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人社部通知
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勞動者提前什麼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② 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1996〕354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仍然現行有效。
而勞動部版《關於實行勞動合權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1996〕354號已廢止已經被新的勞動合同法所取代,不再適用(自然廢止),2008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已正式實施,《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於2008年5月1日實施。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八條
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五十四條 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勞動合同法人社部通知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頒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八十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07年12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
2007年12月29日
③ 勞動合同法的「書面通知」
廣東胡律師:
公司給你的那份書面通知,你可以帶上去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工作一年補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④ 關於簽訂勞動合同通知怎麼寫
1、辭職要合規合法理由非常重要,最好不是自己的原因,否則不但不能走,你就是走了,單位也會找你的麻煩,要你交賠償金且不說,不給你辦離職手續,對你今後的就業會有麻煩。
2、其實只要理由正確,辭職通知短短幾句話就可以了,注意不能是辭職申請,因為只要理由合法是不需要批準的。但必須確保送達,也就是說要老闆簽收或掛號信送達。
3、辭職理由建議你參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的情形來提出,這個理由合法,不用批准可立馬走人,他找不著你的叉,還可得到每工作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一般單位在這些問題上都會出錯的。
4、你的辭職報告可以這樣寫:茲有某某部門某某,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因用人單位xx原因(比如:不按規定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不按時為勞動者建立國家法定的社會保險等),按勞動合同法有關規定現提出辭職。
5、如果找不到上述合適的理由,就只能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辭職,即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單位,也不用批准,到時即可走人,是完全合法的根本談不上交違約金。
⑤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和勞社部發通知哪個是特優法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優先。
⑥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有 情形,用人單位無須提前書面通知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有以下情形的,用人單位專無須提前書面通知屬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⑦ 關於勞動合同法代通知金的問題
代通知金不是法律術語,是人們的一種習慣說法。所謂代通知金,是指用人回單位解除勞動合答同未依法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的,應當向勞動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以代替通知。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也就是對沒有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的,需要額外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工資。
為了防止「代通知金」的濫用,法律限定以下情形為適用范圍: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⑧ 勞動合同法第幾條規定單位解除員工要書面通知當事人的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