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的論述題匯總
A. 經濟法概論(論述題)
1、二者調整對象不同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則是行政管理性經濟關系。這兩種經濟關系的性質涇渭分明、迥然有別,是不容混淆的。這是經濟法與民法的最根本的區別,也是經濟法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的最基本的根據。
2、二者的功能不同
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運行需要兩種調節機制,一種是體現價值規律作用的市場調節,一種是國家對社會經濟的直接或間接干預管理。前者被稱為「無形之手」,後者被稱為「國家之手」。民法是保障市場調節有效運作的法律機制,它更多體現的是價值規律的作用和要求;經濟法是保障國家調節有效運作的法律機制,其功能在於彌補民法在解決市場失靈、效率與公平等問題上的不足,以改善和矯正市場機制內在的缺陷。
3、二者的性質不同
民法屬於私法的范疇,被公認為典型的私法,強調諸如「主體平等」、「意思自治」等一系列民法原則。而法學界對經濟法性質及其歸屬的認識卻大相徑庭,有的認為經濟法屬於公法,有的認為經濟法是「跨越公法與私法並含於其中的法律」;有的則突破了傳統的私法的劃分,認為經濟法是屬於獨立於公法和私法之外的第三大法域。無論對經濟法的歸屬如何確認,它不屬於傳統的私法當無疑義。
從以上這此方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民法與經濟法是以兩種完全不同的關於人及人性觀為前提得出的兩種不同規范經濟學理論為觀念基礎的。正是這些根本理念的差別導致它們在立法目的、目標以及實現目的、目標的方式、手段上根本不同,可見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且不可相互替代的法律部門。
現代市場經濟是「混合經濟」,即要靠市場和政府共同作用才能保證其正常運行;現代社會是高度社會化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既要承認人的個性但更要注重人的社會性;現代社會又是高度文明的社會,人格平等是人作為人的起碼要求,社會應充分給予保護,但人在現實中各方面又存在著差別,這也是現實,亦應承認。在這種復雜的經濟社會中,面對如此復雜的人,任何單一的法律調整工具都是不可能實現社會目標的,這也是民法與經濟法在調整現代市場經濟關系中並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B. 經濟法 選修 論述題 急急急 求解!!!!
1有限責任公司(有限公司)是我國企業實行公司制最重要的一種組織形式。其優點是設立程序比較簡單,不必發布公告,也不必公布賬目,尤其是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一般不予公開,公司內部機構設置靈活。其缺點是由於不能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範圍和規模一般都較小,難以適應大規模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因此,有限責任公司這種形式一般適合於中小企業。
2可以從經濟法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談談作為消費者,我們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做法。
3經濟法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滲透到我們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法中市場規製法的部分,對於壟斷、不正當競爭、消費者權益、產品質量等作出規定;國家投資及經營法部分,對國有企業以及國有企業改革等作出規定;宏觀調控法部分對於財政、交融、稅收等作出規定。這都表明經濟法調整國家經濟調節關系、實現國家經濟調節意志,兼具社會性和經濟性,維護和促進社會經濟總體效率和社會公平。
C. 經濟法 論述題
如:論國家運用經濟干預社會經濟關系的正當性(05年經濟法研究生的論述題)
回答論述題,首版先要審題權,不要跑題和偏題。
在回答論述題時,一般是首先回答「是什麼」,例如什麼是正當性,什麼是國家干預,什麼是經濟或者經濟模式的類型(例如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
其次回答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例如國家與市場的關系。再次進行適當的展開,即國家干預市場的基本原理是什麼(例如市場失靈)以及相關的概念(例如什麼是市場失靈)和處理這些關系的基本原則(例如國家與市場以何者為主)。
最後,回答這個題目反映出的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例如,在當前的社會經濟中,國家干預是多了還是少了,是有法律約束還是沒有法律約束的,等等。
#############
《老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
建議你還是自己寫出來比較好,考試不可能永遠考相同的題目。
D. CPA經濟法論述題答題方法
這么跟你說吧。
1.首先是判斷正確對錯誤,分值在0.5
2.然後寫出條例,當然大概意思要90%吻合吧,尤其是關鍵字千萬不能錯。
3.最後說明,本例「……」符合還是不符合。
重點就是這3樣。
E. 論述題:經濟法的概念、體系。
經濟法的概念構成了經濟法原理的源頭和核心,經濟法原理的其他部分都是從經濟法的概念展開的。我們將經濟法定義為是認可和規范政府幹預或協調經濟運行之法,是調整發生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政府和市場主體之間的以社會公共性為根本特徵點的經濟規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