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考試案例
『壹』 經濟法概論試題 案例分析
參考答案:
1.
(1)B公司的承諾有效。合同法規定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發生承諾,按通常情況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本案雖然承諾到達要約人時間超過承諾期限,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因承諾超過時限而不接受承諾外,故該承諾有效。
(2)C公司承擔標的物滅失的風險。公司法規定,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的,出賣人對標的物交付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的毀損、滅失的風險即由滅受人承擔。
(3)B公司對A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因為A、B兩公司合同已生效,B公司不履行即違反合同,故B公司應承擔責任。
(4)B公司對C公司不承擔違約責任。B公司按時供貨,已盡合同規定之義務。貨物滅失屬不可抗力,故B公司不承擔責任。
2.虛假廣告 違反不正當競爭法
3.參考答案
(1)甲某兼管會計檔案的保管工作不符合法律規定.《會計法》規定,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2)甲某在擬銷毀的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中發現未結清債權債務的原始憑證時,應當單獨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項完結時為止.
(3)A公司負責人應當在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上簽署意見.A公司會計檔案監銷存在的問題是,應由單位的檔案部門和會計部門共同派人監銷,而不是由生產部門和會計部門共同派人監銷.
『貳』 經濟法試題 案例
1.無效,格式合同排除對方主要權利和自己責任的條款無效
2.不成立,張某是對事實的如實陳述,並未有侵犯名譽的行為。
3.不承擔,張某並未違約
4.應當,皮衣廠出售質量不合格的產品,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叄』 經濟法案例分析答案!!急求!!考試急用!!謝謝!!
1、有效,內部協議不能對外,因此他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該協議僅對內部的兩人回有約束答力,對第三人無約束力。2、優先清償的是有擔保的債權,他沒有(如果我沒看漏)。還有清算組的費用,也沒有。也沒有共益費用。3、然後到,拖欠的工資5000元4、再到稅款和社會保險,共2000+50005、剩下清償無擔保債權。10萬元。優先清償企業財產,不夠抵債清償個人財產。合夥的和其他財產都算的。6、丁。5說了那10W。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第三十一條個人獨資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投資人應當以其個人的其他財產予以清償。
第十九條 第四款:「投資人對受託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職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
『肆』 有關經濟法的典型案例
庄建偉,生於1954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先後獲得本科和碩士學位.並專留校任教至今。主要屬從事民商法的教學與研究。現任華東政法大學房地產法研究所所長,上海市仲裁委員會兼職仲裁員。主要著作有(與他人合著):《中國民法教程》、《民法學》、《外國婚姻家庭法資料選編》、《企業法律顧問指導》、《怎樣打官司》、《聯營法律問題研究》等,發表論文有:《證券債權質與普通債權質的區別》、《票據瑕疵分析》、《票據權利外觀性特徵探討》、《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東歐國家違約金制度研究》、《英美合同法中「錯誤」的理解》等。
『伍』 經濟法考試案例 急~~~
(1)乙、丙有權監督執行甲執行合夥事務的情況。
(2)甲乙丙按照出資額承擔責任版,對合夥企業存續權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3)清算結束,清算人應當編制清算報告,經全體合夥人簽名、蓋章後,在十五日內向企業登記機關報送清算報告,申請辦理合夥企業注銷登記。
『陸』 關於經濟法考試的案例分析~~急!!!
(1) 甲、乙無權要求尚榮公司為其補繳社保金和支付雙倍工資。
因為甲是在校學生,乙是退休返聘人員,二者均不具備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他們和尚榮公司之間屬於勞務關系,應適用民法,而不適用勞動法,所以甲、乙無權依據勞動法的規定要求尚榮公司補繳社保和支付雙倍工資。
(2) 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計發經濟補償經的月工資標准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故基本工資、年終獎、加班工資均應計入工資項目;另據財政部有關規定,車輛補貼等也應計入工資項目。
(3) 丙自2008年2月1日開始,可以要求尚榮公司支付雙倍工資。
因為根據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已建立勞動關系但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否則用人單位應當自第二個月開始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但這一規定是從勞動合同法生效之日(2008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所以丙自2008年2月1日開始有這個權利。
(4) A無效,因為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B無效,因為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C無效,因為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
D有效,因為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
『柒』 經濟法簡單案例分析考試題,現場幫我做一下,經松拿高分~
1. 不能設立來 因為不能達到首次出資額的自標准
2. 不能 我國公司法有明確規定勞務不能作為有限公司的出資方式
3. 不能 我國公司法有明確規定股權不能作為有限公司的出資方式
4. 不用經過丙同意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 有限股權可以在股東之間內部轉讓 而不用告知其他股東
5. 要經過丙同意 此規定與上一問的都是公司法72條
6. 以各自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1.可以退貨 店內公告明顯對消費者不利 根據消法規定 此種條款無效
2.可以與商家和解 與商家達成仲裁協議去申請仲裁 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可以申請消協調解 還可以上法院起訴
3. 可以要求更換 退貨 賠償損失
『捌』 經濟法案例分析答案~~~要考試了,急啊~~~
這是一個民事糾紛案件,案情簡單,涉及表見代理問題。
本案的責任方是遠回達貿易公司,遠達公答司在本案的責任認定主要有幾點:一是空白合同書-構成表見代理,二是經理對合同書沒有提出異議和否認,事實上屬於認同,三是收貨又售貨的行為,是對合同的履行,這三點均證明遠達公司對合同的成立與生效負有責任。具體條文可參見《合同法》。
江海家電公司訴遠達貿易公司違約責任成立,被告應承擔違約責任,並支付原告貨款。法院會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玖』 經濟法試題—案例分析題
(1)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不正當競爭行為第七條規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場。
根據該項規定該縣教育局發文要求他們需要的文教用品必須向其下屬的文教用品公司購買的行為屬於不正當行政干預,根據第三十條規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違反本法第七條規定,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區之間正常流通的,由上級機關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同級或者上級機關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2)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不正當競爭行為第五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第九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第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該集團在書寫產品說明時未對市場生產銷售的多種方便麵製作成分和食用效果進行全面科學的考證和檢驗,僅憑主觀臆斷對商品質量做出了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刻意隱藏產品使用風險信息。同時該集團利用沒有更科學根據的信息「根據有關資料表明,長期食用傳統方便麵,人體會出現營養攝入不平衡的現象」打擊競爭對手品牌商品,構成了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通過傳播「龍豐強化營養系列方便麵長期食用使人體攝入的營養全面達到平衡」,進行了虛假宣傳,已經構成了不正當競爭行為,可以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的相關情況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