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經濟法危機教案
『壹』 九年級歷史經濟大危機爆發原因
首先,由於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制之間的矛盾,繁榮並未帶來共同富裕,相反,加劇了貧富差距。例如美國,到1929年,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幾乎佔了全部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約在2000美元左右的貧困戶占家庭總數的60%。這就大大限制了社會購買力。
其次,即使繁榮時期,工業部門的開工也嚴重不足。大批工人失業。1921——1929年,美國失業者平均每年都在220萬人以上。英國失業率在最低的1927年也達9.7%,而瑞典則從未低於10%。失業的存在必然降低社會購買力,為危機准備了條件。
第三,國際市場上滯銷的農產品、初級工業產品越積越多。如小麥、糖、咖啡、橡膠、銅等等均出現此類情況。
第四,伴隨著20年代的繁榮出現的地產和股票投機狂熱(特別是後一種投機活動,使得股票市場價格猛漲),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1928年8月底美國股票市場的平均價格相當於5年前的4倍。這種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機活動為貨幣和信貸系統的崩潰准備了條件。
第五,自1924年執行道威斯計劃起,德國從美國得到大筆借款,德國以此向其他國家支付戰爭賠款。這種對美國過度的依賴,成為德國經濟不穩固的主要原因。一旦美國「傷風」,德國經濟就會「感冒」。同時,也使得國際金融關系中潛伏的危機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貸關系的假象所掩蓋。
正是在上述種種矛盾的綜合作用下,世界經濟大危機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貳』 初三二次世界大戰復習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世界(復習導學案)
課前准備:基礎回顧:
第一課、俄國十月革命(俄歷)
1、二月革命: 年3月,俄國資產階級推翻了 ,建立了 。
2、革命的爆發與勝利:① 年11月6日,爆發 武裝起義。
②領導人: 。 ③指揮部: 。
3、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利後,俄國建立了 政權——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
4、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①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 。 ②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的誕生。
第二課、蘇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1、列寧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及啟示:
①背景: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 。
②新經濟政策: 年,在列寧領導下,蘇俄開始實施 政策。
2、蘇聯的建立: 底, 成立。
3、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①蘇聯的工業化:1928~1933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先後完成了第 、第 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 。這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蘇聯由傳統的 國變成了強盛的 國,國防力量也大大加強。
②農業:完成了 。
③斯大林模式: 年,蘇聯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是「 」,新憲法的制定,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 形成。這一體制也被稱為「 」。
第三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
1、巴黎和會及凡爾賽體系的形成:
(1)巴黎和會簽訂了《 》
(2)凡爾賽體系的確立: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 、 、 統治的新秩序。
2、華盛頓會議及其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1)華盛頓會議:
① 年,參加 九國代表簽署關於 問題的《 》。
②內容: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
的「 」、「 」的原則。
③實質:為 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2)華盛頓體系的確立: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 、 的統治秩序。
3、一戰後的國際新格局: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
了「 體系」,構成了一戰後的國際新格局。
第四課、經濟大危機及羅斯福新政
1、危機的爆發: 年—— 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 爆發,然後迅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2、羅斯福新政:①時間: 年,羅斯福宣布實行新政。
②目的:在 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對 的調整。制定的法律是
第五課、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1、德國納粹政權建立的原因:1929年爆發的 沉重打擊了德國,激
發了社會階級矛盾。以 為首的法西斯組織 利用德國社會各階層對政府的不滿,趁勢發展壯大。
2、1933年, 上台,成為國家元首。世界大戰 形成。
3、法西斯措施:①納粹黨利用「 」,打擊德國共產黨。 ② 狂潮
5、美德兩國擺脫危機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響:
①不同方式:美國通過 擺脫了危機,保留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德國建立了 獨裁統治,企圖通過對外侵略擴張擺脫危機。
第六課:第二次世界大戰德爆發
1、慕尼黑陰謀:①時間: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
的 簽訂協定。
②內容: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 等地割讓給美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 陰謀」
③實質
④影響:把 推向了頂峰,
2、二戰的爆發和擴大:① 年9月1日,德國對 發動突然進攻,美法
被迫對德宣戰, 全面爆發。
②1941年6月,德國對 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開始。戰爭規模擴大
③ 年12月7日,日軍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 ,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第七課: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
1、華盛頓會議:①時間: 年1月1日。
②國家: 、 、 、 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 舉行會議。 ③內容:會議期間,各國簽署了《 》,聯合起來,打敗法西斯國家。標志著 的成立。
2、雅爾塔會議及其影響:
①雅爾塔會議:a、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 、 、斯大林在蘇聯的雅爾塔召開會議。
3、二戰的轉折點: 戰役成為二戰的轉折點。
4、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a、時間: 年6月6日, 盟軍組織了 登陸,
影響:在歐洲開辟了 , ,是德軍陷入
5、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① 年 月 日,德國投降, 月 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戰爭結束。
② 年 月 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 月 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二戰結束。
第八課、美國經濟的發展
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
①占據了廣闊的 ;
②大力發展 ,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傳統工業的生產技術,發
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
2、新經濟的出現:①時間:20世紀 年代,美國經濟進入了 時代。
②主要特徵: 化和 化。
第九課: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一、歐洲的聯合
①歐盟的成立: 年,西歐國家在 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
②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是 。 ③統一貨幣: 。
二、日本的崛起
①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a、美國在日本進行了社會改革,推行 政策;
b、20世紀50年代, 出於本國的戰略需要,開始扶持日本;
c、日本制定了適當的 政策,引進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
②日本崛起為世界第 號經濟大國。
③80年代,日本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實行了「 」的政策。
第十課、蘇聯的改革和解體
1、赫魯曉夫的改革:① 年,斯大林逝世後, 上台。
②影響:他的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 ,但並未從根本上改變蘇聯 體制。反而加劇了蘇聯的社會矛盾。
2、蘇聯解體:
①戈爾巴喬夫改革: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首先把 改革作為重點,80
年代後期,他又把改革的重點轉移到 領域。
第十一課、東歐劇變:①時間:從 年下半年開始,東歐各國風雲突變。
②表現: 一分為五, 一分為二, 德國和 德國合並。
課堂反饋:
一、選擇題
1. 關於兩次世界大戰下列表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爆發的根本原因一樣 B.都形成兩大軍事政治集團
C.德國都是發動戰爭的核心國家 D.日本都是戰敗國
2.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的國家是
A. 塞爾維亞 B.德國 C. 奧匈帝國 D.義大利
3. 歷史上稱凡爾登戰役為「凡爾登絞肉機」,主要是用以形容
A.戰爭武器的先進性 B.戰爭進展的快速性
C.作戰范圍的廣泛性 D.戰爭的殘酷性
4.1917年美國參加「一戰」的根本原因是
A 遏制因俄國退出「一戰」給協約國帶來的不利影響。
B 利用「中立」地位同各交戰國做生意,大發戰爭橫財。
C 抵制日本鼓勵中國參戰。
D 爭奪世界霸權,搶奪勝利果實。
5.第一次世界大戰首先摧垮的帝國主義國家是
A 沙皇俄國 B 奧匈帝國 C 土耳其 D 德國
6.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上台,宣布實行「新政」。在同一年裡,大洋彼岸的歐洲大陸發生的重大事件是 A德國希特勒上台 B諾曼底登陸 C德國空襲波蘭D蘇聯衛國戰爭
7.被納粹德國吞並的第一個國家是 A 奧地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蘭 D.法國
8.戈林於1942年在慶賀希特勒生日的午餐會上曾說:「唯一熟悉國會的人,就是我;是我放火把它點著了!」可見「國會縱火案」是納粹黨蓄意謀劃的,它是為了
A.使納粹黨奪取國家政權 B.驅散國會
C.讓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 D.打擊德國共產黨和進步勢力
9.丘吉爾在回憶錄中說:「從來沒有一次戰爭比這次戰爭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只是由於『不明智、麻痹大意……而聽任惡人重新武裝』,才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你認為和這段話沒有關系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B.慕尼黑陰謀 C.拿破崙 D.綏靖政策
10.凡爾賽和約簽訂後,協約國聯軍司令福煦脫口而出:「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果然,20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其標志是:
A.1938年德國吞並奧地利 B.1939年德國吞並捷克斯洛伐克
C.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D.1941年德國突襲蘇聯
11.依時間先後排列下列歷史事實 ①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基本建立 ②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③中國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 ④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A.③②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1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使德軍陷入蘇軍和英美盟軍夾擊中的軍事行動是
A.斯大林格勒戰役 B.諾曼底登陸C.珍珠港事變 D.百團大戰
13.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影響最大的會議的
A.巴黎和會 B.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 C.雅爾塔會議 D.1942年華盛頓會議
14.猖狂一時的德意日法西斯國家,在二戰中先後投降,說明了
A.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B.世界格局是多極化發展的
C.法西斯主義是違背歷史潮流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D.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力量太弱
15.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給人類留下的啟迪是
① 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戰勝共同敵人 ② 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始終難以合作 ③ 所有國家都應互不侵犯,和平共處 ④ 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悲劇不能重演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6.一戰爆發後,義大利加入協約國對德作戰,反映的實質是
A、義大利背信棄義 B、協約國一方具有一定的正義性
C、列強之間的關系以自身利益為轉移 D、同盟國內部不穩定
17. 1940年12月,羅斯福發表「爐邊談話」時說:「過去兩年的經驗已無可懷疑地證明,任何國家都不能姑息納粹……我們知道,一個國家只有以徹底投降為代價才能與納粹和平。」下列哪個國家的史實證明了羅斯福的這一論斷
A.英國 B.法國 C.波蘭 D.蘇聯
18. 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國家應積極干預經濟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機發生。下列選項中與上述主張最為貼切的是
A.凡爾賽體系 B.羅斯福新政 C.法西斯體制 D.斯大林模式
二、問答題
19、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們對一個強大鄰邦壓境下的小國不論有多大同情,但總不能僅僅為了它而不顧一切地使整個不列顛帝國捲入一場戰爭。」
——張伯倫在1938年9月的廣播演說
材料二:我們與希特勒或他們的匪幫永不會談,永不斡旋,我們將在陸地上、海洋上、天空中與戰爭,直到把籠罩陰雲於大地的一切敵人消滅為止……
——(丘吉爾)《對德國侵略蘇聯發表的聲明》(1941年6月) 請回答:
⑴材料一中「強大鄰邦」和「小國」分別指哪個國家?
⑵張伯倫和丘吉爾發表演講的背景分別是什麼重大事件的發生?
『叄』 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與二戰的聯系
是這樣的,可以說它間接或直接加速了德國的擴張,自從1919年凡爾賽條約以來(德國在一戰中的強勢讓歐洲各國恐懼,歐洲各國的恐懼完全的發泄在《凡爾賽條約》上,割讓九分之一的土地,割讓八分之一的人口,巨額的賠款。歐洲各國想讓德國完全抬不起頭來,以其徹底的直接德國。 ),德國為了償還戰爭賠款經濟一落千丈,後來在帝國銀行被迫私有後,國際銀行家控制的帝國銀行開始大量發行馬克,故意製造泡沫,最後擊垮德國,但德國沒有倒,反而給了像元首這種極端分子崛起的機會,也因此獲得民眾的支持。而本來就勉強度過危機的德國,在緩慢恢復中,又遭到美國等歐洲國家經濟危機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本來在經濟恢復中風雨飄搖的極端分子又第二次找到了機會並徹底擊垮ZF,然後以此為理由,發動二戰。
『肆』 !!! 九上 美國經濟大危機.
1) 美國 誕生於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
2)A:獨立宣言
B:解放宣言
C:緩付債款宣言
3)A:喬治·華盛頓
B: 林肯
C:赫伯特·胡佛
『伍』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9分)材料一:1929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大危機,國民經濟陷入絕境。從1933年開始,
(1)羅斯福新政;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2)國家計劃經濟;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經濟迅速崛起,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3)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由交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了余糧收集制,多餘糧食歸農民自己支配 (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大膽創新;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 『陸』 初中,關於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和現在的金融危機的題目[歷史政治]
1、一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繁榮"出現於( ) 『柒』 1992~1993經濟大危機是怎麼回事,怎麼會突然經濟危機了呢 簡單地說,就是經濟瀟滌.各行各業資金無法得到正常流通. 『捌』 1929---1933經濟大危機對世界有什麼影響蘇聯的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