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後脫密期是否有效
⑴ 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後還有沒有脫密期一說呢,需要多久向公司提出離職才可以呢
勞動合同法中關於保密類的相關規定主要方面為:保密公司的可以給公司帶版來利益的技術權或者經營秘密等,另外就是關於競業的規定。對於保密協議,可以約定保密期限,對於公開的商業模式不得約定保密協議。而對於競業限制的約定期限不能大於兩年,而且在此期間公司要支付一定的補償金。
⑵ 請問新的勞動合同法里還有脫密期嗎
你好,作為一個法律人,我可以幫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內位與勞動容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因此,也就是保密期還是有的,但是在期限內原單位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且不得超過二年。
望採納
⑶ 【法律法規】脫密期約定合法嗎
不知道這樣的規定是否和法律相違背,這樣的話,我如果提前一個月通知的話,是否屬於違反此項規定?法律顧問的解答:其實你所說的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辭職提前通知期的問題了,而是什麼是脫密期的問題。脫密期,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脫離商業秘密的期間。在勞動法上,脫密期是用人單位讓密切接觸本單位商業秘密的員工在離開單位之前脫離涉密崗位的一段期間。通俗地說,由於單位怕一些接觸公司商業秘密的員工離開公司後泄露商業秘密,所以讓員工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呆一段時間再離開,這段時間就叫做脫密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十五條對脫密期作了詳細規定:「……對負有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義務的勞動者,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就勞動者要求解除勞動合同的提前通知期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作出約定,但提前通知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在此期間,用人單位可以採取相應的脫密措施。」在該條中,提前通知期就是脫密期。單位要通過脫密期來主張自己的權益,必須注意以下幾個要件,同樣員工看單位的脫密期決定是不是合法就是看是不是符合以下幾個要件:一、員工的工作崗位必須涉及公司的商業秘密這是單位運用脫密期來約束員工的前提。從脫密期的設立本意來看,就是防止商業秘密的泄露。如果員工的工作崗位根本不涉及商業秘密,單位不應該設立脫密期。這也是從單位合理運用員工及節約成本的角度考慮,因為一個員工在脫密的崗位上通常是發揮不了其應有的作用,而且公司還必須給予工資等待遇。那什麼是商業秘密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根據這一條可以判斷是否為商業秘密。二、脫密期必須是雙方約定的脫密期規定必須以合同的形式書面表達出來,而且必須是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這就意味著脫密期不能是單位單方面提出,員工就必須遵守的。如果沒有書面協議,單位沒有權利要求員工履行脫密義務。三、脫密期長短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明確規定,脫密期不能超過六個月。如果員工與單位約定的脫密期超過了六個月,員工只履行六個月的脫密期即可。四、脫密期間員工仍與單位有勞動關系,享有員工待遇。脫密期間單位不得讓員工回家待崗,以此為借口不發工資或者剋扣工資。脫密期間的員工仍然是單位的有勞動關系的員工。綜上所述,你的公司讓你履行當時合同中簽訂的2個月提前通知期,是合理合法的,你應該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
⑷ 您好: 請問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後還有沒有脫密期的說法呢提前多久向公司提出離職就可以無條件的離職呢
目前由員工辭復職引起的制勞動糾紛日益增多,其中大專院校畢業生在分配工作不久辭職引發的勞動糾紛占絕大部分,單位要求辭職人員按照勞動合同約定賠償損失,巨額的賠償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受到辭職員工的質疑,學子們發出「踏入社會就挨上一刀」凄婉呼喚,員工辭職賠償畸重的問題受到勞動仲裁、司法和律師界的廣泛關注,也存在不同的認識。
《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確立了勞動者的單方辭職權,對勞動者辭職並沒有設立實質性要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可;《勞動法》的立法意圖是相當明確,具有積極社會意義,目的是為了保護在勞動法律關系處於弱者地位的勞動者,保護勞動者的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有利於勞動者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長、志趣和愛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身的價值,更好地為社會創造財富,符合現代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勞動力資源配置的需要;勞動者在履行「提前通知義務」後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關系是行使法定授權,不違反《勞動法》,不構成「違約」。
飛燕網路就是這樣做的。
⑸ 關於辭職後的脫密期是否要正常上班,有關勞動法,求解,謝謝!
1、單位的做法並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至於交接工作的具體流程要看單位怎麼規定了,可以與單位協商解決。
2、按照合同約定,要求員工脫密後才可以離職的,應當在這段時間安排員工到不涉密的崗位工作,要求員工繼續履行原工作是不合法的。
3、你拒絕在原崗位工作,那這個可能會造成你不服從公司安排違紀被開除的,因為這個月內你還是要按照公司規章制度上班。所以最好還是服從,但是從單位角度說,你真的不適合還在原崗位再去接觸保密性的工作。所以可以和公司協商,我最好還是不要涉及這些崗位秘密,去做其他工作。
按照《勞動合同法》依據《勞動合同法》37條,勞動者提前30天提出的書面離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准就可以離職。其中,試用期提前3天書面提出;用人單位有義務結清工資辦理離職手續。
《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後,「脫密期」與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實質上是有所違背的,前者賦予勞動者「只要提前30天通知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而脫密期卻將提前通知期延長到了最長6個月,雖然從現在的立法狀況看,尚無一部法律說「脫密期」是不能約定的。
但是作為法律的《勞動合同法》即上位法,與作為部門規章的《關於企業職工流動若干問題的通知》即下違法相抵觸時,優先適用上位法,即勞動合同法。
(5)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後脫密期是否有效擴展閱讀:
離職需要注意的事項:
1、寫辭職信並不是寫辭職申請,申請是要雙方達成一致才有效的,也就是說企業批准了你的申請,你才可以辭職,而勞動法賦予的辭職權是絕對的,辭職信其實是一種通知,告訴企業你將在三十天後解除勞動合同,離開企業,不需要企業批准,當然如果企業同意你提前離開就另當別論了。
2、不要在辭職信中透露個人的不滿情緒,如果辭職的意見非常大,一定要反應出來,不妨採用面對面交淡的方式,在白紙黑字上面寫出自己的憤怒是不恰當的。
3、在作出辭職的決定或者辦理辭職的過程中,不要在企業大肆宣揚個人要辭職的事情,不要散布一些對企業不利的言論,反正都要離開了,留一個好的印象給企業,總比留一個不好的印象好一些。
4、站好最後一班崗,在離開企業的最後時間里,你仍是企業的一員,盡自己所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協助企業做好交接。
5、過往的就職經歷是我們人生的寶貴財富,而且不定在什麼時候我們可能需要原來的企業為我們寫推薦信或介紹信,新的企業也許會打電話到過往企業了解我們的工作情況,因此要保持與原就職企業的良好關系。
⑹ 關於新勞動法後,脫密期以及賠償金問題詢問
為預防申請解除勞動合同沒有證據,你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申請,如果沒人簽回收,你就到郵局寄特快專遞,答並在「內件品名」欄中填寫「解除勞動合同申請書」,保留好底單做為證據,外加勞動合同就夠了,如果用人單位不在30天內支付你的工資,可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並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的規定,要求支付經濟補償,並按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之規定要求用人單位出具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
建議你用一小時看一下《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你也才能知道用人單位到底在那些方面侵犯了你的權益,也才能更好地維護你的合法權益,會使你一生受益。
注意收集證據。如果將來仲裁或訴訟,這很重要。
如果還不明白,你可以來問我。
⑺ 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後還有沒有脫密期一說呢,需要多久向
沒有脫密期的說法。
但是保密協議里可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最多兩年。
⑻ 勞動合同法實施後,脫密期約定還有效嗎
《勞動合同法》實施後,脫密期約定就和違約金約定一樣自然失效了。
脫版密是指以前權接觸公司商業秘密的人員不再接觸商業秘密。
脫密期是指用人單位可以約定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員在離職之前必須提前通知用人單位,並為用人單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該期限期滿,員工才可以正式離職。在這段時期之內,用人單位可以把員工調至不需保密的部門工作,以確保員工不再接觸新的商業秘密,因此,保密期也可以稱為提前通知期。
⑼ 關於離職,脫密期的問題
脫密是指以前接觸公司商業秘密的人員不再接觸商業秘密。
脫密期是版指用人單權位可以約定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員在離職之前必須提前通知用人單位,並為用人單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該期限期滿,員工才可以正式離職。在這段時期之內,用人單位可以把員工調至不需保密的部門工作,以確保員工不再接觸新的商業秘密,因此,保密期也可以稱為提前通知期。
《關於企業職工流動若干問題的通知》 1996年勞動部
第二項:「用人單位與掌握商業秘密的職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時,可以約定在勞動合同終止前或該職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後的一定時間內(不超過6個月),調整其工作崗位,變更勞動合同相關內容」。
《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後,「脫密期」與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實質上是有所違背的,前者賦予勞動者「只要提前30天通知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而脫密期卻將提前通知期延長到了最長6個月,雖然從現在的立法狀況看,尚無一部法律說「脫密期」是不能約定的,但是作為法律的《勞動合同法》即上位法與作為部門規章的《關於企業職工流動若干問題的通知》即下違法相抵觸時,優先適用上位法。
⑽ 新勞動法里競業限制和脫密期是否只能擇其一全國都如此么
這個要看地方的規定來,《上海市勞自動合同管理條例》中就明確規定競業限制和脫密期只能二者取其一,如果你實在是上海的話肯定就得按照這條法規執行。但是其他地方如果沒有這種規定的,競業限制和脫密期是可以同時約定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後,「脫密期」與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實質上是有所違背的,前者賦予勞動者「只要提前30天通知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而脫密期卻將提前通知期延長到了最長6個月,雖然從現在的立法狀況看,尚無一部法律說「脫密期」是不能約定的,但是企業在制定保密協議的過程中,不妨就用競業限制代替脫密期,不必再另外規定脫密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