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有合同法
A. p2p網貸涉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P2P網貸平台運營及收費法律依據:
1、《合同法》第424條規定: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2、《合同法》第426條規定: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
二、投資人與借款人借貸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2、《合同法》第22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1)p2p有合同法擴展閱讀:
分類:計劃合同與普通合同
凡直接根據國家經濟計劃而簽訂的合同,稱為計劃合同。如企業法人根據國家計劃簽訂的購銷合同、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等。
普通合同亦稱非計劃合同,不以國家計劃為合同成立的前提。公民間的合同是典型的非計劃合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計劃合同日趨減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計劃合同已被控制在很小范圍之內。
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雙務合同即締約雙方相互負擔義務,雙方的義務與權利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的合同。如買賣合同、承攬合同、委託合同(無償有償都是雙務)、保管合同(無償有償都是雙務)。
單務合同指僅由當事人一方負擔義務,而他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如贈與(唯一一個純粹的無償合同)、自然借款(無償有償都是單務)等合同為典型的單務合同。
B. p2p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1、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不少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對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心存疑慮,而根據我國《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因此,投資人在P2P平台簽訂的電子合同、電子協議是有法律效力的。
2、注意借款合同中的借款人
P2P平台在整個借款、投資的過程中起的是居間平台的作用,因此,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一欄中一定是投資人借款項目中的實際借款人,而不會是平台。這一點,投資人需要注意。
3、區別借款協議和委託協議
P2P平台常見的電子協議有兩種,一種是借款協議,一種是委託協議。借款協議是投資人和借款人簽訂的借款合同,其中P2P平台為作為第三方出現,也會有擔保公司等作為第四方等;而委託協議則是投資人和P2P平台簽訂的委託投資協議,是投資人把資金委託給平台進行投資。
4、合同中是否有擔保、代償的說明
資金安全應該是用戶最關心的,也因此大部分的P2P平台都會提供本金或者本息保障。但投資人需要注意的是,資金保障是否在借款合同中有所體現,擔保、代償或者墊付是否在合同中有詳細的說明。
御 泰金服P2P平台告訴你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希望題主收到回答能夠採納一下唄,十分感謝您。
C. P2P的電子合同是否有效
當然有效啊!
D. 我國《合同法》來告訴你,P2P到底安不安全
1、《合同法》針對的是合同行為,並不是衡量p2p到底安全不安全的標准。
2、一家p2p企業是否安全回,至少需要從答合規性入手,結合下列情況綜合考慮:
首先,看該企業是否符合《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
其次,是否與銀行建立資金存管關系,最大限度保障資金安全;
再次,借款收益是否虛高,是否存在變相砍頭息的情況;
最後,要看平台透明度以及所有標的信息是否真實完整。
E. p2p借款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一、合同法
《合同法》的重要性對於一份合同來說不言而喻,其中,這些法律條款是絕對不可忽視的:
《合同法》第十二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標的;(三)數量;(四)質量;(五)價款或者報酬;(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七)違約責任;(八)解決爭議的方法。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這一條規定的是構成一份合同的基本條款。對於P2P行業來說,其中關於「合同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的條款是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的。現在有一些平台在其《借款協議》中並沒有使用當事人的真實姓名或名稱,而是用當事人在該平台的注冊用戶名代替,這實際上會影響《借款協議》的法律效力。
同時,P2P平台作為居間方,《合同法》也明確規定了居間方義務:「居間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根據這條規定,平台作為居間方,應如實披露當事人與合同有關的真實信息。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而關於該條中「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對此有明確的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款)。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
這一條規定,無論是借款人、投資人、平台都需要引起重視,對利息的約定應當在合理的范圍內,投資人不要一味的去貪圖高利息,這其中暗藏的風險不可小視,如平台以高利息引誘投資者投資,進行詐騙等。
《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這一條明確了我國在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生效的問題上採用的是通知原則,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需要通知債務人,才對債務人發生效力。
F. p2p電子合同有效嗎
一份有效電子合同需要具備主體明確、不被篡改、簽約時間不能更改三個保證。
根據網貸新規規定:「各方參與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需要對出借人與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電子簽名、電子認證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及電子簽名、電子認證的法律效力。」採用電子合同的方式訂立合同,需要採用可靠的電子簽名,才能保障與手寫簽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電子簽名法》規定,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一)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一)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
G. p2p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針對性的、
且影響最大的
應該是《網路借貸
信息中介機構
信息披露指引》。
H. p2p得到國家認可和法律保護嗎各家公司的合同合法嗎
在7月份,十部委共同發布的《關於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中明確了P2P網貸的合法地位,指出:網路借貸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即P2P網路借貸)和網路小額貸款。個體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在個體網路借貸平台上發生的 直接借貸行為屬於民間借貸范疇,受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范。
關於網貸平台的電子合同合法問題可以查詢《新合同法》:
《新合同法》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合同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是「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但也不限於明確規定的這幾類。凡是「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都可以作為合同的書面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規定,民事活動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單證等文書,當事人可以約定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不能因為合同採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就否定其法律效力。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書面形式。第十四條 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I. P2P投資的電子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P2P平台的電子合同,如果是和第三方電子合同平台合作的,就是合法有效的電子合同內;如果P2P平台自己生成的,容則提供的電子合同很難滿足法律對可靠電子簽名這一要求。
因為互聯網平台並不具備信息安全認證技術和可靠的電子簽名技術,無法識別簽署雙方身份是否真實,無法保障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所以,您在與P2P網貸平台簽訂合同的時候,一定要留意電子合同究竟是第三方提供的還是平台自己生成的。只有引入第三方電子合同才能保證簽署的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