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評述合同法124條

評述合同法124條

發布時間: 2021-11-30 13:35:44

Ⅰ 誰能給解讀一下合同法121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一條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回造成違約的答,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釋義】本條規定了因第三人原因造成的違約。
違約是由第三人造成的,為因第三人原因造成的違約。因第三人原因造成一方當事人違約的,如第三人遲延交貨造成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的,該當事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該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後,應當向第三人追償。第三人原因構成意外事故致使一方當事人違約,且第三人無力賠償的,損失由雙方當事人分擔。法律規定因第三人原因造成違約第三人直接承擔責任的,第三人應當直接承擔責任。例如依照消費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出售商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製造商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受損害的消費者直接請求生產者賠償的,生產者應當賠償。

Ⅱ 怎樣理解「合同法」第122條

請求權基礎不同

違約賠償請求權的基礎是合同義務,

其構成要件是

合同義務
違約行為
因果關系
損害後果

侵權的基礎是民事權利,違反的是法定義務,要件是

主觀過錯
侵權行為
因果關系
損害後果

當然侵權要件在不同法律體系還有細微差別。

Ⅲ 合同法125條 體現了合同法 什麼原則

體現的是合同信用原則。
本條是關於合同條款發生爭議或者詞句不一致的解釋的規專定。

合同的條款應當是雙方屬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達成的協議,但在實踐中由於種種原因對某些條款的含義發生爭議。對發生爭議的條款應當本著什麼原則進行解釋才能符合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所以這個條款,我認為是體現了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

Ⅳ 合同法第121條的含義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Ⅳ 如何理解合同法220條和247條

(1)合同部分有效,部分無效。《合同法》第214條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超過20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2)責任應當由出租人承擔。《合同法》第216條規定,出租人應當按照約定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並在租賃期間保持租賃物符合約定的用途。《合同法》第220條規定,出租人應當履行租賃物的維修義務,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不合理。《合同法》第223條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該承租人沒有得到出租人的同意自己進行裝修,違反法律的規定,因此要求出租人支付一半的費用是不合理的。

(4)沒有解除。《合同法》第224條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和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

(5)不需要承租人的同意。但應當提前通知承租人。《合同法》第230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
1、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范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變更、轉讓、終止、違反合同的責任及各類有名合同等問題。在我國,合同法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而只是我國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2、合同法在為經濟交易關系提供准則,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交易秩序方面具有重大意義,一部好的合同法能夠促進一國經濟的發展。
3.合同又稱為契約,是市場經濟社會最常見的商品交換法律形式。
4.我國的合同法指的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Ⅵ 解釋合同法法條

這里的損失一般是指實際損失,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回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答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因此,是包括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的,當然不是法院說了算,但是這個可以預見、應當預見的標準是具有一定的可裁量性的,法院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間。

Ⅶ 合同法122條在實務中存在哪些解釋適用難題

您好,本條規定了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回約行為,答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民法界議論的熱點課題,如何解決責任競合,多數意見是允許受害人單一選擇請求權的主張,認為受害人要麼請求侵害人承擔違約的民事責任,要麼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二者只能擇一,不得行使兩個請求權。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說債務人的違法行為,既符合違約要件,又符合侵權要件,導致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一並產生,又違約責任引發債權人索賠的請求權,侵權責任也引發債權人索賠的請求權,兩個請求權有重迭之處,形成請求權的競合。如果允許債權人不受限制地行使兩個請求權,就會導致債務人因請求權的重疊而承擔雙重民事責任,造成不公。

按照本條的規定,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受損害人可以選擇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請求對方承擔。

Ⅷ 合同法第425條如何體現過錯責任原則

居間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
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本條是對居間人報告義務的規定。
1.關於居間人的報告義務
居間人的報告義務是居間人在居間合同中承擔的主要義務,居間人應依誠實信用原則履行此項義務。
居間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情況應當向委託人如實報告。這是居間人在居間合同中承擔的主要義務,居間人應忠實而盡力地履行這項義務。在指示居間中,對於關於訂約的有關事項,如相對人的信用狀況,相對人將用於交易的標的物的存續篇狀況等,居間人應就其所知如實向委託人報告。這是需要指出的是,居間人對於相對人,並不負有報告委託人有關情況的義務。在媒介居間中,居間人應將有關訂約的事項向各方當事人如實報告,也就是說,不僅應將相對人的情況報告給委託人,而且也應將委託人的情況報告給相對人,不論是居間人是同時受相對人的委託,還是未受相對人的委託,居間人均負有向委託人和相對人雙方報告地的義務。基於此,媒介居間人的報酬原則上由交易雙方當事人即委託人和相對人平均分攤。
訂約的有關事項,包括相對人的資信狀況,生產能力、產品質.量以及履約能力等與訂立合同有關事項。訂立合同的有關事項根據不同的合同還有許多不同的事項。對居間人來說,不可能具體了解,只須就其所知道的情況如實報告委託人就可以了。但作為居間人應當盡可能掌握更多的情況,提供給委託人,以供其選擇。依德國的有關判例和學說,依照誠實信用原則,居間人就一般對於訂約有影響的事項雖不負有積極的調查義務,然就所知事項負有報告於委託人的義務。此與我國合同法的規定是一致的。
委託人與居間人訂立居間合同,往往是由於信息不夠靈通,才請居間人為自己辦理事務,其目的就在於通過居間人找到訂約的機會。而這一目的的達到,居間人按照委託人的要求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據實報告是十分重要的。報告不真實,將誤導委託人訂立有可能受到損害的合同,這與居間合同的本意是完全違背的。
2.損害賠償責任
居間人有如實報告的義務,如果居間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誠實信用原則應是居間人履行合同指導思想之一。居間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居間人必須實事求是地就自己所實際掌握的信息,如實地向委託人提供最方便、最有利、最有價值、最及時的訂約渠道,並保證提供的信息真實和可靠,沒有任何隱瞞欺騙或摻雜任何自己主觀臆測,對於有影響的事項及商業信息,如第三人的資信狀況、支付能力、標的物是否有暇疵等,居間人都必須據實、公正的報告,而不得弄虛作假,從中盤剝漁利,不得與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委託人的利益,也不得惡意促成委託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如果居間人沒有盡到以上這些忠實的義務,反而為獲取居間報酬而故意作虛假介紹、或者是與一方當事人事先串通好,故意告知虛假事實以促成委託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從而損害了委託人或者第三人的合法利益,這些情況一旦發生,居間人非但無權向委託人請求居間報酬,而且還應當就自己因其故意提供虛假情況而給委託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居間人違反上述報告義務,故意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但無權向委託人請求支付報酬,而且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里即有違約責任,又有侵權責任。
例如,甲委託乙為其購買原裝彩色電視機一台。經乙尋找認識了丙,在丙向乙介紹產品時,乙發現彩電不是原裝的,而是組裝的,但想到優厚的勞務費,況且丙暗中又給了乙"好處費",於是,乙沒有將實情告訴給甲。在甲與丙簽訂買賣合同後,甲發現了問題,便向丙提出損害賠償要求。此案中的乙為了拿到居間勞務費,不僅沒有履行據實報告的義務,而且還採取隱瞞真相的手段,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而損害了甲的合法權益。因此,乙不僅無權向甲主張居間報酬的請求權,而且就其故意造成的損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除上述義務外,基於誠實信用原則,居間人還負有其他一些義務。例如,居間人不得對交易雙方訂立合同實施不利影響,從而影響合同的訂立或損害委託人的利益;在居間活動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循商事慣例和交易習慣,不得從事違法的居間活動等。
同時本條第二款規定,在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情況下,居間活動的費用,由居間人負擔,這時居間人所需的居間費用,通常被包括在居間報酬內,所以居間活動的費用,由居間人負責。這特別是在居間報酬內,所以居間活動的費用,由居間人負責。這特別是在以居間為業的情形,居間費用自然屬於居間人營業費用的一部分,理應不得再請求委託人負擔。但在居間人未促成合同成立時,依據本法第427條的規定,居間人可以要求委託人支付必要的費用。

Ⅸ 《合同法》第122條是什麼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Ⅹ 合同法211條為什麼與民法通則124條相矛盾。做法的人和用法的人都上哪裡去了 一天人面人

《合同法》211是關於自然人借款利息的規定,《民法通則》124是關於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他們之間有關聯?

熱點內容
法官檢察官警察哪個職業好 發布:2025-09-12 18:07:07 瀏覽:166
道德經前提 發布:2025-09-12 17:49:39 瀏覽:657
分手後前女友懷孕了負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5-09-12 17:45:38 瀏覽:723
公司代打卡三個月負責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12 17:38:13 瀏覽:819
劉家凱法院 發布:2025-09-12 17:24:19 瀏覽:584
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 發布:2025-09-12 17:19:01 瀏覽:475
本協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2 16:59:02 瀏覽:995
道德相關的作文 發布:2025-09-12 16:39:38 瀏覽:266
道德3階 發布:2025-09-12 16:27:04 瀏覽:393
國際經濟法概論串講 發布:2025-09-12 16:12:46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