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訴訟案例

經濟法訴訟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1-01 11:59:57

1. 經濟法的案例分析及答案

現王先生在南極街做小商品批發生意,劉先生在國貿城做服裝生意。一日,劉先生給王先生打電話,說去廣東進服裝急需10萬元錢,問能否幫助解決?王先生答應次日上午送到。劉先生立即購買了去廣東的機票並通知廣東的供應商,除原來預訂的10萬元貨外,再追加20萬元的貨。次日早晨,劉先生多次打電話聯系王先生,但所有電話均無人接聽。直到中午,王先生才接聽電話,稱昨晚喝多了,剛剛醒來,其妻子又外出送貨,錢取不出來,所以無法借錢給你了,並表示了歉意。劉先生無奈,只好退掉了機票,通知廣東的供應商取消追加訂貨。劉先生因此損失退票費400元和廣東供應商因取消追加訂貨扣劃罰金2萬元,王、劉兩位同學因此產生爭議。
問題:
1、劉先生認為:雙方已經就借款事宜協商一致,借款合同成立並生效,王應承擔違約責任,除賠償退票損失及供應商罰款損失外,還應賠償其購回20萬元貨後的經營利潤4萬元。該主張能否成立?
2、王先生承認借款一事,但因醉酒誤事,並非故意,不同意賠償損失。該主張能否成立?
3、後王先生同意賠償退票損失及供應商罰款損失,並說這樣做合情合法。該主張能否成立?
4、如王、劉二位以書面形式約定借款,並在協議中約定「本協議自雙方簽字時生效」,則王先生是否應按上述「1」中劉先生的主張承擔責任?

2. 經濟法案例

商家出售冒牌紫砂壺反稱消費者「知假買假」認為賣假貨構成欺詐,劉先生將某知名百貨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退款並賠償一倍貨款。本網今天獲悉,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駁回百貨公司提出劉先生「知假買假」的抗辯主張,支持劉先生「退一賠一」的訴訟請求。
劉先生於2011年初花30餘萬元在百貨公司購得一把紫砂壺。售貨人員告知劉先生該壺為名家所制,購物小票和發票上均寫明商品名稱為「何某紫砂壺」。
此後,劉先生發現該壺並非何某所制,訴至一審法院,請求百貨公司退款並賠償一倍的貨款。百貨公司則辯稱,劉先生在購壺時存在拍照等取證行為,買壺後隨即找人鑒定,其系「知假買假」,故百貨公司只同意退還貨款,不同意賠償。
一審法院經審理判決後,百貨公司不服,上訴至二中院。
二中院經審理認為,經營者提供商品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的一倍。一審法院判令百貨公司賠償劉先生因購買紫砂壺及維護自身權益所受經濟損失,並判令其增加賠償該壺價款的一倍,合法有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予以維持。據此,作出上述判決。

ps這是我網上找的,消費者權益方面的,涉及樓主要的欺騙方面的內容。經濟法剛開,要不我可以手打個給樓主。

3. 經濟法案例分析

1、應以"滿意水果店"為被告。因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規定,起字型大小的個人合夥,在民事訴訟中,應當以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為訴訟當事人。

2、該合夥與果農丁及與銀行所簽貸款合同均為有效合同。因為《合夥企業法》第38條規定:"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企業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本案中雖有內部合夥協議對執行合夥人的業務決定權有限制,但合夥企業不得以此對抗善意第三人而主張合同無效。

3、抵押合同並未生效。因為依《擔保法》的規定,以車輛抵押的,必須到運輸工具的登記部門辦事登記手續,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4、甲的免除行為有效。依《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規定,在民事訴訟中以字型大小為訴訟當事人的,由合夥負責人為訴訟代表人,合夥負責人的訴訟行為,對全體合夥人發生法律效力

5、銀行、庚、己同時向"滿意水果店"行使債權時,應以水果店的財產按比例清償;不足部分,由各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因為:(1)因銀行與合夥之間的抵押合同並未生效,銀行並未享有抵押權,故其債權為無擔保的普通債權,不具有優先受償的效力。(2)合夥企業應先以自己的財產償還所負債務,不足部分,由各合夥人再以個人財產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6、法院應優先支持"滿意水果店"的債權人的訴訟請求。依合夥企業法的相關理論,合夥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清償;各個合夥人對其個人債務,應先以其在合夥企業出資以外的個人財產進行清償。換言之,對於各合夥人在合夥財產中的份額,當合夥企業債權人與合夥人個人債權人的利益存在沖突時,應優先滿足合夥企業債權的請求。

7、能夠對丙的個人財產進行追償。因為依《民法通則》及《合夥企業法》的有關規定,合夥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財產進行清償。合夥企業財產不足清償到期債務的,各合夥人應以其個人財產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

4. 經濟法案例:

如果有確鑿證據證明乙公司確實財務困難,甲公司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是內應該及時通知乙公司。
甲公司是容在履行不安抗辯權,即雙務合同中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相對人財產減少或者不能及時給付,可以暫時中支履行合同,直至對方財務能力恢復。
該案例中,甲公司發現乙公司財務困難,並涉入多項訴訟,可能沒有能力支付貨款,如果有確切證據證明其財務困難,可以履行不安抗辯權,中止履行合同。

5. 經濟法案例分析

經濟法案例分析 10分
標簽:王芳 王林 王剛 訴訟 約定
回答:1 瀏覽:1435 提問時間:2007-10-15 22:10
一、【案情介紹】劉冬與王芳於1980年結婚。婚後因一直未能生育子女,造成王芳與其公婆之間關系緊張。由於長期精神抑鬱,王芳於1988年患精神分裂症,完全喪失了行為能力。1990年劉冬向市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與王芳離婚。因王芳母親早逝,市人民法院遂通知王芳父親王林代理王芳參加訴訟。向王林講,他現在已另有妻室子女,不能作為王芳的代理人,他可以讓王芳的哥哥王剛作為王芳的代理人。王林告知王剛後,王剛表示拒絕,二人遂申請王芳住所地居民委員會解決。
請分析本案應如何處理?

二、甲出售一批奶牛給乙,雙方約定,甲於1999年11月4日在其養牛場向乙交付奶牛,乙於1個月後向甲付款。1個月後,乙沒有付款,而甲也忙於其他事務無暇顧及。2001年7月4日甲因車禍受傷成了植物人,因對由誰擔任其監護人發生爭議,遲至2001年8月4日才確定了由丙擔任甲之監護人。2002年2月3日丙清理甲的財產時,發現尚有乙的欠款沒有追回,遂向乙主張權利,因乙認為該債務訴訟時效期間已過不願償還發生糾紛。
分析,甲對乙的付款請求權是否已過訴訟時效期間不受保護?為什麼?

一、
《民法通則》第十七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
任監護人:
(一) 配偶;
(二) 父母;
(三) 成年子女;
(四) 其他近親屬;
(五)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本案例中,王林的再婚不能成為拒絕監護的理由,以監護順序看,王林應當承擔王芳的監護人責任。如果王林拒絕可由法院依法裁決。
二、
民事訴訟的時效為二年。本案的時效應從1999年11月4日的下個月即1999年12月4日計起,正常情況下應到2001年12月3日止。
「甲也忙於其他事務無暇顧及」不是時效中斷的理由,而「甲因車禍受傷成了植物人」及以下的監護人未定可以中斷時效。至2001年7月4日甲因車禍受傷成了植物人時,時效還有5個月。至2001年8月4日確定了由丙擔任甲之監護人時中斷的時效恢復,從這時再繼續計算5個月的訴訟時效,即應到2002年1月3日止。2002年2月3日向乙主張權利,顯然是超過訴訟時效1個月。

6. 經濟法上的公益訴訟問題的經典案例有哪些

經濟公益訴訟的含義:
指被訴行為侵害了或危及到社會性的經濟公益,一般並不直接損害原告私人的利益。在單純私人利益直接受損害的情形下,只需訴諸傳統的訴訟手段即可處理,個人作為自身利益的最大維護者,理應且非常自覺地向法院提起訴訟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經典案例:
1.2001年7月,因為在購買的電話號碼簿上查不到有關電話,丘建東狀告電話號簿公司,結果被法院駁回上訴。2004丘建東狀告廈門航空公司,要求返還機場建設費五十元,撤銷機場建設費,後來基於同樣的理由被判敗訴。

對於上述結果,絕不能過分苛責法院。因為公益訴訟通常會涉及到某些政府部門濫用權力侵犯公眾利益,或者壟斷企業將不公平的條款強加於消費者。受理、審判和裁決這樣的案件不僅需要勇氣,還要通過司法活動進行法律創新,對重大的制度性安排作出判斷,所以,除了法官個人的勇氣外,還需要高超的能力和嫻熟的司法技術,以及制度和環境的支持。

其次,原告勝訴成果不能有效轉化,公益訴訟的判決效果不彰。在當代中國的公益訴訟案件中,人們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雖然第一位提起公益訴訟的原告勝訴了,但當其他有著同樣遭遇的人們繼起捍衛個人權益時,卻不得不從頭開始提起訴訟,以個人之力去對抗強勢部門所製造的社會不公。

造成公益訴訟處於困境的現實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是中國公益訴訟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中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起訴者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行政訴訟法》第41條規定,提起訴訟的原告須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於這些條款的通常理解是,只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因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或者與他人發生權益爭議,才能以原告資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審判權保護其合法權益,而與案件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無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司法實踐中,也是按照上述理解開展審判活動的。

7. 經濟法案例

1.不應受理此案,行為雙方已經約定了仲裁,應該先仲裁,,裁決做出即生效,不能再起訴了,除非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或撤銷。
2.B村所在地法院管轄,B村是侵權結果發生地;法院就照上面說的那麼處理就行了,調節書未送達前,當事人可以反悔(調節書的生效是以送達後在協議上簽名或蓋章為生效要件的),而後可以提起新訴。

8. 經濟法案例

本案中的由丙為甲做擔保是否先前有說明是連帶擔保還是一般擔保,如果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話就視為連帶擔保。 你在看看下面的法條,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十七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前款規定的權利:
(一)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
(三)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
第十八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九條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第二十條 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債務人的抗辯權。債務人放棄對債務的抗辯權的,保證人仍有權抗辯。
抗辯權是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

9. 經濟法案例急!!!!!

1.B的行為是商標的在先使用。《商標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但兩者都是生產卷煙,B可能違反了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
法律後果分為行政和司法後果。《商標法》第五十三條 有本法第五十二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並可處以罰款。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四條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2.遵循在《商標法》第四十條:商標注冊人可以通過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許可人應當監督被許可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被許可人應當保證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
經許可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的,必須在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上標明被許可人的名稱和商品產地。
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應當報商標局備案。

10. 經濟法案例分析 急

3、甲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可以分別以C公交公司和農民乙為被告。原因:合同相對性。
4、(1)D定金條款、違約金條款只能用其一,定金超過20%的部分無效;(2)AC;(3)BC。
5、(1)軟體公司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只有兩種情形下能約定由勞動者支付違約金。分別為:一是,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約定服務期和違約金,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的,可以約定違約金,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並且在適用違約金條款時,規定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除上述兩種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2)公司應退還押金。理由: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3)5年勞動合同,試用期4個月符合規定。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
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第二十條: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網上相同問題回答了兩次)

熱點內容
法官想退額 發布:2025-08-23 08:59:38 瀏覽:591
縣級政府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5-08-23 08:44:31 瀏覽:881
律師商務照 發布:2025-08-23 08:32:08 瀏覽:506
闡述畜牧獸醫行政法的組成 發布:2025-08-23 08:30:41 瀏覽:158
雲南省法律援助第七條 發布:2025-08-23 08:30:34 瀏覽:715
十幾歲能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3 08:29:54 瀏覽:17
組織的規章條例越多 發布:2025-08-23 08:29:14 瀏覽:568
依法治國人民當家做主 發布:2025-08-23 08:29:12 瀏覽:34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幾本 發布:2025-08-23 08:24:38 瀏覽:575
商法分論 發布:2025-08-23 08:24:37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