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法中判決和裁定的區別
Ⅰ 民事訴訟中判決和裁定的具體區別是什麼
判決是指人民法院根據查明和認定的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以國家審判機關的名義,對案件中民事實體權利義務爭議,作出權威性的判定。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的時候,對所發生的程序上應解決的事項,所做的審判職務上的判定。
裁定與判決的明顯區別有:
第一,適用的事項不同。裁定解決的是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問題;判決解決的是當事人雙方爭執的權利義務問題,即實體法律關系。
第二,作出的依據不同。裁定依據的法律是民事訴訟法,可以在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作出;但是判決根據的法律是實體法,例如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法等,判決只能在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
第三,裁定可以採用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但是判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裁定中只有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的和駁回起訴的裁定,可以上訴;其他的裁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但是判決全部都可以上訴。
第四,裁定上訴的期限是裁定作出後10日內上訴;判決是在作出後的15日內上訴。
Ⅱ 法院的判決和裁定有什麼區別
區別很大,裁定和判決是法院兩種不同的法律文書,其適用的范圍、要求也各不相同。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或判決執行過程中,就訴訟程序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所作出的決定。大部分裁定主要是解決訴訟進行中的程序問題。
裁定,有民事裁定與刑事裁定之分。按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民事裁定主要適用於下列范圍:(1)駁回起訴。(2)關於訴訟保全和先行給付。(3)准予或者予撤銷。(4)中止或者終結訴訟。(5)補正判決書中的失誤。(6)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按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裁定主要適用於下列范圍:(1)駁回起訴。(2)駁回上訴或者抗訴。(3)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4)停止執行死刑。(5)依法應予減刑或者假釋等。裁定須用書面的應製作裁定書,採用口頭的則記入筆錄,於發生法律效力時執行。對准許上訴的裁定,應予裁定書中註明。
判決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終結時就實體問題所作出的決定。是法院行使審判權的體現。依案件性質,有民事判決和刑事判決之分。民事判決在於解決雙方當事人關於民事權利、義務的爭執。刑事判決在於解決確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種罪、應否處刑、如何處刑以及刑罰的執行方法等問題。從程序上說,它是結束案件的審理,因而是終局裁判。從內容上說,它是解決案件的實體法上的事項,所以是實體裁判。此外,依法院審查不同,還可分為一審判決、二審判決和再審判決。判決時必須製作判決書,於發生法律效力後交付執行。
裁定、判決是人民法院在審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過程中,根據案件事實和法律對各類案件的審理結果和審理案件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作出的結論和決定。但二者的適用是有嚴格區別的:(1)解決問題的性質不同。判決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就實體所作的決定;裁定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或判決執行過程中就訴訟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所作的決定。(2)適用范圍不同。刑事判決在於解決確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種罪應否處罰、如何處罰以及刑罰的執行方法等問題;民事判決在於解決雙方當事人關於民事權利、義務的爭執。(3)採用形式有所不同。判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而裁定則可書面或口頭形式作出。例如延期審理、傳喚未到庭的證人。更換不符合條件的當事人等可以製作口頭裁定。但必須將口頭裁定記入筆錄。(4)發生法律效力的條件和時間不同。刑事判決的上訴和抗訴期限為10日,刑事裁定的上訴和抗訴期限為5日。在此期間內不上訴和不抗訴的,在期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第二審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判決、裁定,不準上訴。民事判決的上訴期限為15日,民事裁定為10日。我國法律規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在上訴期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第二審法院的判決是終審判決,不準上訴。宣布後立即發生法律效力。
民事裁定主要是解決程序性質問題,特別是其中不少是屬於人民法院指揮程序的性質,固而不準上訴,而只能提出復議。屬於第二審法院的終審裁定。也是不準上訴的裁定。裁定一經宣布和送達立即發生法律效力,如移送管轄、改朗或延期審理中止或終結訴訟、補正判決內容失誤的裁定等。如准許上訴裁定,在上訴期內不上訴,期限屆滿後發生法律效力。(5)裁定在訴訟或者執行過程中都可以使用,一個案件可能有幾個裁定;判決則是終局性的,每個案件只能有一個判決。
Ⅲ 法律-法院的判決和裁定有什麼區別嗎
汗!感覺像在大學的考試一樣
裁定與判決的區別-
-
1、判決解決的是案回件的實體問題;裁答定是解決訴訟中的程序事項
2、裁定發生於訴訟的各個階段,一個案件可能有多個裁定;判決在案件審理終結時作出
3、裁定可採用書面形式,也可採用口頭形式;判決只能採用書面形式
4、除不予受理、對管轄權的異議、駁回起訴的裁定可上訴外,其他裁定一律不準上訴;一審判決可以上訴。
民事判決,是人民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依照法律,對審理終結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案件,就當事人民事實體權利義務的爭議,或者就確認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作出的決定,民事判決的書面形式,就是民事判決書。
民事裁定,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或者在民事案件執行的過程中,為保證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就發生的訴訟程序問題作出的決定。民事裁定的書面形式,就是民事裁定書。
民事裁定和民事判決,雖然都是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過程中作出的決定,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但是,二者又不相同:
1、
民事裁定解決訴訟中的程序問題,而民事判決解決的則是訴訟中的實體問題。
2、
民事裁定所依據的是程序法,民事判決所依據的是實體法。
3、
裁定可以在訴訟的過程中作出,而判決一般只能在案件審理終結時作出。
Ⅳ 判決和裁定的區別
一、判決和裁定二者適用的事項不同,
判決所解決的是當事人雙方爭執的權利和義務方面的問題,即實體法律關系。
裁定解決的不是實體法律關系,而是訴訟過程中的出現的程序性問題。
二、判決和裁定二者作出的依據不同,
作出判決根據的法律是實體法,例如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法等,判決只能在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
作出裁定依據的法律是民事訴訟法,不僅僅是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作出。
三、判決和裁定二者的規定不同,
1、判決的結果必須採用書面形式呈現,裁定作出決定之後不服的還是可以上訴的。
2、裁定的結果可以採用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予以呈現,裁定中只有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的和駁回起訴的裁定,可以上訴;其他的裁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判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裁定
Ⅳ 人民法院的判決與裁定有什麼不同
判決書是指法院根據判決寫成的文書。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種應用寫作文體版,包括民事判決書、權刑事判決書、行政判決書和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
裁定書是審判機關為處理訴訟程序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而依法製作的訴訟文書。
判決書和裁定書是法院出據最多的法律文書。
一、數量不同
一個案件只能有一個判決書,而可以有數個裁定書。判決書即最後案件結果的判決書,但也有是以裁定書結案的。
二、性質不同
判決書只解決案件的實體問題,而裁定書既可解決實體問題,也可解決程序問題。
三、上訴期間不同
判決書必須以書面形式下發,而裁定書可以以口頭形式下發。不服判決書和裁定書可以上訴 ,但是判決書皆可上訴,上訴期限為15天。而裁定書除了部分可,上訴外,其餘均不可上訴,上訴期限為10天。
Ⅵ 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答疑精華:判決和裁定的區別
判決和裁定之間的區別:
1、判決是解決案件的實體問題,作出案件結論和決定,而裁定主要是解決程序問題如人民法院作出駁回自訴,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等裁定,是適用裁定解決程序問題。
2、在一個案件中,發生法律效力並被執行的判決只有一個,而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可以有若干個。
3、判決必須用書面形式表現出來,而裁定既可用書面形式,又可用口頭形式。口頭裁定作出後,記入筆錄即可。
4、上訴、抗訴期限不同。不服第一審民事、行政判決的上訴、抗訴期限為15日,而不服第一審民事、行政裁定的上訴、抗訴期限為10日。不服第一審刑事判決的上訴、抗訴期限為10日,而不服第一審刑事裁定的上訴、抗訴期限為5日。
比如:甲向A法院起訴,A法院一看,說「你這個案子應當向B法院起訴」,於是就裁定「不予受理」。這是對「程序問題」作出的決定,是「裁定」。
又如:甲把乙打傷,乙起訴至法院,法院經過審理,作出如下判決:甲賠償乙各項費用5000元。這就是對「實體問題」作出的決定,而且一個案件只能是在最後有這么一個「判決」。
Ⅶ 法律上的裁判,裁定,判決和決定,各有什麼不同
從法律上講:
裁定和判決屬於訴訟法的范疇。
判決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完結之時,依據事實和法律對案件作出的權威性判定。
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對審判和執行程序中的問題以及個別實體問題作出的權威性判定。
兩者主要不同在於判決重於處理實體問題,而裁定重於處理程序問題。
裁決則主要是一個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行政主體根據法律的授權,對平等主體之間特定的民事糾紛居間進行載斷的行為。
裁決與法院的判決、裁定有明顯不同,比如權力 主體不同,權力來源不同,適用范圍不同,適用程序不同,最後的效力不同等等。
至於裁判,似乎並不是一個文件的稱謂。
如裁判文書,包括了判決、裁定和決定。
回答者:福州吳律師 - 秀才 二級 5-18 02:15
Ⅷ 法院裁定書和判決書的區別
法院裁定書和判決書的區別:
1、適用的事項不同。
裁定解決的是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問題;判決解決的是當事人雙方爭執的權利義務問題,即實體法律關系。
2、作出的依據不同。
裁定依據的法律是民事訴訟法,可以在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作出;但是判決根據的法律是實體法,例如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法等,判決只能在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
3、裁定可以採用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但是判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
裁定中只有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的和駁回起訴的裁定,可以上訴;其他的裁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但是判決全部都可以上訴
法院裁定書是訴訟文書,就訴訟程序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所作的處理決定。判決書涉及民事、刑事、行政以及刑事附帶民事的判決。
法院裁定書是審判機關為處理訴訟程序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而依法製作的訴訟文書。在我國,依法准許上訴、抗訴的裁定,應當製作裁定書。二審的裁定一般也要製作裁定書。裁定書的主要內容包括:裁定的事項、理由及其他應予裁明的事宜。
判決書,法律術語,是指法院根據判決寫成的文書。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種應用寫作文體,包括民事判決書、刑事判決書、行政判決書和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規:法院生效的判決書從2014年1月1日起在互聯網全面公布,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未成年犯罪以及不宜「曬」的4類判決書外,公眾均可隨時查閱。
(8)中級經濟法中判決和裁定的區別擴展閱讀
判決書生效時間
我國司法實踐中實行的是二審終審,一審和二審的判決書生效的各有不同。
1、民事一審判決書。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的規定,上訴期間是15天,因此一審判決書的生效時間是在上訴期過了之後,也就是判決的15天以後生效。
2、行政一審判決書。一審判決為收到判決書15日如不上訴,自動生效。
3、刑事一審判決書。一審判決為收到判決書10日內如不上訴,自動生效
4、二審判決。二審終審制度的意思就是二審就是最後一次審判,二審是沒有上訴這個說法的。所以,民事、行政和刑事的二審判決書在送達時就生效。
雙方不是同時收到的,分別計算上訴期間。如果上訴期是法定假日的,延期計算。
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
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八條
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九十一條
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九十二條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