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212
❶ 土地流轉合同就是租賃協議嗎
不是。
土地流轉:屬於《農村土地承包法》當中規定的概念,主要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據法律規定所產生的轉讓、轉包、租賃、互換、入股、抵押以及其他方式流轉等情形。因前述情形而訂立的合同,在大的稱呼上可稱之為土地流轉合同。
《合同法》上的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土地流轉合同包含的范圍比租賃合同廣泛;土地流轉租賃合同與租賃合同性質上基本一致。
兩種合同大體有如下區別:
土地流轉合同的合同對象特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合同針對的對象更廣泛,一切可以租賃使用的合法物品都可以作為租賃的對象;
合同的主體也不一樣,土地流轉合同的一方主體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租賃合同的主體一方一般為租賃物所有人或管理人、使用人;
合同的期限也不一樣,租賃合同不得超過20年,超過20年的無效;而土地流轉合同則不一定,而受到《土地承包合同》的期限限制。
法條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12條: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14條: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2條: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9條: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的,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採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0條: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❷ 急急急 合同法
一、案例簡介:
2000年5月18日,許某與趙某簽訂松花樓大酒店租賃經營合同一份,合同約定由趙某將松花樓大酒店給許某租賃經營,租賃期限自2000年6月1日至2003年5月31日止;每年租金為24萬元;付款方式:合同簽訂之日起5日內支付第一年租金24萬元,2001年6月1日支付第二年租金,2002年6月1日支付第三年租金;任何一方要終止合同必須提前2個月通知另一方,如對方不同意則不可作違約處理,否則仍然作違約處理。雙方並且對租賃范圍、設備、驗收、違約責任等作了約定。合同簽訂當時,許某即向趙某交付租金36萬元,趙某出具了收條,同日,沈某(許某之外甥女)又交代許某交付第二年度租金10萬元。合同簽訂之前的5月16日,趙某對許某說,租賃事宜由其女兒趙甲代為辦理。同日,趙甲代表趙某與沈某代表許某對松花樓大酒店的設備、設施共同清點,設備、設施登記明細表由趙甲和沈某簽字確認。2001年3月5日,趙某對沈某說,酒店租賃事宜以後趙甲不能代表我。但一直未對許某說及此事。2001年6月21日,趙甲和許某協商一致,解除酒店租賃合同,同日,二人對松花樓大酒店的設施、設備進行了盤點並列出店內缺損財物明細,由二人在每頁明細單上共同簽字確認,酒店於當日由趙甲接收,許某停止經營。因許某向趙某要求返還多收租金而引發糾紛。趙某認為,租賃合同簽訂後,一直繼續履行,故許某不僅無權要求返還租金,還應支付未付之租金。許某遂訴至法院。
二、法律爭議與適用:
本案涉及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依照《合同法》第49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本條是表見代理的法律依據。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包括:(1)須行為人無代理權。(2)須有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事實或理由。(3)須相對人為善意。(4)須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的民事行為應具備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有效要件。
表見代理成立,訂立的合同有效,表見代理中的相對人不享有《合同法》第48條規定的撤銷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8條第1款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法律效力,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表見代理被認定成立後,其在法律上產生的後果同有權代理的法律後果一樣,即由被代理人對代理人實施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依照《合同法》第212條規定,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三、評析與結論:
在構成表見代理的情況中,相對人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往往與本人具有過失有關,但表見代理的成立不以本人主觀上有過失為必要條件,即使本人沒有過失,只要客觀上有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依據,即可構成表見代理。本案中,在合同簽訂之前,趙甲即代理趙某和承租人一起清點了酒店內的設備、設施,並記載了設備、設施明細表,由於趙甲系趙某之女,在2001年6月21日雙方再次清點設備、設施時,承租人有理由相信趙甲是代理趙某來清點酒店設備、設施並終止合同的,因此,趙甲的行為有效地代理了趙某,終止了雙方的租賃合同。
本案中,雙方當事人簽訂的租賃合同合法有效。依照合同約定,許某實際租賃時間為l年零21天,每年租金24萬元,許某實際應支付租金254萬元,趙某應將多收的租金返還給許某。
❸ 無產權證房屋可否出租及未備案登記租賃合同是否有效
開發商按約交付了房屋,租戶也對房屋進行了精裝修。
此後租戶到工商局辦理營業執照,工商局除要求提供房屋租賃合同外,還要求提供房屋產權證和餐廳消防驗收證明。
為經營效益考慮,該租戶在未取得營業執照情況下以「試營業」名義開業,經營半個月即被行政執法機關以無照經營和違反消防管理規定查處,責令停業整頓,並處罰款。
受到處罰後,租戶將開發商起訴到法院,以開發商無產權證出租房屋,及租賃合同未辦理備案登記,要求確認房屋租賃合同無效。
開發商雙倍返還定金,賠償全部行政處罰損失、預期經營損失和裝修損失。
未取得產權證僅因為辦理程序原因,並無可能導致產權證無法取得的法律瑕疵,且租賃房屋產權並無爭議,房屋租賃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
(3)合同法212擴展閱讀:
產權證一般是指房屋產權證,具體又包括《房屋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權證》,但有些地方也可能是由房屋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統一開據的《房地產權證書》。
在整個購房過程中,辦理房地產權證是最關鍵的環節。[1]
《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規定:國家實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房屋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
並對房屋行使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力的惟一合法憑證。
1.購房者要審查發展商的資格手續是否健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證是否完備。
2.買賣雙方進行房產交易後一個月內持房屋買賣合同和其他證件到
房地產交易所辦理買賣過戶登記。
去辦理登記需要攜帶身份證、戶口本、《商品房銷售合同》等證件和資料。
3.買賣雙方接到交易所辦理過戶手續的通知後,應攜帶身份證、戶口本、圖章等,在交納了手續費、契稅、印花稅後就可以辦理過戶手續。
交易所會給買方發放房產賣契,原則上房屋產權證需買賣雙方共同辦理。
買賣雙方或一方因故不能辦理買賣過戶手續和產權登記的,可出具委託書委託代理人代為辦理。
❹ 北京市軍隊干休所,已由父母買下並有房產證,為什麼不能出租
可以 但要單位有規定不得買賣 或者單位有優先購買權 就不能夠
❺ 租賃法律關系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債權法律關系,根據《民法通則》第84條關於債的定義:「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由此可以得出,所謂債權法律關系指的就是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義務關系,根據債發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為合同之債、締約過失責任之債、單方允諾之債、侵權之債、無因管理之債,不當得利之債等。
其次,根據《合同法》第212關於租賃合同的定義:「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可以推出,租賃法律關系是按照合同的約定在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間產生的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權利義務關系,屬於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義務關系。
因此,租賃法律關系屬於債權法律關系中的合同之債。
❻ 沒有房產證的房屋可以出租嗎
可以的,但是要避免產生糾紛。
在房屋剛竣工驗收但尚未辦理產權證的情形下,房屋所有權人要隔相當時間才能成為所有權證持有人。在此期間,如果不允許租賃,則不利於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違背鼓勵交易的市場經濟原則。顯然,所有權人具有房屋所有權但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只要可以確定房屋的所有權,自然就可以出租了。
從不動產登記發證的法律制度的發展來看,登記發證是為了將物權進行公示,無證的物權只不過不能對抗有證的第三人,未辦理產權證並不影響所有人對物的所有權。而且,行政機關的登記發證行為只是一種行政管理行為,與物的所有權沒有聯系。
(6)合同法212擴展閱讀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52條規定:「房屋租賃,是指房屋所有權人作為出租人將其房屋出租給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為。」因此,只有房屋所有權人才是租賃房屋合法主體。
而《合同法》第212條規定「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該條文並未對出租人加以限定,應該說凡對標的物享有合法的使用權的人,都有權將其使用的標的物轉由他人使用。
《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也就是說,即使你所租的房子房東並不是所有權人,你租房的情況也是可以被認可的。
❼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租憑合同與農村土地委託流轉,租憑合同有什麼區別
土地流轉合同和土地租賃合同是農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兩種合同形式,那麼,土地流轉合同與租賃合同有何區別呢?下面,土流網小編試從五個方面闡釋兩者的區別。
一、土地流轉屬於《農村土地承包法》當中規定的概念,主要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據法律規定所產生的轉讓、轉包、租賃、互換、入股、抵押以及其他方式流轉等情形。因前述情形而訂立的合同,在大的稱呼上可稱之為土地流轉合同。
二、《合同法》上的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三、土地流轉合同包含的范圍比租賃合同廣泛;土地流轉租賃合同與租賃合同性質上基本一致。
四、兩種合同大體有如下區別:
土地流轉合同的合同對象特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合同針對的對象更廣泛,一切可以租賃使用的合法物品都可以作為租賃的對象;
合同的主體也不一樣,土地流轉合同的一方主體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租賃合同的主體一方一般為租賃物所有人或管理人、使用人;
合同的期限也不一樣,租賃合同不得超過20年,超過20年的無效;而土地流轉合同則不一定,而受到《土地承包合同》的期限限制。
五、法條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12條: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14條: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2條: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9條: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的,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0條: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❽ 未約定房屋租賃期限的,出租人能否隨時解除合同
《合同法》第212條規定:「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租賃合同具有臨時性。各國法律一般都對租賃期限的最長時間有所限制。我國《合同法》規定,租賃期限最長不能超過20年。租賃合同根據租賃物的不同可分為動產租賃和不動產租賃,不動產租賃在我國主要指房屋租賃。根據租賃合同是否約定期限可分為定期租賃和不定期租賃。定期租賃關繫到租金的交付日期、租賃物的返還日期、合同終止的時間等問題。不定期租賃賦予合同當事人隨時解除合同的權利。
❾ 租賃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簽訂租房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並沒有租賃合同法,只有合同法第十三章租賃合同部分(合同法第212條-236條)。
第二百一十二條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
租金的合同。
第二百一十三條租賃合同的內容包括租賃物的名稱、數量、用途、租賃期限、租
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賃物維修等條款。
第二百一十四條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
超過二十年。
第二百一十五條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採用書面
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第二百一十六條出租人應當按照約定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並在租賃期間保持租
賃物符合約定的用途。
第二百一十七條承租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方法使用租賃物。對租賃物的使用方法沒
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應當按照租賃物
的性質使用。
第二百一十八條承租人按照約定的方法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租賃物,致使租賃
物受到損耗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百一十九條承租人未按照約定的方法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租賃物,致使租
賃物受到損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
第二百二十條出租人應當履行租賃物的維修義務,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百二十一條承租人在租賃物需要維修時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內維修。
出租人未履行維修義務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維修,維修費用由出租人負擔。因維修租
賃物影響承租人使用的,應當相應減少租金或者延長租期。
第二百二十二條承租人應當妥善保管租賃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賃物毀損、滅失
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百二十三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
租人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
第二百二十四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
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
應當賠償損失。
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百二十五條在租賃期間因佔有、使用租賃物獲得的收益,歸承租人所有,但
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百二十六條承租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租金。對支付期限沒有約定或者
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租賃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
租賃期間屆滿時支付;租賃期間一年以上的,應當在每屆滿一年時支付,剩餘期間不
滿一年的,應當在租賃期間屆滿時支付。
第二百二十七條承租人無正當理由未支付或者遲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
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百二十八條因第三人主張權利,致使承租人不能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承
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
第三人主張權利的,承租人應當及時通知出租人。
第二百二十九條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
第二百三十條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
,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
第二百三十一條因不可歸責於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
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
,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二百三十二條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
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
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第二百三十三條租賃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訂立合同時明
知該租賃物質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隨時解除合同。
第二百三十四條承租人在房屋租賃期間死亡的,與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
原租賃合同租賃該房屋。
第二百三十五條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應當返還租賃物。返還的租賃物應當符合
按照約定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後的狀態。
第二百三十六條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繼續使用租賃物,出租人沒有提出異議的
,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但租賃期限為不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