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保障法的立法過程

社會保障法的立法過程

發布時間: 2021-11-19 12:33:57

A.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內容

社會保障的功能。人類發展到今天,社會保障與人們的關系幾乎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隨著歷史的延續及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社會保障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首先,社會保障具有多種經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社會成員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沒此則民不聊生,是社會產生不安定的隱患;沒此則不能調動起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優勝劣汰的競爭又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必然會導致部分勞動者可能要退出勞動力市場,使其及家屬失去收入而面臨生存危機。此時,社會保障就可以通過各種幫助,使這部分社會成員得以擺脫生存危機的困擾,維持最起碼的基本生活需要,這樣才能保護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全社會的統一的社會保障網路及健全的社會保險制度,解除社會成員因變換工作或家庭遷徒而帶來的後顧之憂,從而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調節投融資功能。社會保障資金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如把經過幾十年積累的社會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來,其作用將不可忽視。目前,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用都是在保證投資安全的情況下,投向可獲較高利潤的項目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觀上也確實成為國家調節投資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國家建設。如1988年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保險基金投資收入已佔到社會保障總收入的54.9%和35.4%,可見它在財政投融資上發揮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的情況較嚴重,出現短缺的現象,因此這種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國民所得再分配功能。首先,市場機制在運行中雖保證了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形成了負面影響,出現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分配的差異、收入的懸殊等,這勢必會導致部分社會成員收入下降,生活出現困難。這時,社會保障就可以對低收入階層給予生活所必需的給付,或者在老齡、失業、傷病、殘廢等情況發生之時實施必要的所得給付,就會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進行再分配,實現對國民收入的再調節,盡量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

B. 簡述社會保障立法原則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則
1.人權保障原則。人權保障是社會保障法的立法之本。當今世界各國的憲法普遍確認了公民的生存權,規定了國家保障公民生存權的義務,因而保障基本的人權就成為社會保障法的立法依據。我國於2004年修正憲法時,首次將「國家尊重和保證人權」寫入了憲法,表明中國政府對社會公民所固有的權利——人權的重視。生存權與發展權是最基本的人權,生存權是維護人的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權利,包括生命權、健康權、物質享受權等內容。作為一名社會人,生存權是其生存的基本條件,國家應通過相關社會保障立法解決公民的溫飽問題和物質需求,一方面保證公民個體能夠正常的參與社會生活,另一方面,維護社會安全與穩定。發展權是指個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能力獲得的權利,包括學習權、就業權、社會交往權等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的價值的提升,社會保障法也越來越關注人的發展權問題,表現為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就業服務計劃、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等方面。人權保障原則是社會保障法的最基本原則。
2.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原則。任何法律都應是一種普遍的規范,社會保障立法應考慮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與需求,即普遍性原則。普遍性指全體社會成員平等的享有社會保障權,而不問其性別、種族、年齡、職業地位和信仰等。我國憲法第45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在保證所有公民平等享有社會保障權利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社會成員之間的階層差別與個體差異,從而需要差別對待,即針對不同類型的社會成員制定內容有別的社會保障法律,即特殊性原則。比如,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現有構架是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優撫安置四大組成部分,我國社會保障在不同領域,將會針對不同的社會對象、層次和結構,制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比如,大體上,在社會救助層面,主要對象為貧困者;在社會保險層面,主要對象為工資勞動者;在社會福利層面,主要面對全體公民;在社會優撫層面,主要面對的是軍人和軍烈屬。另外,由於地區發展水平的不平衡,社會保障也不可能實行「一刀切」。所以,應在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下,因地制宜,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
3.權利與義務相對等原則。權利與義務是法律關系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沒有法律權利和義務,也就不存在法律關系。權利與義務相對等是指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只要履行了義務就應當享受相應的權利。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在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因此,社會保障立法也必須遵循這種基本原則。社會保障是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與實現的。因此,每個勞動者都應該在履行規定義務的前提下,去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權利。比如勞動者必須履行勞動的義務,並按社會保險法規定的標准繳納保險費用,才能在退休時享受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權利。
社會保障法中的權利與義務的對等關系是針對社會保障制度整體而言的,並不能理解為每個社會成員所享受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在數額上嚴格相一致。這也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互濟性質所決定的。另外,對於一些不具備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維護他們的基本生存權利是國家的責任,並不需要他們履行特別的義務。
4.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原則。法律制度作為一種上層建築,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社會保障制度其實是政府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協調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實現社會保障的二次分配,解決特定社會問題和實施相關社會政策,進而達到穩定社會秩序目標的宏觀調控措施。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或者說經濟發展水平是社會保障的物質基礎,所以,在社會保障的立法實踐上,應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在制定社會保障法律法規時,必須充分考慮當時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既要考慮保障國民的生活,又要顧及增強國民投身工作、參與經濟發展的積極性,結合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
5.集中立法原則。在社會保障出現的初期,社會保障的立法是零散的,但是這樣的分散立法不利於社會保障的正常運行,社會保障立法應遵循集中立法的原則。綜觀當代世界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立法體系,有兩種典型立法模式:一是「美國式」,即制定一部綜合性《社會保障法》,作為調整社會保障關系的基本法;二是「德國式」即制定多部平行的社會保障法律共同構成社會保障法系統,如「社會保險法」、「社會福利法」等。
6.國際協調發展原則。社會保障立法在與本國本地區經濟社會水平相適應的同時,也要考慮與國際接軌,遵循國際協調發展的原則。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會保障立法應考慮在不同的國家之間建立協調機制,創造處理繳費和支付待遇的國際平台,為全球勞動力流動創造條件。

C. 社會保障法的立法理念是什麼

法的創制,需要深刻的核心理念,立法理念是法的精髓和靈魂,主導著法的形成、發展;奠定了法的基本制度和體系。社會保障立法的重要理念包括:生存權保障理念、社會連帶思想和社會平等思想。
一、 生存權保障理念
生存權與生俱來,是伴隨人的出生而自然產生、直至人的死亡而自然消滅的一種權利,終身專屬,不可轉讓、不可剝奪、不可繼承。生存權雖然是一種自然權利,但國家和法律出現後,如果不予以確認和保護,公民個人卻難以實現這種權利,而生存權本身的抽象性,也要求國家通過立法賦予實質性內涵,予以實質性保障。因此,生存權在形式上又表現為一種法定權利。生存權的這種雙重屬性,使得自然權利和法定權利之間會產生一定距離和矛盾,即法定權利的內容,與自然權利的要求及生存權保障的目標,因國家立法機構的立法裁量而產生距離和矛盾。 最初把生存權作為"法的權利"來表述的,是奧地利法學家門格爾·安東。
最初在憲法中明確規定生存權的,是德國1919年制定的魏瑪憲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生存權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重視。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強調了生存權是基本人權;1948年的《世界人權宣言》,規定公民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利、保持和保障充分生活水準的權利,以及勞動權、教育權和文明生活權。 受魏瑪憲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影響,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憲法,都規定了生存權保障的內容和原則。社會保障法所保障的公民權利,包含了生存權的全部內容,無論是濟貧的社會救助立法、扶貧的社會保險立法,還是以提高公民生活素質為目標的社會福利立法,無不浸透了生存權保障的理念。二、社會連帶思想
社會連帶,是指人們在社會分工基礎上所形成的互相依賴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每個人都各司其職,並意識到自己必須依靠他人,從而形成了互相間的依賴感、團結感、與社會的聯系感。 社會連帶思想源遠流長,早在人類社會誕生時,互助共濟思想就存在於血緣共同體中;以後又發展成為地域共同體或職域共同體成員的互助共濟。 最早將社會連帶思想理論化的,是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其在社會團結和社會分工論中,系統闡述了人類間的互相依賴關系。 受迪爾凱姆理論的影響,法國法學家狄驥創立了社會連帶法學,認為法律建立在互相依賴的連帶關繫上,法律僅僅就禁止侵害或保障、發展社會連帶關系作出規定。
社會保障是全社會的事業,國家作為這一制度的組織者,只有依靠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互助共濟,才能實現和達到目標,因此,社會連帶思想成為社會保障立法中的重要理念。根據這一理念,社會成員均應承擔相應的社會保障責任,履行互助共濟的社會保障義務,共同參與社會保障事業。 在各國的社會保障立法中,均能找到社會連帶思想的影響。三、社會平等思想
社會平等,是指社會成員在政治和經濟上處於相同的社會地位,享有相同的權利。社會平等是人類社會的理想,也是法律追求的最高價值。
但是,傳統私法所保護的,只是社會成員在形式上的平等,並造成其在政治上、經濟上、生活上存在諸多實質性不平等的社會現實。包括社會保障法在內的社會法,在批判私法以形式上平等掩蓋實質性不平等的同時,以追求社會成員經濟上、生活上的實質性平等為法的價值,充分體現了社會平等思想。其中,社會保障法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會成員享有平等的生存權利。 社會平等思想,是社會保障立法的出發點和歸宿。

D. 勞動保障法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復勞動法
(制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工傷保險條例
(2003年4月16日國務院第5次常務會議通過2003年4月27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國發〔1997〕26號1997年7月16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 2007年12月14日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
(GB/T16180-2006)

E. 社會保障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
(一)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勞動者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或喪失勞動收入時,能從社會獲得經濟補償和物質幫助,保障基本生活。從社會保險的項目內容看,它是以經濟保障為前提的。一切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不論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強制性、社會性和福利性這三個特點。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社會保險項目分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險的保障對象是全體勞動者,資金主要來源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的繳費,政府給予資助。依法享受社會保險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從歷史發展看,社會救濟先於社會保險。早在1536年,法國就通過立法要求在教區進行貧民登記,以維持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國制定了濟貧法,規定對貧民進行救濟。中國古代的「義倉」也是一種救濟制度。這些都是初級形式的社會救濟制度。維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會救濟制度的基本特徵。社會救濟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
(三)社會福利
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狹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中需要給予特殊關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優撫安置
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優撫安置的對象主要是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撫恤金、優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院、光榮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等。

F.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保障勞動關系雙方的權益 尤其是勞動者的權益 在勞動關系中 勞動者往往處於弱勢 需要立法來保護

G. 美國1935年《社會保障法》主要是通過什麼方式建立的。包括哪些內容

什麼叫什麼方式?
立法建立的呀,1935年,美國羅斯福政府頒布《社會保障法》,實行老年專保險和失業保險。政屬府加強了對社保制度的干預,社會保障逐漸走向法制化和社會化的發展途徑,大批從事社保工作的社會工作者應運而生。
我不喜歡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私有化,並沒有真正取到保障人民的成效。
有一部電影叫《迫在眉睫》,講得就是美國醫療保險制度失范所導致的悲劇。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H. 養老保險法是什麼時候立法

您好!我國沒有單獨的《養老保險法》。我國的養老保險法規是包含在《社會保險法》里的。現行的《社會保險法》第九十八條:本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全文超過網路知道允許的字數。請您打開鏈接閱讀全文。謝謝閱讀!
http://www.sznews.com/banking/content/2015-04/24/content_11505702.htm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誰講的好 發布:2025-09-14 22:42:10 瀏覽:840
成年人具有的法律責任怎麼說 發布:2025-09-14 22:42:09 瀏覽:617
民事訴訟法65條第99條規定 發布:2025-09-14 22:36:18 瀏覽:342
法院退檢查 發布:2025-09-14 22:26:49 瀏覽:790
中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合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4 22:19:24 瀏覽:852
黑河市律師 發布:2025-09-14 22:09:13 瀏覽:75
勞動法中病假必須有住院病歷嗎 發布:2025-09-14 22:06:44 瀏覽:329
國際刑事訴訟法第八二條販賣毒品 發布:2025-09-14 21:42:54 瀏覽:21
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庭長 發布:2025-09-14 21:29:28 瀏覽:122
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全面推進法治 發布:2025-09-14 21:22:47 瀏覽: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