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司法解釋同居關系

婚姻法司法解釋同居關系

發布時間: 2021-11-30 12:19:44

1. 同居關系是否屬於民事法律關系

「同居」即男女雙方在一起持續、穩定的共同居住。同居是一種連續的行為狀態,它並不等同於共同居住。我國現行的婚姻法規定夫妻之間有同居的義務,這里的「居」即"住"也,"住"應作何理解呢?是僅理解為"睡",還是另涵蓋"吃"?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里的"住"應取廣義,男女之間的同居既包括同睡也包括同吃,如果雙方在一起同吃的持續、穩定狀態被打亂,即使雙方還在一起同睡,也不再構成同居。我們認為,這里的"住"應僅理解為"睡"。夫妻之間有同居的義務也即夫妻之間有同睡的義務(當然,性生活也應是這一義務的一部分)。男女雙方在一起持續、穩定的同吃和同床而睡構成同居;男女雙方在一起持續、穩定的同床而睡,但未同吃,也構成同居;男女雙方僅在一起持續、穩定的同吃,而未同睡,就不能構成同居。現實生活中,有些夫妻因為感情不合或生活習慣等因素,雖在一套房屋內居住,但分室而睡,這就不能構成同居。
「同居」的含義明確了,「同居關系」就容易理解一些。「同居關系」即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而在一起持續、穩定的共同居住。「同居關系」有的是以夫妻名義進行的,有的則不然。新的司法解釋取消了「非法同居」這一說法,而以「同居關系」取代。這表明現行法律不再對未辦理結婚登記的男女雙方的共同生活進行干涉。但這是針對男女雙方均無配偶的情況而言的,對於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婚姻法則明文禁止。我們在這里所說的「同居關系」不包括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這種情況。
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是"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這一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
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理這類案件時,對於雙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撫養,先由雙方協商,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利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來判決。哺乳期內的子女,原則上應由母方撫養,如父方條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撫養。子女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徵求子女本人的意見。一方將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養,須徵得另一方的同意。對於分割財產,應照顧婦女、兒童的利益,考慮財產的實際情況和雙方的過錯程度,妥善分割。 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願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系處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財物,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84)法辦字第112號《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條規定的精神處理。對於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間患有嚴重疾病未治癒的,分割財產時,應予適當照顧,或者由另一方給予一次性的經濟幫助。對於債權債務,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按共同債權、債務來處理。
同居一方死亡,另一方要求繼承死者遺產,如符合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可根據相互扶助的具體情況處理。

2. 婚姻法解釋中訴請解除同居關系是什麼概念有什麼意義

婚姻法規定單獨提請解除同居關系,法院是不受理的,因為同居關系不受法律保護。但就因為同居關系會有財產的混同等原因,起訴要求法院解除同居關系,並分割同居期間共有的財產,以及可能涉及子女的撫養問題的話,法院是要受理的。

3. 最高人民法院對同居內涵的司法解釋

對「同居」行為如何理解,在立法上無明確規定
在司法解釋中對「同居」 和「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也未作出明確界定。
但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中關於可以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的規定。婚姻法意義上的同居作為一種民事行為,非法同居從內涵上講,應是不具備婚姻法上關於結婚的各種要件的規定而發生的男女同居,是一種事實民事行為,不為法律所支持;從外延上講,非法同居應是除合法同居以外的其他各種同居行為。我們在審判實踐中所說的事實婚姻,從實質上講是非法同居的一種表現形式同居關系的構成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要件:1.在同居關系內部,同居關系的雙方應發生兩性關系,這是同居關系的核心內容,也因之而區別於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2.在主體上,應是一男和一女的異性間的同居,以此區別於同性戀;3.在外部表現方面,同居雙方應共同生活,如共同吃飯、生產、娛樂等,以此區別於通姦行為;4.在時間上,應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和持久性,時間太短構不成同居;5.在主觀上,同居雙方應有同居的同意,被拐賣的婦女被迫與他人共同生活的,不成立同居關系。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男女,依據不同的事實,其關系可能被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也可能被認定為非法同居關系。但根據該《意見》第3條的規定,事實婚姻關系的認定受到時間限制,即在「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之日起,未辦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關系對待」,不再有事實婚姻關系的認定問題。所以,在新的條例施行之日起及以後所發生的未辦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就只有一種性質即非法同居關系性質。

4.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一條的訴訟主體必須是同居關系一方嗎

1、訴訟主體必須是同居關系的一方,而且如果是單純的解除同居關系,法院不受理
2、根據此司法解釋規定,在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則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5. 哪一年的婚姻法開始規定同居關系是非法的現在在法律上還有「非法同居關系」這一說嗎

2001年修正後的婚姻法(俗稱新婚姻法)對以前的「非法同居」改名為「有配偶而與他人同居」。

《婚姻法》新司法解釋為了加大對違反婚姻忠誠義務行為的處罰,新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都涉及到一個概念:「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一)更是明確了這一概念:

第二條規定: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可見,按目前法律來說,非法同居這一概念已經失去了現實意義,取而代之的是更為規范科學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後者嚴格的區分了『非法同居』與『重婚行為』,而此前的非法同居概念模糊不清。

那婚姻法對「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處罰並不是直接的,而必須是以出現了「導致離婚」這一法律事實為前提。

另: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對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行為的處罰,而是一種法定的離婚情形(必須調解)。

4、『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與重婚罪區別?

刑法規定了重婚罪。

其他不多說,簡單說說外在表現: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不以夫妻名義是重要區別之一 .當然,現在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這個概念不完全包括了以前的非法同居。前者要求必須是有配偶者,而後者未必。

我國法上非法同居的分類在我國現行法上,非法同居分為無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兩種。如此區分的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第1條第1款的規定,即「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

根據「他人」是否有配偶為標准,可以將上述兩種非法同居再作區分:前者可以區分為:無配偶者與無配偶者同居和無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兩種;後者則可以區分為: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同居和有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兩種。前者中的無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可以歸為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之中。因此,上述兩種分類可以具體類型化為兩種:無配偶者與無配偶者同居與無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有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兩種。

因此,在我國現行法上,非法同居分為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和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有配偶者的非法同居兩類。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一)》)第2條規定:「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我國法對非法同居的態度根據《婚姻法》第3條規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第32條第3款第1項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有配偶者相對方離婚的法定原因。第46條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時無過錯方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婚姻法》對於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沒有規定。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一)》)第5條規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該條規定的同居就是指的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第1條第1款的規定,即「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根據前述對非法同居的分類作為解釋依據,人民法院對於無配偶者之間要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而對於有配偶者與配偶者、有配偶者要求解除非法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

盡管人民法院對於無配偶者之間要求解除非法同居關系不予受理,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第1條第2款:「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也就是說對於無配偶者之間在非法同居期間有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的請求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作出處理。

非法同居與重婚的區別根據上述規定,非法同居是民法上的制度,而重婚既是民法上的制度,也是刑法上的制度。

如上所述,非法同居分為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與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有配偶者的非法同居兩類。對於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因雙方均沒有婚姻關系的存在,因此,任何一方與第三方登記結婚均不構成重婚。

而對於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又因我國《婚姻法》對非法同居與重婚采並列規定的立法例,因此,此處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不是重婚,也可以說兩者之間不發生交叉關系。

重婚,根據前述規定,可以定義為: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又登記結婚,或者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雖未登記結婚或者舉行結婚儀式,但兩人卻是以夫妻關系名義同居生活,群眾也公認的情形。因此,重婚的可以區分為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實上的重婚兩類。

6. 法律規定的怎樣解除同居關系才合法

1、雙方均無配偶之間的同居。根據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也就是說,雙方無須去法院辦理解除同居關系,自行解除同居關系即可。但是對於「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也就是說,如果雙方對解除同居關系後的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無法達成協議的,起訴到法院,法院是可以審理判決的。單獨的請求解除同居關系,法院不會管。2、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之間的同居。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也就是說,只要是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想要解除同居關系的,可以去法院起訴辦理解除同居關系,不限於因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的范圍。3、雙方均有配偶者之間的同居。此種情況與第二種情況相似,因此也可以到法院起訴解除同居關系並分割財產,判決子女撫養的問題。

7. 新婚姻法解釋(二)同居關系的解除條款如何讀解

唉!同居如果時間較短的則被認定為同居,如果時間較長且有子女的則通常會被認定為事實婚姻,而解除同居關系,如果走上訴訟程序則要看情形。譬如男方已婚又與某女同居,這時女方申請法院解除時,可以附帶民刑二事責任。刑事則為重婚、強奸、誘奸。民事則為賠償。

你所問的是,如果雙方屬於單身且自願同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配偶方的配偶是無權申請的,除非起訴其配偶犯事實重婚罪,或與他人發生不正當關系。而如果另一方有簡訊騷擾行為,按事實區分,如果騷擾的是你,你可以要求公安機關對其治理。如果少饒的是你愛人,則需要你愛人申請或是委託授權你全權處理!

這類案子很麻煩,因為一般來說不會有人願意承認,而手機的簡訊除非對方發短的手機卡號是本人身份證辦理的可以作第一直接證據外,其他的一般情況是可以被律師視作無效證據辯解的。你目前遇到的問題,我處理過一起。只要與當事人男方談談,如果男方主動放棄與女方同居而女方又要糾纏,且在同居方未有子女的情況下,可以申請法律仲裁!

8. 同居關系適用婚姻法解釋三第二條嗎

婚姻法不保護非法同居

9. 新婚姻法對解除同居關系是怎樣處理的

如果單純要求解除同居關系,法院不予受理。
如果對財產分割有爭議,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支持自己的財產分割請求。

熱點內容
法官檢察官警察哪個職業好 發布:2025-09-12 18:07:07 瀏覽:166
道德經前提 發布:2025-09-12 17:49:39 瀏覽:657
分手後前女友懷孕了負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5-09-12 17:45:38 瀏覽:723
公司代打卡三個月負責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12 17:38:13 瀏覽:819
劉家凱法院 發布:2025-09-12 17:24:19 瀏覽:584
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 發布:2025-09-12 17:19:01 瀏覽:475
本協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16:59:02 瀏覽:995
道德相關的作文 發布:2025-09-12 16:39:38 瀏覽:266
道德3階 發布:2025-09-12 16:27:04 瀏覽:393
國際經濟法概論串講 發布:2025-09-12 16:12:46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