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如果員工受到罰款最多罰多少
1. 員工做錯勞動法規定最高罰款多少。
根據法律的規定,即使公司有證據證明員工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在從勞動者的版工資中扣除賠償的時候,每月權的扣除數額不能超過工資的20%。如果公司沒有證據證明造成損失的,則即使存在犯錯違規,公司也是不可以罰款的。
2. 法律規定,員工因個人失誤造成損失,處罰最多是多少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額不得超過當月工資的20%,且扣除後剩餘部分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如你的過失屬重大過失,你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的規定,賦予了公司可以要求你賠償因工作失誤造成經濟損失的權力,一旦這種權力被實施,即使公司按照《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的規定,分期逐月扣發你20%的工資,那麼對你來說仍然是沉重的負擔。公司拖欠你三個月工資的做法違法,你可以通過勞動仲裁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假如因你工作失誤造成的經濟損失成立,且大於拖欠你的三個月工資,公司極有可能提起反訴,請求裁決你賠償經濟損失,那麼,你提起的勞動仲裁就得不償失了。當然,如果所謂的經濟損失小於拖欠你的三個月工資,你以公司拖欠你工資為由請求仲裁委裁決:1、支付拖欠的三個月工資及25%經濟補償金;2、解除與公司的勞動關系,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每工作滿一年一個月月均工資,不滿一年按一年計算)的做法,還是可取的。
3. 勞動合同法罰款最高罰多少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罰款金額不能超過當月工資的20%。你們公司那麼做是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的,可以去勞動部門投訴或者通過進行仲裁來維護你的權利!
4. 對於公司針對員工的罰款比列是多少勞動法有上限規定嗎
勞動法是企業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的法律。而公司對員工因工作失誤造專成損失的處罰屬款條例應該按照公司的《員工獎賞條例》規定進行處罰。同時應該按照造成損失的額度制定處罰上限標准。如果對公司的處罰有異議,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供參考。。
5. 目前勞動法規定企業對員工罰款最高不能超過多少
勞動相關法規規定,企業對員工的罰款最高不得超過員工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回余工資部分低答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5)勞動合同法如果員工受到罰款最多罰多少擴展閱讀: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6. 勞動法規定對員工罰款最高金額為多少
1、勞動法規定,對於嚴重違反單位勞動紀律的,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回開除職工,答但是勞動法並沒有賦予單位罰款的權利,也就是說,單位是不能對你處以罰款的,沒有這個權力,只有法定的國家機關才能進行罰款處罰。
2、對於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結清職工的工資,所以單位是不能扣除你12月的工資的,這是違反勞動法的。
3、如果你跟他人打假造成了單位的損失的話,單位有權要求你賠償,但是這種賠償只是一種請求權,而不能直接扣發你的工資。
4、如果單位拒絕發放你的工資,那麼你可以向當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單位支付工資。
單位開除你,不能扣你的工資。應該把應該發的工資全部發給你。這種情況下,沒有給企業造成損失,單位不能扣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7. 勞動法對員工過失應該最多處罰多少
勞動法規沒有賦予企業行政處罰權利,除非證實造成企業的實際損失可找員工索賠。 索賠金額不能超過工資的百分之二十。
1、按現行的規定,如果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才能要求賠償的。
2、《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3、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同時你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7)勞動合同法如果員工受到罰款最多罰多少擴展閱讀:
勞動者過失履行職務行為承擔賠償責任的幾個原則
1、權利義務對等原則。
根據《勞動法》第三條的規定,勞動者具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負有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及遵守勞動紀律的義務。
根據《勞動法》第五十二條、第六十八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負有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對勞動者進行安全衛生教育以及進行職業培訓的義務。
2、收益與風險對等原則。
對於勞動者履行職務行為過失所導致的損失,從本質上而言屬於企業的經營風險,作為一個市場主體,應當預見到這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用人單位在享受經營利益的同時,必須承擔經營風險。
3、工傷免責原則。
如果勞動者過失履行職務行為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同時也給自己造成了傷害,構成了工傷,則勞動者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4、最低生活保障原則和最高限額原則。
獲得勞動報酬權是勞動者生存權的基本保證,所以,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原則上應在每月工資中扣除,不應要求勞動者一次性賠償,除非勞動者辭職或者因嚴重失職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時,並且每月扣除後給付的金額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8. 對於員工的罰款(索賠)最多可以罰多少新勞動法有規定嗎
罰款不屬於一般用人單位的權力
索賠是可以的,但是以實際損失為限,不內能超過實際損失,容損失多少要由單位負責舉證,另外為了照顧勞動者的生活需要,一般每月扣除的工資原則上不能超過勞動者實際工資的20%,損失大的應該分期扣除,當然勞動者有能力短期內全部支付賠償的除外。
9. 勞動合同法對員工罰款有何規定
公司可以制訂獎懲制度,可以根據公司規章制度進行罰款。但扣罰金額不能超過職工月工資的20%。
根據你說的情況,你的工資是2000,400元剛好是扣罰界限,單位的做法沒有違反法律規定。
10. 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金額!
2008年1月15日,《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代替而被廢止,企業行使經濟處罰權是以剝奪勞動者的經濟利益為代價的,無法律依據。工資是用人單位基於勞動關系,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本人的全部勞動報酬。商標公司抗辯,企業設置罰款是扣除潘某不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的勞動報酬。
商標公司將勞動者每周作一次工作匯報進行勞動報酬的量化明顯不符合邏輯和常理,商標公司單方面制定的《內部管理制度》中罰款的規定不合法,亦不合理。第二、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一條是勞動合同法中僅有的規定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的條款。
可見,新頒布的勞動法律並未規定企業罰款權,企業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無權制定罰款內容的內部規章。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勞動者如有一般性違紀,應主要通過批評教育的方式來解決;若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用人單位可依法解除勞動合同。如果你們有勞動合同,那麼按照合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