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關於工傷假期

勞動合同法關於工傷假期

發布時間: 2021-12-31 20:01:10

① 勞動合同法 工傷休息45天 有工資嗎

單位以工傷名義解除勞動合同是違法的。
需承擔支付《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的二倍的賠償金的法律責任

勞動法中關於婚假、產假、工傷假、喪假、探親假等假期期間工資規定是什麼

(1)關於婚假、喪假、探親假工資
婚假、喪假、探親假工資的計算基數按以下原則確定:
勞動合同有約定的,按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的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標准確定;集體合同確定的標准高於勞動合同約定標準的,按集體合同標准確定;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均無約定的,可由用人單位與職工代表通過工資集體協商確定,協商結果簽訂工資集體協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任何約定的,假期工資的計算基數統一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正常出勤月工資的70%確定。
公式為:婚假、喪假、探親假工資=計算基數/21.75*假期天數
(2)關於產假工資
分兩種情況:一種用人單位為女職工繳納生育保險的,另外一種是用人單位未為女職工繳納生育保險的。
第一、用人單位為女職工繳納生育保險的,社會保險基金支付生育醫療費補貼及生育生活津貼。
生育醫療費補貼標准為:妊娠七個月以上(含)生產或不滿7個月早產的,為3000元;妊娠3個月以上(含),7個月以下流產的為500元;妊娠3個月以下流產的,為300元。
單位參加生育保險的,生育生活津貼按照女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除以30天再乘以應享受的產假天數計發,所需資金由城鎮生育保險基金支付;本市女職工享受的生育生活津貼低於本人產假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第二、用人單位未為女職工繳納生育保險的: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生育保險基金的標准支付生育醫療費補貼,同時應當按月支付產假工資,產假工資標准按照女職工產假前工資標准和應享受的產假天數計發。
(3)關於工傷假
工傷假,即停工留薪期:從業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治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具體期限根據定點醫療機構出具的傷病情診斷意見確定。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③ 勞動法關於工傷塵肺休假有什麼明確規定

國家《職業病防治法》第四十九條 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安排對疑似職業病病人進行診斷;在疑似職業病病人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醫學觀察期間的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國家《勞動法》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第四十二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④ 勞動合同法工傷賠償是怎麼規定的

工傷不是勞動合同法規定的
是國務院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
先申請工傷認定,認定後,有殘疾的,按照殘疾等級獲得賠償。

⑤ 勞動合同法里有工傷病假嗎

勞動合同法未規定全薪病假。病假工資=(計算基數/月計薪天數)×計算系數×病假天數。病假工資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當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法律依據】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九條
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⑥ 我國勞動合同法有沒有工傷請假扣工資的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等醫療終結(出院後)在申請工傷鑒定,有了傷殘等級再按照傷殘等級,依據《工傷保險條例》向該公司要求索賠。

⑦ 勞動合同法對於工傷是怎麼規定的上班的時候被機器砸了,怎麼辦

工傷即在工作期間受的傷。被機器砸後有工作單位負責,進行賠償。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由單位在事故發生1個月內,或者勞動者自己在事故發生1年內,向勞動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及勞動能力(即傷殘)鑒定,最終根據認定和鑒定結果,享受相應的工傷待遇。
工傷認定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十八條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第十九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⑧ 按勞動合同法周末算不算工傷假

算,工傷假和婚假是一樣的類型,不能跳著請假,只能連續請假。

⑨ 勞動合同法工傷賠償有多少,我的鄰居在上班的

發生工傷的職工,一年內向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治療穩定後,構成殘疾的,再向人社局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傷殘鑒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條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第十九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第二十一條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第二十二條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
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勞動能力鑒定標准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等部門制定。
第二十三條勞動能力鑒定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並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

熱點內容
宿州勞動法病假工資規定 發布:2025-08-23 14:10:47 瀏覽:900
建立法律顧問全覆蓋 發布:2025-08-23 14:09:41 瀏覽:605
法助考法官 發布:2025-08-23 14:06:58 瀏覽:138
夢想與道德的畫 發布:2025-08-23 14:06:24 瀏覽:643
承擔教育法律責任的條件是 發布:2025-08-23 13:50:44 瀏覽:970
駱源法院 發布:2025-08-23 13:50:40 瀏覽:368
貴州省貴陽市律師名錄 發布:2025-08-23 13:47:28 瀏覽:997
台州市司法網 發布:2025-08-23 12:57:52 瀏覽:35
行政法的溯及效力 發布:2025-08-23 12:28:36 瀏覽:204
民事訴訟法的具體研究方法 發布:2025-08-23 12:27:49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