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第308條釋義

合同法第308條釋義

發布時間: 2022-01-11 20:28:38

合同法第八條釋義

第八條來 依法成立的合自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釋義】本條是對關於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的規定。

根據合同法的自願原則,訂不訂合同、與誰訂合同、合同的內容如何等,由當事人自願約定。但是,合同依法成立生效以後,對當事人就具有了法律約束力。所謂法律約束力,就是說,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非依法律規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如果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就要承擔違約責任。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所謂受法律保護,就是說,如果一方當事人未取得對方當事人同意,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從而使對方當事人的權益受到損害,受損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維護自己的權益時,法院就要依法維護,對於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強制其履行合同義務並承擔違約責任。

㈡ 合同法有幾個司法解釋

  1. 最高人民法院關來於適用《中華自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已於1999年1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90次會議通過,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已於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62次會議通過,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3.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9次會議通過。

  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45次會議通過,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就以上四個司法解釋。

㈢ 如何理解合同司法解釋第三條和合同法132條的區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賣人因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買受人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無權處分者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這樣更有利於維護買受人利益,履行期限截止,出賣人未取得所有權或處分權,導致不能交付出賣標的物,轉移所有權的,買受人可依法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買受人此項權利必須建立在買賣合同有效的基礎上才符合法理)。
第一百三十二條 出賣的標的物,應當屬於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
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或者限制轉讓的標的物,依照其規定。
【釋義】本條是關於買賣合同標的物的規定。
標的是指法律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包括交付財產、提供勞務、完成工作等。有時指物,在買賣合中買或者賣的某物就是標的,在這種情況下,標的就可以稱為標的物。買賣合同的標的物附著所有權,所以標的物的買賣即是所有權買賣。
買賣合同的標的物應當是出賣人所有或者有權處分的物。一般情況下,出賣人於出賣時即為標的物的所有人,但在買賣合同成立時出賣人也可能尚未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實際上這樣的事例是大量的,例如現實生活中的連環買賣,即一方是前一合同的買受人,又是後一合同的出賣人,該方在訂立後一買賣合同時,可能還未成為標的物的所有人。但無論如何,出賣人在交付時標的物應當屬於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否則,適用有關無權處分的規定。合同法在總則中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3.3條也規定,合同訂立時一方當事人無權處置與該合同相關聯之財產的事實本身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在合同訂立後未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也未取得處分權時如何保護善意第三人則是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指,在這種情況下,購買了標的物的善意第三人能否合法地保有標的物的所有權。有的學者認為,出賣人對買賣標的無權處分,卻在交易市場出賣他人的物,善意第三人是應當受保護的,其原理是為保障交易安全。買賣人在交易市場購物,無需調查該物的所有權。只有該物屬於追贓物,物的所有權人方有權可請求買受人返還,但也應向買受人支付買受人買受該物的價款。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胡康生)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soMESL23N-f0KmfbrzUY4w 提取碼: fgqa

書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

作者:胡康生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05

頁數:19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釋義叢書》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編輯的一套系列叢書。該套叢書由一系列法律釋義組成。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和部分參與立法的同志編著。該叢書堅持以准確地反映立法宗旨和法律條款內容為最基本要求,在每部法律釋義中努力做到觀點的權威性和內容解釋的准確性。

本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釋義叢書》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為了配合合同法的宣傳和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特撰寫了本書。本書力求詳盡、通俗地逐條闡釋合同法的內容,同時又努力做到觀點的權威性和內容解釋的准確性。是你學習合同法的優秀參考書。

㈤ 新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司法解釋

關於第八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釋義》指出:關於「逾期不專支付的,責令用人單屬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的規定,從性質上說屬於一種類似加處罰款的執行罰措施,對於用人單位逾期不向勞動者支付應當支付的費用的,通過加收一定數額賠償金的手段,促使用人單位履行支付義務,以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責令用人單位加付賠償金的前提,是用人單位沒有按照勞動行政部門規定的履行期限履行其向勞動者支付相關費用的法定義務。

從《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的字面意思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該條款主要解決的是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不支付加班費以及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未支付經濟補償的問題,這就涉及到勞動報酬(工資、加班費、假日報酬和有酬缺勤報酬)和離職金(經濟補償金)的問題。大多數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對其實行《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列舉的任意一種侵權行為時,首先想到的是到勞動行政部門投訴。

㈥ 關於合同法第231條的釋義,我這種情況法律是否會給予支持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一條,因不可歸責於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版損權、滅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因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因此,承租人在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的情況下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同時請求出租人返還租金、賠償損失和承擔違約責任。但這不是無條件解除,承租人需要對租賃物毀損的事實以及租賃物毀損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進行舉證。如果承租人完成了該舉證責任,則勝訴的可能性較大。

㈦ 合同法司法解釋61條的內容

你好,請復問你問的是對合同法第制61條的司法解釋嗎?如果是的話,希望以下答案可以幫到你。
第六十一條
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釋義】本條規定了當事人就合同中質量等內容的補充確定。

合同的標的、數量是合同的必備條款,需由當事人明確約定。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合同內容無法確定,合同不成立。

當事人約定了合同的標的、數量,不影響合同成立。對質量、價款、履行地點、履行方式、履行期限、履行費用未做出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當事人可以協議補充確定。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可以通過合同的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㈧ 關於勞動合同法的第八十三條是賠償工資差額還是賠償滿月工資

這條是來關於試用期約源定違反《勞動合同法》第19條規定,並且已經實際履行後,超出的試用期要按試用期滿後的月工資標准進行賠償的規定。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試用期多出了規定試用期兩個月,則這兩個月的時間,用人單位不僅要支付你試用期工資,還要賠償兩個月試用期滿後的工資。

如果你還沒有看明白,請搜索「解讀勞動合同法第83條」或「勞動合同法第83條釋義」。

㈨ 合同法第159條的理解與適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數額支付價款。對價款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第二項的規定。
《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
交易習慣確定。
《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
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
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個人認為,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條是對買賣合同支付價款的規定。主要針對了兩種情形,一種是價款約定明確的,買受人就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給付義務,支付價款。一種是價款約定不明確的,分為兩種處理方式:首先由當事人各方就價款進行協商,達成補充協議,買受人按照補充協議的約定支付價款;如果不能達成補充協議,則要按照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買受人應當支付的價款。其次,如果按照第1條的方式依然無法確定價款的具體數額,那麼還可以按照62條第二項的規定確定買受人的給付義務「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㈩ 合同法第十九條中 受要約人有理由相信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中的「有理由」具體指什麼

第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釋義】本條是對要約不得撤銷的規定。

本條規定了不可撤銷的兩個例外,一是要約中有不可撤銷的表示,二是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不可撤銷並依其信賴行事。本條的規定與《國際商事通則》第2.4條第2款的規定是一致的,該款中規定:「在下列情況下,要約不得撤銷:(a)要約寫明承諾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明要約是不可撤銷的;或(b)受要約人有理由信賴該項要約是不可撤銷的,而且受要約人已依賴該要約行事。」通則對此款作了解釋,說明如下,可作為參考:

1,要約中不可撤銷的表示

不可撤銷的意思表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作出,最直接和最清楚的方式是由要約人在要約中作一個有效的聲明,如「這是一個確定的要約」、「我們堅持我們的要約直到收到貴方的回復」等。另外,還可以從要約人的其他表示或者行為推斷出來。對於要約中規定的承諾期限,通則認為,如果當事人所在的法系確定,規定了承諾期限的要約為不可撤銷的要約,則可以推斷該要約為不可撤銷。如果當事人所在的法系確定,規定承諾期限不足以顯示要約的不可撤銷性,則可以推斷該要約並不是不可撤銷的。通則並舉了兩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第一個例子是,一家旅行社在其發送的小冊子中通知遊客將組織新年度假旅遊,並敦促遊客在通知後3天內預訂,否則過期將可能沒有多少剩餘名額。這個聲明本身不表示在這3天內該要約不可撤銷。第二個例子是,乙准備建樓,向甲發出要約,其中聲明:「9月1日後價格和其他條件將失效」。如果甲與乙屬於同一法系,如果該法系認為其聲明表明了要約的不可撤銷,則要約不可撤銷;如果該法系認為其聲明並不能表明要約不可撤銷,則要約並不是不可以撤銷。

但是,合同法本條第(一)項的規定並不能作出通則那樣的解釋。按照本項的規定,要約中規定了承諾期限,則該要約就是不可撤銷的。通則要適用於不同法系的不同國家,必須那樣解釋。

2.有理由認為要約不可撤銷並依其信賴行事

這種情況適用誠實信用和公平交易的原則,受要約人的信賴可源於要約人的行為,比如受要約人對要約人有所了解,或者以前在商業上就有來往等,因此相信要約人的要約不可撤銷。受要約人的信賴也可源於要約本身的性質,如對某一項要約的承諾需要受要約人進行廣泛的、費用昂貴的調查,或者某一要約的發出意在允許受要約人繼續向第三方發出要約。受要約人基於對要約不可撤銷的信賴所做的行為,可以包括為生產所做的准備、購買或者租用材料或者設備、負擔費用等等。只要這些行為在有關的貿易中可被視為是正常的,或者應是要約人所預見或者知悉的行為。通則也舉了兩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第一個例子是,甲是古董商,要求乙在3個月內修復10幅畫,價格不超過一個具體金額。乙告知甲,為了決定是否承諾,有必要先對一幅畫進行修復,然後才能在5天內明確答復。甲同意。基於對甲的要約的信賴,乙開始工作,甲在5天內不得撤銷要約。第二個例子是,為合作參與一個項目的投標,乙向甲發出要約,在要約期限屆滿前,甲已投標,但乙通知甲,聲稱不願意再遵守要約。因為甲在投標時信賴了乙的要約,因此該要約在期限屆滿前是不可撤銷的。

熱點內容
全球化視野下的企業社會責任法律研究 發布:2025-08-20 22:11:33 瀏覽:363
招投標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0 22:11:13 瀏覽:650
解讀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 發布:2025-08-20 22:08:23 瀏覽:99
法院申請欠薪 發布:2025-08-20 22:08:19 瀏覽:719
在經濟法行為中當事人用語言 發布:2025-08-20 22:05:17 瀏覽:491
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一批指導性案例 發布:2025-08-20 21:42:45 瀏覽:26
蘭州自考合同法真題下載 發布:2025-08-20 21:35:16 瀏覽:132
下列選項中不屬於經濟法實質 發布:2025-08-20 21:33:21 瀏覽:76
商主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0 21:26:29 瀏覽:585
山東青州法院 發布:2025-08-20 21:02:36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