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之前的法律基礎
1. 經濟法和經濟法基礎有什麼不一樣
從教材編制來說 《經濟法基礎》是初級經濟法的層次 而《經濟法》是中級經濟專法的層次
以全國會計職稱考試科屬目為例 初級職稱考試科目為《經濟法基礎》 中級職稱科目為《經濟法》
從知識結構上來說兩者也不一樣 《經濟法基礎》以初級稅法知識(如流轉稅 所得稅 財產稅)以及稅收徵收 票據管理知識為主 《經濟法》以公司法 合同法等實體法內容為主
2. 法律(基礎科段)和經濟法學的區別
經濟法學科是我國獨有的一門學科,以前國外德國等是有的,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了.民商法專方向和經濟法方向學屬的內容都是差不多的,比如說,十四門法學的核心課程都要學的,然後兩個側重點就是民商法更加側重於民法,也就是學這個以後作民事案件比較好的,經濟法呢則是側重於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法律.
兩者在學術上有的差別的,在學習方面學哪個都是一樣的
報考的條件都是一樣的,學習法學,建議你在學一門經濟管理方面的課程,那樣應用起來比較好
祝你成功!~
3. 《經濟法》基礎知識點歸納
《經濟法基礎》
1.貼現利息的計算:
貼現利息=票面金額×年貼現率×貼現期÷全年天數
【提示】貼現期:貼現日至匯票到期前1日(算頭不算尾),承兌人在異地的,貼現的期限應另加3天的劃款日期。
2.增值稅進項稅額計算抵扣歷年試題
(1)購進農產品: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提示】後續用於生產或者委託加工9%稅率貨物或者6%稅率的服務的農產品:按照9%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後續用於生產或者委託加工13%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0%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2)納稅人購進國內旅客運輸服務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①納稅人購進國內旅客運輸服務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航空旅客運輸進項稅額=(票價+燃油附加費)÷(1+9%)×9%
②註明旅客身份信息的鐵路車票:
鐵路旅客運輸進項稅額=票面金額÷(1+9%)×9%
③註明旅客身份信息的公路、水路等其他客票:
公路、水路等其他旅客運輸進項稅額=票面金額÷(1+3%)×3%
3.生產銷售應納消費稅的計算:
(1)實行從價定率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額×比例稅率
(2)實行從量定額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數量×定額稅率
(3)實行從價定率和從量定額復合方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額×比例稅率+銷售數量×定額稅率
4.自產自用應納消費稅的計算
(1)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比例稅率
(2)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自產自用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比例稅率+自產自用數量×定額稅率
5.委託加工應納消費稅的計算
(1)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比例稅率
(2)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委託加工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比例稅率+委託加工數量×定額稅率
6.進口環節應納消費稅的計算
(1)從價定率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消費稅比例稅率
(2)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進口數量×定額稅率)÷(1-消費稅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比例稅率+進口數量×定額稅率
4. 經濟法律基礎和經濟法基礎的區別
經濟法基礎是一本考初級會計證的教材,經濟法律基礎是關於法律的教材,完全不同的兩本書的了
5. 經濟法與經濟法基礎的區別
經濟法指的是專門的經濟法,法律基礎的話,指的和別的法律是有交叉的。
6. 經濟法基礎里都是那些內容大概說一下
1)、經濟法是一個重要的部門法,它不是一部法律,而是眾多有共同調整對象和共同調整方法等共同基礎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2)、經濟法的定義迄今還存在爭議,這主要源於在傳統的法律部門中無經濟法這一類別。在自由經濟發展到壟斷經濟時,法律調整經濟關系時傳統的民商法原則受到挑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原則、方式方法,國家由不幹預私人經濟轉而全面滲透。與此相適應的法律規范與傳統部門法差異很大,這類法律是歸入某一傳統部門法,還是形成新的部門法等問題學者之間存有分歧。有關經濟法的諸多問題和諸多觀點,有待於時間的檢驗和實踐的檢驗。
3)、今天我們理解經濟法一定要和市場經濟相聯系,在封建社會,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都有調整管理經濟領域經濟關系的法律。這些法律和我們今天所講的經濟法不論是立法宗旨、立法原則、調整范圍、調整方法是不可比擬的。今天的經濟法是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法律。
4)、市場經濟發育的特點以及發育的階段對法律和經濟法的影響。在西方國家市場經濟發育有自身的特點,比如說市場經濟發育的起點是封建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動力來自市場本身,市場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是一個自發逐步的過程。而我國市場經濟發育的起點是計劃經濟,過渡的啟動力量來源於政府,整個進程是政府推進型的。我國市場經濟的這些特點導致法律仍然被視為一種手段,而不具有制約行政權力的功能,沒有體現出市場經濟的法律是以經濟主體的權力為核心的選擇法體系,而不能是以行政權力為核心的命令法體系。我國目前還處在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處在不斷發展與完善之中,經濟發也是如此。
7. 簡述經濟法的三種法律規范
1、從法律組成的形式講,經濟法是一系列單行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是一種帶有專綜合性特點的法律。
2、從屬法律內容上講,經濟法同社會經濟的關系更為密切,與經濟基礎更為直接,是一種具有經濟性特點的法律 。
3、從調整對象的特殊性講,經濟法同科學技術、自然規律的關系十分密切,是一種具有效益性特點的法律。
8. 經濟法包括哪些法律
經濟法包括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證券法、票內據法、破產法容、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法律。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簡單地認為經濟法就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民商法也調整經濟關系。
(8)經濟法之前的法律基礎擴展閱讀
經濟法的特點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