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親屬關系
⑴ 親屬關系在婚姻法上的效力有哪些
親屬之間有如下法律效力:
(l)在婚姻法上的效力。
婚姻法規定,一定的親屬如夫妻、父母和子女間負有互相扶養或撫養、贍養的義務;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夫妻、父母和子女間有互相繼承財產的權利;對一定范圍內的親屬,如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有禁止結婚的規定。
(2)在刑法上的效力。
對於某些犯罪,刑法上有規定,例如刑法第261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3)在民法上的效力。
父母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根據親屬關系的親疏遠近,在民法上確定法定繼承人的順序和應繼份額等。
(4)在訴訟法上的效力。
在訴訟法中,一定的親屬關系為迴避的原因。比如,刑事訴訟法第28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應當迴避。民事訴訟法也有相同的規定。
(5)在勞動法上的效力。
在勞動法上,規定一定的親屬可以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勞動法第73條規定,在勞動者死亡之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此外,對於職工配偶分居兩地,以及父母不與職工住在一起的,還享有探親假的規定。
(6)在國籍法上的效力。
國籍法規定,外國人或無國籍人是中國人的近親屬的,如願意遵守中國的憲法和法律,可以經申請批准加人中國國籍。同時規定,中國公民是外國人的近親屬的,可以經申請批准退出中國國籍。
⑵ 親屬關系在婚姻法中的效力 案例
1、羅馬法 四親等 。寺院法 二親等
2、四親等,大多數國家採用羅馬法
3、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
4、符合
⑶ 什麼叫親屬關系
親屬是基於婚姻、血緣和法律擬制而形成的社會關系。我國法律所調整的親屬關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孫子女和外孫子女、兒媳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如伯伯、叔叔、姑母、舅、阿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
親屬不等於家庭成員,有親屬關系的人可能分屬於多個不同的家庭;家庭成員並不絕對有親屬關系。
分類
根據親屬關系發生的原因,可以將親屬分為配偶、血親和姻親三類。血親包括自然血親和擬制血親,前者是指出於同一祖先具有血緣聯系的親屬。
後者是指彼此本無該種血親應當具有的血緣關系,但法律因其符合一定的條件,確認其與該種血親具有同等權利和義務的親屬,如繼父母與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就是擬制血親。
姻親是指除配偶外以婚姻關系為中介而產生的親屬,包括血親的配偶、配偶的血親、配偶的血親的配偶,姻親之間只有在法律特別規定的情況下才具有權利義務關系。
血親還可以分為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親屬;後者是指彼此間具有間接的血緣聯系,除直系血親以外的親屬。
(3)婚姻法親屬關系擴展閱讀:
法律法規
第一,親屬的產生只能基於血緣、婚姻或法律擬制三個原因。因婚姻而產生的親屬,是指男女因結婚而形成夫妻關系,也稱為配偶。由此產生夫對妻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妻對夫的父母、兄弟姐妹等的姻親關系。因血緣聯系而產生的親屬,限於自然血親。
因法律擬制產生的親屬。即基於某種法律行為或法律事實。法律認可主體之間互為親屬,如因收養成立而發生的養父母與養子女。因扶養關系而發生的繼父母與繼子女,均被我國法律確認為擬制血親。
第二,親屬有固定的身份和稱謂。親屬關系產生後,主體間的親屬身份和稱謂一般是固定不變的,除依法律規定外,當事人不得隨意變更和解除。親屬間的身份和稱謂,從其形成的原因和可否變更或解除的角度。
第三,法律確認一定范圍的親屬相互之間具有權利義務關系。正如恩格斯所說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稱謂並不是簡單的榮譽稱號。而是一種負有完全確定的。異常鄭重的相互義務的稱呼。這些義務的總和便構成這些民族的社會制度的實質部分。」
⑷ 婚姻法直系親屬
直系親屬,即相互之間有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的上下各代親屬,如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等。
⑸ 婚姻法近親結婚是幾代
⑹ 親屬關系在婚姻法上的效力有哪些
《婚姻法》只有家庭關系的規定,沒有親屬關系的規定。所以你的咨詢含糊不清,無法解答
⑺ 婚姻法近親怎麼算
《婚姻法》第七條規抄定:有下列情形襲之一的,禁止結婚:(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你和你女朋友已屬四代旁系血親,也就是說你們不屬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之列,可以結婚。
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法律之所以要禁止一定范圍內的血親結婚,主要是因為近親結婚影響後代體質,危害民族健康。這里所稱的直系血親,包括父母子女之間,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之間。所謂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包括:同源於父母的兄弟姐妹之間(含同父異母、同母異父兄妹);同源於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之間;同源於外祖父母的姨表或舅表兄弟姐妹之間;以及不同輩的叔、伯、舅、姨與侄(或侄女)、甥(或甥女)之間。以上人員之間禁止通婚。
⑻ 夫妻是不是屬於法律上規定的直系親屬
直系親復屬包括直系血親和直系姻親制,所以夫妻是法律關繫上的直系親屬。
直系親屬的范圍包括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部分地區包括親兄弟和親姐妹)
我國《婚姻法》《繼承法》以及《民法總則》《民事訴訟法》均未對「直系親屬」進行明確界定但對「近親屬」有界定,《婚姻法》中提及的「直系血親」也沒有進一步解釋。
《婚姻法》中的直系親屬一般是指直系血親,是指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子女上上下下的各代親屬,如父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等。
(8)婚姻法親屬關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十條 繼承人范圍及繼承順序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⑼ 法律規定的直系親屬都包括什麼人
直系親屬的范圍包括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
直系親屬, 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緣關系或婚姻關系的人,即直系血親和直系姻親:,如指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直系血親是指彼此之間有直接血緣聯系的親屬,包括己身所從出和從己身所出的兩部分血親。己身所從出的血親,即是生育己身的隔代血親,如父母、祖父母等;從己身所出的血親,即是己身生育的後代,如子女、孫子女等。
值得注意的是,直系血親除自然直系血親外,還包括法律擬制的直系血親,如養父母與養子女、養祖父母與養孫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等都是直系血親;
直系姻親即配偶的直系血親,包括兒媳與公、婆,女婿與岳父、岳母。
(9)婚姻法親屬關系擴展閱讀
《繼承法》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⑽ 配偶是否為直系親屬
張坤 關於的疑問,源於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混亂。條文表述上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將配偶和直系親屬並列(配偶在前),認為這是為兩種身份關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戒毒人員經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視配偶、直系親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十四條規定「無償獻血者的配偶和直系親屬臨床需要用血時,可以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免交或者減交前款規定的費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規定,「個人所扶養家屬,是指與納稅人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直系親屬以及無生活來源並由納稅人扶養的其他親屬」;《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規定,分配供養親屬撫恤金時,「對其配偶每月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發給,對其生前供養的直系親屬每人每月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發給」;《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參加喪葬活動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親屬所需交通費、誤工費、住宿費,參照本條例第五十條的有關規定計劃」;《失業保險條例》第十條關於失業保險基金的支出范圍包括「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失業人員的喪葬補助金和其供養的配偶、直系親屬的撫恤金」。 二是法條僅表述為直系親屬,推敲其立法原意必然包含配偶,即認為配偶是直系親屬的一種。如《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並將直系親屬分列為配偶、其他親屬兩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規定「歸僑、僑眷因境外直系親屬病危、死亡或者限期處理境外財產等特殊情況急需處境的,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申請人提供的有效證明優先辦理手續」。 網路的歸納對這種立法上的不統一有一定的解釋力:「婚姻法中的直系親屬一般是指直系血親,是指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子女上上下下的各代親屬,如父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等。勞動和社保條件中,直系親屬是指職工的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丈夫、妻子,子、女、弟、妹,孫子、孫女。」然而,這種簡單歸納,是經不起推敲的。首先,這一歸納本身存在謬誤,弟、妹是旁系親,不能納入直系親屬范疇。其次,對「直系親屬」這樣一個表徵身份的法律概念,在不同法律部門中解釋為不同的內涵和外延,顯然是與法律統一原則相違背的。最後,這種歸納也不能通過實證檢驗。按照網路的解釋,勞動法律中的直系親屬包括了配偶,而從前文引述的法律法規看,《工傷保險條例》為勞動法門類,規定直系親屬包括配偶和其他親屬兩項,而同屬勞動法門類的《失業保險條例》卻將配偶與直系親屬並列為各自獨立的兩個概念。可見,這種歸納是不嚴謹的,我國現行法律法規關於「配偶」、「直系親屬」的概念使用是含混的。 從國際條約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立法情況看,大多數的立法尤其是大陸法系立法都將「配偶」和「直系親屬」作為並列而非種屬概念,如維也納《聯邦經濟會仲裁中心仲裁和調解規則》、日本《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韓國《出入境管理法》、台灣的所有相關法律。而在我國加入的《建立亞洲開發銀行協定》以及香港涉外事務法律中,「直系親屬」則包括了「配偶」。 為了保證法律的嚴謹和統一,應當明確「配偶」、「直系親屬」的關系。我們認為,配偶是獨立於直系親屬之外的法律主體。 親屬,是因婚姻、血緣或收養等關系形成的身份關系。按照親屬關系發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將分為配偶、血親和姻親。其中,配偶是其他兩種親屬關系的源泉和橋梁,具有獨立身份和權利,即為民法上的配偶權。血親包括自然血親和法律擬制血親,在法律上,同親等血親的權利義務是一致的。姻親是因婚姻而產生的兩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親系,是按照親屬間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而劃分的血緣上的脈絡和聯系。直系親是與旁系親是一組相互對應的親系概念。直系親又分為直系血親和直系姻親。直系血親是指彼此之間有直接血緣聯系的己身所從出和從己身所出的縱向垂直血親,包括己身所從出的血親(即是生育己身的各代血親,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以及從己身所出的血親(即是己身生育的後代,如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等)。直系姻親是因婚姻產生的與配偶直系血親之間的關系,包括直系血親的配偶、配偶的直系血親和配偶直系血親的配偶,但不包括配偶本身。 我們認為,直系親屬就是指直系血親和直系姻親,而不包括配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配偶不是直系血親,雙方之間沒有自然或擬制的血親關系;第二,配偶之間不是直系姻親,直系姻親是己身與配偶的直系血親之間的關系,由於婚姻的締結,使配偶之間產生了一體的法律地位,因此,配偶的直系血親就成為了己身的直系親。配偶具有不同於直系親屬的特殊法律地位: 第一,在與其他親屬的法律關系中,配偶之間的權利義務是一致的。 第二,在沒有明確表示的情況下,配偶一方所為之行為效力等同於雙方所為,其他親屬的行為不產生此效力。 第三,配偶在家庭中共同享有各種家事權利和承擔家庭義務。配偶一方是另一方的第一權利義務人,雙方的權利義務是一體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第一順序繼承人為配偶、子女和父母(後二者為一等直系血親),但這種繼承僅是在遺產范圍內進行的,夫妻共同財產的一半為未亡配偶的當然權利,這種制度安排即體現了配偶間權利義務的一體性。 第四,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立法,實際上也是嚴格區分了配偶和其他親屬的,《失業保險條例》第十條關於失業保險基金的支出范圍和《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關於職工因工死亡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發放,都專門列出了配偶的單項條款。以上足以證明,配偶確有不同於直系血親、直系姻親以及其他親屬的獨立法律地位。因此,我們建議,將這種概念的區分嚴格地執行到立法當中,避免造成法律規范的不統一。(作者張坤 法學碩士 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