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人員勞動合同法
A. 外籍人士如何簽到勞動合同
外籍員工應當辦理《外籍人員就業許可證》,並簽訂勞動合同。
一、實體上要求
1、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從事的崗位應是有特殊需要,國內暫缺適當人選,且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崗位。
2、外國人在中國就業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年滿18周歲,身體健康;
(二)具有從事其工作所必須的專業技能和相應的工作經歷;
(三)無犯罪記錄;
(四)有確定的聘用單位;
(五)持有有效護照或能代替護照的其他國際旅行證件。
3、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為該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經獲准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後方可聘用。
4、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持職業簽證入境,入境後取得《外國人就業證》和外國人居留證件,方可在中國境內就業。
二、程序上要求
1、申請就業許可
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填寫《聘用外國人就業申請表》,向其與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同級的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供下列有效文件:
(一)擬聘用外國人履歷證明;
(二)聘用意向書;
(三)擬聘用外國人原因的報告;
(四)擬聘用的外國人從事該項工作的資格證明;
(五)擬聘用的外國人健康狀況證明;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文件。
經行業主管部門批准後,用人單位應持申請表到本單位所在地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或其授權的地市級勞動行政部門辦理核准手續。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或授權的地市級勞動行政部門應指定專門機構具體負責簽發許可證書工作。發證機關應根據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和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狀況進行核准,並在核准後向用人單位簽發許可證書。
外商投資企業聘僱外國人,無須行業主管部門審批,可憑合同、章程、批准證書、營業執照和規定的文件直接到勞動行政部門發證機關申領許可證書。
2、書面勞動合同的簽訂
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應依法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即行終止。
3、就業證辦理:
獲准來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憑勞動部簽發的許可證書、被授權單位的通知函電及本國有效護照或能代替護照的證件,到中國駐外使、領館、處申請職業簽證。
用人單位應在被聘用的外國人入境後15日內,持許可證書、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簽訂的勞動合同及其有效護照或能代替護照的證件到原發證機關為外國人辦理就業證,並填寫《外國人就業登記表》。
勞動行政部門對就業證實行年檢。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就業每滿1年,應在期滿前30日內到勞動行政部門發證機關為被聘用的外國人辦理就業證年檢手續。逾期未辦的,就業證自行失效。
4、居留證辦理
已辦理就業證的外國人,應在入境後30日內,持就業證到公安機關申請辦理居留證。居留證件的有效期限可根據就業證的有效期確定。
5、勞動合同期滿後的處理
被聘用的外國人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期滿時,其就業證即行失效。如需續訂,該用人單位應在原合同期滿前30日內,向勞動行政部門提出延長聘用時間的申請,經批准並辦理就業證延期手續。
6、已在國內就業的外國人工作情況的變動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的用人單位必須與其就業證所註明的單位相一致。
外國人在發證機關規定的區域內變更用人單位但仍從事原職業的,須經原發證機關批准,並辦理就業證變更手續。
外國人離開發證機關規定的區域就業或在原規定的區域內變更用人單位且從事不同職業的,須重新辦理就業許可手續。
除了以上的特別要求外,和外國人簽訂勞動合同的內容均適用我國的勞動法的規定。
B. 外籍員工需要簽訂勞動合同嗎
根據公司屬性的不同,簽訂勞動合同,確立勞動關系就可分為以下兩種情形: 一、若是外商投資企業(含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第十八條的規定以及相應的法規的規定,外籍勞動者應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但用人單位與外籍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遵守外國人在中國及北京市就業的有關管理規定,否則,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外籍員工,都將會受到我國法律的制裁。 二、若是外國企業常駐在滬代表機構,依據有關規定,外國公司駐京辦事處不得招用雇員,必須通過合法的中介機構派遣;此時,外籍員工是由合法的中介機構派遣到外國公司駐滬辦事處的,那麼,外籍員工是與合法的中介機構簽訂勞動合同並確立勞動關系,而與外國公司駐滬辦事處非勞動關系卻僅僅是勞務關系。
但是《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因此,只要是我國境內的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的,無論是哪個國籍,均應訂立勞動合同。
C.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屬於勞動合同法調整,應注意什麼
您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也就是說,只要用人單位在境內,不論它的注冊地是外國還是中國,也不論勞動者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同樣不論該勞動合同的訂立地、履行地、變更地、解除或終止地在國內還是國外,一律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也就是說,只要用人單位在境內,不論它的注冊地是外國還是中國,也不論勞動者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同樣不論該勞動合同的訂立地、履行地、變更地、解除或終止地在國內還是國外,一律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1996年1月22日勞動部、公安部、外交部、外經貿部發布),外國人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不具有中國國籍的人員。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指沒有取得定居權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依法從事社會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行為。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為該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經獲准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以下簡稱許可證書)後方可聘用。關於貫徹實施《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若其勞動合同是和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駐地法人)直接簽訂的,無論其在中國就業的時間長短,一律視為在中國就業;若其勞動合同是和境外法人簽訂,勞動報酬來源於境外,在中國境內工作三個月以上的(不包括執行技術轉讓協議的外籍工程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視為在中國就業,應按《規定》到勞動行政部門的發證機關辦理就業許可手續,並辦理職業簽證、就業證和居留證。所以,在中國境內依法辦理了就業許可的外國人也適用勞動合同法。
因此,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的,其權利義務是否屬勞動合同法調整,關鍵看該外國人是否取得勞動行政部門頒發的就業許可證,未取得就業許可證的,實踐中一般視為非法就業。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D.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持有就業證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可以與境內用人單位之專間形成勞動屬關系。對該勞動關系進行規制的主要是《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第二十三條明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的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以及社會保險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二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發生勞動爭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處理。
但目前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適用我國的勞動合同法。司法實踐中對此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屬於特殊就業群體,他們往往在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上高於普通勞動者,因此也更具備與用人單位平等協商的能力。為了保障涉外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應當允許外國人與用人單位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事項上自行約定,可以排除勞動合同法的適用;另一種觀點認為,外國人與中國境內用人單位締結勞動關系,當然要受中國勞動法的約束,外國人與用人單位約定的事項不能違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
E. 外籍員工是否需要簽訂勞動合同
答:根據公司屬性的不同,簽訂勞動合同,確立勞動關系就可分為以下兩種內情形:
一、若是外商投資容企業(含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市政府第91令)第九條、《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第十八條的規定,外籍勞動者應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但用人單位與外籍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遵守外國人在中國及北京市就業的有關管理規定,否則,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外籍員工,都將會受到我國法律的制裁。
二、若是外國企業常駐在京代表機構,依據北京市對外國公司駐華辦事機構的有關規定,外國公司駐京辦事處不得招用雇員,必須通過合法的中介機構派遣;此時,外籍員工是由合法的中介機構派遣到外國公司駐京辦事處的,那麼,外籍員工是與合法的中介機構簽訂勞動合同並確立勞動關系,而與外國公司駐京辦事處非勞動關系卻僅僅是勞務關系。
所以,根據以上所述,你就可以判斷出貴公司是否應與外籍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並確立勞動關系了。
F. 外國人在中國就要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有爭議
從目前的判例來看,大多數地區的司法機關都裁判支持外國人在中國就業適用勞動合同法。比如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等都作出過類似的判例。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持有就業證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可以與境內用人單位之間形成勞動關系。對該勞動關系進行規制的主要是《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第二十三條明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的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以及社會保險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二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發生勞動爭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處理。
但目前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適用我國的勞動合同法。司法實踐中對此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屬於特殊就業群體,他們往往在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上高於普通勞動者,因此也更具備與用人單位平等協商的能力。為了保障涉外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應當允許外國人與用人單位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事項上自行約定,可以排除勞動合同法的適用;另一種觀點認為,外國人與中國境內用人單位締結勞動關系,當然要受中國勞動法的約束,外國人與用人單位約定的事項不能違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
G. 外籍人士如何簽勞動合同
外籍員工應當辦理《外籍人員就業許可證》,並簽訂勞動合同。
一、實體上要求
1、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從事的崗位應是有特殊需要,國內暫缺適當人選,且不違反國家有關規
定的崗位。
2、外國人在中國就業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年滿18周歲,身體健康;
(二)具有從事其工作所必須的專業技能和相應的工作經歷;
(三)無犯罪記錄;
(四)有確定的聘用單位;
(五)持有有效護照或能代替護照的其他國際旅行證件。
3、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為該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經獲准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
業許可證書》後方可聘用。
4、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持職業簽證入境,入境後取得《外國人就業證》和外國人居留證件,
方可在中國境內就業。
二、程序上要求
1、申請就業許可
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填寫《聘用外國人就業申請表》,向其與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同級的行業
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供下列有效文件:
(一)擬聘用外國人履歷證明;
(二)聘用意向書;
(三)擬聘用外國人原因的報告;
(四)擬聘用的外國人從事該項工作的資格證明;
(五)擬聘用的外國人健康狀況證明;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文件。
經行業主管部門批准後,用人單位應持申請表到本單位所在地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
部門或其授權的地市級勞動行政部門辦理核准手續。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行政部門或授權的
地市級勞動行政部門應指定專門機構具體負責簽發許可證書工作。發證機關應根據行業主管部門
的意見和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狀況進行核准,並在核准後向用人單位簽發許可證書。
外商投資企業聘僱外國人,無須行業主管部門審批,可憑合同、章程、批准證書、營業執照和規
定的文件直接到勞動行政部門發證機關申領許可證書。
2、書面勞動合同的簽訂
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應依法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勞動
合同期限屆滿即行終止。
3、就業證辦理:
獲准來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憑勞動部簽發的許可證書、被授權單位的通知函電及本國有效護照
或能代替護照的證件,到中國駐外使、領館、處申請職業簽證。
用人單位應在被聘用的外國人入境後15日內,持許可證書、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簽訂的勞動合同
及其有效護照或能代替護照的證件到原發證機關為外國人辦理就業證,並填寫《外國人就業登記
表》。
勞動行政部門對就業證實行年檢。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就業每滿1年,應在期滿前30日內到勞動
行政部門發證機關為被聘用的外國人辦理就業證年檢手續。逾期未辦的,就業證自行失效。
4、居留證辦理
已辦理就業證的外國人,應在入境後30日內,持就業證到公安機關申請辦理居留證。居留證件
的有效期限可根據就業證的有效期確定。
5、勞動合同期滿後的處理
被聘用的外國人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期滿時,其就業證即行失效。如需續訂,該用人單位
應在原合同期滿前30日內,向勞動行政部門提出延長聘用時間的申請,經批准並辦理就業證延期
手續。
6、已在國內就業的外國人工作情況的變動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的用人單位必須與其就業證所註明的單位相一致。
外國人在發證機關規定的區域內變更用人單位但仍從事原職業的,須經原發證機關批准,並
辦理就業證變更手續。
外國人離開發證機關規定的區域就業或在原規定的區域內變更用人單位且從事不同職業的,
須重新辦理就業許可手續。
除了以上的特別要求外,和外國人簽訂勞動合同的內容均適用我國的勞動法的規定。
H. 外籍員工適用勞動合同法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也就是說,只要用人單位在境內,不論它的國籍是外國還是中國,也不論勞動者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同樣不論該勞動合同的訂立地、履行地、變更地、解除或終止地在國內還是國外,一律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1996年1月22日勞動部、公安部、外交部、外經貿部發布),外國人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不具有中國國籍的人員。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指沒有取得定居權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依法從事社會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行為。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為該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經獲准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以下簡稱許可證書)後方可聘用。關於貫徹實施《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若其勞動合同是和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駐地法人)直接簽訂的,無論其在中國就業的時間長短,一律視為在中國就業;若其勞動合同是和境外法人簽訂,勞動報酬來源於境外,在中國境內工作三個月以上的(不包括執行技術轉讓協議的外籍工程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視為在中國就業,應按《規定》到勞動行政部門的發證機關辦理就業許可手續,並辦理職業簽證、就業證和居留證。所以,在中國境內依法辦理了就業許可的外國人也適用勞動合同法。
因此,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的,其權利義務是否屬勞動合同法調整,關鍵看該外國人是否取得勞動行政部門頒發的就業許可證,未取得就業許可證的,實踐中一般視為非法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