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山教授經濟法
上海政法學院的經濟法專業很有前途的。以後就業也好啊。上海政法學院經濟法系始建於1986年,現有教師25人,有倪振峰、王文革等教授領銜;副教授4人,法學博士7人;設有經濟法、環境資源法等2個教研室。
近年來,主要科研成果有:《創新型國家與經濟法研究》、《競爭與競爭法》、《中國信託與信託制度創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計劃法研究》、《城市土地法律問題研究》等著作29部。
2.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
案例一
1、董事長決定召開臨時股東會議的程序不符合法律規定版。公司法規定,代表十分之一以權上表決權的股東、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提議召開臨時會議的,應當召開臨時會議。因此,董事長只能提議,不能決定。
2、召集召開臨時股東會的召集人不符合法律規定。設立董事會的,股東會會議由董事會召集,而不能由董事長召集。
3、同意修改公司章程的人數不符合法律規定。公司法規定,股東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而本案中,只要五分之三,小於三分之二。
案例二
1、陳某未辦理房屋變更登記不符合法律規定。公司法規定,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2、王某召集和主持首次股東會議錯誤。首次股東會會議由出資最多的股東召集和主持,即應當由陳某召集和主持。
3、公司章程只由董事長張某簽字、蓋章違反公司法規定,應當由全體股東簽署。
3. 經濟法的肯定說與否定說
很正常,學術研究百家爭鳴,初學者記住通說或權威定義,適當了解其它定義。
我國的經濟法概念
我國經濟法概念受大陸法系國家德國,日本以及蘇聯的影響,一直以來也沒有統一定論。我國經濟法概念的核心之爭,在於經濟法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
A.否定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經濟法概念.
a.綜合經濟法說,也稱為貨綜合法律部門說。這一學說由王家福教授和王保樹教授於20世界80年代提出,認為經濟法調整的並非單一的經濟關系,它是以經濟民法的方法、經濟行政方法、經濟勞動方法調整平等的、行政管理性的、勞動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多種基本法律部門的經濟法律規范之「集合」或「總和」。由此構成「綜合的法律部門」。
b.學科經濟法說。認為在法的體系下並不存在「經濟法」部門,所謂經濟法無非是運用民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等基本部門法的手段來調整經濟關系的經濟法規,或者說,經濟法是對各種經濟法律的概括。但是,經濟法作為一門學科是必要的,因此傳統的法學在經濟的法律調整方面缺乏綜合研究,建立以經濟法規為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學科,可以彌補傳統法學學科的不足。
c.經濟行政法說。認為經濟法是行政法中調整經濟行政管理關系的一部分法律規范,是行政法的一個分支,不應該獨立成整體為法的部門。王利民、梁慧星教授認為,經濟法就是經濟行政法。
B.肯定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經濟法概念。
a.需要國家干預論。代表性人物李昌麒認為,經濟法是國家為了克服市場失靈而制定的調整需要由國家干預的具有全局性和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簡言之,經濟法調整需要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此學說不斷發展和完善,歷經了「國家干預-適度干預-謹慎干預」的理論進程,對我國經濟法的概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b.國家協調說。代表性人物是楊紫煊,認為經濟法是調整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的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但是應當注意到,現代國家介入經濟生活的方式不僅僅表現為一種協調,有時可能是強制性的。
c.縱橫統一說。這一學說源自蘇聯法學家拉普捷夫的經濟法思想,代表人物是劉文華、史際春,認為我國經濟法是調整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內部及其相互之間,以及他們與公民之間,在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d.密切聯系說,也稱作管理-寫作說。這是由縱橫統一說發展而來並為《民法通則》頒布後法學統編教材採納的一種經濟法學說。其認為「經濟法是調整經濟管理關系以及與經濟管理關系密切聯系的經濟協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張經濟法只調整上述橫向經濟關系的以部門,即與經濟管理關系有密切聯系的那部分經濟協作關系。
e.宏觀調控說。該說認為,我國經濟法是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間接調控的部門法,市場主體之間的平等性經濟關系主要由民法調整,國家行政主體與市場主體之間的社會公務性直接管理經濟關系由行政法調整。
綜合眾家所長,目前我國經濟法權威採用的概念是: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義:經濟法屬於法的范疇,屬於國內法的體系,但他不同於國內法體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門。
上述所謂的權威概念也並非是真正的權威,隨著我國經濟與經濟體制的進一步發展與改革,經濟法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必然在不斷地變化與調整,而無論是管理也好、協調、干預也罷,都不過是國家調控經濟的手段的一種描述,以之作為經濟法的概念提出,總是略顯單薄。關於此一點在我的論文中曾多有提及,請參看鏈接部分。而從經濟法的本質看,經濟法的概念應當歸結為如下表述:經濟法就是以社會為本位,通過國家、社會團體和市場將有限經濟利益和稀缺經濟資源合理地分配,以營造一個平衡和諧的社會經濟環境,最終實現社會整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獨立部門法律體系。經濟法是「社會本位法」、「利益和資源分配法」和「經濟發展法」。而這三個本質屬性從三個方面一起共同構建出了經濟法的本質。這里還需要強調的是不可以機械地把三個本質屬性割裂開來看待,甚至認為它們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或者主觀地認為某一方面的屬性可以高於或者主導另兩方面,甚至代替另兩方面。比如以經濟法是經濟發展法來否定經濟法的社會本位,以經濟法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來質疑其利益分配功能的正常實現,等等。
經濟法中的和解,債務人和債權人會議就企業延遲清償債務的期限,企業進行整頓的方案,內容計劃等問題達成的和解協議。
希望採納
4. 東奧經濟法哪個老師好,東奧經濟法哪個老師好帖子問答
每一個考生有自己聽課的習慣特點,喜歡的授課類型也不盡相同,其實沒有好與不好,只有適合與不適合。當然選對老師也會將學習變成一件有趣的事,追隨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更是如虎添翼。對於經濟法這一科目,與實務相比,他更偏向記憶背誦層面。所以如何有效的去記憶,找對自己的自己記憶方式很重要。
郭守傑老師特點是擅長以簡明的例圖、幽默的語言,把難懂易混的考點講解得透徹清晰、淺顯易記。郭守傑老師的畫的導圖非常有助於理解記憶零碎的知識點,對知識點系統的梳理能讓學員背誦一氣呵成。如果你是顏控黨更要選擇郭老師,烏黑濃密的「秀發」、眉濃眼大外加一副無邊框架、以及他靦腆的笑容,會讓你改變對老師嚴厲難以接近的刻板印象。他被學員親切稱為「郭帥」。
追隨適合自己的導師,學習就成了樂趣。於是就有了,「追隨郭帥,笑過注會」。
黃潔洵老師特點是授課思路清晰、突出重點,應試針對性強,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擅長將零散的知識點體系化、將只需機械背誦的考點口訣化、將需要案例應用的法律規定法理化,例題講解一針見血。她的課件通俗易懂,講解十分細致有耐心。能讓記憶變得更加靈活。小白也能輕松聽懂。黃老師被學員稱為女神,追隨自己的女神,實現自己的目標,會讓考試變得更加有溫度。也讓學習變成了一件趣事。
真的要挑選適合自己的老師還是要去聽一聽試講視頻,這樣才會發現是哪位老師與你更搭哦。
初級會計
5. 論經濟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用楊紫煊的觀點回答 或給我發相關楊紫煊的文章 謝謝大家!
答案如下:
B.肯定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經濟法概念。
b.國家協調說。代表性人物是楊紫煊,認為經濟法是調整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的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但是應當注意到,現代國家介入經濟生活的方式不僅僅表現為一種協調,有時可能是強制性的。
這是全文~~~
我國經濟法概念受大陸法系國家德國,日本以及蘇聯的影響,一直以來也沒有統一定論。我國經濟法概念的核心之爭,在於經濟法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
A.否定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經濟法概念.
a.綜合經濟法說,也稱為貨綜合法律部門說。這一學說由王家福教授和王保樹教授於20世界80年代提出,認為經濟法調整的並非單一的經濟關系,它是以經濟民法的方法、經濟行政方法、經濟勞動方法調整平等的、行政管理性的、勞動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多種基本法律部門的經濟法律規范之「集合」或「總和」。由此構成「綜合的法律部門」。
b.學科經濟法說。認為在法的體系下並不存在「經濟法」部門,所謂經濟法無非是運用民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等基本部門法的手段來調整經濟關系的經濟法規,或者說,經濟法是對各種經濟法律的概括。但是,經濟法作為一門學科是必要的,因此傳統的法學在經濟的法律調整方面缺乏綜合研究,建立以經濟法規為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學科,可以彌補傳統法學學科的不足。
c.經濟行政法說。認為經濟法是行政法中調整經濟行政管理關系的一部分法律規范,是行政法的一個分支,不應該獨立成整體為法的部門。王利民、梁慧星教授認為,經濟法就是經濟行政法。
B.肯定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法律部門的經濟法概念。
a.需要國家干預論。代表性人物李昌麟認為,經濟法是國家為了克服市場失靈而制定的調整需要由國家干預的具有全局性和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簡言之,經濟法調整需要由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此學說不斷發展和完善,歷經了「國家干預-適度干預-謹慎干預」的理論進程,對我國經濟法的概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b.國家協調說。代表性人物是楊紫煊,認為經濟法是調整在國家協調經濟運行的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但是應當注意到,現代國家介入經濟生活的方式不僅僅表現為一種協調,有時可能是強制性的。
c.縱橫統一說。這一學說源自蘇聯法學家拉普捷夫的經濟法思想,代表人物是劉文華、史際春,認為我國經濟法是調整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內部及其相互之間,已經他們與公民之間,在經濟活動中鎖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d.密切聯系說,也稱作管理-寫作說。這是由縱橫統一說發展而來並為《民法通則》頒布後法學統編教材採納的一種經濟法學說。其認為「經濟法是調整經濟管理關系以及與經濟管理關系密切聯系的經濟協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張經濟法只調整上述橫向經濟關系的以部門,即與經濟管理關系有密切聯系的那部分經濟協作關系。
e.宏觀調控說。該說認為,我國經濟法是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間接調控的部門法,市場主體之間的平等性經濟關系主要由民法調整,國家行政主體與市場主體之間的社會公務性直接管理經濟關系由行政法調整。
綜合眾家所長,目前我國經濟法權威採用的概念是: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義:經濟法屬於法的范疇,屬於國內法的體系,但他不同於國內法體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門。
6. 經濟法案例分析答案求解
1)五個。①王明與李剛之間存在借貸關系。②王明與舅舅張某和女友陳紅的妹妹之間存在借貸法律關系。③李剛與其妻子俞芳之間也存在法律關系。④王明與其女友之間關於那套音響存在共有法律關系。⑤王明的姐姐與其舅舅就王明所借的1.5萬元存在擔保法律關系。
2)法律行為有:王明向舅舅張某借入1.5萬元;
法律事件有:①王明遇車禍身亡;②王明向女友陳紅不滿15歲的妹妹借入5000元;③王明姐姐王麗向張某保證若弟弟無法還錢則由她還;④王明向李剛妻子俞芳討還借款。
3)不成立。賭博是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的一種違法行為,出借人王明明知借款人李剛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 所以法律關系不成立。
4)假如王明未給陳紅電話,告知借錢一事,法律關系不成立;
原因:雖然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都存在,但是沒有打借條,沒有合法的權利義務約定。
5)其中,李剛與王明之間的這個法律關系已經終止,因為李剛已經由於意外事故逝世。
6)變更了。
7)陳紅的妹妹可以向王明主張5千元的債權,若其不能歸還,則可以對其與陳紅的共有財產音響主張權利。張某可以向王明主張1.5萬元的債權,也可向王明的姐姐主張權利;若王明的姐姐償還了債務,則她可以向王明追償。王明可以向俞芳主張債權,在李剛患精神病期間,俞芳作為監護人應承擔償還義務;在李剛死亡後,因其留有財產,他與王明之間的債權債務並不因其死亡而消滅,依法應在財產繼承之前予以償還。俞芳若拿不出現金,可以將李剛的遺產變賣來償還。當然,若李剛無遺產或遺產不足以償還債務,則俞芳無償還義務或對超出遺產部分的債務無償還義務。
8)俞芳若拿不出現金,可以將李剛的遺產變賣來償還。若李剛無遺產或遺產不足以償還債務,則俞芳無償還義務或對超出遺產部分的債務無償還義務,則李剛之妻可以拒還。
7. 中山大學經濟法教授
中山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方向的師資名單如下:
教 授:李摯萍 楊小強 王紅一
副教授:曾東紅 王歡歡
講 師:黃巧燕 董淳鍔
8. 南京大學還是華政的經濟法好呢
南京大學確實是一所綜合實力非常強的大學,但是其主要專業是文學、天文學、物理學、電子科學與工程等,說實話,法學真不怎麼樣,既然要讀研究生,選個政法類的學校更好些。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實力強勁,被國家司法部確定為司法部和上海市重點學科,除此之外,法律史、經濟法、刑法等都還不錯,而且教師多為上海知名律師,這一點對於你這種想留在江浙地區的人來說,確實較合適。
最後推薦你兩個學校,僅供參考。首先是中國人民大學,老牌法學強校,民商法實力超強,影響力自然沒得說,也不影響你在江浙的發展,你的要求包含民商法內容,這是個再好不過的選擇。問題是這個學校很難考。其次是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是其王牌專業,全國首屈一指,以李昌麒教授為主的經濟法研究對法學界的貢獻頗大,無出其右者,而且歷來南方都是西南政法的天下。不過近年來華東政法的崛起,已經在江浙一帶不斷沖擊著西南政法的地位,所以,你自己看著選吧。在此僅供參考。
9. 經濟法問題
是不是打錯字了。
①公司要求劉先生補足差價的請求能獲得支持,出資人內對出資不實的,應該負容補足出資的責任。
②租金補償也能獲得支持,劉先生出資車輛應該對車輛負有瑕疵擔保責任,因車輛有瑕疵出現的額外費用,應由其承擔。
10.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1、丁某負有償還借款的責任。
【依據】《擔保法》第18條:
當事人在保證專合同中約定保屬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擔保法》第19條: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2、丁某應償還2萬元。
【依據】《擔保法解釋》第30條:保證期間,債權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數量、價款、幣種、利率等內容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同意的,如果減輕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仍應當對變更後的合同承擔保證責任;如果加重債務人的債務的,保證人對加重的部分不承擔保證責任。
3、丁某可以向王某追償。
【依據】《擔保法》第31條: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