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論文
A.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 婚姻法解釋二要廢除嗎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十四條規定為「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該條的規定,秉承了婚姻法的原則和精神,是嚴格限定在現行法律規定范圍內對法律適用問題作出的解釋,沒有超越現行法律規定。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歷來遵循的制定司法解釋的工作原則。也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夫妻以不知情為由規避債權人,通過離婚惡意轉移財產給另一方,藉以逃避債務。考慮到立法的變化以及婚姻法規定,結合當時的經濟社會生活和司法實際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在對債權人利益和夫妻另一方利益反復衡量和價值判斷後,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在邏輯性、舉輕以明重的解釋方法,確定了第二十四條的表述。隨後的實踐表明, 「假離婚、真逃債」,破壞交易安全的社會現象受到遏制,市場秩序得到有效保護。
近年來,個體婚姻家庭情況千差萬別,主張修改、暫停適用或者廢止第二十四條觀點所列舉的情況,如有的離婚案件當事人置夫妻忠實義務、誠信原則於不顧,虛構債務或為賭博、吸毒、非法集資、高利貸、包養情婦等目的惡意舉債確實存在。但是,這些確為虛構的債務和在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時產生的非法債務,歷來不受任何法律保護,不屬於第二十四條適用范圍,不能依據此條款判令夫妻另一方共同承擔責任。至於現實中適用第二十四條判令夫妻另一方共同承擔虛假債務、非法債務的極端個例,也是因為極少數法官審理案件時未查明債務性質所致,與第二十四條本身的規范目的無關。
因此,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在第二十四條的基礎上增加兩款,分別作為該條第二款和第三款:
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B. 婚姻法司法解釋2第24條被廢止了嗎
你好抄 目前,沒有出台任何文件廢止此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不少法官和律師據此認為,只要夫妻另一方不能證明存在兩種除外情形,即使是夫妻一方的個人債務,對外也應按照夫妻共同債務處理。
C. 誰支持,誰又反對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內處理。但容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根據以上規定就能看出反對或者支持者只能是夫妻當中的一方,因為這個就相當於推定了債務是夫妻雙方的。一般反對者就是沒有對外借債的一方。
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 解釋(二)的補充規定
(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 第1710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基礎上增加兩款,分別作為該條第二款和第三款:
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D. 婚姻法解釋二的24條在實踐中存在什麼問題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專夫妻共同債務處理屬。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上文中「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實為「夫妻一方為夫妻共同生活而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亦即夫妻共同債務。
你看法條,是說如果一方舉債,如果另一方不能證明是個人債務的或者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是要夫妻共同承擔。
這是第三款的內容: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E. 婚姻法司法解釋2第24條被廢止了嗎
第二十四條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沒有廢止。
F.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的該怎麼理解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內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容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上文中「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實為「夫妻一方為夫妻共同生活而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亦即夫妻共同債務。
你看法條,是說如果一方舉債,如果另一方不能證明是個人債務的或者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是要夫妻共同承擔。
這是第三款的內容: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G.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是誰提出的
1950年《婚姻法》第24條規定及年《婚姻法》修正案第41條均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將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建立在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基礎之上,即利益的分享。 1993年《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l7條規定: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等所負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並同時規定了若干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的情形。該規定在堅持婚姻法利益分享原則的同時,還規定凡以夫妻一方名義所欠債務但經過對方同意的,均可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增加了借款合意的情形,是對婚姻法第41條的延伸。而2003年頒布的婚姻法解釋二第23、24條修正了此前的規定,將婚姻存續時間作為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標准。其中第23條規定:「債權人就一方婚前所負個人債務向債務人的配偶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所負債務用於婚後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嫻關系存續期問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
如何看待上述規定的變化,筆者認為,應當根據其歷史背景及立法目的進行分析。立法變遷的動力往往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不斷發展產生的,對於1950年及2001年的婚姻法的規定,即婚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所借債務必須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或借債合意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在經濟關系相對簡單的時代,私有財產並不豐富,對外舉債基本上是為了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即用於夫妻的共同生活,是符合社會現實的。但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日益復雜以及社會誠信度的降低,交易安全日益需要得到法律的保護,人們舉債用途呈現多樣化、廣泛化的趨勢,以用途、目的決定夫妻共同債務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司法實踐中造成困擾。此前,債權人如欲向債務人的配偶主張權利,必須證明該債務是基於夫妻合意或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由於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債權人無從真正掌控債務的用途及目的,尤其是配偶間串通轉移財產以逃避債務時,債權人的利益無法得到保護。
在這種情況下,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修正了此前的規定,將舉證責任分配給配偶一方,推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除非配偶一方能夠證明該債務已約定為個人債務或債權人知道夫妻約定分別財產制。這種修正並非是推翻婚姻法關於夫妻共同債務必須基於夫妻共同生活或合意的原則規定,而是在舉證責任上進行調整,當然允許債務人通過證明借款未用於家庭共同生活來否定該規定的適用。之所以將舉證責任分配給配偶一方,除了因為債權人難以掌控債務的用途和目的外,還由於債務人是使用借款一方,清楚知道借款的用途,與證據的「距離」較近,加重其舉證義務,更有利於案件事實的查清,而將舉證責任分配給債權人實屬苛求,將大大增加交易的成本。
除此之外,夫妻關系在人身上是信任關系,借債一方應當將舉債的事實告知配偶,在經濟上是一體關系,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依權利義務一致的法理,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亦符合公平原則,這一規定體現了我國婚姻法對夫妻間應當同甘共苦的家庭道德理念,因此,將舉證責任分配給配偶是合情合理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公布時並未採納徵求意見稿中調整解釋二第24條規定的意見,可見最高法院的也持相同的意見。當前司法實踐中對該條款的適用產生爭議,主要原因是出現部分不誠信當事人未經配偶同意私自對外舉債非用於家庭生活(如賭博、吸毒,個人消費等)甚至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侵害配偶利益。
筆者以為,這種情況並非法律適用問題,而是事實的查明問題。反對婚姻法二第24條的人多以家事代理為理論依據,認為該條款規定不合理,如前所述,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並未推翻婚姻法的規定,實際上是對夫妻共同債務舉證責任的分配作出的具體規定,並不違背婚姻法,只要配偶一方證明債務未用於家庭,即可免去配偶方的責任。雖然實際應用中由於部分當事人舉證能力薄弱,無法證明錢款用途,導致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的查明存在偏差的情況。對此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其他配套制度的實施予以解決,如建立分居制度解決夫妻關系不和期間所借債務的責任歸屬、如明確規定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的若干情形等等。
H. 新婚姻法第24條內容全文 為什麼夫妻要共同承擔債務
1、您說的應該是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2、其全文如下:第二十四條 債權人回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答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3、因為這是婚姻存續期間一方對外舉債,如無特殊原因屬夫妻共同債務,就像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所得財產,一般情況下都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一樣,這樣規定也是為了保護善意的債權人的利益。
4、法律這個規定出發點是夫妻之間存在忠誠、以及深厚的感情,把家庭看作一個整體。
I. 如何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婚姻法司法解釋2第24條應用
補充規定並未解決「婚姻法解釋24條」所存爭議
2017-03-02 10:46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2017-03-02 10:46:08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作者:責任編輯:賀梓秋
作者:蔣月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最高人民法院於2月28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同時下發《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及夫妻債務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級法院適用。這個消息瞬間被刷屏,也說明許多人關心人民法院如何裁判夫妻共同債務問題。《補充規定》專門為「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出生」,補充增加了兩款,分別規定對於虛假的債務、因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債權的,不予支持。
《通知》強調保障債務人及其配偶或原配偶、未成年子女的生存權,指明交易安全保護不得損害涉及債務相關人員的生存權。這是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的。不過,新增的兩款規定,並無新意。在《補充規定》發布之前,只要能夠證明債務是虛假的,或者債務人把借款用於非法活動,對於這兩類債務或者債權,人民法院從來就是不給予保護的。出了新規,內容卻只是法律專業常識,最多隻能說是給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打了個「補丁」,沒有抓准第二十四條引起廣泛爭議的關鍵。
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夫妻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歸各自所有,夫妻一方借債時,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情形除外。其最大問題是僅關注了債務產生的時間,卻忽視了借款目的和借款用途,以致於只要債權人證明其債權發生在債務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幾乎都能被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第二十四條堵住了債務人夫妻串通逃債之路,卻產生了新的漏洞,債務人的配偶或原配偶可能被拖進巨額債務的深井。在有的基層法院,凡涉及夫妻一方名義借款的案件,90%以上都被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此《補充規定》對於引導公眾明了虛假債務、違法犯罪所負債務不受司法保護,也有作用。
夫妻債務爭議的關鍵之一:借款目的和所借款用途的認定
《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只有為了或者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借款,才應當納入夫妻共同債務,由雙方清償。夫妻共同生活是丈夫和妻子分別或者共同滿足雙方共同的或者各自的合理需求的活動,兼及撫育和照顧子女的合理需要。然而,第二十四條直接推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發生的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不要求法院查明借款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這是第二十四條受到質疑、批評的原因之一。
《婚姻法》規定了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生產、經營的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但是,沒有規定因投資、經營產生的債務由夫妻共同承擔。生產、經營活動類型多種多樣,這些商業活動的財務風險取決於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形式。唯有以自然人身份投資或經營,所產生的財務風險才應由個人承擔。婚姻是生活共同體,按法律規定,夫妻之間平等,重大事務依法應當平等協商達成一致;未經協商或者協商不成時,夫妻一方單獨實施重大行為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如果夫妻一方向外借債,另一方卻不知情、不同意或者未共享利益,然而,裁判規則非要求另一方承擔連帶責任,難免有不公平之嫌。
夫妻債務爭議的關鍵之二:舉證責任的分配
適用第二十四條時,否認夫妻共同債務的配偶一方要承擔借款沒有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的證明責任;證明不成功的,要承擔連帶責任。這種舉證責任分配欠合理。對借款不知情或不曾分享利益的配偶該方如何能獲得相應證據?合理的舉證責任方案,應是要求舉債方證明借款用途;必要時,可以要求配偶另一方分擔適當的舉證責任。
在婚姻中,夫妻依法都是獨立的個人,他們既有共同利益,又有獨立的個人利益。絕大多數人都遵循法律要求的和社會主流道德倡導的婚姻觀念,實施合理合法的婚姻行為,但是,定也有少數人的婚姻觀念不正確、不合理,其實施的某些婚姻行為超越法律和主流社會道德的底線。法律和裁判規則既不能讓夫妻串通逃債的行為得逞,又不能讓夫妻一方惡意舉債行為有可趁之機。若債務規則具有被人惡意利用而賺錢的可能,那麼,不能不說這規則值得商榷。
解決夫妻債務紛爭的基本路徑,是對夫妻一方單獨以個人名義舉債行為實行分類歸責。夫妻一方對另一方與第三人之間發生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只能限於日常家事范圍內或者滿足家庭生活需要;超出家庭日常生活必要的或者明顯過分的開支,不應發生配偶另一方的連帶責任。德國、瑞士、日本的民法典相關條款均如此規定的。
法國是另一種立法例,規定除了家庭日常開支和子女教育費用支出所負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外,在共同財產制實行期間產生的其他債務,視情況,也歸入共同債務或者應給予補償。實際上,「其他債務」,是指與配偶一方自有商業營業資產的運作有關的債務、從事非薪金職業而應繳納的職業稅、共同財產的財產稅、信貸租賃合同產生的租金、夫妻一方從事休閑娛樂活動產生的債務。特別要注意到,法國民法還明文規定,夫妻任何一方各自保證或者借貸所生債務,不構成夫妻共同債務,由保證人或借貸人用其自有財產與個人收入承擔義務;只有當保證或借貸是得到另一方配偶明示同意的,才形成夫妻共同債務,而且即便如此,明示同意的配偶也不以其個人自有財產對該債務承擔義務。
比較看來,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對債務人配偶及其家庭的責任要求是最高的,對借貸人最寬容,對債權人最善意。因此,平衡債權人利益與保護債務人利益特別是債務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利益,尚有待於全面地、更深入地、客觀研究。期待認定或者排除夫妻共同債務的規則,能夠更加合理、公平。(蔣月)
J.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
(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10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基礎上增加兩款,分別作為該條第二款和第三款:
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0)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論文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10次會議討論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對該司法解釋第二十四條增加規定了第二款和第三款。
一、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原則。在處理夫妻債務案件時,除應當依照婚姻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保護夫妻雙方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還應當結合社會主義道德價值理念,增強法律和司法解釋適用的社會效果,以達到真正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婚姻家庭穩定、促進交易安全、推動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目的。
二、保障未具名舉債夫妻一方的訴訟權利。在審理以夫妻一方名義舉債的案件中,原則上應當傳喚夫妻雙方本人和案件其他當事人本人到庭;需要證人出庭作證的,除法定事由外,應當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在庭審中,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規定,要求有關當事人和證人簽署保證書,以保證當事人陳述和證人證言的真實性。未具名舉債一方不能提供證據,但能夠提供證據線索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進行調查取證;對偽造、隱藏、毀滅證據的要依法予以懲處。未經審判程序,不得要求未舉債的夫妻一方承擔民事責任。
三、審查夫妻債務是否真實發生。債權人主張夫妻一方所負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的,應當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六條第二款、第十九條規定,結合當事人之間關系及其到庭情況、借貸金額、債權憑證、款項交付、當事人的經濟能力、當地或者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當事人財產變動情況以及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債務是否發生。防止違反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僅憑借條、借據等債權憑證就認定存在債務的簡單做法。
在當事人舉證基礎上,要注意依職權查明舉債一方作出有悖常理的自認的真實性。對夫妻一方主動申請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調解書的,應當結合案件基礎事實重點審查調解協議是否損害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權益。對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案件,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要求,注重審查基礎法律關系的真實性。
四、區分合法債務和非法債務,對非法債務不予保護。在案件審理中,對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的債務,不予法律保護;對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夫妻一方舉債用於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而向其出借款項,不予法律保護;對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舉債後用於個人違法犯罪活動,舉債人就該債務主張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的,不予支持。
五、把握不同階段夫妻債務的認定標准。依照婚姻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和第四十一條有關夫妻共同財產制、分別財產制和債務償還原則以及有關婚姻法司法解釋的規定,正確處理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對外所負債務問題。
六、保護被執行夫妻雙方基本生存權益不受影響。要樹立生存權益高於債權的理念。對夫妻共同債務的執行涉及到夫妻雙方的工資、住房等財產權益,甚至可能損害其基本生存權益的,應當保留夫妻雙方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執行夫妻名下住房時,應保障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一般不得拍賣、變賣或抵債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
七、制裁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偽造債務的虛假訴訟。對實施虛假訴訟的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和證人等,要加強罰款、拘留等對妨礙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的適用。對實施虛假訴訟的委託訴訟代理人,除依法制裁外,還應向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或者行業協會發出司法建議。對涉嫌虛假訴訟等犯罪的,應依法將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偵查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