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乘人之危

合同法乘人之危

發布時間: 2022-01-09 15:30:35

Ⅰ 《民法通則》中乘人之危的民事行為是無效民事行為;《合同法》中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是可變更、可撤銷的合

因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Ⅱ 哪些情況下會構成乘人之危,乘人之危有什麼法律後果

您好,根據2017年3月份最新通過的《民法總則》規定,「乘人之危」的情形已經被並入「顯失公平」之中。《民法總則》規定:「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困境、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顯失公平的構成要件有三:第一,雙務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明顯不對等,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第二,顯失公平的事實發生在合同成立之時;第三,顯失公平的原因系一方當事人利用自己的優勢或利用對方的困境、危難、急迫、輕率、無經驗、缺乏判斷力、意志力薄弱等不利境地。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1121

Ⅲ 因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北京吳丁亞法律咨詢
欲了解更多法律意見,請提供更多事實資料。

Ⅳ 乘人之危簽訂的合同怎麼認定

《合同法》把欺詐、脅迫、乘人之危、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作為可撤銷的原因,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體現了意思自治的原則。根據《合同法》第54 條的規定,撤銷權是否行使,當事人有選擇和決定的權利,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可撤銷合同往往涉及當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問題,如果當事人自願接受這種行為的後果,放棄行使合同撤銷權或者長期不行使撤銷權,人民法院對此應該是「不告不理」,承認合同的效力。因此,合同的撤銷必須通過撤銷權人主張撤銷權來實現,否則依《民法通則》59條之反面解釋,可撤銷行為於撤銷前則屬有效。
1.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要區分為兩種情形,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無效合同;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因為合同法頒行於民法通則之後,所以合同法實際上是以特殊法的形式修改了民法通則的規定
合同法的規定相對於民法通則而言更加人性化、科學化,且在實踐中的操作性非常好。
乘人之危行為的構成不應強調被乘危人(受害人)的意思表示要素,乘人之危行為中,受害人的主 觀心理狀態只是限定此類行為范圍的一個標准,並不強調其行為是否存在意思表示瑕疵或欠缺。 乘人之危與顯失公平一樣均強調行為結果的公平性,但前者同時強調乘危行為人主觀上「因勢利 用」的不法性。從《民法通則》到《合同法》,乘人之危行為經歷了從絕對無效向相對無效的轉變.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這里的乘人之危根據《最高院民通意見》第70條的規定,乘人之危是一方當事人乘對對方處於危難之機,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嚴重損害對方利益的行為。2. 認定乘人之危應從根據上述規定,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1) 一方處於急迫需要或緊急危難之境;(我認為在您所述案件中,A可以認定為處於急迫需要)
(2) 對方明知其處於急迫需要或緊急危難之境,而迫使其作出違背真實意思的表示。(此案中,需有證據表明B明知A處於急需手術費的情形)
(3) 一方實際作出了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即A的確同意了B的要求,由此可見,A的同意正是認定乘人之危所必需的條件,你不用因此而擔心標准很模糊)

Ⅳ PRC 合同法里,顯失公平和趁人之危這兩種情況有什麼異同點

概念已經解釋很清楚了。
兩個都是可申請撤銷的合同。
非要說區別,那就是,顯失公平是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明顯不對等,雙方當事人都可以申請變更或撤銷; 在主觀上不存在故意。
乘人之危是只有受損害方可以申請變更和撤銷,就是你不能說當初想佔便宜,結果發現占不到了,就要求撤銷變更合同。 主觀上是惡意的。
注意,乘人之危這個詞有明顯的否定這一行為的含義,顯失公平則是中性的。

Ⅵ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經濟法題目)

上述情形下簽訂的合同,不是無效合同,而是可撤銷合同。一方當事人可以在合同簽訂後一年內,請求法院撤銷合同。
無效合同與可撤銷合同,不是同一概念。可撤銷合同在被撤銷前,屬於有效合同。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Ⅶ 趁人之危的合同是無效還是撤銷

您好: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0條規定:一方當事人乘對方處於危難之機,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嚴重損害對方利益的,可以認定為乘人之危。根據合同法規定,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須是不損害國家利益時,才構成可撤銷行為,否則為無效民事行為。因此選D。
祝您好運!

熱點內容
房地產官司律師 發布:2025-08-21 15:25:09 瀏覽:691
q群群員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15:12:16 瀏覽:278
民法手工畫 發布:2025-08-21 15:12:11 瀏覽:520
論勞動合同法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1 14:41:33 瀏覽:332
84年的山林證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1 14:35:24 瀏覽:968
婚姻法培訓小結 發布:2025-08-21 14:21:04 瀏覽:558
民事訴訟法質證分幾個階段 發布:2025-08-21 14:20:10 瀏覽:914
丹陽法院執行路法官 發布:2025-08-21 14:20:08 瀏覽:453
勞動法勞資10年以上辭退補償 發布:2025-08-21 14:17:29 瀏覽:863
最新民事訴訟法第229條 發布:2025-08-21 13:51:24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