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互聯網平台的經濟法責任

互聯網平台的經濟法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3 08:12:12

① 經濟責任是什麼它和經濟法律責任又有什麼區別

經濟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干預和調控社會經濟過程中因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版規而依法應強制承擔的否定權性、單向性、因果性經濟義務。

經濟責任是指當事人基於其特定職務而應履行、承擔的與經濟相關的職責、義務,而不是指當事人對其與經濟相關的職務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或當事人應當承擔的經濟上的後果。

② 簡述經濟法律責任的形式有那些

行政抄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襲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政責任是指因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可分為懲罰性行政責任、強制性行政責任和補救性行政責任。懲罰性行政責任的 行政責任
主要形式有:通報批評、行政處分等;強制性行政責任包括強制劃撥、執行罰等;補救性行政責任的形式較多,主要有:認錯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撤銷違法、糾正不當、返還權益、行政賠償等。
希望採納

③ 互聯網利用各種平台發表時應遵守哪些法律

依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可見,在網路侵權領域,包括網路用戶和網路服務提供者兩類侵權主體。

對於如何判定互聯網平台是否構成侵權,主要在於判定互聯網平台對於侵權行為是否盡到了合理注意義務。在立法方面,對於此類合理注意義務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在《互聯網電子服務公告管理規定》中作了原則性規定,即平台不得發布明顯危害國家利益和違反法律規定的內容。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平台所需盡到的合理注意義務標准也判定不一,需要法官結合具體的侵權行自由裁量。互聯網平台作為網路平台服務提供者應該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否則,有可能侵犯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因此,互聯網平台應該在追求商業利益和維護社會公眾利益之間做到平衡。

第一,不要發布明顯危害國家利益和違反法律規定的內容。

囿於技術的發展,平台還不可能有能力對平台上的海量信息做到逐一審核,但對於明顯違法內容卻是可以通過設立關鍵詞進行監控和屏蔽,即如果網友發布的內容包括這些關鍵詞,則將被禁止發布。所以,對於此類內容,如果平台在有能力做到而未做到的情況下,就應當認為平台沒有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而判定平台具有過錯。
第二,不要發布侵犯第三方合法權益的內容,第三方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肖像權、名譽權和知識產權等。
第三,需要對網路平台的服務性質盡到事先的告知義務

網路平台服務提供者應在平台明確標示「平台為廣大網友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這個與侵權成立與否並無直接關系,其主要目的在於網路平台服務提供者對其行為性質能夠進行初步舉證。另外,要公開網路服務提供者的名稱、聯系人、網路地址等,主要目的在於便於權利人在發現侵權行為後向該服務提供者發送通知,否則在權利人無法發送的情況下,則網路平台服務提供者無法主張免責,否則有失公平。

第四,需要對權利人的合格通知內容及時刪除。雖然在《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中規定了通知刪除程序,但對於具體通知的要求並未明確。如果權利人所發通知內容,本身就不構成侵權,則即使不刪除也不構成侵權。如果網路平台服務提供者刪除了,但是沒有在合理期限內刪除而是在通知幾個月後刪除,也應構成侵權。所以,可以要求對權利人所發的通知內容進行明確,通知同時必須提供初步的權利證明並明確所刪除的內容,否則,有權不予刪除。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在進行互聯網化的變革,在金融行業領域已經形成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而其中爭議較大的應為股權眾籌。因為,我國對於股權眾籌尚無明確法律規定,僅有的為證券業協會的關於《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的徵求意見稿,尚未實施。各國對於證券發行都應該是施行嚴格監管的,在沒有法律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則違法與守法的邊界並不清楚,對於股權眾籌最大的風險應該是是否涉及到非法集資。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行、以轉讓股權等方式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或者向特定對象發行、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累計超過200人的,應當認定為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但是我國對於特定對象沒有明確定義,因此,通過互聯網方式向社會公眾轉讓股權時,作為眾籌方和提供眾籌渠道的股權眾籌平台都有可能涉及到違法。為避免風險,股權眾籌平台應該注意:

第一、對於注冊用戶實行實名注冊制

股權投資有風險,無論是作為眾籌方還是投資方都應實名注冊,且還應對投資人設立相應的投資門檻,比如《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中的規定,參與股權眾籌的投資人(個人)金融資產方面不低於
100 萬元,或最近 3 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 30 萬元,以做到風險可控,這就有別於傳統的網路平台服務提供者。

第二、對於眾籌項目不能採用廣告、公開勸誘和變相公開發行的方式去進行項目推介

平台對眾籌項目不做實質性判斷,只是對經過核實後的真實的眾籌項目作展示。當然,現在的平台的盈利模式基本為完成眾籌後,從眾籌款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為傭金,所以,平台可能為完成眾籌,而對項目做一定的包裝,但平台需注意保證項目真實性,不能虛假宣傳。

第三、對於眾籌資金要進行第三方監管

作為網路平台一定要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進行合作,對於眾籌資金必須匯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而不能直接匯入項目方或平台賬戶,以保障資金安全。

第四、對於回報不能承諾,而是由投資人作為股東自擔風險。

股權眾籌一般是投資人對於企業項目本身感興趣而選擇投資,對於投資收益是風險自擔,既享有權利,也承擔義務。非法集資一般都是集資人會承諾遠高於銀行的利息來吸引投資人,因此,兩者從回報方式來看,具有明顯區別。

④ 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有哪些簡述並舉例

這得依據具體行為觸犯的法律。可以有民事責任,行政處罰,嚴重時構成犯罪,承擔刑事責任。

⑤ 網路直播平台及平台表演者需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您好,
如果網路直播平台不具備經營主體資格,或者網路直播平台以及平台表演者直播內容違法違規,該網路直播經營單位以及平台表演者自身應當承擔相應的主體責任以及法律責任,主體責任主要是自律責任,法律責任形式主要表現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
主體責任。網路表演經營單位對本單位提供的網路表演承擔主體責任,對其所提供的產品、服務以及經營行為負責。網路表演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主要表現為內容審核方面,健全相關的內容審核管理制度,配備足夠的能夠勝任內容審核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實現對表演者的表演行為以及互動等關鍵環節的監督和管理。健全相應的技術監控措施,確保在第一時間發現違法違規表演行為並採取措施,通過關閉表演頻道等停止網路傳播,並向所在地文化市場主管部門報告。表演者對於網路表演活動承擔的主體責任,主要表現為,自身要提升相應的道德職業素養,自我約束,自覺抵制包含有低俗、色情、淫穢、暴力、恐怖等內容的表演,自覺進行積極健康向上的網路表演活動。
民事責任。網路表演經營活動中一部分違法違規表演行為,對其他自然人、法人或者組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會造成一定的損害,此時其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以上民事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將兩種以上的民事責任形式進行合並適用。例如侵害名譽權的網路表演活動,可以要求表演者或者網路直播平台賠償損失,這也是造成他人損害的情況下應用最為廣泛的侵權責任形式;可以要求行為補償類責任,包括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以及恢復名譽,將消除影響和恢復名譽放在一起規定,是因為兩者關系較為密切,名譽受損時可以將消除影響作為恢復名譽的方法;還可以要求承擔事前事中的行為防控類責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行政責任。利用網路表演平台從事違法行為,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秩序,但是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違反了其他法律、行政法規,但是尚不構成犯罪的,有相應的行政主管部門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對於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行政處罰的形式主要包括:取締、責令限期改正、責令停止互聯網文化活動、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等。例如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提供含有法律禁止的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內容,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內容,煽動民族仇恨、宣揚邪教迷信內容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停止提供,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特定數額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一直到吊銷相應的經營許可證。
刑事責任。利用網路直播從事煽動推翻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分裂國家,竊取、泄露國家秘密、情報或者軍事秘密,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等破壞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利用網路直播活動銷售偽劣產品、進行虛假宣傳、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傳播色情、淫穢物品等,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管理秩序;利用網路直播活動侮辱他人、誹謗他人、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進行詐騙、敲詐勒索等侵犯個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等,構成犯罪的,還應當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
希望解答了您的疑問。

⑥ 經濟法律責任的形式是怎樣的

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的方式:民事訴訟責任方式、刑事責任方式、行政部門責任方式。

經濟法律責任的完成方法行為主體的經濟違紀行為造成經濟法律責任,而經濟法律責任則是違反規定行為主體依規應擔負的否定性經濟責任,這類否定性經濟責任理應是經濟法律責任的內容。經濟法律責任只有根據我國對違反規定行為主體執行一定的強制執行措施或是違反規定行為主體接納一定的刑事追究來完成或進行。

4.經濟法責任具備顯著的不對等性和不效率性。經濟法責任以社會發展整體利益、社會發展責任為保守主義,更改了原先法律責任中權利義務對等,責任與責任對等性。經濟法律關聯行為主體中間責任通常是單邊責任,不會有對等性。

5.責任方式的多元性。根據此,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的擔負方法應該是包含民事訴訟、刑事、行政部門責任以內的綜合性責任方式。

⑦ 經濟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經濟法律關系作為許多法律關系的一種,除具有法律關系的一般特點之外,還有其專本身的特屬征。
1.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相統一的法律關系。經濟法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之間盡管有差別,但它們又是有機聯系,相互統一的,是統一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
2.經濟法律關系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的。任何法律關系都是以當事人之間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內容。在經濟法律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則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否則不是經濟法律關系。這種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直接反映當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體現了經濟性。
3.經濟法律關系除法律規定允許採用口頭形式外,均應採用書面形式。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一般採用法定的書面形式來表示,以體現經濟法律關系的穩定性和嚴肅性,並作為將來可能發生爭議的處理依據。

⑧ 互聯網信息平台是否要承擔法律連帶責任

要,顧客在你的平台上消費,是對平台的信任,平台應該對商家進行把關。

⑨ 互聯網群組服務提供者作為平台方承擔什麼責任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7日印發《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並於今年10月8日正式施行。根據該《規定》,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

熱點內容
勞動法緩刑前工齡清零 發布:2025-08-22 23:10:03 瀏覽:872
會背道德經 發布:2025-08-22 23:09:14 瀏覽:762
催收貸款通知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2 23:03:18 瀏覽:7
施工安全協議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2 23:01:54 瀏覽:775
網貸律師在線咨詢免費 發布:2025-08-22 22:58:01 瀏覽:84
婚姻法的作用和意義 發布:2025-08-22 22:53:52 瀏覽:356
勞動仲裁崑山申請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22 22:41:01 瀏覽:427
新編經濟法教程相關題庫 發布:2025-08-22 22:28:46 瀏覽:583
合同法關於繼續履行 發布:2025-08-22 22:16:31 瀏覽:39
未檢民法典 發布:2025-08-22 22:11:05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