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的社會作用名詞解釋

法的社會作用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11-27 10:05:54

Ⅰ 法社會學名詞解釋

法社會學是研究法律與社會的關系的學科,是法學與社會學相互結合的產物。西方許多國內家又把這門學容科稱為「法律與社會」(Law and Society),或「法學與社會科學」(Law and Social Science)。

Ⅱ 下列哪項屬於法的社會作用

法律的社會作用可謂是處處都有。人人都在法律管束的范圍之內。

Ⅲ 簡述法律的社會作用

法律的社會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法律的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指法(主要是法律規范)對本人行為起到導向、引路的作用。其對象是每個人自己的行為。法律的指引是一種規范指引,它不同於個別指引。

2.法律的評價作用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人們對他人行為的評價標准所起的作用。其作用對象是他人的行為。任何社會規范(如道德、政治紀律)都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的作用。

3.法律的預測作用

預測作用是指人們根據法律可以預先估計人們相互間將怎樣行為以及行為的後果等,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的相互行為。

4.法律的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律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的對象是一般人的行為。

5.法律的強製作用

法律的強製作用是指法律可以用來制裁、強制、約束違法犯罪行為。這種作用的對象是違法犯罪者的行為。

(3)法的社會作用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法律除了有社會作用之外,還有對國家的作用如下:

1,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經濟發展,在一系列的法律約束下。國家的經濟才會有一個快速穩定的上升空間。

2,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民主政治。法律還能推動國家民主建設,法本來就是為人民服務用法於人。建法於人。

3,保障、引導和推進國家精神文化。法律還能讓國家的精神文化層次有一個質的飛躍,人們學習法律,不斷的提高各方面素質。

參考資料網路:法的作用

Ⅳ 法的社會作用包括哪些方面

法的社會作用包括:規范社會秩序,規范社會中人的行為,維護政權!

Ⅳ 法的價值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含義
從哲學的意義上講,價值這一概念可以從兩個基本方面來理解:首先,價值是一個表徵關系的范疇,它反映的是人與外界的關系,揭示的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動機和目的。人與外界之間的需要與滿足的對應關系就是價值關系。在價值關系中,人是價值的主體,外界事物是價值的客體。其次,價值是一個表徵意義的范疇,是用以表示事物所具有的對主體有意義的、可以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意義或客體的有用性。 分析了價值的涵義,我們研究一下法的價值的概念。法的價值又稱為法律的價值,第一種使用方式是指法律在發揮其社會作用的過程中能夠保護和增加的價值。例如,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公民的自由、社會的公共福利、經濟的持續發展、善良風俗的維持,環境的保護與改善等都是其體現,還有秩序、自由、效率和正義更是這層意義上的法的價值的根本體現。這種價值是法追求的理想和目的,因此又稱為法的「目的價值」。第二種使用方式是指法的「形式價值」,它是指法律在形式上應當具備的那些值得肯定或好的品質。比如任何一種法律都應該具有邏輯嚴謹、簡明扼要、明確性等特徵。
編輯本段法的價值體系
法的價值體系可以看成是一組組相關價值所組成的系統,它是由不同而又相聯系的幾種法的價值類型組成。按照不同的標准,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將法律價值進行以下分類:(1)個體價值、群體價值。法律的個體價值就是個體對法律的需求以及法律對個體的實際效應,一般包括個人自由、平等、權利、人格尊嚴等。所謂法律的群體價值是指某一社會群體對法律的需求以及法律對該群體的實際效應。法律價值應當是多元的,但「主導法律價值總是特定的,總是代表著能把法律價值具體化到法律規范中的那一部分主體與法律之間的實踐關系」。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律所體現的只能是統治階級的法律價值追求。(2)法律的正價值、無價值(或零價值)和負價值。這是按照法律價值追求與法律的實際效應關系來分的。廣義的價值包括法的正價值和法的負價值,其中負價值是指法對主體需要實現的阻礙和破壞作用,零價值是指法律對一定主體既無益也無害,而狹義的法的價值僅指法的正價值,即法的有益性、有用性。(3)除此之外,法律價值還可按功能和性質分為目的性法律價值和工具性法律價值,而按歷史階段分為奴隸製法律價值、封建製法律價值、資產階級法律價值和社會主義法律價值。按法律對主體的應用形式分為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以上各種分類方法之外,筆者認為正如上文對法的價值的釋義一樣,法的價值分為法的目的價值和法的形式價值是相當具有現實意義的。下面予以簡要介紹: 法的目的價值構成了法律制度所追求的社會目的,反映著法律產生和實施的宗旨,它是關於社會關系的理想狀態是什麼的權威性藍圖,也是關於權利義務的分配格局應當怎樣的權威性宣告。它具有兩方面的屬性:一是,法的目的價值的多元性。因為法調整的是多種多樣的社會關系和千差萬別的人的需求,所以其目的價值的多元性成為必然,例如,秩序、自由、效率和正義都是重要的目的價值,但卻不是目的價值的全部。二是,法的目的價值的有序性。即法所追求的諸多的目的價值是按照一定的位階排列組合在一起的,當那些低位階的價值與高位階的價值發生沖突時,高位階的價值就會被優先考慮。 法的形式價值即法律制度在形式上所具有的價值,它是區分「良法」和「惡法」的依據。法的形式價值包含著許多內容,如公開性、穩定性、嚴謹性、靈活性、實用性、明確性、簡練性等等。一句話如果一個法律制度不具備形式上的優良品質、價值,它就不是「良法」,它追求的社會價值必然會歸於虛幻。
編輯本段意義
研究法的價值理論,對法制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有著重要的意義。以下是作者對各家觀點的介紹,從中灌加了些許自己的觀點。 1.法的價值是立法的思想先導。 嚴格意義上的立法活動都是在一定法的價值觀指導之下的國家行為。人們在一系列立法問題上應做怎樣的抉擇,是法的制定中的價值認識問題、價值評價問題和價值選擇問題。在歪曲或誤解法的價值的統治者手中,不可能產生良好的法,只有在公平、正義、權力制衡等正確的價值指引下,統治者才可能制定出比較符合「良法」標準的法律。在法的制定中,必須考慮以下幾點:其一,法與良法的價值問題。在法的制定過程中,許多人都沉醉於法的表面完備,認為只要有法可依,就算完成了法的制定的使命。事實上,「有法可依」並不是真正的立法上的法制完備。因為制定出來的法是正價值、零價值或負價值的問題,比有無法的問題更加重要。具有負價值即壞的法制定出來了,比沒有法更加可怕;如果制定出來的法為零價值,立法就是毫無意義的徒勞。其二,此法與彼法的價值問題。法的制定過程中,人們也許會發現此法的價值取向與彼法的價值取向相互對立;或許此法保護自由,而彼法妨礙自由;此法保護平等,而彼法製造特權與歧視等。若將此法與彼法相比較,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二者的悖離,實際上這也是法的價值沖突在法的制定中的表現。其三,法自我否定的價值問題。在法律制定過程中,人們也許會發現,有的法的具體規定的價值取向和基本原則的價值取向相矛盾:或者是基本原則否定了具體規定,或者是具體規定否定了基本原則,使法在制定時就註定實現不了應有的價值。 2.法的價值是法的實施的需求 法的實施包括法的執行和法的遵守兩個方面,法的價值對於法的實施的意義也體現在這兩個方面。法的執行離不開法的價值指導。首先,法所蘊涵的價值精神是執法的先決因素,法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法的價值是法得以良好執行的價值前提。其次,執法者的價值認識影響著執法的結果狀態。法的執行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對法的價值的認識狀況對法的執行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法的執行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對法的價值具有良好的認識,即具有良好的法的價值觀,法的執行就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法的執行機關及其執法人員的法的價值觀出現偏差,法的執行就可能誤入歧途或出現失誤。因為法的執行機關及其執法人員的法的價值觀影響著他們對既定法律原意的理解,影響著他們所作的法律解釋,影響著他們對合法行為的保護和對違法行為的制裁。例如歷史上中國從有罪推定到無罪推定的演變,實際上就是有關價值認識的轉變,也是相關法的價值的轉變。 3.法的價值是防止法的失效的屏障 法的失效是指法的預期社會效果未能得以實現的客觀情形。法的失效問題實際上也是法的價值背離問題,它可能是因為立法的錯誤或者法的實施的畸形所致,但是根本上都是對應有的法的價值背離或違反的結果。正確認識了法的價值並堅持一定的法的價值,對於防止法的失效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在中國就有類似的法律例證。比如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面對許多黨政官員經商過程中以權謀私的狀況,有的地方法規曾明令禁止黨政官員經商,以確保政治廉潔和社會公正,該法律公布實施後,黨政官員經商的少了,但黨政官員的子女、配偶、朋友經商的卻多了。這就是法失效的典型表現。黨政官員不經商做買賣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而已,實際上他們更可能是某個商店、公司、企業的真正老闆或合夥人,他們可以更「合法」地利用職權在更大程度上以權謀私而不受法律制裁,這樣的話政治廉潔、社會公正就會遭到更嚴重的損害。究其根源是地方法規自身應有法的價值的失落和畸變造成了上述法的失效。我相信如果在法的制定和執行中,當地立法者就注意保持既定的法的價值取向、價值原則和價值目標,從立法和執法等各方面力求法的價值的實現,防止法的價值被扭曲,上述法的失效的嚴重狀況是可以受到控制的。 4.法的價值是校正惡法的准則 惡法是與良法相對應的,惡法本身就是對法的價值的反對。惡法一旦產生,人們就面臨著如何認定和對待惡法,如何校正惡法的問題。校正惡法,必然涉及遵循惡法的惡行是否應受到良法制裁以及良法如何制裁惡行的問題。人類究竟依靠什麼來校正惡法,使法回歸其發展的正道呢?回答是,必須依賴法的價值來評判,依賴法的價值來校正。例如,東京審判正是用法的價值來達到了對惡法的否定,達到了對惡行的懲罰這一結果的。總之,惡法的否定,惡法下惡行的制裁,使法律回歸正途,是法律良性發展的重要任務,人類要進步發展就必須運用良好的法的價值否定惡法,否定惡法之下的惡行,從而校正法律的發展方向,確保法律永遠是良性的。 5.法的價值是法的演進的動因 法的演進是指法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過程。一定時期的法是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而產生的,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為社會所依賴,這樣的法才充滿了生機。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又會阻礙社會發展,為社會所拋棄,甚至出現新法取代舊法,新的生活准則吞噬了舊法的情形。這一歷史現象正說明了法從正面走向反面的矛盾性。然而,新法代替舊法的歷史推進,法的消亡和取代法的共同生活准則的形成,都不是簡單的歷史現象,這些歷史進步都有一個重要的內在精神依據和精神動力,即法的價值。如果沒有適應生產力發展,推動生產力發展,促進社會進步;沒有尊重人的權利,推行人道主義,弘揚人文精神;沒有推進社會文明、社會理性、社會自由、社會平等、社會人權、社會正義等精神動力.......要突破法的歷史悖論,要實現法的歷史巨變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法的消亡和法向社會共同生活准則的過渡,更離不開人類法的願望的善良和美好,離不開法對秩序、文明、自由、平等、人權、正義乃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崇高價值的執著追求。有了這種法的價值的追求,法才會面對比自己美好的共同生活准則而自動地退出歷史舞台,走向消亡。這時,雖然法消失了,但法的價值卻在新的社會規范中獲得了永恆的意義。可見,法的消亡實際上也是以其法的價值的崇高追求為內在動力的。一句話可以說,法的價值是法進步的內在依據與精神動力。

Ⅵ 法律對社會的作用是什麼

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這是根據法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形式和內容,對法的作用的分類。從法是一種社會規范看,法具有規范作用,規范作用是法作用於社會的特殊形式;從法的本質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會作用,社會作用是法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這種對法的作用的劃分使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相區別,突出了法律調整的特點;同時,又明確了各個時期法律目的的差異。
法的規范作用可以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法的這五種規范作用是法律必備的,任何社會的法律都具有。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於法律的性質和價值的不同,法的規范作用的實現程度是會有所不同的。
指引作用是指法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在這里,行為的主體是每個人自己。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個別性指引,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形成對具體的人的具體情況的指引;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是通過一般的規則對同類的人或行為的指引。個別指引盡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維護穩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言,規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義。從立法技術上看,法律對人的行為的指引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確定的指引,即通過設置法律義務,要求人們作出或抑制一定行為,使社會成員明確自己必須從事或不得從事的行為界限。一種是不確定的指引,又稱選擇的指引,是指通過宣告法律權利,給人們一定的選擇范圍。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准,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這里,行為的對象是他人。在現代社會,法律已經成為評價人的行為的基本標准。
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又具體表現為示警作用和示範作用。法的教育作為對於提高公民法律意識,促使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預測作用是指憑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預先估計到人們相互之間會如何行為。法的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包括公民之間、社會組織之間、國家、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行為的預測。社會是由人們的交往行為構成的,社會規范的存在就意味著行為預期的存在。而行為的預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也是社會能夠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
強製作用是指法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這里,強製作用的對象是違反者的行為。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讓人們遵守,是希望法律的規定能夠轉化為社會現實。在此,法律必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離開了強制性,法律就失去了權威;而加強法律的強制性,則有助於提高法律的權威。
法的社會作用是從法的本質和目的這一角度出發確定法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取決於法的特徵,那麼,法的社會作用就是由法的內容、目的決定的。法的社會作用主要涉及了三個領域和兩個方向。三個領域即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領域;兩個方面即政治職能(通常說的階級統治的職能)和社會職能(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
當然,盡管法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萬能的,原因在於:(1)法律是以社會為基礎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會發展需要「創造」或改變社會;(2)法律是社會規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會規范以及社會條件和環境的制約;(3)法律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范圍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會關系(如人們的情感關系,友誼關系)不適宜由法律來調整,法律就不應涉足其間;(4)法律自身條件的制約,如語言表達力的局限。在實踐活動中,法律必須結合自身特點發揮作用。

Ⅶ 法律社會作用及法律的規范作用是

法的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

2005-7-26
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兩類。一方面,法律是調整人們行為或社會關系的規范,所以法律具有各種規范作用;另一方面,法律是一定的人們的意志的體現,反映了他們的利益要求,所以法律具有各種社會作用。英國學者拉茲曾經指出:「每一個法律制度必然有規范的作用,也總會有社會的作用。把規范的作用歸於法是根據法的規范性;把社會作用歸於法是根據法所具有的或預期的社會效果。」法的規范作用是基於法律的規范性特性進行考察的,法律的社會作用是基於法律的本質、目的和實效進行分析的。法律的這兩種作用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手段和目的的關系,法律的規范作用是手段,法律的社會作用是目的。

1.法的規范作用

法的規范作用是法律自身表現出來的、對人們的行為或社會關系的可能影響。故此,在法理學上,也有人把法律的規范作用稱為「法律的功能」。法律的規范作用根據其作用的具體對象、主體范圍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指引作用、評價作用、預測作用、強製作用和教育作用。

(1)指引作用。法的指引作用表現為: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從另一個角度看,法律的指引作用是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來實現的。因此,法對人們行為的指引,也相應有兩種方式:①確定的指引。它是指人們必須根據法律規范的指示而行為:法律要求人們必須從事一定的行為,而為人們設定積極的義務(作為義務);法律要求人們不得從事一定的行為,而為人們設定消極義務(不作為義務)。如果人們違反這種確定的指引,法律通過設定違法後果(否定式的法律後果)來予以處理,以此來保障確定性指引的實現。②有選擇的指引。它的涵義是指:法律規范對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可以選擇的模式,根據這種指引,人們自行決定是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這是一種按照權利性規則而產生的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也可分為羈束的指引和非羈束的指引,這是根據國家權力行為的許可權幅度所進行的劃分;原則的指引和具體的指引,這是根據法律的構成要素所進行的分類。

(2)評價作用。法律的評價作用表現在:法律對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或違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斷、衡量的作用。

任何社會規范(道德、宗教規則、政策等)均具有一定的評價作用。但與其他社會規范相比,法律這種社會規范的評價作用具有概括性、公開性和穩定性,所以這種評價更客觀、更明確、更具體。法律的評價作用的優越性,使法律起到了其他社會規范難以起到的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

法律的評價作用可以分為專門的評價和一般的評價。專門的評價是經法律專門授權的國家機關、組織及其成員對他人的行為所作的評價,這種評價產生法律拘束力。一般的評價是普通主體以輿論的形式對他人行為所作的評價,不產生法律拘束力。

法律的評價作用同其指引作用是分不開的。如果說法律的指引作用可以視為法律的一種自律作用的話,那麼法律的評價作用可以視為法律的一種律他作用。正因為法律能夠指引人們的行為方向,才表明其是一種帶有價值傾向和判斷的行為標准。同理,也正因為法律具有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提供了判斷是非曲直的標准,所以才具有指引人們行為的作用。而且法通過這些標准,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達到引導人們行為的作用。

(3)預測作用。法律的預測作用表現在: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可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後果,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一般而言,它分為兩種情況:①對如何行為的預測。即當事人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預計對方當事人將如何行為,自己將如何採取相應的行為。②對行為後果的預測。由於法律規范的存在,人們可以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在法律上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在法律上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是會受到國家肯定、鼓勵、保護或獎勵的,還是應受法律撤消、否定或制裁的。法律具有預測作用是與法律的規范性、確定性特點相聯系的。

(4)強製作用。法律的強製作用表現在:法律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實現,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懲罰違法行為。這種作用的對象是違法犯罪者的行為。

法律的強製作用是任何法律都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作用,是法律的其他作用的保證。如果沒有強製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會降低,評價作用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義,預測作用就會產生疑問,教育作用的實效就會受到影響。總之,法律失去強製作用,也就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5)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表現在:通過法律的實施,法律規范對人們今後的行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這種作用的對象是社會一般成員的行為。法律具有這樣的影響力,即把體現在規則和原則中的某種思想、觀念和價值灌輸給社會成員,使社會成員在內心中確立對法律的信念,從而達到使法的外在規范內在化,形成尊重和遵守的習慣。法律的教育作用主要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的:①反面教育。即通過對違法行為實施制裁,對包括違法者本人在內的一般人均起到警示和警戒的作用。②正面教育。即通過對合法行為加以保護、贊許或獎勵,對一般人的行為起到表率、示範作用。

2.法的社會作用

法的社會作用是法律為實現一定的社會目的(尤其是維護一定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發揮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是從法律自身來分析法律的作用,那麼法的社會作用則是從法律的目的和本質的角度來考察法律的作用問題的。法的社會作用的基本方式有確認、調節、制約、引導、制裁等。

從馬克思主義法學觀點看,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律的社會作用大體上表現在兩個主要方面:

(1)法律在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

法律的階級統治作用是指法律在經濟統治、政治統治、思想統治等方面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在階級對立社會中,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對立階級之間的沖突和斗爭。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掌握政權的階級(統治階級)必然把階級沖突和斗爭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圍內,他們利用國家制定和實施法律,來使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統治地位合法化,使階級沖突和矛盾保持在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允許的界限之內,建立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馬克思主義法學指出:法律在維護階級統治方面的作用表現在許多方面:①調整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關系。一方面,統治階級用法律在經濟上確認和維護自己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在政治上維護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包括鎮壓),在思想意識形態上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思想、道德和意識形態;另一方面,統治階級在一定條件和限度內,也在法律中規定一些對被統治階級有利的條款,向被統治階級做出讓步,以維護其根本的利益。②調整統治階級與其同盟者之間的關系。因為統治階級與其同盟者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利益,又有著利益沖突,統治階級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確定與其同盟者之間的關系,適當給予同盟者在政治、經濟上的某些權利和利益,同時對同盟者濫用其權利,甚或對統治階級進行政治對抗,也實行法律上的制裁。③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統治階級也需要用法律來規定和確認他們自己內部各階層、集團的相互關系,分配統治權和利益,懲罰內部成員的違法犯罪行為,以此建立起個人意志服從整個階級意志的關系,通過這種服從,確保其成員的權利的實現,解決其內部因財產、婚姻等問題而引起的矛盾和糾紛,保證其內部的和諧一致。

(2)法律在執行社會公共事務方面的作用

社會公共事務是相對於純粹的政治活動而言的一類社會活動。其特徵是:這些事務的直接目的並不表現為維護政治統治,而在客觀上對全社會的一切成員均有利,具有 「公益性」。法律在執行社會公共事務上的作用具體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①維護人類社會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維護最低限度的社會治安,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人身安全,保障食品衛生、生態平衡、環境與資源合理利用、交通安全,等等。②維護生產和交換條件,即通過立法和實施法律來維護生產管理、保障基本勞動條件、調節各種交易行為等。③促進公共設施建設,組織社會化大生產。即通過一系列法律來規劃、組織像興修水利、修築道路橋梁以及開辦工業、組織農業生產之類的活動,對這些活動實行管理。④確認和執行技術規范,包括執行工藝和使用機器設備的標准,規定產品、服務質量和標准,對高度危險品(易燃品、易爆品、槍支彈葯)和危險作業(高空作業、高壓作業、機動作業)的控制和管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等。⑤促進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如通過法律對人們的受教育權加以保護,鼓勵興辦教育和獎勵科技發明,保護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要求政府興辦各種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

Ⅷ 法的社會作用的核心是

法的作用分為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兩者的區別在於:
(1)兩者的考察基點不同。法律的規范作用是基於法律的規范性特性進行考察的,法律的社會作用是基於法的本質、目的和實效進行考察的。
(2)兩者的作用對象不同。法律的規范作用的對象是人的行為,法律的社會作用的對象是社會關系。
(3)兩者的存在方式不同。法律的規范作用是一切法所共同具有的,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法都具有規范作用;而法的社會作用的內容和目標則依不同的類型、不同的國家、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而形成差別。
(4)兩者所處的層面不同。規范作用是社會作用的手段,社會作用則是規范作用的目的,規范作用具有形式性和表象性,而社會作用則具有內容性和本質性。
(5)兩者發揮作用的前提不同。實現規范作用的前提是頒布法律,即把法律告訴人們。法律就能發揮規范作用;而實現社會作用的前提是法律被運用、被實施,通過人們的法律行為或產生一定的法律關系。從而實現其社會作用。前者是在靜態中發生的,後者是在動態中發生的。

Ⅸ 法的社會作用有哪些

維護階級統治,執行社會公共事務

熱點內容
江蘇省違章停車法規 發布:2025-09-13 16:03:30 瀏覽:839
票據不得轉讓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3 16:03:29 瀏覽:963
道德決定上層建築 發布:2025-09-13 15:54:47 瀏覽:650
法院內分 發布:2025-09-13 15:35:31 瀏覽:959
行政訴訟法保全 發布:2025-09-13 15:18:17 瀏覽:84
涉港國安立法表決通過票數 發布:2025-09-13 15:13:01 瀏覽:456
新婚姻法2020年新規軍婚 發布:2025-09-13 15:11:36 瀏覽:429
道德經情侶 發布:2025-09-13 14:49:05 瀏覽:962
黨內重要法規匯編體會 發布:2025-09-13 14:47:15 瀏覽:741
無錫市律師網 發布:2025-09-13 14:20:43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