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業禁止勞動合同法
『壹』 勞動合同法對競業限製作了哪些規定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回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答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貳』 勞動合同中的競業限制條款
1、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屬於違法行為,根據法律,用人單位需要自第一個月滿的次日起至簽定勞動合同之日起支付雙倍的工資;
2、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統籌地區的規定依法為勞動者辦理相關社保手續並按照法定比例繳納保險費用,你可以主張補繳或者直接要求補償;
3、勞動者可以隨時提出解除勞動合同關系,但需要提前一個月通知用人單位;
4、競業條款中,用人單位設定的條款明顯加重了勞動者的義務,加重分法律不給予支持。
『叄』 《勞動合同法》關於競業協議,是怎麼規定的
《勞動合同法》中對於競業協議,有以下幾個方面組成:適用對象、限制范圍、限制期限、限制補償金。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競業協議。是指企業與員工約定,在員工離職後一定期限內不得再從事與公司業務有競爭關系的工作,競業協議屬於約束性條款,是對員工離職後的工作選擇權作出限制,對於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補償金標准等,通常基於雙方的約定。
限制期限:
關於競業協議的限制期限:《勞動合同法》中也有明確的規定。員工離職之日起,最多不能超過2年時間。但具體限制時間,員工可以和企業自行協商,只要不超過2年即可。
限制補償金:
對於這點,《勞動合同法》規定在簽訂競業協議後,用人單位要按月給予員工經濟補償(解除勞動合同後+競業協議限制期限內),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光簽訂競業協議是沒有效力的,假如員工每月沒有收到經濟補償,那麼競業協議自動失效。
其實關於競業協議還有很多詳細的規定,但一般了解以上幾點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肆』 《勞動合同法》對競業限制有哪些具體規定
《勞動合同法》對競業限制有以下具體規定: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
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4)競業禁止勞動合同法擴展閱讀:
競業限制進行的必要限制:
1.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知悉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人員。實際上限於知悉用人單位商業秘密和核心技術的人員,不可能面對每個勞動者,企業每人給一份經濟補償金也無力承受。
瑞士債法第340條中規定:「競業禁止以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獲有顧客來源或製造、營業機密,而此等知識的運用對原用人單位可能造成重大損害為限」。我國競業禁止條款被限制在只能和知悉本單位商業秘密或者其他對本單位經營有重大影響的信息的勞動者訂立與之相似。
2.競業限制的范圍要界定清楚。由於競業限制限制了勞動者的勞動權利,競業限制一旦生效,勞動者要麼改行要麼賦閑在家,因此不能任意擴大競業限制的范圍。
鑒於商業秘密的范圍可大可小,如果任由用人單位來認定,難免有被擴大之虞。原則上,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應當以能夠與用人單位形成實際競爭關系的地域為限。
3.約定競業限制必須是保護合法權益所必需。自由競爭和貿易自由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競業限制本身是對自由競爭的一種限制。因此,競業限制的實施必須以正當利益的存在為前提。
必須是保護合法權益所必需。首先是存在競爭關系,最重要的是不能誇大商業秘密的范圍,勞動者承擔義務的范圍被無限制的擴張,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4.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受競業限制約束的勞動者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與本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業務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伍』 勞動合同法中對竟業限制條款有哪些規定
《勞動合同法》(草案)對競業限制條款的規定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內地域限制,即容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競業限制范圍僅能以能夠與單位形成實際競爭關系的地域為限。第二,時間限制,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2年。第三,補償金限制,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義務的,應當同時約定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時支付勞動者競業限制補償金,其數額不得少於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的年工資收入。第四,違約金數額限制,即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其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的3倍。
『陸』 勞動合同法 競業禁止補償
我是上海市勞動局的工作人員,回答你的問題:
1、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勞動合同法》對這方面的規定。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2、從法律條文看,用人單位的行為沒有違法,兩年,在范圍內。支付你一定經濟補償金。從這方面來看,單位做法沒有任何問題。
3、但是,你是否市單位「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對於這一點認定是有難度的,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員工,簽定這個協議是沒有必要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此協議的效力有待確認。
4、還有一點,單位只支付你50元,確要你支付10萬元,這個顯失公平,那麼此協議是有效的,不過這個「50元」確值得商榷。
5、所以你得應對辦法是,第一,你是否是我第三點中說得人員,如果不是,那麼你可以當這個協議無效。第二,如果可以去勞動局告用人單位,要求公司提高每月支付給你得經濟補償金金額,我個人認為如果違約金是10萬,那麼月經濟補償金你可以要求2000--4000,或者要求雙方取消這個協議,這個是最佳方案。
6、或者你可以不理單位,就去相關行業工作,等著公司來告你,不過這個有一定風險得,或者換個城市工作。
PS:補充問題的回答,我認為可以,你不加入你朋友的公司,只提供相關信息,自己不為這個公司跑業務,只要你的朋友可靠,不出賣你,那麼你原單位很難取證,就算告也告不贏你。起碼勞動局不會受理,應為你和你朋友的公司沒有勞動關系。
『柒』 競業協議很多人不了解,《勞動合同法》關於競業協議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訂立保密和競業限制協議條款。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保密義務是一項法律義務。無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是否訂立保密協議,勞動者都有義務終身依法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侵犯商業秘密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追究勞動者的侵權責任。但訂立保密協議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追究勞動者的違約責任。競業禁止義務是約定的義務。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沒有競業限制協議,那麼勞動者就沒有競業限制義務。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因此,用人單位主張有競業限制的勞動者支付違約金,前提是雙方有具體約定。沒有約定的,司法實踐中一般不支持勞動者支付違約金。當然,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規定,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主張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
此外,根據《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法辦〔2011〕442號)的相關意見,當競業限制條款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違約金過高或過低超過實際損失時,當事人可以支持調整違約金。也就是說,違約金過高高於實際損失的,有競業限制義務的勞動者可以請求降低;如果違約金過分低於實際損失,發包人可要求增加。
『捌』 勞動法中對競業禁止補償金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你好,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專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屬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但法律並未規定競業限制的經濟補償標准,導致實踐中適用該條款難以確定一個合理的標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六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