴力實施者使用暴力公然貶低其他家庭成員人格,破壞其名譽,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罪,應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家庭暴力實施者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或致人死亡的,按照刑法最高可判處死刑。

根據法律法規,家庭暴力實施者以暴力手段干涉家庭成員結婚和離婚自由的,同樣觸犯刑法,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❷ 違反婚姻法有哪些責任

我國婚姻家庭法就是婚姻法,違反婚姻法的法律責任承擔主要形式是損害賠償,最主要的內容是離婚損害賠償。2001年4月通過的婚姻法修正案中新增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即第四十六條規定;確定了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體現了對無過錯方和弱者的保護,具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受害方、制裁過錯方的功能,是我國婚姻法修改中的一個突破;使法律對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更進一步,使司法機關對相關案件進行裁判有了法律的依據,是我國婚姻家庭立法的進一步完善,也是婚姻法修改後增加的重要部分;對制裁離婚過錯者,保護無過錯方,維護婚姻當事人的合法人身、精神權益,具有重要的立法意義。但此一制度在實踐中卻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難以貫徹執行,無過錯方難以充分舉證證明對方有過錯,受害者的權益不能得到應有的保護。筆者結合我國法律規定及相關理論對離婚過錯賠償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婚姻家庭法中損害賠償的提出與建立。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同」。婚姻幸福、家庭美滿是每個人的生活追求,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事與願違。據全國婦聯1997年對15個省市的信訪統計,因家庭暴力引起的信訪量已佔婚姻家庭信訪總量的34.5%.1999年廣東省婦聯在廣州等11個市組織了1589個家庭入戶抽樣調查,有29.2%的家庭存在程度不同的家庭暴力現象,廣東省婦聯1996年至1998年接受這方面的投訴分別為219件、235件和348件,1997年比1996年增長7.3%,1998年比1997年增長48%[1].自1981年來,人民法院審理的離婚案件數量成倍增長,居高不下,1999年審理119.9萬件,比1980年的27.2萬件翻了兩番多,平均每年增長8.1%[2].另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離異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在40%以上[3].從以上數字看,我國婚姻家庭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為了維護婚姻家庭的穩定,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婚姻家庭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1年4月對婚姻法進行了修改,補充了不少新的內容,修改了一些與時代和制度不相適應的部分條款,使婚姻法更趨完善和成熟。特別是離婚賠償制度的確立,為維護正常婚姻家庭關系,維護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具有重大意義。
從國內外的立法看,婚姻賠償制度的認識和建立經歷了三個過程:
第一個過程,是將破壞婚姻家庭關系的行為認定為侵犯夫權的行為,追究妻子通姦的刑事和民事責任;
第二個過程,是對破壞婚姻家庭關系的行為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依照侵害名譽權的法律處理;
第三個過程,是將破壞婚姻家庭關系認定為侵害配偶權的民事責任,實行精神損害賠償[4].
我國於1950年制定了新中國首部婚姻法,1981、2001年分別進行了兩次修改。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家庭關系的科學調整和穩定是社會進步、文明昌盛的標志。這兩次修改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出現後做出的。其中1981年的修改是在「對外開放」政策的前提下進行的,2001年的修改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和依法治國方略確定的前提下開展的。政治制度的變革必然帶來社會生活的變革。因而,修訂婚姻法是順勢而為,是建立現代生活制度,鞏固婚姻制度的重大舉措.該看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在得到引進的同時,一些不良生活方式也乘機湧入,封建思想沉渣泛起,部分人在生活富裕之後,包「二奶」,找情人,極大地危害了正常的婚姻家庭關系。限制和制裁這種破壞婚姻家庭關系的行為,維護健康、文明和先進的婚姻家庭關系在現階段顯得極為迫切,極為需要。這次修訂後的婚姻法在第四十六條規定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無疑是極大的進步。
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主要指的就是離婚損害賠償,本文作者就自己在實際辦理離婚案件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並就相關法律規定對違反婚姻家庭法中關於離婚損害賠償方面作如下粗淺的探討。
(二)婚姻家庭法中的損害賠償性質
在私法領域,損害賠償的產生原因無非是二個:一是由於侵權;一是由於違約。對於婚姻家庭法中的損害賠償性質,有持違約之責的觀點的,筆者贊同將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定性為侵權責任。
第一,從婚姻締結後的夫妻關系來看,婚姻不是合同或相當於合同。
所謂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為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從該規定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合同是涉及民事權利、民事義務的協議,該協議是由民事主體間圍繞著相關的財產問題約定所成。而婚姻的締結雖說需要當事人的合意,要求當事人的完全自願。但是隨著婚姻的締結而產生的夫妻關系是無法通過合同來約定彼此之間的所享有的民事權利與彼此之間所承擔的民事義務。夫妻關系包括夫妻之間的財產關系與夫妻之間的人身關系。夫妻間的人身關系由於具有特定的精神利益,不體現財產利益,不能適用合同法的調整的。
夫妻間的財產關系雖具有財產利益,但是夫妻彼此之間所享有的權利卻並非是由夫妻雙方當事人約定所成的。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夫妻有互相繼承遺產的權利。」這些規定均表明夫妻財產關系中的民事權利是法定的。雖然婚姻法允許婚姻當事人對夫妻財產制進行約定,但是這並非是夫妻財產制的唯一的形式,法律還規定了法定財產制、個人財產制的。在婚姻關系當事人對財產沒有約定的情況下,適用法定財產制與個人財產制。在婚姻當事人對財產有約定的情況,且約定合法的前提下,才實行「約定優先於法定」原則。可以這樣說,夫妻財產關系能適用合同法調整的餘地甚小。
鑒於上述的分析,婚姻締結後所產生的夫妻關系,人身關系的內容不能通
過協商進行創設,財產關系的內容只能針對夫妻財產制度進行約定。整個夫妻關系的內容基本上是法定而成,不存在合同內容設定的自由。婚姻關系的解除可依當事人之間的協議,也可依法定情形。基於當事人協議時,不會直接產生協商一致進行解除彼此間的婚姻關系的效果。其還需要國家對該協議的審查,還需要國家對該協議的承認。因此,婚姻關系當事人達成了離婚協議之後,還應向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提出申請,最終由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來決定該協議的能否發生解除婚姻關系的效力。而在合同關系中,屬於雙方當事人約定解除的,只要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便能直接產生合同解除的效果,無需國家的干涉。同樣都是協議解除方式,但所產生的結果是大相徑庭的。在婚姻關系法定解除情形中,其法定的理由是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具體表現為:重婚、實施家庭暴力、分居等等。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規定,合同法定解除的理由有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通知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等。這二者的法定理由所映襯出的權益是截然不同的。法定的離婚理由所反映的是婚姻當事人的忠實權、身體健康權、同居權等帶有特定精神利益的權利;合同的法定解除理由反映的是合同當事人的財產權益。合同出現法定解除情形時,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而婚姻關系的解除卻是需要人民法院的裁判。
第三,從我國婚姻法立法本身來看,婚姻不是合同或相當於合同。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所規定的情形,不僅侵犯了夫妻關系中的法定權利,而且違背了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或者違反了婚姻家庭立法的禁止性規定。例如,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即侵犯了丈夫所享有的忠實權或者妻子所享有的忠實權,又違背了「一夫一妻」這一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又如,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這兩種情形,即是侵犯了婚姻一方當事人的生命健康權、撫養權,又是違反了婚姻法第三條中明確的禁止性規定.正是由於這些侵權行為,才產生了被侵犯者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再者,若干解釋第二十八條規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從該條款規定中可知,在婚姻立法其本身便是將損害賠償認定為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正如筆者在前文所分析的那樣,由於合同是圍繞著財產利益而達成的協議,其不具有人身利益的內容,所以對合同的違反所需要承擔的違約賠償責任以彌補合同一方當事人受損財產利益的內容,所以對合同的違反所需要承擔的違約賠償責任以彌補合同一方當事人受損財產利益為限,不存在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只有在侵權行為場合下的損害賠償才會即包括物質賠償又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❸ 婚姻法中的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如何界定

身體自由權也稱作行動的自由權,是指自然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作為和不作為,不受非法限制、剝奪、妨礙的權利。身體自由權所包含的,是自然人自由支配自己外在身體行動的權利。非法限制、妨礙或剝奪自然人的身體自由,即為侵權行為。

以非法強制治療的方法,限制受害人的身體自由,就是侵害了身體自由權。這是因為身體自由為自然人的基本民事權利,一經非法剝奪和限制,即屬侵害他人行動的自由。

婚姻法規定第十五條 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3)婚姻法非法拘禁擴展閱讀:

一、人身自由權的權利主體只能是公民即自然人。

只有具有公民的資格,其合法的權利才能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囚犯雖然也是公民,其行為觸犯了法律,其人身自由權中的身體自由權被依法剝奪了,但其人身自由權中的精神自由權仍然存在。

如囚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有自主思考如何上訴、申訴、控告、辯護的自由。如果以強制、詐欺等手段使囚犯陷入錯誤的思維,做出錯誤的決定,像以申訴不當要加刑的錯誤認識欺騙囚犯使其不敢申訴,就是違反法律規定,對囚犯精神自由權的侵害。

二、人身自由權是絕對權。

實現此種權利不需要具體義務人的積極配合。

三、人身自由權的客體是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包括身體自由和精神自由兩部分,對應的人身自由權亦包括身體自由權和精神自由權。身體自由權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思和利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作為和不作為的權利。

身體自由權所包含的是公民自由支配自己外在身體運動的權利,非法限制或剝奪公民的身體自由,就是侵權行為。精神自由權是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思維的權利,是公民自由支配自己內在思維活動的權利。

非法限制、妨礙公民的精神自由,即為侵權行為。

四、人身自由權的行使受法律的限制。

法律限制公民在行使自由權的時候,不得違反社會的公共利益,不得妨礙他人自由的行使。只有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人身自由權,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

❹ 對方在家放錄音筆,監視器在婚姻法中可以作為證據嗎

只要不涉及隱私,是可以作為證據的。
關於錄音證據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內《關於民事訴訟容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條規定,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偷錄偷拍有兩種限制:一是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包括個人隱私以及個人的生活不受干擾等。此外,故意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偷錄偷拍行為,也在禁止之列。二是不得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採取暴力、脅迫、非法拘禁、竊聽等方法取得的證據,均不能作為訴訟證據使用。如果偷錄、偷拍時沒有違反上述規定,即為取證手段合法,所取得的視聽資料就可以作為定案的證據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

❺ 婚姻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定標准

按實際情況,《婚姻法》並沒有限制人身自由的相關法律規定,另外,非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形,情答節嚴重,社會危害性大的,涉嫌非法拘禁刑事犯罪,一經定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❻ 目前我國有哪些婦女保護的法律

專門保護婦女權益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規定》、《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含有保護婦女權益條款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反家庭暴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法》、《企業法》、《義務教育法》、《監獄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1、《婦女權益保障法》對於婦女的人身權利作了如下規定:

第三十三條、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人身權利。

第三十四條、婦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剝奪或者限制婦女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婦女的身體。

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十四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四十六條 離婚時,女方因實施絕育手術或者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處理子女撫養問題,應在有利子女權益的條件下,照顧女方的合理要求。

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二十六條婦女懷孕、生育和哺乳期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特殊勞動保護並可以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五十八條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未成年工是指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勞動者。

第五十九條 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5、《反家庭暴力法》

第三十三條 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❼ 婚內限制人身自由,家庭暴力觸犯了哪些法律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

受害人應根據受傷情況,由公安機關或居委會、所在單位出具證明到鑒定部門作傷情鑒定報告,需醫治的,應到醫治機構就診並保存好單據。
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其造成的後果嚴重,危害性極大。
1:對於家庭暴力行為尚未構成犯罪,但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進行處理,同時告知被害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提出申請,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施暴人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2: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強奸、猥褻兒童、非法拘禁、侮辱、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遺棄等侵害公民人身權利的家庭暴力犯罪,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嚴格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判處。對於同一行為同時觸犯多個罪名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3:採取毆打、凍餓、強迫過度勞動、限制人身自由、恐嚇、侮辱、謾罵等手段,對家庭成員的身體和精神進行摧殘、折磨,是實踐中較為多發的虐待性質的家庭暴力。根據司法實踐,具有虐待持續時間較長、次數較多;虐待手段殘忍;虐待造成被害人輕微傷或者患較嚴重疾病;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孕婦、哺乳期婦女、重病患者實施較為嚴重的虐待行為等情形,屬於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虐待「情節惡劣」,應當依法以虐待罪定罪處罰。
4:根據司法實踐,具有對被害人長期不予照顧、不提供生活來源;驅趕、逼迫被害人離家,致使被害人流離失所或者生存困難;遺棄患嚴重疾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遺棄致使被害人身體嚴重損害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等情形,屬於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的遺棄「情節惡劣」,應當依法以遺棄罪定罪處罰。
5:對於實施家庭暴力構成犯罪的,應當根據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原則,兼顧維護家庭穩定、尊重被害人意願等因素綜合考慮,寬嚴並用,區別對待。根據司法實踐,對於實施家庭暴力手段殘忍或者造成嚴重後果;出於惡意侵佔財產等卑劣動機實施家庭暴力;因酗酒、吸毒、賭博等惡習而長期或者多次實施家庭暴力;曾因實施家庭暴力受到刑事處罰、行政處罰;或者具有其他惡劣情形的,可以酌情從重處罰。對於實施家庭暴力犯罪情節較輕,或者被告人真誠悔罪,獲得被害人諒解,從輕處罰有利於被扶養人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對於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不起訴,人民法院可以判處免予刑事處罰。
對於實施家庭暴力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宣告無罪。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充分運用訓誡,責令施暴人保證不再實施家庭暴力,或者向被害人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非刑罰處罰措施,加強對施暴人的教育與懲戒。

❽ 我國婚姻法所規定的救助措施有何特點

我國婚姻家庭法的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對於嚴重違反婚姻家庭法的違法行為,我國現行《婚姻法》第5章較為系統地規定了相應的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
(一)關於救助措施的規定
救助措施,是指依照法律規定負有救助義務的機構應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受害人的請求為其提供的救援和幫助措施。
救助措施的特徵:
其一,救助措施的主體應為法律規定具有救助義務的機構,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當事人所在單位等。
其二,救助措施的適用一般以婚姻家庭違法行為的受害人提出請求為前提,但如果受害人由於客觀條件所限無法求助或由於精神狀態處於極度的恐懼、膽怯而不敢求助,社會干預機構亦應採取適當的措施予以救助。
其三,救助措施的目的和功用主要在於及時阻止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及時保護受害人的生命健康,及時疏導婚姻家庭糾紛。
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的救助措施主要有勸阻、調解和制止等,有關救助機構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採取適當的措施為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受害人提供救助。
1、勸阻
根據《婚姻法》第43條和第44條的規定,有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以及遺棄家庭成員情形的,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該法第43條第2款強調,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勸阻是指有關機構通過勸說、阻止等方式使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遺棄家庭成員的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也包括通過耐心和深入的思想工作使當事入明了其行為的違法性、危害性,從而杜絕以後再次實施此類行為。
2、調解
對於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以及遺棄家庭成員的,受害人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在予以勸阻之後,往往還需對婚姻家庭糾紛進行調解,從而使不良婚姻家庭關系得以調適和矯正,從根本上維護婚姻家庭秩序的穩定。目前,我國調解機制可分為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專業調解,這里所說的調解主要指人民調解。
3、制止
《婚姻法》第43條第2款規定,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制止是公安機關特有的法定職權,也是公安機關的法定救助義務,是指公安機關基於受害人的請求,採取有效措施強迫正在實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停止違法行為。
(二)關於法律責任的規定
《婚姻法》第43條至第48條分別針對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遺棄家庭成員等婚姻家庭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並通過第49條的規定將其他法律有關婚姻家庭的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規定引入婚姻家庭法律體系,使婚姻法責任認定規則更加趨於系統化。
1、民事法律責任
(1)遺棄家庭成員的,應依法支付扶養費、撫養費和贍養費。
(2)因重大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導致離婚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妨害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承擔不利法律後果。我國《婚姻法》第47條第1款規定。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一)》進一步規定,離婚後,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訴訟時效為2年,從當事人發現之次日起計算。妨害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當事人除了承擔上述不利後果外,還有可能因為妨害民事訴訟而被法院施以制裁,按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可根據情節輕重對當事人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對監護法律關系、收養法律關系、繼承法律關系的影響。
2、行政法律責任
結合我國婚姻法、收養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內容來看,婚姻家庭領域的行政法律責任可分為兩大類,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1)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相對人給予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對於婚姻家庭違法行為,較常用的行政處罰主要是警告、罰款、行政拘留等。
對於家庭暴力、虐待、遺棄這些較為突出的婚姻家庭違法行為,我國婚姻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專門規定予以行政處罰。《婚姻法》第43條第3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2)行政處分
行政處分是指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依照有關規章制度對其工作人員違法違紀行為給予的處理和制裁,主要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婚姻家庭領域的行政處分,可分為針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行政處分和針對違法行為人的行政處分。
有關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在處理婚姻登記、收養登記等公務中出現違法違紀情形的,須接受行政處分。
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29條明確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一)拒不承擔贍養、撫養、扶養義務的;(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三)包養情人的;(四)嚴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有前款第(三)項行為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3、刑事法律責任
我國婚姻法針對重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情形規定了刑事法律責任,在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法律責任時應按照相應的刑事法律規范來認定和處理。其他婚姻家庭違法行為,觸犯刑事法律規范,構成刑事犯罪的,亦應依法追究其刑事法律責任。
(1)婚姻法關於婚姻家庭犯罪的規定
《婚姻法》第45條規定: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家庭暴力犯罪是一個概括性的語詞,包括各種因實施家庭暴力而構成的犯罪,主要是侵害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比如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非法拘禁罪等。
重婚罪的規定,其內容為: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虐待罪內容為: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遺棄罪的具體內容為: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刑法關於其他婚姻家庭犯罪的規定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具體內容為: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的,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破壞軍婚罪的具體內容為: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姦淫現役軍人的妻子的,依照強奸罪定罪處罰。
望採納

❾ 新婚姻法男方把女方鎖在家裡不讓女方上班算不算非法拘禁

1、個人認為構成非法拘禁的可能性不大;
2、《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規定:非法專拘禁屬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❿ 小孩十六歲被軟禁起來被逼結婚結婚構成犯罪嗎

軟禁該小孩的人已違法,讓16歲的孩子結婚也違反了婚姻法。如果情節嚴重,要負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婚姻法期貨 發布:2025-09-15 15:56:13 瀏覽:229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