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322條

合同法322條

發布時間: 2021-11-15 22:13:17

Ⅰ 勞動者工作15年以上被停職後有什麼補償

如果是雙方協商一致的,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借出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你簽訂合同了嗎?
勞動者在用人單位聯系工作滿十年的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規定期限勞動合同。

如果是用人單位單方面要解除,你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合同;若不要求則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Ⅱ 最高人民法院是如何認定債權轉讓的

關於債權轉讓,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出過七個判決,其中三個涉及不通知債務人的法律後果,一個涉及債權受讓不得超范圍,其餘與金融機構剝離不良資產的相關。
根據《合同法》第80條第1款規定: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在合同實踐中,有的法務人員和律師朋友認為,既然法律規定未經通知,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那就說明交易沒有完成,應該返還並恢復原狀。最高院司法判例卻明確告訴我們,事情不是這樣的。轉讓債權的通知未及時履行,只能作為債務人享有對抗受讓人的權利,而並不影響債權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所謂債權轉讓就是讓與人喪失其對債務人享有的債權,而由受讓人取代成為新債權人,通知債務人的目的是使債務人清楚地知道,原債權已經轉移而已。最高院在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終字第200號某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中可以看出:原債權人履行通知義務可在嗣後法庭審理中以現場通知方式進行。也就是說,可以在訴訟中當庭通知受讓人,即完成通知義務。
最高院在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終字第212號某債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中表明,債權人轉讓債權,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務人享有對抗受讓人的抗辯權。也就是說,雖然原債權人與新債權人的交易達成,但債務人可以不向新債權人履行義務,理由是原債權人未通知。
債權轉讓合同效力只及於債權轉讓合同的當事人由於合同的相對性,債權轉讓後,合同效力只及於債權轉讓合同的當事人之間,債權受讓人不得超范圍行使權利。最高人民法院(2011)民提字第322號某市政府與某投資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案中,明確非合同當事人不對本合同承擔權利義務。同理,平台如果不是借貸合同的主體,對合同內容不承擔法律責任
總體而言,最高院的觀點傾向於保護交易流轉,盡量認可債權轉讓合同效力,限制債務人部分權利。債權轉讓的穩定性被最高司法機關認可,保存相關證據同樣重要。

Ⅲ 公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又不開具書面離職證明,如何認定其違法解除合同的行為

【解除 終止 程序】《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解除證明 扣押 保險 檔案 賠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處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政策性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4)322號第三條規定:職工被開除、除名或辭退後,企業不給本人通知書或證明書也不向待業保險部門轉交檔案的做法不符合《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二十條、《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第四條,以及《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第二條、第十一條規定的精神。由此導致職工不能享受待業保險待遇發生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按《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條第(一)項規定予以受理。給對方當事人造成的經濟損失,應由企業負責賠償。

Ⅳ 關於商場場地合同問題!

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你們的合同是在商場量錯場地的情形下簽訂的,商場屬於重大誤解,他有權申請法院撤銷或者變更合同。但在沒有撤銷或變更之前,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商場無權單方擅自解除合同。

Ⅳ 公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又不開具書面離職證明,如何認定其違

謝謝好心人! 公司不開具書面離職證明,那你就讓公司繼續給你發工資嘛。 【解除 終止 程序】《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解除證明 扣押 保險 檔案 賠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處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政策性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4)322號第三條規定:職工被開除、除名或辭退後,企業不給本人通知書或證明書也不向待業保險部門轉交檔案的做法不符合《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二十條、《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第四條,以及《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第二條、第十一條規定的精神。由此導致職工不能享受待業保險待遇發生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按《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條第(一)項規定予以受理。解除勞動合同。給對方當事人造成的經濟損失,應由企業負責賠償。

Ⅵ 求專業律師解答勞動法問題,不勝感激

1、合法的。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根據《勞動部辦公廳關於試用期內解除勞動合同處理依據問題的復函》的規定,用人單位出資對員工進行各類技術培訓,員工提出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如果在試用期內,則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員工支付該項培訓費用。
依據用人單位向提前解除勞動合同者索賠培訓費,只限於「出資培訓」的范圍。具體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委託全日制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培訓中心、職業學校代培學生;
(二)出國或異地培訓、進修、研修、做訪問學者等,其費用包括各種學雜費、往返交通費、置裝費和在外期間生活補貼。用人單位需提供的支付憑證,主要指員工培訓的學雜費等,一般不包括聘請講師和添置設備的費用。公司給員工提供的是「企業內訓」,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支付憑證,員工可拒絕賠償。

Ⅶ 公司開除我;不給我開開除證明怎麼辦。

公司開除你,不給你證明,明顯存在違法行為,你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進行投訴,要求單位給予出具相關證明,並辦理勞動關系終止的相關手續。

Ⅷ 勞動法合同再線咨詢

【解除證明 扣押 保險 檔案 賠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處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政策性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4)322號第三條規定:職工被開除、除名或辭退後,企業不給本人通知書或證明書也不向待業保險部門轉交檔案的做法不符合《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二十條、《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第四條,以及《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第二條、第十一條規定的精神。由此導致職工不能享受待業保險待遇發生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按《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條第(一)項規定予以受理。給對方當事人造成的經濟損失,應由企業負責賠償。

熱點內容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
法官黑紗蒙面 發布:2025-09-15 12:28:20 瀏覽:56
民法基礎題目答案 發布:2025-09-15 11:55:34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