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國際電子商務法暨電子合同法

國際電子商務法暨電子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1-12-13 11:56:14

A. 我國出台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有哪些

電子商務類法律法規主要有《軟體企業認定標准及管理辦法 試行》《軟體產品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1997》《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公安部關於對與國際聯網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備案工作的通知》《關於下發《公安部關於對與國際聯網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備案工作的通知》的說明 國家安全局》《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出入口信道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信息網路全保護條例》以及《民法通則》《刑法》《反洗錢法》《合同法》《著作權法》《商標法》等相關章節的規范。再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規章。至於實施,任何法律法規的實施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准確的說,電子商務目前相關規范還不是很建全,部門分散。多頭管理。責任不明確。因而,監管與監督還存在薄弱環節。不過,隨著電子商務的往來。制度的完善,行政以及主管機關的健全,會逐步實施到實處

B. 電子商務法概述、電子商務法的基本框架制度、電子商務經營主體設立規范 求祥

電子商務法概述 電子商務法的調整對象應當是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而這類社會關系是在廣泛採用新型信息技術並將這些技術應用到商業領域後才形成的特殊的社會關系,它交叉存在於虛擬社會和實體社會之間,有利於實體社會中的社會關系,且完全獨立於現行法律的調整范圍。 電子商務法的特點: 1、 形式規范 2、 技術規范 3、 開放規范 4、 多重手段規范 電子商務法的原則: 1、 中立原則 2、 自治原則 3、 功能等同原則 4、 安全原則 電子商務法是調整在計算機環境下開展的以數據電文為交易手段而形成電子交易形式法律規范的總稱。 電子商務法的信息法律地位: 1、 調整對象是獨立的,明確的調整的是電子商務交易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 2、 有明顯的特徵,這些社會關系交互存在虛擬社會的實體社會之間。 3、 傳統的民法,經濟法及其程序很難適應於虛擬環境中的商務活動。 電子商務法的基本框架制度: 1、 電子商務經營法律規范 2、 電子合同法律規范 3、 電子簽名法律規范 4、 安全認證法律規范 5、 電子支付法律規范 6、 電子商務稅收法律規范 7、 網路商務的知識產權保護法 8、 個人隱私保護問題 9、 電子商務糾紛處理機制的法律規范 《電子簽名法》的四個方面內容: 1、 確定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明確了在眾多的電子簽名方法和手段中,滿足什麼條件的電子簽名具有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同等效力。 2、 對於數據電文,也就是電子形式的文件作了規定。 3、 設立電子認證服務的准入制度 4、 規定電子簽名的安全保障制度 電子商務經營主體設立規范: 1、 互聯網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 A、 依法成立的公司 B、 開展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C、 為用戶提供長期的服務的信譽和能力 D、 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 2、 經營性互聯網接入國際聯網許可 A、 依法成立的企業法人或者事業法人 B、 具有相應的計算機信息網路,裝備及相應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C、 具有健全的安全保管理制度和技術保護措施 D、 符合法律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3、 經營性網路信息內容服務業務許可 A、 有業務發展計劃及相關技術方案 B、 有健全的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網站安全保障措施,安全保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C、 服務項目屬於《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已取得主管部門同意的文件。 電子商務條件下,買方應當承擔的義務: 1、 買方應承擔按照網路交易規定方式支付價款的義務 2、 買方應承擔按照合同規定的時間、地點和方式接受標的物的義務 3、 買方應當承擔對標的物驗收的義務 電子商務條件下,賣方應當承擔的義務: 1、 按照合同的規定提交標的物及單據 2、 對標的物權利承擔擔保義務 3、 對標的物質量承擔擔保義務 注冊域名應當特別注意的條款: 1、 域名注冊人保證不侵權的陳述 2、 域名注冊人保證所提供信息真實的陳述 3、 域名注冊人提供信息不真實的違約責任 4、 域名注冊人同意域名注冊組織公布其聯系信息的條款 5、 域名注冊組織聲明收集和公布注冊人的聯系信息公出於注冊目的,保證不將域名注冊人的聯系信息付諸商業性使用 6、 域名注冊人同意受或注冊組織採用的糾紛程序和約束 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的權利: 1、 獨立運營的權利 2、 域名資源及相關資源所有權 3、 違約求償權 4、 電子商務安全保護權 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的義務: 1、 合法經營 2、 身份明示義務 3、 信息內容記錄 4、 交易中的合同義務 5、 遵守知識產權和隱私權等其他民事權益的義務電子商務合同法 電子合同的特點: 1、 合同內容等信息記錄在計算機或磁碟中介載體中,其修改、流轉、存儲等過程均在計算內進行。 2、 電子合同的生效具有不同的特點。 3、 訂合同的雙方或多方在網路上運作,可不見面。 4、 電子合同所依賴的電子數據具有易消失性和易改動性 我國《合同法》對格式合同的定義和基本原則做全面規定: 1、 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堅持公平原則 2、 以合理方式提出免責和限制責任條款 3、 格式合同不得加重對方責任與排除雙方主要權利 4、 合同爭議的解釋權 電子代理人歸屬的要件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有自己的名稱 2、 有必要的財產 3、 有固定的經營場所 4、 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5、 依法成立 6、 具備保證電子代理人正常運行的技術條件和人員 7、 具備完善的網上企業信息披露制和客戶的資料保密制度 8、 在近三年內無違法經營記錄 所謂電子代理,是指不需經人為的審視,電腦程序能以電子化或其他自動化的方式發出電子信息或對電子信息履行全部或一部分而作出響應。 我國《電子簽名法》對於電子代理人的信息發送責任也明確為由系統所有人承擔發送責任,該法第九條規定:「數據電文有下列情形之一,視為發件人發送:」 1、經發件人授權發送的 2、發件人的信息系統自動發送的 3、收件人按照發件人認可的方法對數據電文進行驗證後結果相符的 我國《電子簽名法》規定審查數據電文作為證據的真實性,應當考慮的因素。 1、生成、儲存或者傳遞數據電文方法的可靠性; 2、保持內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 3、用以鑒別發件人方法的可靠性 4、其他相關因素。 我國《電子簽名法》規定的滿足法律、法規規定的文件保存要求的條件: 1、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供隨時調取查用; 2、數據電文的格式與其生成、發送或者接收時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夠准確表現原來生成、發送或接收的內容; 3、能夠識別數據電文的發件人、收件人以及發送、接收的時間 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的區別: 1、它們處於兩個不同階段 2、構成要件不同 3、產生的法律效果不同

C. 《電子商務法》跟電子合同應用有什麼關系

1、商務法落地:

《電子商務法》歷經五年四審最終於8月31日以高票表決版通過,將於權2019年1月1日開始實施。法案對電商經營、電子商務合同訂立與履行、電商各類爭議解決辦法等給予明確規定,為我國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法律支撐。

2、商務法頒布背景:

電子商務顛覆了傳統的商品交易過程,將線下的面對面交易行為搬到網路環境中。這個過程催生了在線支付的產生,打通在線營銷的關鍵環節。

但是,從維護交易雙方權益、促進操作快捷便利性角度而言,合同對於交易行為而言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而線上交易流轉到合同環節,再轉為線下寄送紙質合同的方式顯然與電商行業高效、快捷的運營模式並不適用,這也與行業發展的初衷背離。

3、商務法實施意義:

以數字簽名、信息加密為核心的電子合同由此產生,成功打通在線交易行為的最後一道關卡,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高效的需求;同時,電子合同為解決電商交易行為中各類糾紛提供重要法律憑證,為交易雙方維權履約築起一道法律屏障。

故:繼2005年《電子簽名法》頒布實施之後,《電子商務法》對電子合同應用價值的肯定,進一步給網路市場中電子合同的使用增強了信心。

D. 電子商務法制立法體系有哪些組成部分

電子商務法制立法體系的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部分:

  1. 數據電文法律制度:電子商務的數據會出現寬大,不實的數據,來引導消費者;

  2. 電子簽名法律制度:「在數據電文中,以電子形式所含、所附或在邏輯上與數據電文有聯系的數據,它可用於鑒別與數據電文有關的簽字人和表明此人認可數據電文所含信息」;

  3. 電子認證法律制度:電子認證是保障電子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是身份認證的保障;

  4. 電子合同法律制度:電子合同的違約方雖然對於違約行為沒有過錯,但也應向電子合同的守約方承擔違約責任,其所受到的損失可依據協議或者法律規定,確保電子商務商家和買家的權益;

  5. 電子信息交易法律制度:根據本條所做的保證僅得以明確的語言,或根據使被許可方有理由知道許可方不保證不存在對抗性請求,或許可方僅授予其可能擁有的權利的具體情況予以否認或修改;

  6. 電子支付法律制度:電子支付安全涉及到商家和買家共同的利益,所以此法律制度是必須制定的;

  7. 電子商務安全的法律制度:電子商務安全包括電子商務支付安全,商家和買家的寶貝和財產安全的保證;

  8. 電子商務假冒偽劣的法律制度:假冒偽劣是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為確保消費者的利益和電子商務環境的良好發展;

  9. 電子商務虛假宣傳的法律制度:電子商務存在虛假宣傳,為了防止電子商務商家的行為,應該嚴格的處理;

  10. 電子商務信息資料泄露的法律制度:買家的信息資料泄露會給買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為了保護買家而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

E. 我國出台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

中國<電子商務法.>已經出台,賣家不能打電話騷擾買家.
賣家使用淘寶店鋪綁定的手機號給買家打電話,就會被淘寶網處罰.
處罰理由:電話騷擾買家.

F. 國際電子商務法對國際商法的影響有哪些

1、調整貿易活動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國際貿易界普遍接受、遵守的國際貿易管理也都是直接調整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的。這是國際貿易法的最基本作用。

2、調整國家間的貿易關系。

3、為解決國際貿易爭議提供准則。在貿易過程中一般會產生兩種類型的貿易爭議:一類是商事爭議,交易雙方對合同的履行、權利與義務產生爭議;另一類是國家與國家間的貿易爭議,主要因貿易管理而引起。

G. 求《電子商務法》最新法條,寫論文用!謝謝!

親好^0^
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

沒有專門的《電子商務法》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主要有《消費都權益保護法》、《侵權責任法》、《合同法》、《民法通則》。其中侵權責任法和最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未實施,貌似),有直接關於電商的闡述。其他的,就都是基礎性及原則性的規定了。

如果要查詢一些電子商務法律,可以到:我私信發你的網址去看看,有一些電子商務法律的案例和論文可以參考,瀏覽一下吧!我覺得對於你寫論文有幫助的。

補充,關於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
國外:
1995年美國猶他州《數字簽名法》
1996年聯合國貿法會《電子商務示範法》
中國:
2004年8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2005年11月1日開始實施)
《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2006.3.30開始實施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2006.7.1開始施行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2006.3.17開始實施
《電子商務模式規范》《網路購物服務規范》《關於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不懂歡迎追問~
若滿意,請點擊」採納為最佳答案」,謝謝~
「電商前沿」團隊七海露芝亞丫真誠為你解答~
如果感興趣,歡迎關注「商學院-電商前沿」阿里巴巴博客~

H. 電子商務法包括哪些內容

電子商務法應該包括向網店征稅,對網店實行征稅是大勢所趨,2012年7月1日開始,網店實行「實名制」,這為依法征稅創造了條件,有人擔心對網店征稅會扼殺正在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以制度規范網店,適當提高經營門檻,不僅有利於保護市場主體的利益、遏止網路失信行為,而且有利於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很多國家早有類似制度。比如英國早在2002年就頒布了《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開網店要登記納稅。
電子商務既然依舊是商務,不能因為披上一件網路的「馬甲」,便享受免稅的待遇。網店游離於稅收監管之外,不利於收入的調節與分配。

I. 關於我國電子商務法,電子簽名法和電子合同法的補充和完善問題

一、電子商務的法律淵源。

體積法律淵源,通常是指法律的表現形式。在《合同與》頒布之前,有關合同形式的法律規定都是在局限在紙本書面上,1999年10月1日起實施的《合同法》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等可以有形的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這是我國法律首次規定了數據電文可以作為書面形式用與合同的簽訂。當然,對於電報、傳真等形式的合同在實踐中已有應用,前提是雙方對這一合同形式承認,法律也承認它的效力。但這些還要靠紙本予以顯現才能被人們所認識里窮,多少還具有紙辦公的特點,實踐中往往雙方已經進行過多次的交易,有了相當高的信任程度,為了快捷簡便才使用的。而發生在網際網路上的數據交換、電子郵件則不受紙張的限制,屬於典型的電子商務。但對於如何運用數據電文簽定合同,《合同法》並沒有進一步規定,可以《合同法》立法時只是考慮到了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沒有看如何實際操作詳細規定。如果說《合同法》僅將數據電文作了合同形式的法律承認,而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討論的《電子簽名法》無論從合同形式上還是內容上,無論是實際操作方面還是法律責任方面都作了全面規定。如該法第二條規定,商務活動中的合同或者其他穩健、單證等,不得僅因為採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形式而否認其法律效力。這為電子商務自我國的全面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以上便是我國有關法律對涉及電子商務內容的一些規定。

二、電子商務糾紛的案件管轄

發生在英特網上的電子商務管轄是各國所面臨的一個主要難題,因為網路的無過節性、使得電子商務的活動瞬間即可完成,但法院對案件的管轄是國家司法主權的一部分,各國自然要力爭。當然,即便國內企業與企業電子商務糾紛同樣存在地域管轄的問題。根據《民事訴訟法》以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所在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所在地、標的物五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沒有約定管轄法院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在購銷合同中,河東的履行地通常是雙方當事人的約定,沒有約定的,以合同約定的交貨地點作為河東履行地,或以已經實際交貨五變更了約束的交貨地點作為履行地。這些指國內企業間合同糾紛的管轄原則。對於電子商務而言,作為事務的標的物,應當容易確定交貨地點,而以文學、文藝等作品作為標的物的,其交貨可以直接在網上進行,很難確定其交貨地點,如果無法確定,則只能以被告住所地作為管轄地,如何最終確定將是面臨的一個難題。

而對於涉外案件,我國民事訴訟法還規定,因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本被告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簽訂或者履行,或者訴訟標的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有可供扣押的財產,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代表機構,可由合同簽訂地、河東履行地、訴訟標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財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者代表機構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於上述所有可能確定電子商務糾紛案件所管轄的因素,《草案》幾乎均沒有規定,該法第14條規定,發件五人的主營業地為數據電文的發送地點,受檢人的主營業地為數據電文的接受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發送地或接收地。該條似乎可以理解為電子商務合同的簽訂地,當事人的主營業將成為電子商務的糾紛管轄的主要依據。由於每個國家都想爭取更多的司法主權,因此,對於與自己國家有任何聯系的電子商務糾紛都想規劃自己的管轄范圍內,這也就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的「具有最低聯系點」的觀點。我國對電子商務糾紛的管轄,也應當以上述諸因素包括穩健的發出地和接收地為聯系點,作為行使管轄權的確定因素。

三、敢於證據的應用

由於數據電文作為書面合同形式幾年前才被我國《合同法》所認可,因此較之在先我國民事訴訟關於證據形式規定中,並沒有數據電文作為書證的規定。大家知道,沒有證據是無法確定案件事實的,因此證據的真實有效性就成為審理案件的關鍵。根據《草案》規定,數據電文的特點是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受或者儲存,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能夠,並可以調取查用。數據電文作為書面合同形式,將是日後處理糾紛的基本證據,因此,保存證據的院士性對製作、利用數據電文提出了技術要求。

作為證據使用的數據電文應當具備下列條件: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供查用,能夠可靠地保證自最終形成時起,內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一旦更改即能夠被發現,也就是說保存數據電文的院士性。如果糾紛是產生於不同的電子文本,則需要從技術的角度判定哪份數據電文是院士聲稱並有效的。

這如同我們現在審理的紙本書面合同糾紛時,如果合同文本有改動或者屬於不同的簽名,將對其進行技術方面的司法鑒定,以確定哪份屬於真實。在這里《草案》也決定了考察數據電文真實性的方法,即:聲稱、儲存或者傳遞數據電文方法的可好性;保持其內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用以鑒別發件人方法的可靠性以及其他相關的因素。

這三種方法的可靠性則完全依賴於電子技術,也就是依靠在座的各位技術專家。除了保持數據電文的真實性外,電子簽名的真實性也是處理電子商務糾紛不可缺少的重要證據。因為簽名後,數據電文才能在簽約雙方之間產生約束里,亦即產生法律效力。對於電子簽名的有效性,《草案》作了如下規定:電子求名聲稱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簽署時該數據由電子簽名人實際控制;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改動能夠被發現;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改動能夠被發現。

對於現時簽署紙本書面合同所用的簽名或者蓋章,總有被仿冒和私刻的事情發生,又因為私自刻章的技術性越來越高,使得辨別真偽更加困難。對於電子簽名而言,除非自己失密或者被別人破解,別人很難仿冒,應當更安全。這就要求使用者有嚴格的保密義務,一旦出現被冒用的電子簽名,被仿冒者恐怕不能逃避舉證的責任。由此涉及電子商務糾紛的舉證責任,法律尚無具體規定,根據法律的一般原則,誰主張誰舉證,但由於不同的糾紛證據保存的特點不同,法律也規定了某些案件的舉證責任是可以倒置的。對於電子商務糾紛,我認為應當遵循舉證便利的原則,具體而言,誰保存案件所需證據,誰就應當舉證,不論其是否是提出主張的一方。

四、電子認證機構的法律責任

對於從事電子認證服務者而言,《草案》除了規定其應當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和必備的要件外,專門強調了應當具備承擔風險和責任的能力。這就要求認證機構應用的技術應當是最安全的,其中立的職業道德應當是高尚的,否則,不能逃避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為此,《草案》特別規定了認證機構對於電子簽名證書的申請者除了進行申請材料的書面審查外,還應當進行實質審查,以確定申請者身份的真實性。

如果出現不真實的電子簽名者使用了電子簽名,造成的合同對方的損失,認證機構應當承擔責任。因為保證電子簽名者身份的真實性是認證機構的義務,也是從事電子商務的各方相互信賴的基礎。嚴格講,電子認證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石,對此,《草案》的規定法律責任一章中主要規定的是電子認證機構的責任。但對於承擔的是連帶責任還是賠償責任沒有具體規定。我認為,應當承擔普通的賠償責任即可,這如同企業不依政黨程序或者欠缺有關材料在銀行獲得開戶,從而導致另一方損失,銀行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一樣。畢竟交易對方屬於主違約方,應當是首先承擔責任的一方。

字數太多,給你網站:
http://www.chinaiprlaw.com/sx/sx8.htm
http://www.lusin.cn/ebjichu/law/2006-5-25/k9887.htm

熱點內容
浙江財經大學的法學 發布:2025-08-29 17:56:44 瀏覽:661
怎麼看待民法典 發布:2025-08-29 17:43:53 瀏覽:102
勞動法配套規定 發布:2025-08-29 17:38:04 瀏覽:133
簡述勞動合同法的適用的勞動關系 發布:2025-08-29 17:34:50 瀏覽:411
活動發起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17:32:43 瀏覽:396
民法典的進步 發布:2025-08-29 17:28:17 瀏覽:790
法律顧問報酬支付辦法 發布:2025-08-29 17:27:43 瀏覽:245
2019新婚姻法下載 發布:2025-08-29 17:25:02 瀏覽:785
公告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17:11:23 瀏覽:28
大學生暑假勞動法 發布:2025-08-29 16:52:09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