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破產法的社會作用

破產法的社會作用

發布時間: 2022-01-04 01:50:55

1. 破產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什麼

破產制度是指在債務人無力償還債務的情況下,以其全部財產對債權人進行公平清償的法律制度。破產法是關於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對其宣告破產,並在法院的主持下對其全部財產進行清理分配或進行重整、和解等程序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企業破產法律制度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企業的破產行為、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意義: 第一,有利於完善我國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和規則。眾所周知,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必須遵循優勝劣汰的規則,破產制度就是保證被淘汰的企業能夠順利地退出市場,從而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它實際上是一種企業退出市場的法律機制,因此,國內外許多學者認為,一個國家破產制度的完善與否是衡量該國市場經濟成熟程度的重要標志,破產法是市場經濟的最基本的法律規范。 第二,有利於維護市場經濟正常秩序、化解金融風險。在市場經濟中,債務的正常清償是經濟流轉和市場信用的保障,也是金融安全的重要內容。如果破產機制不健全,企業欠下巨額債務後仍然可以繼續經營,加之企業的財務狀況平時又很難為他人了解,這樣就可能出現企業雖負債累累,但仍四處舉債的情況,這就會增加銀行不良債權。在破產機制建立之後,如果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就可以通過破產制度及時地對其進行重整、清算,早發現、早治理從而可以起到防範金融風險的作用。 有利於促進和規范國企改革。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社會保障立法、建立健康的市場競爭秩序產生積極的作用。 第四,有利於強化對債權人的保護,遏制各種逃廢債行為。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而債權本身就表明了一種信用,不履行債務就是不講信用。當前,我國經濟生活中不講信用而逃廢債務的行為比較普遍,這對於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因此,必須通過建立健全破產責任制度、對欺詐破產和虛假破產的懲戒機制等,以強化對債權人的保護,遏制各種逃廢債的行為的發生,建立和維護良好的社會信用。 第五,有利於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一方面,對那些已經符合破產條件的企業來說,不對其進行破產宣告,允許其繼續借銀行的錢用於各項支出,實際上就是容忍其繼續浪費社會資源。另一方面,破產法的內容並不限於企業破產清算,相反,破產法中還有重整、和解等程序,通過這些程序可以使陷於經營困境的企業暫時免受債權人的追討,獲得復甦的機會,從而最終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所以,完善破產法對於整合社會資源,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希望採納

2. 破產法的初衷,作用是什麼

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這是初衷,就回是目的。
作用,答
企業依法入市場,依法退出市場。
保護債權人權益,及時,盡可能多的獲得合法債權利益
保護債務人,通過重整一個重新的開始,避免被債權人非法瓜分企業資產。
保護勞動者,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就業安置,如果企業重整,實現在原企業的再就業。避免社會不安定因素

參看企業破產法
第一條為規范企業破產程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3. 企業破產法會帶來什麼好處

企業破產法作用在於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規范企業破產程序;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審理破產案件,應當依法保障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依法追究破產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破產案件由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一條
為規范企業破產程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破產案件,應當依法保障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依法追究破產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

4. 破產法的作用

破產法是我國市場經濟立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破產法的理解、貫徹與實施問題,破產法的典型案件等,日益引起關注。由於立法背景、立法技術所限,破產法中尚存在一些不足,致使人民法院在審理破產案件時經常遇到一些難題。本版約請破產法專家王欣新就破產法的理解及立法與實施中的一些問題加以論述,從本期起陸續刊出。文章內容涉及破產法的社會調整作用、破產案件受理後債務人企業所涉訴訟的處理、破產債權的確認等。希望讀者將司法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破產法律問題反饋回來,以便進行更廣泛、深入的討論。

對破產法立法宗旨和調整作用的正確理解,是正確執行破產法的首要問題。破產法對市場經濟的調整作用有直接與間接兩個方面。破產法的直接作用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決定市場經濟能否正常運轉的信用關系的法律形式——債,在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時的最終公平實現,維護全體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利益,保障正常的經濟秩序。
市場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模式。發達的商品經濟即市場經濟均是以貨幣方式進行商品交換的。通過貨幣進行的商品交換可分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即時清結的交易方式和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貨的信用交易方式。信用交易是市場經濟商品交換最重要的方式,信用關系也就成為維系市場經濟正常運轉的關鍵。信用交易在當事人之間形成的借貸關系在法律上稱之為債。債還可能因不當得利、無因管理、侵權行為等形成,但因商品交換而形成的債務關系始終佔主導地位。漠視債權人、債務人的正常權益,不重視對債務關系的保障,必然導致市場經濟秩序的混亂,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經濟規律,決不是靠行政手段所能解決的。所以,保證債務關系的正常實現,維護債權人、債務人的正常權益,便成為確立市場經濟秩序的基礎,是任何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在法律上必須妥善解決的問題。
對債的保障是國家各個法律部門一項綜合性的任務,其中又以民法和民事訴訟法為主。前者規定債的實體問題,確認當事人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後者則通過訴訟與執行程序,保障債務關系得以順利確認,並在必要時強制加以實現。在債務人有清償能力而不履行債務或對債務有爭議時,通過這兩個法律便可以保障債的履行,使被阻斷的商品交換關系重新得以正常有序地進行,維持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但在債務人已喪失清償能力,對到期債務無法還清的情況下,仍僅靠上述法律就不足以正確解決債務問題了。
當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時,由於已無足夠的財產清償所有的債權,多數債權人的債權在債務人的有限財產上發生競合。債務人還了張三的債,就還不了李四的債,這就使原僅存在於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清償矛盾,進一步擴展到了債權人之間。這時,如仍允許債務人主動對個別債權人清償,允許債權人通過個別強制執行的方式實現債權,那麼債務人先償還的債權人,或者先申請執行的債權人,可能獲得全額清償,而其他債權人則可能分文不獲,造成同等權利的債權卻得不到同等清償的不公平現象。
問題的嚴重性在於,這種不公平現象是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造成的。由此產生的連鎖後果必然是:由於債權人的正當利益不能得到法律的公平保護,迫使那些不甘受損的債權人不得不以自力救濟的方式來維護其利益。而在債權人維護自己正當權益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合法手段可以採用,便難免出現任意扣押債務人財產、搶東西還債甚至非法拘禁債務人逼債等違法行為。另一方面,某些債務人、債權人會設法利用法律上的漏洞從中謀取不正當利益,甚至相互串通,乘機進行種種欺詐行為。於是,商品交換無法正常進行,債務關系不能順利實現,社會信用低下,經濟秩序混亂。這里雖有當事人自身的原因,但國家、法律不能公正保障當事人的正當權益,而不正當行為又可逃避法律處罰,恐怕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所以,僅採取對當事人越界的自力救濟行為進行處罰的方法,是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的,也是不夠公平合理的。這一切表明,當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時,僅靠原有法律制度已不能公正解決債務清償問題,必須有一種與之不同的特別法律制度來調整,這就是破產法。
破產法為人們提供了保障債務關系公平、最終實現的途徑。從對債權人的保障看,它不在於滿足個別債權人的利益,更不是要使債權人都獲得全額清償(這在客觀上已不可能),而是要做到對全體債權人公平和有秩序的清償。從對債務人的保障看,一方面為其提供了免受多重訟累,一體解決債務清償,乃至在破產清償後豁免余債的途徑,另一方面,也為那些尚有挽救希望的企業提供了通過強制性和解或重整再振事業的機會。為此,破產法必須具有與其他法律不同的特殊調整手段,這主要是通過對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民事權利義務以及民事執行手段加以擴張和限制而形成的。如在破產程序中限制債權人、債務人的個別清償行為,確立公平清償的原則與清償順序;設定破產撤銷權,以防止並糾正債務人在明知破產已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進行損壞多數債權人利益的行為;調整破產債權人行使抵銷權的條件,擴張債權人對於債務人的保證人和連帶債務人的權利;設立債權人會議,協調債權人的法律行為;對於債務人的權利也加以適當的擴張或限制,如規定具有一定強制性質的和解與重整程序等。此外,在破產程序中還設置有破產管理人即我國破產法規定的清算組,作為負責破產清算、對債權人公平清償的專門機構,以保障破產程序的順利進行。
破產法的上述種種特殊調整手段,證明其在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具有毋庸置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對債的保障看,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具有在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時,解決債權人之間矛盾,對全體債權人公平清償,並維護債務人正當權益的作用,惟破產法獨具此調整功能。破產法的普遍實施將使我國對債的法律保護(尤其是在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情況下)往往只能到執行中止的狀況徹底轉變,終止債務拖延現象,防止「三角債」的形成,通過打破幾個鏈環的方式解開束縛住大多數企業的債務鎖鏈,使阻塞、混亂的商品交換等經濟活動重新得以順利、有序地進行。從某種意義上講,破產企業是社會的經濟腫瘤,必須割掉才能使其不再對市場經濟造成危害。如果沒有破產法,國家對商品交換關系、對債的保護,就始終存在體繫上的缺陷,永遠無法完備,而其他法律的調整作用也將在此泄漏,市場經濟秩序將長期處於不穩定的危險狀態。這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違背它只能受到經濟的懲罰。我國的實踐已經並正在證明這一點,盡管有時由於其他社會、經濟矛盾的掩蓋,使人們不易看清復雜表象下的本質。
破產法在調整債務關系的同時,對市場經濟還產生廣泛的間接調整作用。如完善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通過破產來優化資源的配置與使用,調整社會產品、產業結構等。破產法的這些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但應當清醒地看到,這些作用都是通過破產法對債務關系的調整而間接實現的。不能將這些間接調整作用理解為我國制定破產法的根本動因,更不能以此來說明破產法存在與實施的必要性,否則必將產生危及破產法存在價值的種種錯誤認識。因為在上述各種問題上,破產僅是社會對其種種調整手段中可供選擇的一種,並非絕對不可缺少或不可替代的。如競爭淘汰機制可通過企業的兼並、關閉等方式實現,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更是多方面的。我國過去對破產法的宣傳恰恰在這方面存在一定的失誤,一談到破產法,多從社會表象出發,片面、功利地強調其間接作用,而對其本質作用反而認識、宣傳不夠。所以,當破產法的實施與改革中的舊體制發生矛盾,出現困難時,便自然冒出種種否定破產法的錯誤主張。這反映出在許多人的思想上,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沒有認識到破產法的本質作用,沒有把對債務關系的保護置於應有的重要地位。
破產法對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前所述,破產法主要產生於對債保護的需要,而產生這種需要的前提,是市場主體產權關系明晰,有獨立的地位與利益,債的實現與否影響到其切身利益。所以,在舊的經濟體制下,可以有刑法、訴訟法、婚姻法等法律,卻不可能產生破產法。企業的死亡——破產,尤其是國有企業的破產,是國家「父愛」是否存在、發揮的最後關鍵,是政府行政干預固守的最後一關。只有在此環節也割斷國家的不正當行政干預,市場經濟主體的獨立法律地位才可能真正得以確立,才能真正產生對破產法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講,破產法的普遍實施是市場經濟秩序最終基本確立的重要標志之一。

5. 破產法的特徵和意義

企業破產法的特徵。
(1)我國企業破產法的立法指導思想是促進企業不斷專提高和發展,使屬其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我國企業破產法把對瀕臨破產企業的挽救作為重點內容,
(3)我國企業破產法對妥善安排破產企業職工的生活和就業做出明確規定:
(4)我國企業破產法明確規定了企業破產後,法定代表人、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破產法的意義
(1)對債權人來說,通過破產程序,可以使他們的債權請求得到公正的待遇,避免了在缺乏公平清償秩序的情況下可能受到的損害。(2)對債務人企業來說,破產制度可以起到兩種作用,一是淘汰落後,二是起死回生(通過和解、重整、破產企業的整體變價)。對於破產自然人,破產制度還為他們提供了重新開始的機會。(3)對社會來說,破產制度的意義有三,首先,通過規范破產行為,維護正常的債務清償秩序。其次,妥善處理破產事件,減少其消極影響,維護社會安定。再次,通過優勝劣汰機制,實現資源優化組合,促進經濟發展。

6. 破產法如何體現社會本位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整體性、社會性和規模性等特點的出現,經濟組織之間回彼此的依賴性進一步答加強,某一經濟組織的破產在一定程度上會波及到其它經濟組織,引起破產倒閉等連鎖反應。同時,經濟組織的破產又引發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如職工失業、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備等。
破產法在這一背景下除了維護債權人和債務人利益外,社會利益的衡平和協調作為一個更重要的價值取向被立法者重視,由此破產法的社會本位原則產生。社會本位原則是債務人本位原則在內容上的更新和完善,因為社會本位原則與債務人本位原則的基本立足點都是債務人償債能力的恢復,都是為了債務人的再生。兩者的區別在於社會本位原則下債務人的再生,直接服務於社會整體利益。而在債務人本位原則下,債務人的再生直接滿足的是債權人的償債要求。在社會本位原則的體制下,社會利益的協調更多的是運用國家行政權力直接干預,同時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與之配套。社會本位原則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國家極力全面滲透和干預破產過程,法院在破產程序中的能動地位空前強化,破產職工的善後安置被納入破產程序的制度結構中,這是破產重整制度的創設和運用。

7. 企業破產的作用有哪些

企業破產清算清償之後的剩餘債務和員工補償國家都不會代為清償。版
破產,是指債務人權因不能償債或者資不抵債時,由債權人或債務人訴請法院宣告破產並依破產程序償還債務的一種法律制度。
依據破產法第二條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
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
企業一般不會在分文沒有的時候才啟動破產程序,而是在資不抵債時就應當啟動。這時企業的剩餘資產會依據法律規定按比例和先後順序清償給債權人,損失部分由債權人自負。

8. 破產法的作用是什麼

有關宣告債務抄人破產,襲以及對債務人財產進行清算、分配或者和解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破產法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兩方面內容。實體法部分包括:總則、破產財產、破產債權、財產債權、否認權、取回權、抵銷權等內容;程序法部分包括:總則、破產申請、破產和解、破產宣告、破產管理人、債權人的申報與確定、債權人會議、破產財產的管理及變賣、破產財產的分配終結等內容。1986年12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人民法院可根據申請人的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

9. 破產制度的好處

破產制度是指在債務人無力償還債務的情況下,以其全部財產對債權人進行公平清償的法律制度。破產法是關於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對其宣告破產,並在法院的主持下對其全部財產進行清理分配或進行重整、和解等程序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企業破產法律制度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企業的破產行為、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意義:第一,有利於完善我國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和規則。眾所周知,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必須遵循優勝劣汰的規則,破產制度就是保證被淘汰的企業能夠順利地退出市場,從而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它實際上是一種企業退出市場的法律機制,因此,國內外許多學者認為,一個國家破產制度的完善與否是衡量該國市場經濟成熟程度的重要標志,破產法是市場經濟的最基本的法律規范。第二,有利於維護市場經濟正常秩序、化解金融風險。在市場經濟中,債務的正常清償是經濟流轉和市場信用的保障,也是金融安全的重要內容。如果破產機制不健全,企業欠下巨額債務後仍然可以繼續經營,加之企業的財務狀況平時又很難為他人了解,這樣就可能出現企業雖負債累累,但仍四處舉債的情況,這就會增加銀行不良債權。在破產機制建立之後,如果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就可以通過破產制度及時地對其進行重整、清算,早發現、早治理從而可以起到防範金融風險的作用。有利於促進和規范國企改革。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社會保障立法、建立健康的市場競爭秩序產生積極的作用。第四,有利於強化對債權人的保護,遏制各種逃廢債行為。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而債權本身就表明了一種信用,不履行債務就是不講信用。當前,我國經濟生活中不講信用而逃廢債務的行為比較普遍,這對於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因此,必須通過建立健全破產責任制度、對欺詐破產和虛假破產的懲戒機制等,以強化對債權人的保護,遏制各種逃廢債的行為的發生,建立和維護良好的社會信用。第五,有利於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一方面,對那些已經符合破產條件的企業來說,不對其進行破產宣告,允許其繼續借銀行的錢用於各項支出,實際上就是容忍其繼續浪費社會資源。另一方面,破產法的內容並不限於企業破產清算,相反,破產法中還有重整、和解等程序,通過這些程序可以使陷於經營困境的企業暫時免受債權人的追討,獲得復甦的機會,從而最終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所以,完善破產法對於整合社會資源,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10. 簡答1、破產方案具備哪些主要內容2、破產法的社會調整作用. 希望大家能夠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急求

o

熱點內容
公司列印機實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2 19:15:33 瀏覽:788
建立農村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22 19:08:08 瀏覽:432
2017四川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08-22 18:52:05 瀏覽:800
村委會有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22 18:50:32 瀏覽:184
房產糾紛律師案例 發布:2025-08-22 18:49:13 瀏覽:400
法院變賣車輛 發布:2025-08-22 18:48:26 瀏覽:558
一個道德敗壞 發布:2025-08-22 18:42:28 瀏覽:364
道德建設月手抄報 發布:2025-08-22 18:40:10 瀏覽:51
合同法考試題目 發布:2025-08-22 18:39:32 瀏覽:741
中國海洋大學法律碩士非法學學費 發布:2025-08-22 18:32:42 瀏覽: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