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裡面

勞動合同法裡面

發布時間: 2021-02-09 07:31:57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有什麼區別簡潔!

在生活中因為勞動的關系,我們經常聽到《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這兩種法律,

一、《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概念上的區別: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相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勞動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部門。

勞動合同法,是指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合同法一般是指所有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上的勞動合同法就是指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勞動法》是勞動保障立法體系中的基準法,是《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根據。可以說是《勞動合同法》的母法。

二、《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的總體區別

(一)、《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名稱不同

前者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後者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在立法層次上,同為法律,在企業和勞動者中容易把勞動法稱為勞動法,把勞動合同法稱為新勞動法。

從立法歷程上對比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沒有作出任何的修改。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

2007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五號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二)、從立法內容上作出對比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立法內容

勞動合同法共分13章107條,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促進就業

第三章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工資

第六章勞動安全衛生

第七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第八章職業培訓

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十章勞動爭議

第十一章監督檢查

第十二章法律責任

第十三章附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內容

勞動合同法被俗稱為新「勞動法」。新「勞動法」對勞動合同制度做了進一步完善。

勞動合同法共分8章98條,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四章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特別規定

第一節集體合同

第二節勞務派遣

第三節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總體上來說:《勞動法》是勞動保障立法體系中的基準法,是《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根據。可以說是《勞動合同法》的母法。在實際應用中兩者還是存在希望為的差別的

❷ 勞動合同法是怎樣規定的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從2008年1月1日起就應當與勞動者簽訂書在勞回動合同,如果滿一個月答未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雙倍工資,如果你們雙方沒有簽訂有,就可以以此申請仲裁,要求雙倍工資,社會保險,及經濟補償金.

❸ 在勞動合同法中

用人單位用工超過一個月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屬於違法。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回者從用工答滿一個月後的第二天起到補訂勞動合同前一天止期間的雙倍工資,最高不超過11個月。雙倍工資是對用人單位未及時簽訂勞動合同的違法行為的懲罰。

❹ 《勞動合同法》中的權利和義務

您問的應該是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吧。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主要如下:
1.勞動者的基本勞動權利

(1)勞動者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這是公民勞動權的首要條件和基本要求。在我國,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都平等地享有就業的權利。勞動者選擇就業的權利是平等就業權利的體現。

(2)勞動者有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勞動報酬包括工資和其他合法勞動收入。

(3)勞動者有休息休假的權利。休息權和勞動權是密切聯系的。休假是勞動者享有休息權的一種表現形式。

(4)勞動者有在勞動中獲得勞動安全和勞動衛生保護的權利。勞動者在安全、衛生的條件下進行勞動是生存權利的基本要求。勞動安全、衛生權是一項重要的人權。

(5)勞動者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勞動者不但要掌握熟練的生產技能,而且要懂業務理論知識。只有賦予勞動者這項權利,才能保障勞動者獲得應有的知識的技能,更好地完成各項勞動任務。

(6)勞動者享有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這是指勞動者在遇到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勞動風險時,獲得物質幫助和補償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權,是享受勞動報酬權的延伸和補充。

(7)勞動者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這是勞動者維護自己合法勞動權益的有效途徑和保障措施。

(8)勞動者還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包括組織和參加工會的權利,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提合理化建議的權利,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的權利等等。

2.勞動者應當履行的義務

勞動者在享有一定的勞動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一定的勞動義務。權利與義務是互為條件的。按照《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勞動者應當履行的義務包括:

(1)完成勞動任務。勞動者首要的義務是對工作盡心盡責,忠於職守,出色地完成任務。

(2)提高職業技能。勞動者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主人翁責任感,要刻苦學習專業知識,鑽研 職業技術,提高職業技能,掌握過硬的本領。

(3)遵守勞動紀律,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勞動者在勞動中必須服從管理人員的指揮,遵 守各項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及安全生產的法規制度、規程標准。

(4)職工既是勞動者,又是公民,在社會上,在家庭里,都要遵紀守法。在社會上違法亂紀 ,也會導致勞動權利的喪失。

此建議僅供參考,本人不負任何責任。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❺ 勞動合同法

法律法規中有規定不可抗力的因素,沒有不可抗拒的說法。
所謂不可抗力,在我國《民法通專則》上屬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約定不可抗力條款,不影響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於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於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作為免責條款具有強制性,當事人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
3.不可抗力的免責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有以下列外:
(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
4.不可抗力與意外事件。實際上,民法通則和合同法均未將意外事件作為免責條件。因此,多數學者主張意外事件不應該作為免責事由。

❻ 勞動合同法中的工資包括哪幾項

勞動者來的全額工資是指其每月所收自入的基本工資(又稱標准工資)與輔助工資(又稱非標准工資)之總和,即實得工資。勞動者基本工資是根據勞動合同約定或國家及企業規章制度規定的工資標准計算的工資。例如工資總額組成中的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就是基本工資。再具體些說,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均屬基本工資。勞動者的輔助工資是指基本工資以外的各種工資。例如**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附加工資、保留工資等等。

❼ 《勞動合同法》中的勞動條件

1、提供勞動條件是指工作崗位、地點、勞動工具和勞動保護等等內容專;
2、作為軟體工屬程師不提供電腦,當然屬未提供勞動條件;
3、你可以根據上述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4、如單位拒絕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補充回答:
1、你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抓緊時間充電;
2、或者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一走了之。

❽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有什麼區別

在生活中因為勞動的關系,我們經常聽到《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這兩種法律,
一、《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概念上的區別: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相聯系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勞動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獨立部門。

勞動合同法,是指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合同法一般是指所有關於勞動合同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上的勞動合同法就是指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勞動法》是勞動保障立法體系中的基準法,是《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根據。可以說是《勞動合同法》的母法。

二、《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的總體區別

(一)、《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名稱不同

前者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後者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在立法層次上,同為法律,在企業和勞動者中容易把勞動法稱為勞動法,把勞動合同法稱為新勞動法。

從立法歷程上對比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沒有作出任何的修改。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

2007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五號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二)、從立法內容上作出對比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立法內容

勞動合同法共分13章107條,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促進就業

第三章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工資

第六章勞動安全衛生

第七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第八章職業培訓

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十章勞動爭議

第十一章監督檢查

第十二章法律責任

第十三章附則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內容

勞動合同法被俗稱為新「勞動法」。新「勞動法」對勞動合同制度做了進一步完善。

勞動合同法共分8章98條,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四章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特別規定

第一節集體合同

第二節勞務派遣

第三節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總體上來說:《勞動法》是勞動保障立法體系中的基準法,是《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根據。可以說是《勞動合同法》的母法。在實際應用中兩者還是存在希望為的差別的

❾ 勞動合同法中的以上包含本數嗎

勞動法實施細則 42、《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第一款中的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上」、「三年以上」包含三個月、一年、三年;「不滿一年」、「不滿三年」不包含一年、三年。第四十四條第一款中的「六個月以上」包含六個月。

❿ 勞動合同法中的用人單位包括哪些

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包括以下內容:

1、用人單位主要指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符合用人資格的其他勞動組織,在一定情況下還包括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組織。

2、其中,企業既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等,也包括法人企業、非法人企業(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等)。

3、個體經濟組織是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並領取營業執照從事工商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個體單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個體工商戶。

4、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我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主要有各類民辦學校、醫院、文藝團體、科研院所、體育場館、職業培訓中心、福利院、人才交流中心等。基於這類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實質,將其內部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合同法調整。

新勞動法中對工作時長的規定:

1、第三條修改為:「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2、第五條修改為:「因工作性質或者生產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標准工時制度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3、第七條修改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為周休息日。企業和不能實行前款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周休息日。」

4、第九條修改為:「本規定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5月1日施行有困難的企業、事業單位,可以適當延期;但是,事業單位最遲應當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企業最遲應當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正,重新發布。本決定施行前,國務院1994年2月3日發布、自199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繼續有效。

熱點內容
檔案工作職業道德 發布:2025-09-17 11:38:30 瀏覽:951
2014年4月自學商法二答案 發布:2025-09-17 11:31:02 瀏覽:236
法院刑事卷宗目錄 發布:2025-09-17 11:29:29 瀏覽:36
2014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9-17 11:23:07 瀏覽:237
溫州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9-17 10:58:09 瀏覽:660
法院問被告 發布:2025-09-17 10:53:00 瀏覽:294
民事訴訟法內容怎麼寫 發布:2025-09-17 10:52:07 瀏覽:216
經濟法基礎2018分數分布 發布:2025-09-17 10:24:20 瀏覽:837
刑事技術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9-17 10:20:02 瀏覽:508
律師學論文 發布:2025-09-17 10:19:58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