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簡述合同法的解除條件

簡述合同法的解除條件

發布時間: 2021-11-16 13:45:17

『壹』 合同解除的條件

合同終止,是指當事人之間建立合同關系後,由於某些法律事實的發生,合同所確立的權利義務消滅。由於某些法律事實的發生,合同中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客觀地不再存在。也就是說,合同權利義務的終止,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終止,就是我們所說的合同的終止。

(一)合同義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

(二)合同的終止;

(三)債務相互抵銷;

(四)債務人依法提存標的物;

(五)債權人解除債務;

(六)債權與債權屬於同一人;

(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者全部債務的,合同的權利義務部分或者全部終止;債權與債務人同時歸於一人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1)簡述合同法的解除條件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合同終止時,即喪失法律效力。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原債權人不得主張合同的債權,債務人不再承擔合同義務,債權債務關系終止。同時,本合同的終止使保證本合同的其他權利義務關系消滅。如果抵押權、違約金債權、利益債權和主債權也屬於消滅。

合同終止後,還應清理好與合同關系有關的一切程序,如責任的返還和解除。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時,債權人應當將債務書返還債務人。債權人能夠證明票據滅失不能返還的,應當向債務人出具債務消除證明。

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按照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通知是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方當事人終止合同時應通知另一方當事人。協助是指一方應配合另一方處理善後事宜。保密是指在本合同終止後,一方從另一方獲悉的對方的秘密,不得泄露給另一方。

『貳』 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

合同解除分為合意解除和法定解除兩種情況,《合同法》第94條則規定了法定解除。

根據《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2)簡述合同法的解除條件擴展閱讀:

對因遲延履行主要債務而引起的合同解除的認定條件: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這一情形是構成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之一。當事人行使解除權時,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對方當事人違反了雙方對履行期限的約定,在履行期限屆滿時沒有完全履行債務。債務的履行分為不定期期履行與未定有履行期限兩種情況。

定有履行期限的,是指雙方約定了履行期限的最後時間。未定有履行期限的,債權人隨時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但必須給債務人必要的准備時間,准備時間屆滿後,即視為履行期限屆滿。

(2)對方當事人遲延履行的是合同中約定的主要債務。當事人的遲延履行並不一定會導致合同目的地的落空,只有當事人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未履行合同規定的主要債務,才會導致合同目的的落空。

因此,一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內已經履行了合同規定的主要債務。只是遲延履行了合同的將要債務,則只能要求遲延履行方承擔違約責任,而不能因此解除合同。

(3)必須對遲延方進行催告。所謂催告,是指債權人催促債務人及時履行合同債務的通知。催告必須採取書面形式,只有當遲延方在另一方給予其合理的履行期限內仍不履行合同主要債務的,另一方才可以行使其法定解除權。

『叄』 《合同法》規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條件有(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依法解除合同效力的行為。合同一旦簽約,具有國家法律保護。

合同解除分為合意解除和法定解除兩種情況。解除是合同之債終止的事由之一,它也是一種法律制度。在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時,合同解除是指履行合同實在困難。

若履行即顯失公平,法院裁決合同消滅的現象。這種解除與一般意義上的解除相比,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法院直接基於情事變更原則加以認定,而不是通過當事人的解除行為。

(3)簡述合同法的解除條件擴展閱讀:

合同的法定解除

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該合同失去意義,應歸於消滅。在此情況下,我國合同法允許當事人通過行使解除權的方式消滅合同關系。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此即債務人拒絕履行,也稱毀約,包括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作為合同解除條件,它一是要求債務人有過錯,二是拒絕行為違法(無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此即債務人遲延履行。根據合同的性質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內容中非屬特別重要時,即使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後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

在此情況下,原則上不允許當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應由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履行催告,給予一定的履行寬限期。債務人在該履行寬限期屆滿時仍未履行的,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對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為重要,如債務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實現,於此情形,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也應如此。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法律針對某些具體合同規定了特別法定解除條件的,從其規定。

『肆』 《合同法》規定可以解除合同的法定解除的條件有( )。

【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合同法。法定解除條件包括內:①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容實現合同目的;②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③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④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⑤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伍』 合同解除的條件是什麼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該合同失去意義,應歸於消滅。在此情況下,我國允許當事人通過行使解除權的方式消滅合同關系。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此即債務人拒絕履行,也稱毀約,包括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作為合同解除條件,它一是要求債務人有過錯,二是拒絕行為違法(無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此即債務人遲延履行。

『陸』 合同法中關於解除合同需要哪些條件

我國《合同法》對解除合同的限制十分嚴格,規定只有出現下列情形,才允許當事人解除合同:
1、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
2、當事人經協商一致;
3、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4、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5、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6、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7、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8、當事人一方主張解除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9、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行使解除權的方式:一是通過法院判決或仲裁機構裁決;二是單方面通知對方解除,但如果對方不同意解除,還要通過法院或仲裁機構。

熱點內容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
法官黑紗蒙面 發布:2025-09-15 12:28:20 瀏覽:56
民法基礎題目答案 發布:2025-09-15 11:55:34 瀏覽:582
最高法院案子 發布:2025-09-15 11:51:42 瀏覽:791
刑法257條 發布:2025-09-15 11:29:52 瀏覽:266
單位總經理所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11:19:16 瀏覽:473
人民法院的基本 發布:2025-09-15 11:14:23 瀏覽:686
梅河口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5 11:11:33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