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會學下廣義的法律
⑴ 廣義的法律和狹義的法律之間的區別
法律通常是指國家機關制定或者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社會規范)的綜總和。
廣義上的法律(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規章和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還包括國際條約和國際習慣;狹義上的法律,僅指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總稱。包括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制定)、普通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
廣義上的法律與狹義上法律的主要區別是:
①制定的機關不同。狹義的法律,制定機關僅僅限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廣義的法律,制定機關除了最高權力機關外,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地級市(一般為設區的市)以上的人大和政府,民族自治機關,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和政府等。
②法律效力不同。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位的是法律,然後是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排在最後的是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下位法不能與上位法相沖突,否則無效。
③內容不同。狹義的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當中最重要、基本的的社會關系;廣義的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要廣泛復雜的多。同時地方規章,僅僅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
④適用范圍不同。狹義上的法律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廣義法律中的民族自治機關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法規和地方規章,只在本轄區范圍內適用。
⑵ 在我國,廣義的法律和狹義的法律分別是指什麼具體怎麼區分
一、表達意思不同
1、廣義法律:指中國法律的整體,即國家機關以強制力專保證實施屬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2、狹義法律: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憲法在內。
二、內容不同
1、廣義法律:人類在法律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習慣、規范、制度等,它包括觀念形態的法律文化和規范形態的法律文化。
2、狹義法律:包括人們對法的性質、法的作用、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的看法、評價以及人們在法律實踐中的思維模式。
(2)法社會學下廣義的法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立法法》所賦予的立法權力和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因此,它主要包括作為根本法的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某些地方國家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以及民族自治地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
⑶ 法律法規授權的……中的法律是廣義的法律還是狹義的法律
應該是指的是狹義的法律,即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規范,稱之為法律。國務院通過的規范稱之為法規。
⑷ 廣義法律是什麼
廣義法律是指中國法律的整體,即國家機關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廣義法律中也包括了狹義法律,狹義法律主要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文件。廣義的法律除了包括狹義法律之外,還包括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等。
法律的特點如下:
1、法律解釋的對象是法律規定和它的附隨情況。其任務是通過研究法律規定及其附隨情況,探求它們所表現出的法律意旨;
2、法律的解釋往往是由待處理的案件引起的,並確需要將條文與案件事實結合起來進行解釋,與具體案件密切相關;
3、法律解釋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性。法律解釋是一個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的過程;
4、法律解釋受解釋學循環的制約。解釋學循環是解釋學中的一個中心問題,它是指整體只有通過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對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過對整體的理解。
法律解釋如下:
1、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根據解釋的國家機關的不同;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解釋;
2、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⑸ 在我國。廣義的法律和狹義的法律分別是指什麼具體怎麼區分
這個法律啊,都有一些擦邊球,有的呢這樣說爭取有的那樣說不正確,也就是它的廣義和狹義之分。
⑹ 高中政治:廣義的法律包括哪一些什麼憲法、法律、法規、法令。。等等,具體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1、廣義的法律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制定的具有普遍執行力的規則,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條例、部委或地方政府規章。
區別是制定主體和效力不同
2、用執法的一般是行政機關,比如公安機關、稅務機關、工商機關,因為其行政內容就是實施法律,所以叫執法。
⑺ 法律條文中 依法的"法"是指廣義上的法律還是狹義上的法律。謝謝
應該說是廣義的,包括法律、法規。
⑻ 請問一下大家 立法法中,法律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可是又有廣義的法律包括了法規,那這個
狹義上的抄法律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基本法,而廣義上的法律包括其他國家機關制定的法規。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⑼ 法律社會學的定義
法律社會學是將法律置於其社會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的相互關系的一門社會回學和法學之間答的邊緣學科。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有助於人們從社會整體觀念出發,認識法律的社會基礎和社會作用,從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製作用解決社會問題。 20世紀初在西方興起的一門社會學分支學科,又稱法社會學。由於學科內支派繁多,對它尚無確切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