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對受害者沒有保護
① 新婚姻法到底保護了誰的利益
新婚姻來法只是給離婚增加了方便自,沒有約束男人想離婚就可以離婚,反正他也不會損失什麼,只會加大離婚率。40歲的男人照樣可以找個20歲的女孩子跟著他,40歲的女人能找個20歲的男孩子陪著她嗎?女性的本能是什麼,是生育的主體,女性因生育和撫養孩子,會喪失升遷甚至工作機會。新解釋沒有顧及男女分工不同,缺少對女性的保護,也沒有考慮到家庭主婦的利益。男人會說我賺錢養家壓力很大的,你懷孕的時候我瞻前顧後的照顧你,這些你不應該算進去,我們也平等了,試問,有些懷孕的人不是也在工作嗎?可能休息的也就是那一兩個月,以後還要教育孩子,做家務,工作賺錢,那男人在做些什麼呢!男女平等嗎?可以平等嗎?你們只是知道回家吃飯,休息,看電視。還時不時的發牢騷,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試問你們有把這些算了酬勞嗎?為什麼遇見這樣的問題時你不說平等了,不說要平均分配了。
② 根據《婚姻法》對家庭暴力的施暴者的約束,受害者可以受到什麼權力保護
受害方可以申請人身保護令,可以向居委會,公安機會或者相關機構申請調解。遭受家庭暴力的一方可以提出要求,居民委員會村委會及其所在單位應當進行調解。
婚姻法關於家庭暴力有以下條款:
第三條:禁止買賣婚姻和其他妨礙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以任何婚姻形式索要財產。
禁止重婚。禁止有婚配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對家庭成員進行虐待和丟棄行為。
第三十二條男女其中一方要求離婚的,有關部門可以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感情確有破裂,調解無效的,准予離婚。
③ 婚姻法對雙方中的一方出軌怎麼規定 ,如果對受害者不能採取保護,受害者要是自行解決可以么
如果存在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的情況,屬於有過錯方,無過錯方可以要求損害賠償版,也可以要求對無權過錯方加以照顧。
可以參看《婚姻法》
第十二條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④ 婚姻法在離婚問題上對婦女權益的保護的必要性
因為在性別認知上,婦女屬於弱勢群體,所以,有必要受到更多的保護。
一、我國《婚姻法》中對離婚婦女權益保護的相關規定 (一)婦女財產權的保護我國《婚姻法》規定婚前財產個人所有制。女性在結婚之前所擁有的財產不因結婚而發生所有權的轉移,離婚後該財產仍屬於自己所有。對於離婚及離婚後分割財產的規定,體現了照顧婦女、弱者和無過錯方、受害方的傾向。《婚姻法》第39條規定: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二)婦女人身權的保護由於婦女在身體上處於弱勢,往往是家庭 、虐待的受害者,因此《婚姻法》在保護婦女人身權方面主要是對婦女生命健康權的保護。針對家庭 或虐待,《婚姻法》規定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應准予解除婚姻關系,以使受害婦女盡快脫離施暴者的控制,而且在離婚時受害人還可以就其所受傷害請求賠償。另外,《婚姻法》第34條還對懷孕婦女人身權保護做出相應的規定。
(三)婦女婚姻自主權的保護《婚姻法》採用撤銷受脅迫婚姻的方法保護婦女的結婚自主權。對於離婚自主權的保護,規定了雙方自願離婚,對單方離婚請求先行調解,在調解無效後准予離婚,《婚姻法》第32條規定了六種准予離婚的情形。總之,《婚姻法》在財產、人身及婚姻自主等方面對離婚婦女的權益進行了較多的保護。
我國《婚姻法》對離婚婦女權益保護存在的不足
(一)軍婚規定不合理《婚姻法》第33條規定:「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現役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該條是在非現役軍人一方將現役軍人告上法庭要求與其離婚的情況下適用,如果夫妻雙方均為現役軍人或現役軍人提出離婚,則不適用33條的規定。最高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一)》(以下簡稱《司法解釋》)規定:軍人一方的重大過錯是實施家庭 、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等情形, 即在現役軍人有上述重大過錯之外的其他情況下, 現役軍人配偶要想離婚必須得到軍人一方的同意。這種規定顯然違背了離婚自由的原則,限制了現役軍人配偶的離婚自由權。誠然第33條的規定是為了保護軍婚,早在193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中就有保護軍婚的規定,當時規定保護軍婚是由於全國戰爭不斷,大批青壯年應征入伍,為了穩定軍心,確保戰爭的勝利而制定的。而我國現行的《婚姻法》是在和平年代制定的,在和平的大背景下,保護軍婚的規定喪失了它存在的土壤。而且在《婚姻法》這個私法領域中,公民的權利完全平等, 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特權,顯然限制非軍人配偶離婚自由權的規定有失公平。而且我國現役軍人絕大多數為男性,法律的規定侵害的是廣大女性的離婚自由權,如果雙方婚姻關系已經破裂,僅僅根據軍人一方不同意而維持這個名存實亡的婚姻,是對配偶一 87第21卷第12期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12月方(大多數為女性)合法權利的損害,切斷了廣大女性追求幸福的道路。
(二)家庭 規制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司法解釋》中對家庭 的界定不全面。根據《司法解釋》,家庭 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從這個概念可以看出,《司法解釋》對家庭 的定義主要側重於身體上的 。而《婚姻法》第43條的規定也體現出法律對家庭 的界定只限於身體 。1995年,北京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認為,對婦女的 行為是指公共生活或私人生活中發生的基於性別原因的任何 行為。這種 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婦女受到身心或性方面的傷害或痛苦,也包括威脅採取這種行為,脅迫或任意剝奪自由,對婦女的 行為包括家庭 。從《行動綱領》中可以看出,家庭 包括身體 、精神 和性 。與此相比,我國法律對家庭 的界定范圍比較窄,只指身體 。在現實中,家庭 除了身體上的毆打、折磨外,還出現了精神上的 行為,而精神上的 行為則逐漸呈上升的趨勢,由於家庭 中妻子是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把家庭 僅限於身體 的規定顯然不利於對婦女的保護,有可能使遭受精神 和性 摧殘的婦女,在離婚時得不到離婚損害賠償, 而且精神上的損害要比 上的傷痛大得多,影響更久遠。其次,我國對家庭 受害者的救助措施不完善。我國《婚姻法》第43、45條規定了三種救助措施:一是受害人向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請求勸阻和調解,或由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二是對於正在實施的家庭 ,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機關請求制止。三是構成犯罪的,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訴,或由檢察院提起公訴。我國的救助措施都屬於事後救濟,不能在 未發生時將受害者與加害人隔離,而且家庭 具有私密性,使得許多受害婦女們在著手離婚期間甚至離婚後仍受到 侵害,時刻處於家庭 的危險之中。 (三)離婚婦女財產權保護范圍小首先,缺少嫁妝的相關規定。嫁妝是由娘家為出嫁的女兒准備的一定數量的財物。隨著經濟生活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嫁妝的種類豐富多彩,嫁妝的價值也逐漸增大。而我國《婚姻法》沒有規定嫁妝的歸屬。筆者認為,嫁妝屬於妻子的婚前財產。因為,嫁妝是女方父母為自己的女兒准備的,它只是在結婚之後才隨女方進入男方家,由夫妻雙方共同佔有使用,該財產是父母對自己女兒的婚前贈與。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屬於該方的個人財產,那麼嫁妝就應屬於妻子的個人財產。在男女雙方結婚之後,嫁妝(個人財產)被用於夫妻雙方共同生活中,由雙方共同佔有、使用,個人財產承擔了本應當由共同財產承擔的義務。在夫妻雙方離婚時,我國《婚姻法》對於是否應當由共同財產來補償嫁妝(個人財產)的損失沒有明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十六條規定:「婚前個人財產在婚後共同生活中自然損耗、消耗、滅失, 離婚時一方要求以共同財產抵償的不予支持。」這明顯損害了離婚時婦女的財產權。目前,我國結婚時多由男方來提供住房,房屋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增值,離婚時仍屬於男方;但嫁妝卻隨著時間逐漸折價、滅失,離婚時女方得到的是日益貶值的物品。同屬婚前個人財產用於夫妻雙方共同生活,離婚時境遇卻完全相反,嚴重侵害了離異女性的財產權。其次,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小。我國《婚姻法》對結婚後財產歸屬規定了兩種財產制,即夫妻共同財產制和約定分別財產制。據統計,我國絕大多數家庭實行共同財產制,但所規定的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
⑤ 隱瞞真實婚姻,與他人同居,受害者可以要求補償嗎
婚姻法對事實婚姻已經不再保護了。你所說的受害者指的是誰,是對方的配偶還是所謂的第三者。
如果是第三者的話,是不會的得到補償的。但是可以讓他受到懲罰,即對方隱瞞真實婚姻而與第三者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話,涉嫌重婚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此外,如果不知情的第三者已經懷孕,可以起訴對方支付即將出生孩子的撫養費。
⑥ 婚姻法對殘疾人有沒有保護
在我們國家《婚姻法》的規定中,沒有在殘疾人和非殘疾人之間進行區別對待的條款。版
但權是,如果在個人婚姻方面有問題要解決,殘疾人可以持殘疾證到當地的殘聯維權中心要求法律救助,維權中心會聯系司法部門的法律救助站給予幫助。
⑦ 婚姻法為什麼不保護受害者
也有可能是受害者不遵守婚姻法
⑧ 簡述我國婚姻法對弱者利益的保護
您好,新《婚姻法》針對我國婚姻家庭情況,在第46條中增加了對四種重大過錯導致離婚的行為,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規定。這四種重大過錯行為是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重婚行為就是有配偶者與他人結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其結婚的行為,嚴重侵害了配偶權。其中的結婚,即包括經法律登記的結婚,也包括事實婚姻。對重婚行為除追究刑事責任外,還可以責令重婚者賠償受害人的精神損害。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是指有配偶者與他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並且持續一定的時間。因同居行為引起離婚,或者主要因此而引起離婚的,無過錯方可以要求賠償。
實施家庭暴力侵害的對象不僅僅是配偶,還包括其他家庭成員。它所侵害的不單純是配偶權,同時侵害了健康權或者身體權。家庭暴力構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責任。
遺棄配偶是對配偶一方不盡配偶的扶養、扶助義務,使配偶一方遭受精神上的痛苦。虐待或者遺棄行為,有的是犯罪行為,有的不構成犯罪,對此,無過錯方都可以請求婚姻過錯損害賠償。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目前法律規定,上述四種過錯只有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才有權請求損害賠償,而且一般在離婚訴訟中一起提出。請求賠償損害既包括物質損害也包括精神損害。另外,有人認為賠償主體應當包括第三人。
離婚過錯損害賠償與離婚財產分割是不同的。過錯方賠償給對方的損失,以過錯方的過錯嚴重程度、受害方受損情況等為計算標准,受害方所獲賠償額可以超過夫妻共有財產數額。
新《婚姻法》規定四大過錯行為導致離婚的損害賠償制度與該法第32條規定前後呼應,體現了《婚姻法》保護無過錯方的精神。它可以使無過錯方同時獲得心理上的慰藉和經濟上的補償,也能制裁和預防家庭婚姻內違法行為的發生,並在保障離婚自由的同時,更好地保護婦女和兒童的合法權益,發揮了法律對弱者的保護功能。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⑨ 中國婚姻法中對已婚人隱瞞已婚的事實與他人戀愛並同居.受害者能否起訴他.他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隱瞞已婚的事實與人戀愛同居是犯了重婚罪,可以起訴。
下面的懷了男朋友的孩子,如果不是上面的那人,應該得不到保護。因為你說了是男朋友,只能用道德譴責他。
⑩ 婚姻法對家庭成員保護力度不夠
首先,婚姻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情感的問題法律難以介入;其次婚姻存續期間內,通常夫妻之間是沒有婚前財產協議的,都是財產混同狀態。所以,對於第三者插足的情況,法律束手無策。如果對出軌者都量刑的話,估計我們的監獄都不夠用了,而且還得用納稅人的錢來養活他們;如果對小三罰款,要知道罰的款很大部分是「出軌著」自己掏出來的,本來是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
你的提議很好,但是執行起來很難,要知道:我們的婚姻法是經過多次起草、修訂、論證、徵求意見之後才最終由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你能想到的,立法者也已經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