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像社會與法
1. 照相與畫像,像與相用法區別
畫像是人來畫,所以會有主觀上的不同,照相則是和真人一模一樣,是客觀上的,所以像、相不同。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2. 有關肖像權的全部法律條文。。。有用啊。。
法律條文:肖像權,是指自然人對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現、使用並排斥他人侵害的權利。 《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100條規定中以看出構成侵害肖像權的要件(必要條件)包括兩點 1、未經本人同意;2、以營利為目的。 (個人解釋:構成侵害被拍攝者肖像權必須同時具備上述兩點必要條件,欠缺其中一點,便不可認定侵害被拍攝者的肖像權!)(需注意即使作品沒侵害被拍攝者的肖像權,但仍有可能侵害了被拍攝者的隱私權,請看下面隱私權篇。) 屬於合理使用肖像權的行為:(引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民法》一書) 1、在新聞報道中使用相關人物的肖像,使觀眾、讀者了解、認識事實真相等符合社會公眾利益的行為不構成侵害被暴光者的肖像權(如報道政治活動時使用了某政治家的肖像)!即使新聞報道的內容失實或者不當,有可能構成侵害被暴光者名譽權或隱私權,也不會構成侵害肖像權(如報道某明星一夜情的)! 2、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或為國家利益舉辦特定活動使用公民的肖像。如公安機關在通緝令中使用被通緝者的肖像;國家在建國50周年成就展中使用他人的肖像! 3、為記載或宣傳特定公眾活動使用參與者的肖像。因為公民參與此類活動中,就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處分了自己的肖像權,對其肖像在此活動中加以使用,不構成侵權! 4、基於科研和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圍內使用他人肖像的。如為醫學試驗、法醫學教學在課堂上向學員展示病人或者接受法醫鑒定的受害人的肖像! 5、為肖像權人自身的利益使用其肖像。如為肖像權人具備某種特殊技能所做的廣告中使用其肖像;在尋人啟事中使用失蹤人的肖像等! 涉及隱私權的 法律條文: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護,不受他人侵擾、知悉、使用、披露和公開的權利。 我國有關立法對隱私權的獨立地位未予確認,司法實踐中通常將侵害隱私的行為作為侵害名譽權處理! 現今我國仍未有界定是否侵害隱私權的具體標准,但凡只要是未經公開的,自然人不願意公開、披露的信息都屬於隱私權的內容!(個人解釋:構成侵害隱私權的要件包括 1、未經權利人許可;2、有具體的公開、披露權利人的隱私的事實存在。通俗點講就是偷拍暫不構成違法,但未經同意公布照片給第三人、哪怕只有一人知道便是違法!大家平時還是管好自己的鏡頭,收收癮,在街頭拍拍就算了,別把鏡頭對著泳池、浴室等地方,畢竟這個還是比較難界定的,一旦鬧到庭審,法官還是要照顧受害人地!) 這里特別說一點,法律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應當設有限制。所謂公眾人物,指廣為人知的社會成員,包括政府公務人員和各行業的知名人士。對於知名人士隱私權的限制理由在於新聞價值和公眾的合理興趣,(如對蓋茨在其微軟總部一天的出入進行暴光不侵害其隱私權)但對於公眾人物擁有的與其所代表的行業無關的行為的隱私,仍受到法律保護! 涉及著作權的 創作者完成所創作作品的同時,便擁有了該作品的著作權,其行使著作權的內容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11條 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著作權法的第17條: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個人認為此條適用於影樓人像攝影,影樓為受託人,受託創作作品,未事先明確約定著作權歸屬,著作權應歸影樓所有!但有一點,庭審講求證據,你把底片都給了別人,何來證據表明該作品是你創作的?!) 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 2、未經合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 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 5、除了法律另有規定外,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改編、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 6、使用他人作品,未按規定支付報酬。 7、剽竊、抄襲他人作品。 8、未經著作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 9、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 (關於著作權的轉讓,作品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歸作者所有,不為任何形式為轉移!)該論斷可參考以下兩條: 著作權法第二十五條 轉讓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應當訂立書面合同。 權利轉讓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作品的名稱; (二)轉讓的權利種類、地域范圍; (三)轉讓價金; (四)交付轉讓價金的日期和方式; (五)違約責任; (六)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 著作權法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與肖像權的交疊 著作權歸拍攝者所有,但肖像權歸被拍攝者所有!二權相比較,優先保護肖像權!
滿意請採納
3. 肖像侵權責任法
《侵權責任法》:肖像權。肖像權,是指公民通過各種形式在客觀上再現自己形象而享有的專有權。肖像作為公民的形象標志,與姓名一樣是標明特定自然人的符號,反映特定自然人的形象特徵,直接關繫到自然人的人格尊嚴與社會評價,與自然人的人格不可分離。因此,公民有權決定是否在藝術作品中再現其形象,是否同意其他社會組織或個人使用其肖像。
肖像權的內容有:
1.形象再現權,即公民享有通過造型藝術或其他形式來再現自己形象的專有權,通常表現為肖像的決定權和實施權。公民有權自己擁有其肖像,排除他人未經同意製作、取得其肖像,並有禁止他人侮辱、毀損其形象的權利。
2.肖像使用權,即公民有權決定是否允許將其肖像進行展出、傳播、復制、用作商標或進行廣告宣傳。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在紙張、書籍、報刊、網路等載體中使用其肖像。
我國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因此,對公民肖像權的侵犯需具備兩個構成要件:其一,使用公民肖像未經其同意;其二,以營利為目的進行使用。
對公民肖像權的保護也有一定的限制,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或為了科學藝術上的目的,或為了宣傳報道而製作和使用公民的肖像,可以不徵得公民同意,但同時不應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為了職務上的目的或公共利益而依法製作、使用他人肖像的,則無須通過本人同意,如通緝逃犯,張貼尋人啟事等。
公民肖像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賠償損失,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4. 畫明星的圖片算不算侵犯肖像權最好有法律依據
不算侵犯肖像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不是侵犯肖像權
5. 如何理解漢代畫像石藝術中的生與死,人與神,古與今及其產生的社會原因
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裝飾石刻壁畫。它在內容上包括神話傳說、典章制度、風土人情等各個方面。在藝術形式上它上承戰國繪畫古樸之風,下開魏晉風度藝術之先河,奠定了中國畫的基本法規和規范。漢畫像石同商周的青銅器、南北朝的石窟藝術、唐詩、宋詞一樣,各領風騷數百年,成為我國文化藝術中的傑出代表和文化藝術瑰寶。
6. 有關犯罪心理學的案例 1981年十二月案例 給犯罪人畫像--這是一個真實的現場 1981年12月
應該年齡不輕,至少30歲以上,男性,較強壯,應屬內向性.死者親戚
兇手不是劫財,那肯定是在尋找什麼.或者是造成假象,不過這種可能性不大.
最後一句沒有寫完,但是寫了,那說明小周毫無察覺.
戳穿7頁,那肯定用了很大的力.
碎片應該是兇手用力打擊小周頭部留下的痕跡.
細長位置低的濺血點,應該是小周倒地後,兇手還用長板凳向其砸去.
鄰居沒有聽見小周的求救聲么?那麼兇手用力不輕,小周直接昏迷,但是潛意識還是雙手護住頭部,但是鋼筆戳穿7頁小洞,那麼應該是小周後腦部受重擊,身體前傾造成的.
然而那麼小周應該趴在桌子上才是啊,怎麼桌上沒有寫是什麼樣子?
假設趴在桌上,而兇手還將他拖到地上繼續擊打.
那麼是要殺人滅口.
藤椅是給兇手坐的,不過小皮箱不太可能小周主動拿出來.
兇手搞定小周後還從櫃子中拿出皮箱,是在找什麼吧?家裡他肯定翻遍了,但是皮箱為什麼沒有歸位?
而且還把小圓凳歸回原位,說明行凶之後沒有慌亂.
雨傘留在沙發和床的縫隙,他完全可以帶走而不留任何痕跡.
但是沒有提到那天的天氣如何,假設下雨.
至於聲響,前者是擊打死者頭部所致,後者應該是兇手確定死者死亡後,扔下手中圓凳所致.
那麼事情就很明了了.
兇手敲開死者家門,死者很熟悉兇手,所以沒有防備.
並且拿出藤椅給兇手坐、
兇手把攜帶的雨傘放入縫隙間,可能有些許談話.
然後死者繼續寫化學作業而沒有防範,說明他們關系非常緊密.
兇手拿起方凳砸向死者頭部,死者直接處入半昏迷狀態.
然後兇手把死者拖入地上繼續砸擊、
兇手大概認為死者已經死亡,於是把圓凳放回原位.
開始尋找他想要的某樣東西,
他很仔細的翻找,並保持原樣,說明兇手肯定在掩飾他在尋找東西.
兇手先找到小皮箱翻找,沒有找到,繼而拉開櫃門可能找到了他要的東西.
臨走之時,打開煤氣閥門保證死者不會生存.
兇手可能來不及放回小皮箱,說明他對張某很了解.
走的很及時.
基本推理的沒問題,但是雨傘那部分有些牽強,不過你的題目條件也不完整.
譬如天氣是否需要雨傘.
7. 關於肖像權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回,不得答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
拓展資料
肖像權的內容
1、肖像製作專有權
就攝影而言,即通過照相將自然人外貌形象固定在一膠片、相紙或其他物質載體上,使自然人的形象轉化為肖像的全部過程。
2、肖像使用專有權
肖像一旦固定的一定的物質載體上(製作出來),使獨立於世,可以為人們所支配、利用。盡管肖像的利用價值有普遍的意義,但享有使用專有權的只能是肖像權人。
3、肖像利益維護權
肖像利益是公民專有的人格利益,他人不得干涉和侵犯。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肖像權法簡明的內容
肖像權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權利。法律規定,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肖像權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對自己的肖像上所體現的人格利益為內容的一種人格權。肖像權包括公民有權擁有自己的肖像,擁有對肖像的製作專有權和使用專有權,公民有權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權或對肖像權進行損害、玷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8)畫像社會與法擴展閱讀: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
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
對於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
9. 民法總則里的肖像權規定和民法通則的區別
《民法典》指一部完整全面的民法法律,關於物權、債權、民事責任等民法上專的重要屬規定都包含在其中。一般說來在有《民法典》的情況下,只需要依據《民法典》相關條文就可以處理普通的民事法律關系了。
而《民法通則》只是關於民法適用的一些籠統的概括性的規定,《民法通則》確立的制度是在民事法律實踐中被普遍適用的,但具體到調整每一個特定的民事法律關系時,還需要依據民法的其他部門法才能勝任。所以雖然我國《民法通則》已經有物權、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等方面的規定,但依然還是要制訂《物權法》、《知識產權法》、《侵權行為法》等民法法律。
目前我國沒有完整的《民法典》,民事法律採用的是《民法通則》做概括規定,各民事部門法作具體規定的方式,這與我國社會經濟基礎和民事立法起步較晚等客觀現實狀況是相符的。
民法總則為民法各編之冠,總匯民法共同適用之原理原則,非將民法各編融會貫通,難以識其原流與體系,而窺其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