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的客運服務
1. 客運合同是我國1999年10月1日起實行的合同合同法中運輸合同的一種
是的,《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八條「運輸合同是承運人將旅客或者貨物從起運地點運輸到約定地點,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支付票款或者運輸費用的合同。」規定了運輸合同定義,包含旅客運輸,也就是客運合同。
2. 客運的退票手續費在民法或合同法中有無具體的相關規定。
有部門規定的按照部門規定辦理。 除非該規定違反的民法的基本原則和交易的管理。 或者與其他的上位法律、法規、規章向沖突。
3. 客運合同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客運合同的內容:旅客有持有效客票乘運的義務;旅客有限量攜帶行李的義務;旅客有不隨身攜帶或者在行李中夾帶違禁物品的義務;承運人的告知義務;承運人有按照客票載明的時間和班次運輸旅客的義務;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的救助義務;承運人的安全運送任務。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八百一十四條
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出具客票時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
第八百一十六條
旅客因自己的原因不能按照客票記載的時間乘坐的,應當在約定的期限內辦理退票或者變更手續;逾期辦理的,承運人可以不退票款,並不再承擔運輸義務。
第八百一十九條
承運人應當嚴格履行安全運輸義務,及時告知旅客安全運輸應當注意的事項。旅客對承運人為安全運輸所作的合理安排應當積極協助和配合。
4. 關於合同法中免費搭乘,免責條款和無償合同的問題
無償搭乘發生事故,人們卻認為搭乘雙方完全是自願的,且車主完全是出於好心幫忙性質的免費為搭乘人服務,發生交通事故自己本身也是受害者,因此自己不應承擔責任。但這種看似合理的解釋卻沒有法律依據。 首先自願搭乘不代表自願承擔遭受事故的風險,此外人的生命、財產受法律保護是法律的最基本的原則。
《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 雖然私家車搭乘,從嚴格意義上講私家車屬於非營運車輛,但兩者法律關系的性質是一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 第一百一十九條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條也規定了事故賠償責任。因此,車主不能以無償義務為由,而不承擔責。
當然公平原則,如果要求車主按照客運合同一樣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也是有悖於公平原則。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三十一條 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法律對該類的法律責任明確規定了適用過錯原則,如果乘車人有過錯的,可減輕機動車所有人的責任,這樣才有利於平衡搭乘人和車主的利益沖突。現實的 司法實踐中的一些判例也認可了應適當減輕車主的責任的原則。
協議能否免除責任?
有的當事人為了避免以後發生糾紛,便在事前和搭乘人簽訂協議,約定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人傷害的車主不承擔賠償責任或免責聲明,旨在規避法律責任。許多搭乘人也感覺無所謂,因此各式各樣的協議書也大量存在。那麼這些協議是不是能免除車主的責任呢?答案是否定的。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這就是說,對於人身傷害,無論駕駛員是否有過錯,即使雙方約定駕駛員無需承擔責任,受害人仍可依法獲得賠償;雙方當事人約定的關於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從法律上講也是無效的。但對於財產損失,如果駕駛員沒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則雙方約定免責的有效,如果駕駛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則該免責條款無效。
(轉過來你看看,另樓上的好意施惠行為並非旨在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免除甲的賠償責任,因為機動車系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採用的無過錯責任。免責事由是第三人故意或不可抗力,所以本案中不存在免責事由,甲應該賠償。)
我是快樂搬運工,供你參考!
5. 合同法第二十二條中的「服務期」是如何定義的
服務期抄是用人單位出資招襲用、培訓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後對勞動者單向作出的約定,是勞動者因接受用人單位給予的特殊待遇而承諾必須為用人單位服務的期限,因此,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它是用人單位享有的一項權利,故用人單位可以行使這項權利,也可以放棄這項權利。但對於勞動者來說,在服務期長於勞動合同期的情況下,合同期滿後,只要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履行服務期,勞動者就應當與用人單位續訂勞動合同。
6. 2、旅客運輸合同中旅客的義務有哪些
依據合同法和相關旅客運輸管理的規定,在旅客運輸合同中旅客應履行下列義務:第版一權、支付規定的票價和行李運費,超程乘坐或超程托運應補交票價和行李運費。第二、在規定的時間、指定的地點、乘坐指定的運輸工具,如在規定時間以前不能成行,應辦理變更,超過規定時間造成的損失自行承擔。第三、接受承運人對所帶行李中的違禁品的檢查並接受處理。第四、在享受運輸服務過程中有損壞運輸工具的行為,應承擔賠償責任。
7. 客運合同法的範本有什麼
客運合同的內容有承運人和旅客的姓名或者名稱等信息;乘坐運輸工具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客票的價格及優惠;保險的名稱、價格等信息;以及其他重要的內容。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第八百一十四條
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出具客票時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
第八百一十五條
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8. 什麼是客運合同
客運合同又稱旅客運輸合同,是指承運人將旅客及行李運抵目的地,旅客為此支付票款的合同。 該法第三百零二條還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或者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除外。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可以看出,承運人對旅客傷亡承擔無過錯損害賠償責任,但有權提出免責抗辯。其免責情形有兩種,一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二是旅客自身存在故意、重大過失等行為。 合同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這就是說,有償的旅客運輸合同通常自承運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時成立,客票是旅客運輸合同的書面形式和有效憑證。 該法第三百零一條規定:「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應當盡力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險的旅客。」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對老人、孕婦、兒童、殘疾人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對發生急病和分娩的旅客應當給予必要的醫療和照顧,對遇險的旅客應當盡力搶救。
9. 客運合同法律問題
關於客運合同的法律規定:客運合同一般自承運人向旅客出具客票時成立;旅客需要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如果不能按時乘坐的,則應當在約定的期限內辦理退票或者變更手續;逾期辦理的,承運人可以不退票款,也不再運輸。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八百一十四條
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出具客票時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
第八百一十五條
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實名制客運合同的旅客丟失客票的,可以請求承運人掛失補辦,承運人不得再次收取票款和其他不合理費用。
第八百一十六條
旅客因自己的原因不能按照客票記載的時間乘坐的,應當在約定的期限內辦理退票或者變更手續;逾期辦理的,承運人可以不退票款,並不再承擔運輸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