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無授權即禁止是法治社會

法無授權即禁止是法治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2-05 17:59:11

❶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什麼意思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這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

對私權利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

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1)法無授權即禁止是法治社會擴展閱讀: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出處來源:

在2月11日國務院召開的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對市場主體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政府而言,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

這句話,言簡意賅地為政府與市場間劃出了一條明確的邊界線,也為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過去,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其生產經營活動都只能在指定范圍內進行。應該說,在政府起主導作用的市場初創時期,這樣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漸進式的市場開放節奏,既有利於集中當時有限的生產資源用於該用之處,也有利於對沖始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種種爭議,維護應有的共識。

但在市場經濟體系業已確立的今天,政府指導市場主體的做法愈來愈顯現出其弊端。全面指導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動,為審批制尋找到了合法性,這實際上也為審批制所帶來的種種腐敗和抑制經濟的行為創造了合法性。

市場具有比行政意志更為敏感的經濟意識和更為快捷的糾錯能力,如果只能囿於規定的條條框框內行事,盡管可能防範一定的市場風險,但卻必須付出昂貴的成本,而且,並不能排除更大的結構性風險。

尋求改革紅利,就必須打破禁止式的經濟管理體系,讓市場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出於這一目標,在去年設立上海自貿區時,已經確立了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即除了負面清單不準涉及的項目外,均交由市場主體自由選擇。

「法無禁止即可為」的新概括,實際上是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從上海自貿區的框架拓展到了全國范圍。這也就意味著,「法無禁止即可為」將成為普遍適用的市場法則。

與「法無禁止即可為」相對應的是「法無授權不可為」。這其實是在解放市場主體的同時,對行政權進行更明確的限定。

長期以來,「權力管不了閑不住的手」幾成慣性,甚至發展出了權力部門化、權力私有化的現象。究其根源,都是因為權力的運用缺乏清晰的授權來源,或者清晰的授權來源無法落地。此前行政許可法等相關法律制度在實踐中的弱勢,已經表明這一點。

事實上,作為起碼的政治常識,「法無禁止即可為」和「法無授權不可為」早已眾所周知,但為什麼在現實中經常無法兌現?說到底,是沒有建立起市場與權力的對等關系,權力可以越界而為。

因此,要做到「法無禁止即可為」,首先要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這也就意味著,政府部門需要建立明確的權力清單,並且「照單行事」。有了這樣的行政習性,市場主體與權力之間,就能形成雙贏式的共生關系。

❷ 什麼是法無禁止即自由,法無授權即禁止

「法無禁止即自由」與「法無授權即禁止」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對私權力來說,「法無禁止即自由」;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力(法無禁止即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自由)。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法律不禁止公民去做的行為就應該視為允許,政府就不應干預。公民的生命權、財產權、受教育權、知情權、免於恐懼權„„都是「天賦」的、與生俱來不言而喻的合法權利。「法無禁止即自由」還有兩個更為熟悉的表述話語——法無禁止即權利,法無禁止不處罰。 「法無禁止即自由」,這是一個常識。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說:「每個人,只要他不違背正義的法律,就應允許他去按照他的方式去追求他的利益。」前一段時間,高校禁止大學生校外租房,就是一個侵犯成年學生合法權利的規定。其實,高校可以通過降低租金等優惠措施來吸引學生入住,但不能剝奪成年學生的自由權利。還有,一些高校禁止大學生校內接吻、擁抱等親昵行為,也犯了同樣錯誤。另外,夫妻家中看黃碟,野外裸泳,情侶洗鴛鴦浴等都屬於法無禁止即可為的行為。

但對以國家權力和政府權力為代表的公權力,則應適用「法無授權即禁止」的原則:凡是未經法律明確授予的權力都不是合法權力。最近,一些政府部門紛紛公布「權力清單」的做法值得稱道,這讓公眾看到,某個行政部門可以具體行使哪些權力,其他權力一律不得染指,這就意味著政府的權力受到了明確的限制,這便於公眾的知情與監督。

違反「法無授權即禁止」的例子很多。比如說,男性罪犯一入獄,監獄就給剃光頭。翻遍《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未見罪犯進監獄必須剃光頭發的條款,也未見該法授予監獄給罪犯剃光頭的權力。還有一些警察抓到重大犯罪的嫌疑人後,將其遊街示眾,這也是沒有法律授權的錯誤行為。

❸ 怎樣理解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

民眾,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

1、法無禁止即可為是針對私權利版來說的:只要相關法權律法規中無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公民或者法人就可以自行約定或者為一定行為。

2、法無授權即禁止是針對公權利來說的: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就是禁止的,比如說法律沒有授權某行政機關具備強制執行權的,該行政機關就不能行使強制執行權,還有「罪刑法定」也是法無授權即禁止的一種形式。

3、法定職責是指行政主體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規章的規定或授權進行與其職權范圍一致的某些行政管理活動,實現其具體行政管理職能所應承擔的法定職業內容和責任義務。

(3)法無授權即禁止是法治社會擴展閱讀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這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對私權利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

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❹ 法理學簡述題:法無禁止即自由與法無授權即禁止 好像和私權公權有關。求解答!!

對私權力來說,「法無禁止即自由」;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回止」。


一、「法無禁止即自由答」

1、概念:是指法律主體(私權力)在法律未明令禁止的情況下依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受法律的追究;

2、作為一個公民,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

二、「法無授權即禁止」

1、概念:是指法律主體(公權力)在法律未明文授權的情況下不得實施某種行為,否則將會受到制裁。

2、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

三、二者之間的關系

「法無禁止即自由」與「法無授權即禁止」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對私權力來說,「法無禁止即自由」;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作為一個公民,他具有一定的權利和自由,而這權利和自由應當以法無禁止為前提。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兩者是相互對立的,但相輔相成的。

❺ 法無禁止即可為 法無授權不可為在法律角度有什麼含義

民眾,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

1、法無禁止即可為是針對私權利來說的:只要相關法律法規中無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公民或者法人就可以自行約定或者為一定行為。

2、法無授權即禁止是針對公權利來說的: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就是禁止的,比如說法律沒有授權某行政機關具備強制執行權的,該行政機關就不能行使強制執行權,還有「罪刑法定」也是法無授權即禁止的一種形式。

3、法定職責是指行政主體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規章的規定或授權進行與其職權范圍一致的某些行政管理活動,實現其具體行政管理職能所應承擔的法定職業內容和責任義務。

(5)法無授權即禁止是法治社會擴展閱讀

國務院召開的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對市場主體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政府而言,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這句話,言簡意賅地為政府與市場間劃出了一條明確的邊界線,也為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過去,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其生產經營活動都只能在指定范圍內進行。應該說,在政府起主導作用的市場初創時期,這樣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漸進式的市場開放節奏,既有利於集中當時有限的生產資源用於該用之處,也有利於對沖始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種種爭議,維護應有的共識。

與「法無禁止即可為」相對應的是「法無授權不可為」。這其實是在解放市場主體的同時,對行政權進行更明確的限定。長期以來,「權力管不了閑不住的手」幾成慣性,甚至發展出了權力部門化、權力私有化的現象。究其根源,都是因為權力的運用缺乏清晰的授權來源,或者清晰的授權來源無法落地。此前行政許可法等相關法律制度在實踐中的弱勢,已經表明這一點。

❻ 「法無禁止即可為 法無授權不可為」出自哪裡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對私權利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2014年2月23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政府管得過多,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不僅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增加交易成本,還容易滋生腐敗。政府要公布審批目錄清單,清單以外,一律不得實施行政審批,更不得違規新設審批事項。實際上這也是對「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進行探索。也就是說,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

(6)法無授權即禁止是法治社會擴展閱讀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不禁止即自由。」前一句針對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後一句則針對公民權利的保護,現已成為法治國家通行的法律原則。

對私權力來說,「法無禁止即自由」;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力(法無禁止即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自由)。

對於公權力的「法無授權即禁止「。需要強調的是,只有實現了公權力的「法無授權即禁止」,才能更好地實現私權利的「法無禁止即自由」。由於公權力掌握著強大的國家機器,所以常常會自覺不自覺地傾軋私權利。由於私權利相對弱勢,因此也常常不敢伸張正義。

公民的生命權、財產權、受教育權、知情權都是「天賦」的、與生俱來不言而喻的合法權利。「法無禁止即自由」還有兩個更為熟悉的表述話語——法無禁止即權利,法無禁止不處罰。

亞當斯密說,每一個人,在他不違反正義的法律時,都應聽其完全自由,讓他採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

❼ 「法無禁止即自由,法無授權即禁止」是什麼意思

「法無禁止即自由」與「法無授權即禁止」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對私權力來說,「法無禁止即自由」;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力(法無禁止即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自由)。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法律不禁止公民去做的行為就應該視為允許,政府就不應干預。公民的生命權、財產權、受教育權、知情權、免於恐懼權„„都是「天賦」的、與生俱來不言而喻的合法權利。「法無禁止即自由」還有兩個更為熟悉的表述話語——法無禁止即權利,法無禁止不處罰。 「法無禁止即自由」,這是一個常識。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說:「每個人,只要他不違背正義的法律,就應允許他去按照他的方式去追求他的利益。」前一段時間,高校禁止大學生校外租房,就是一個侵犯成年學生合法權利的規定。其實,高校可以通過降低租金等優惠措施來吸引學生入住,但不能剝奪成年學生的自由權利。還有,一些高校禁止大學生校內接吻、擁抱等親昵行為,也犯了同樣錯誤。另外,夫妻家中看黃碟,野外裸泳,情侶洗鴛鴦浴等都屬於法無禁止即可為的行為。

但對以國家權力和政府權力為代表的公權力,則應適用「法無授權即禁止」的原則:凡是未經法律明確授予的權力都不是合法權力。最近,一些政府部門紛紛公布「權力清單」的做法值得稱道,這讓公眾看到,某個行政部門可以具體行使哪些權力,其他權力一律不得染指,這就意味著政府的權力受到了明確的限制,這便於公眾的知情與監督。

違反「法無授權即禁止」的例子很多。比如說,男性罪犯一入獄,監獄就給剃光頭。翻遍《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未見罪犯進監獄必須剃光頭發的條款,也未見該法授予監獄給罪犯剃光頭的權力。還有一些警察抓到重大犯罪的嫌疑人後,將其遊街示眾,這也是沒有法律授權的錯誤行為。

❽ 什麼叫「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民眾,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

1、法無禁止即可為是針內對私權利來說的:只要相關法律法容規中無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公民或者法人就可以自行約定或者為一定行為。

2、法無授權即禁止是針對公權利來說的: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就是禁止的,比如說法律沒有授權某行政機關具備強制執行權的,該行政機關就不能行使強制執行權,還有「罪刑法定」也是法無授權即禁止的一種形式。

3、法定職責是指行政主體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規章的規定或授權進行與其職權范圍一致的某些行政管理活動,實現其具體行政管理職能所應承擔的法定職業內容和責任義務。

(8)法無授權即禁止是法治社會擴展閱讀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這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對私權利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

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❾ 法制究竟是法無禁止即可為,還是法無授權不可為

律達網:
控權法是法無授權不可為,如行政法、刑法等約束公權力的法律
私權法如民法是法無禁止即自由,法律沒有規定的我可以隨便約定。

❿ 從法理角度解釋「法無明確授權即禁止」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不禁止即自由」,本是一句法諺,源於十七、十八世紀的西方。是盧梭《社會契約論》、孟德私鳩《論法的精神》的相關表述與延伸。
所謂的法無授權不可為,指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必須經過法律授權。法不禁止即自由,指公民的行為無法律禁止皆不違法。但迄今為止,它僅是一個法學理論上的概念,在我國廣義的行政法、民法等相關條文中,並無明確的引用。確切的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接受與體現,如「依法行政」等。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不禁止即自由」本身,也是相對的。從公權力角度上說,一是法律授權不可能就所有具體司法行政行為作出明確的具體細節條文規定,作為政府及其具體職能部門、司法機關也需要在行使職責過程中作出相關銓釋與補充。二是授權本身,也可能存在是否違憲是否正當的問題。從私權角度來說,民法中也有無過錯責任的相關規定,更不用說其它了!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不禁止即自由」, 它僅是數個世紀前西方的一種法學理論中的概念而已,本身就存在相應的局限性!片面機械的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只能是失之毫釐,謬之千里了!
相對於社會生活本身,法是社會的最後底線,它並不是調整所有社會關系的惟一規范。當下的中國,需要的不僅僅是嚴謹的適合本土的法律,更需要強調責任與道德的構建!
至於罔顧社會整體利益,無視他人的正當權益,為一己或少數人的私慾強調「法無授權不可為,法不禁止即自由」,對此,則不僅僅是魯迅筆下那種不加鑒識「孱頭」式的可悲,更是一種對無視良心道德,無責任感的無良文人的可惡與痛恨了!

熱點內容
婚姻法期貨 發布:2025-09-15 15:56:13 瀏覽:229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