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各國修改婚姻法

各國修改婚姻法

發布時間: 2022-01-12 03:18:04

『壹』 80年婚姻法實施到現在經過幾次修改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專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屬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後來的版本都是在此婚姻法的基礎上微調,先後出來三個司法解釋,
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2次會議通過婚姻法解釋一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了婚姻法解釋二
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釋三。

『貳』 1980年婚姻法修改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8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五屆第9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1980年9月10日通過了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現予公布,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委員長 葉劍英
1980年9月10日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結 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四章 離 婚
第五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法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
第二條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計劃生育。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第二章 結 婚
第四條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五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麻風病未經治癒或患其他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七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
第八條 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也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九條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條 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第十一條 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二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十三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四條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十五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十六條 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
第十七條 父母有管教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賠償經濟損失的義務。
第十八條 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十九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應負擔子女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條 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一條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二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二十三條 有負擔能力的兄、姊,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撫養的義務。

第四章 離 婚
第二十四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應即發給離婚證。
第二十五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第二十六條 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
第二十七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和分娩後一年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二十八條 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應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復婚登記。婚姻登記機關應予以登記。
第二十九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方或母方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條 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一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女方和子女權益的原則判決。
第三十二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以共同財產償還。如該項財產不足清償時,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男女一方單獨所負債務,由本人償還。
第三十三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給予適當的經濟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法者,得分別情況,依法予以行政處分或法律制裁。
第三十五條 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和遺產繼承等判決或裁定的,人民法院得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第三十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可以依據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某些變通的或補充的規定。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規定,須報請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自治區制定的規定,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備案。
第三十七條 本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叄』 國外各國家婚姻法對夫妻房產的規定要有明確的源引出處,謝謝

你不可能等到答案

『肆』 相比中國大陸,各國「婚姻法」有哪些各異的規定

我國婚姻家庭制度區際法律沖突的法律適用

(一)結婚的法律適用

婚姻關系的締結及其有效成立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國際私法上,對結婚的實質要件,一般主張適用婚姻舉行地法,或適用當事人本國法,或適用當事人住所地法或兼而有之地採用上述各種連點而依不同情況予以適用的混合制。①由於香港受英美法系的影響很深,在婚姻成立的實質要件上香港採取的是當事人住所地法。

在結婚的形式要件上,香港實行結婚注冊制和結婚儀式制相結合的方式。香港關於婚姻成立形式要件的法律適用,採用婚姻締結地法即凡在香港結婚不論當事人是否是香港居民都應適用香港法律規定。我國有關涉外婚姻締結問題的規定,在立法上相當簡單,那就是《民法通則》第147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外國人結婚,適用婚姻締結地法律。」從字面上來說,僅可作如下解釋:第一,它只規定了涉外婚姻的一種即中國公民與外國人之間的結婚,至於中國公民之間在國外結婚或外國人、無國籍人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在中國結婚則並非該條款所調整的范圍。第二,它既指中國公民和外國人之間在中國境內的結婚,也指他們在中國境外的結婚。第三,該一條款實際上屬於雙邊沖突規范,「婚姻締結地」既包括結婚的實質要件,也包括結婚的形式要件。②但這條規定,並不完全符合我國的實際,不能絕對地把它作為處理所有涉外結婚法律適用的普遍規則。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長期的司未能實踐中,對涉外婚姻的法律適用;有一系列相關批復和文件。③這些文件和批復的主要法律精神是:⑴中國公民與外國人在中國結婚必須符合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實質要件;⑵雙方都是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結婚也允許雙方到我國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登記;其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仍適用我國婚姻法。如果外國人具有同一國籍,則允許他們辦理領事婚姻,適用外國法,但同時也要求他們遵守我國婚姻法的原則。⑶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結婚,其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適用締結地法,但不得違反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否則,該婚姻關系不為我國承認。⑷中國公民之間在中國境外結婚的按1983年11月28日外交部、最高法院等單位聯合發布的規定,依婚姻締結地法。④由於《民法通則》第147條未能完整而精確地概括我國的司法實踐,與國際上通行的作法也不一致,表現在立法問題上的具體問題是:對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沒有作不同規定。因香港的《婚姻條例》和大陸的《婚姻法》對婚姻的實質要件的規定不盡相同,最明顯的就是對法定婚齡的規定,香港的《婚姻條例》規定,16歲以上的男女即可結婚;而大陸的《婚姻法》則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因此,香港居民在16歲時根據香港法律規定結婚,大陸法院應承認其婚姻有效。但對於16歲的香港居民與大陸已達到婚齡的中國籍公民結婚(在大陸),是否有效?這時應適用大陸法還是香港法?筆者認為,只要雙方當事人符合各自屬人法規定的結婚條件,就應認定其有效,而不應過於考慮他們的屬人法是否存在抵觸。對香港居民適用香港法,對大陸公民適用大陸法規定的條件,從而認定其有效。

因此,在處理大陸中國公民與香港居民之間的結婚問題,要分別考慮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的准據法。世界各國對結婚的實質要件規定得比較嚴,而對形式要件則規定得比較寬。考慮到大陸與香港的法律沖突畢竟是一國之內的區際沖突,所以對於大陸公民與香港居民之間的結婚,其實質要件應適用以婚姻締結為主,輔以當事人屬人法即住所地法;而對形式要件應適當放寬要求,只要符合婚姻締結地法就視為有效。關於結婚的法律適用,司法實踐中還有幾個問題需要特別指出。

第一是關於「同居」的法律地位問題。對同居者的法律地位的確認,各國的態度大不一樣。如在美國,同居者視為「推定配偶」與合法配偶的地位一樣受到保護。英國1975年的《家庭與扶養法例》中規定的「受扶人」就包括同居者在內。《婚姻法》修改之前,我國大陸對同居者則在不同時期內區別對待,分為事實婚姻和非法同居兩種情況,這在最高法院1989年11月21日《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以及1994年4月4日《關於適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通知》中有詳盡的規定。《婚姻法》修改後,「同居」有二種含義。一種含義是指有配偶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這在最高法院法釋(2001)30號「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條有明確的界定,這種意義的「同居」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包二奶、第三者插足、通姦、姘居等等破壞一夫一妻的行為,此行為被修改後的婚姻法所禁止,也是准予當事人離婚和離婚訴訟中無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的法定事由之一。(分別見婚姻法第3條、第32條、第46條)。第二種含義是指未按婚姻法第8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對這種「同居」而產生的糾紛,最高法院在法釋(2001)30號中的第5條、第6條作了明確規定,即按具體情況分事實婚姻或解除同居關系處理。所以我國對「同居」採取的是區別對待的原則,由此而產生的糾紛人民法院可按上述最高法院的有關規定辦理。

在香港,「同居」被認為是沒有婚姻關系的男女,基於雙方的合意發生的事實同居生活的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契約。也就是說,「同居」在香港得到了認同。按香港法律,同居者不承擔對方贍養或提供住所責任,同居者之間互不享有繼承權,但法律允許女同居者申請照料所生子女的生活。所以對於同居問題,應分別適用雙方當事人的屬人法,採取寬容的態度認可,這與大陸與香港的實際情況較符合。

第二是關於無效婚姻的問題。根據香港的法律,無效婚姻是指違反結婚的實質要件或形式要件的不合法婚姻。在香港無效婚姻的原因總括起來大約有如下幾種:⑴缺乏當事人的合意;⑵違反禁止近親結婚的規定;⑶不具備結婚的法定方式;⑷重婚;⑸未達到法定婚齡等。這種婚姻從一開始就是無效的。我國《婚姻法》在1980年頒布時,對無效婚姻沒有作明文規定,但在實踐中也常常遇到此類問題。主要是婚姻違背當事人意願或未達到法定婚齡或有諸如重婚、當事人為禁婚親,當事人犯有禁止結婚的疾病等違背禁止結婚之規定的情況。這些情況的出現,常常成為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2001年4月28日全國人大修改《婚姻法》時,考慮到實踐中出現的具體情況,從避免和減少違法婚姻的發生,維護婚姻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出發,規定上述違反結婚實質要件的情形,均為無效婚姻的法定原因。

對於含有涉外因素的婚姻是否有效的問題,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88條規定:「我國法院受理的涉外離婚案件……認定其婚姻是否效,適用婚姻締結地法」。

(二)離婚問題的法律適用

離婚是夫妻雙方依照法律規定解除婚姻關系的行為。和結婚一樣,由於歷史傳統和風俗習慣及法律規定的不同,各國的離婚制度差別很大,特別是有關離婚理由,離婚方式的規定有很多不同,因此關於離婚方面的法律沖突是很常見的。同時,離婚也必然涉及到離婚的程序,案件的管轄權和法律適用等諸多問題。大陸和香港的離婚法律沖突問題也是如此。

按香港的《婚姻訴訟條例》的規定,香港實行訴訟離婚制,一切離婚都必須經過法院的審理,而離婚的唯一理由是「婚姻已破裂到無可挽回的程度。」而大陸按《婚姻法》的規定:離婚有行政程序和訴訟程序兩種,離婚的理由是感情確已破裂。

國際私法上,對離婚的管轄,往往採用住所地標准和國籍標准,適用的法律也是法院地法或屬人法等。

根據《婚姻訴訟條例》的規定,香港法院對夫妻雙方或一方居住在香港、或結婚儀在香港舉行並且結婚已滿三年的,均有管轄權且適用法院地法。具體的范圍是:⑴婚姻任何一方提了離婚時,必須是在香港定居的;⑵女方提出離婚的,申請離婚時必須居住在香港,並已定居三年;⑶妻子被丈夫遺棄或丈夫被香港當局遞解出境;但丈夫在遺棄妻子前或遞解出境前定居在香港的;⑷提出離婚申請時,當事人雙方均居住在香港或被告居住在香港的;⑸結婚儀式在香港舉行的。⑤

大陸對於離婚案件的管轄多採取地域管轄的原則,凡婚姻締結地或被告住所地(包括最後居住地)在大陸的,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對於離婚的法律適用,依我國《民法通則》第147條規定:「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的規定,適用我國婚姻法和其他有關法律。

如果同一案件,大陸和香港都有管轄權的,一方在大陸起訴,一方在香港起訴,則由最先受理案件的法院行使管轄權。若雙方當事人依法協議選擇大陸(香港)管轄法院的,香港(大陸)應承認該法院有管轄權。因此,對離婚案件的管轄,應由當事人一方住所地法院管轄並適用法院地位。如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的,可由大陸法院與香港法院平等協商妥善解決。

離婚問題的法律適用,還涉及到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離婚的法律效力問題。離婚,意味著婚姻關系的解體,不僅涉及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的消滅,還涉及到子女撫養責任的分擔,共同財產的分割,共同債務的消償以及法定的救助義務等。離婚的效力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離婚判決的生效時間,離婚判決在身份方面的效力,離婚判決在子女教養、監護及夫妻間撫養的效力等問題。

關於離婚判決的生效時間問題,大陸法院受理的離婚案件,其判決的生效時間應按民訴法的規定由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或上訴期限屆滿當事人未提起上訴的一審判決即為生效判決。至於外國法院離婚判決中的中國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承認該外國法院離婚判決的效力問題,最高法院於1990年8月28日曾作法民復(1990)12號批復:中國當事人一方持外國法院作出的離婚判決,向人民法院申請承認其拘束力的,由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經審查,如該外國法院判決不違反我國法律的基本准則或我國國家、社會利益的,裁定承認其拘束力;否則,裁定駁回申請。裁定一審終審,不得上訴,裁定生效的時間,即為判決生效時間。這一規定,是我國公共秩序保留條款適用的一種具體體現,顯然適用於大陸對香港法院離婚判決的效力確認。根據《婚姻訴訟條例》香港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實行兩級終審。香港區域法院行使初審裁判權、高等法院則行使終審裁判權。法院在處理案件時,採用雙次復合判決的程序。一個離婚案件須經兩次判決。第一次判決為臨時判決,不發生法律效力。三個月後,法院作出最後判決,這就是正式判決,正式判決既可以改判臨時判決,也可以與臨時判決相同。當事人對正式判決不服,可以向高等法院上訴。對離婚判決的生效時間問題,要以法院地法為准據法。

關於離婚判決在身份方面的效力,離婚判決在子女教養、監護及夫妻間撫養的效力問題上,筆者認為,也應以法院地法為准。至於離婚程序方面的規定,凡在大陸離婚的,依大陸法規定,凡在香港離婚的,依香港法規定。

(三)夫妻關系的法律適用

夫妻關系就是夫妻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包括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兩方面。夫妻關系屬於婚姻效力的范疇,同時也是離婚後果所必須涉及的問題。所以,有關夫妻關系的法律適用,也是大陸與香港婚姻家庭制度區際法律沖突應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夫妻人身關系包括姓名權、住所決定權、從事職業和社會活動權,同居之義務、扶助義務、貞操義務等內容。⑥有關涉外夫妻人身關系方面的法律適用,在我國大陸,除了《民法通則》第148條規定的「扶養適用於與被扶養人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及最高法院關於此條的司法解釋外,法律均沒有明文規定。但這條規定所說的與被撫養人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既可以是被扶養人的本國法或住所地法,也可以是撫養人的本國法或住所地法,還可以是法院地法。總之,是要選擇對被撫養人最為有利的法律作為准據法。所以,對於涉港案件的夫妻人身關系的其他方面的法律適用,可參照此執行。

夫妻之間的財產關系是指在財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主要包括結婚對雙方當事人的婚前財產發生什麼效力,婚姻存續期間所獲財產的歸屬以及相關債權債務關系。國際私法上,解決夫妻財產關系的法律沖突時,最先考慮的是夫妻財產制是否允許當事人意識自治和對動產、不動產是統一適用一種准據法還是分別適用不同的准據法,以及當事人的屬人法原則。

在我國大陸,沒有解決涉外因素的夫妻財產關系的沖突規范。1980年《婚姻法》第13條規定的「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只在立法上確立了我國夫妻財產關系的制度主要是夫妻共同所有制,同時也承認了婚姻當事人的意識自治。夫妻財產的共有制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雙方有共同分割財產的權利。但這種規定比較原則、抽象,在實踐中不易操作。從2001年4月修改的婚姻法第17條至第19條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夫妻財產制採用雙軌制,即法定財產制和約定財產制兩種兼合有之。但從兩者的關系來看,我國目前確定的是以法定財產制為主,約定財產制為輔的夫妻財產制。婚姻當事人之間未訂立關於財產的約定或者其約定不明確,或者其約定無效時,適用法定夫妻財產制。這說明夫妻間關於財產問題的約定,其法律效力高於法定夫妻財產制。

在香港,按《婚姻條例》的規定夫妻之間實行分別財產制,財產在誰名下,誰就是財產的所有人。夫妻雙方婚前和婚後所得財產歸各自所有,並單獨行使管理權、收益權和處分權,但也不排斥妻以契約形式將其財產的管理權交給丈夫或雙方擁有一部分共同財產。如夫妻雙方對財產所有權爭議時,當事人須提供證據,證明其為財產的所有人。

所以,凡涉及到夫妻財產關系方面的糾紛,若當事人有約定的,只要這種約定不違背婚姻締結地法律,則按當事人約定。沒有約定的,不動產按不動產所在地法,動產按財產所有人的住所地法。目前,世界多數國家在解決這一沖突時,對夫妻關系不分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而適用同一沖突原則,以便於法院及時處理涉外夫妻關系的糾紛。據此,在司法實踐中,對夫妻財產關系的法律適用,可按夫妻人身關系的法律適用原則,按與夫妻關系有最密切關系的法律。

(四)父母子女關系的法律適用

父母子女關系,又稱親子關系,父為父母,子為子女,是基於子女出生或收養的事實而形成的一種關系。由於父母子女關系的成立有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和收養等三種方式,於是便產生了三種不同的准據法。

1、婚生子女關系的法律適用。

我國大陸沒有確定婚生地位的准據法,只在《婚姻法》中認為在合法有效的婚姻中出生或受胎的即為婚生子女,即子女是否婚生完全取決於父母的婚姻效力。香港主要是以子女出生時父的住所地法為決定其是否婚生的准據法。國際私法上,解決子女婚生問題的立法,已趨向於選擇旨在保護子女利益的准據法。因此,筆者認為,在審理涉港的有關婚生地位問題的法律適用方面,應順應這種潮流,適用更有利地子女系婚生的法律。

2、非婚生子女准正的法律適用。

非婚生子女是指非婚姻關系以及無效婚姻受胎所生子女。國際私法上,把非婚生子女因父母結婚或認領而取得婚生子女的資格的制度叫准正。准正的方式有三種,一是因父母事後婚姻而為的准正;二是以國家行為方式而為的准正(這種辦法在父母一方死亡或由於其他原因使結婚成為不可能時,有助於解決非婚生子女的准正問題);三是生父對非婚生子女的認領。香港對非婚生子女的准正,一般採用父母婚姻締結地法或者屬人法來解決。我國大陸沒有準正的立法規定,更沒有分別規定各種准正方式的准據法。但根據司法部公證律師司1988年9月19日《關於確認和認領非婚生子女函》和司法部公證司1989年6月23日《關於辦理認領親子公證的復函》的精神來分析,我國對非婚生子女的准正是本著保護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的原則,適用被認領人住所地法或認領人住所地法。司法實踐中,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更有利於非婚生子女准正的法律」,以此保護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權益。

3、收養關系的法律適用。

收養是通過法律程序在收養人和他人子女(被收養人)之間創設父母子女關系的一種制度。國際私法上的收養關系的法律適用,就其形式要件而言,大多數國家主張適用收養成立地法,而對收養的實質要件,一般適用法院地法、收養人的屬人法、收養人和被收養人的各自本國法、被收養人的本國法。

香港的法律對收養關系成立的實質要件規定適用法院地法。依照我國大陸的《收養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規定及司法部、民政部於1993年11月10日聯合發布的《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實施辦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外國人在華收養子女,應當符合收養法的條件,並不得違背收養人經常居住地國的法律」來看,我國大陸對涉外收養關系的法律適用,實質上是要求重疊適用收養人和被收養人各自的屬人法。

因此,對於涉港的收養案件,對收養的實質要件應適用收養人和被收養人的各自的屬人法,對收養的形式要件應適用收養行為地法。

綜上,我國婚姻家庭制度的區際法律沖突,是我國國際私法研究中的一個新的課題,更成為民法學研究的重心,其中的法律適用問題存在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解決這些區際法律沖突,也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但對具體問題的具體操作,應著重我國的實際,參考國際私法的規范,以妥善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伍』 婚姻法被修改了幾次都修改了哪裡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婚姻內法,也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容。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的第二部《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之後陸續出台的三個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自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陸』 世界各國對婚姻法的名稱規定很不統一,歸納起來大約有幾種

我國婚姻家庭制度區際法律沖突的法律適用

(一)結婚的法律適用

婚姻關系的締結及其有效成立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國際私法上,對結婚的實質要件,一般主張適用婚姻舉行地法,或適用當事人本國法,或適用當事人住所地法或兼而有之地採用上述各種連點而依不同情況予以適用的混合制
①由於香港受英美法系的影響很深,在婚姻成立的實質要件上香港採取的是當事人住所地法。

在結婚的形式要件上,香港實行結婚注冊制和結婚儀式制相結合的方式。香港關於婚姻成立形式要件的法律適用,採用婚姻締結地法即凡在香港結婚不論當事人是否是香港居民都應適用香港法律規定。我國有關涉外婚姻締結問題的規定,在立法上相當簡單,那就是《民法通則》第147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外國人結婚,適用婚姻締結地法律。」從字面上來說,僅可作如下解釋:第一,它只規定了涉外婚姻的一種即中國公民與外國人之間的結婚,至於中國公民之間在國外結婚或外國人、無國籍人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在中國結婚則並非該條款所調整的范圍。第二,它既指中國公民和外國人之間在中國境內的結婚,也指他們在中國境外的結婚。第三,該一條款實際上屬於雙邊沖突規范,「婚姻締結地」既包括結婚的實質要件,也包括結婚的形式要件
②但這條規定,並不完全符合我國的實際,不能絕對地把它作為處理所有涉外結婚法律適用的普遍規則。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長期的司未能實踐中,對涉外婚姻的法律適用;有一系列相關批復和文件
③這些文件和批復的主要法律精神是:
⑴中國公民與外國人在中國結婚必須符合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實質要件
⑵雙方都是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結婚也允許雙方到我國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登記;其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仍適用我國婚姻法。如果外國人具有同一國籍,則允許他們辦理領事婚姻,適用外國法,但同時也要求他們遵守我國婚姻法的原則
⑶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結婚,其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適用締結地法,但不得違反我國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否則,該婚姻關系不為我國承認
⑷中國公民之間在中國境外結婚的按1983年11月28日外交部、最高法院等單位聯合發布的規定,依婚姻締結地法。④由於《民法通則》第147條未能完整而精確地概括我國的司法實踐,與國際上通行的作法也不一致,表現在立法問題上的具體問題是:對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沒有作不同規定。因香港的《婚姻條例》和大陸的《婚姻法》對婚姻的實質要件的規定不盡相同,最明顯的就是對法定婚齡的規定,香港的《婚姻條例》規定,16歲以上的男女即可結婚;而大陸的《婚姻法》則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因此,香港居民在16歲時根據香港法律規定結婚,大陸法院應承認其婚姻有效。但對於16歲的香港居民與大陸已達到婚齡的中國籍公民結婚(在大陸),是否有效?這時應適用大陸法還是香港法?筆者認為,只要雙方當事人符合各自屬人法規定的結婚條件,就應認定其有效,而不應過於考慮他們的屬人法是否存在抵觸。對香港居民適用香港法,對大陸公民適用大陸法規定的條件,從而認定其有效。

因此,在處理大陸中國公民與香港居民之間的結婚問題,要分別考慮結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的准據法。世界各國對結婚的實質要件規定得比較嚴,而對形式要件則規定得比較寬。考慮到大陸與香港的法律沖突畢竟是一國之內的區際沖突,所以對於大陸公民與香港居民之間的結婚,其實質要件應適用以婚姻締結為主,輔以當事人屬人法即住所地法;而對形式要件應適當放寬要求,只要符合婚姻締結地法就視為有效。關於結婚的法律適用,司法實踐中還有幾個問題需要特別指出。

第一是關於「同居」的法律地位問題。對同居者的法律地位的確認,各國的態度大不一樣。如在美國,同居者視為「推定配偶」與合法配偶的地位一樣受到保護。英國1975年的《家庭與扶養法例》中規定的「受扶人」就包括同居者在內。《婚姻法》修改之前,我國大陸對同居者則在不同時期內區別對待,分為事實婚姻和非法同居兩種情況,這在最高法院1989年11月21日《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以及1994年4月4日《關於適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通知》中有詳盡的規定。《婚姻法》修改後,「同居」有二種含義。一種含義是指有配偶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這在最高法院法釋(2001)30號「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條有明確的界定,這種意義的「同居」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包二奶、第三者插足、通姦、姘居等等破壞一夫一妻的行為,此行為被修改後的婚姻法所禁止,也是准予當事人離婚和離婚訴訟中無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的法定事由之一。(分別見婚姻法第3條、第32條、第46條)
第二種含義是指未按婚姻法第8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

『柒』 建國以來我國對婚姻法有個幾次修改

1 新中國共頒布過兩部婚姻法。即1950年婚姻法和1980年婚姻法。

2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華內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是新中容國頒布的第一部婚姻法,也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

3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的第二部《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1950年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4 人們常說的新婚姻法應該是指經2001年4月28日修改公布實施的80年婚姻法,以及之後陸續出台的三個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自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捌』 請問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對1980年《婚姻法》有哪些修改和完善

2001年4月28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回國婚姻法)的決定答》。修正後的〈婚姻法〉對原法的補充和修改,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 1、關於總則:增設了「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在新增的第四條中,規定了婚姻雙方和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 2、關於結婚制度:增設了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規定。 3、關於家庭關系:在夫妻財產制上,一是改進了原有的法定夫妻財產制,分別列舉了法定夫妻財產制中雙方共有財產和一方個人財產的種類和范圍。二是規范了夫妻財產約定,包括約定的內容、形式和效力等。4、關於離婚制度:對離婚的法定理由增設了若干列舉性、例示性的規定。 5、關於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對違反婚姻家庭法行為的受害人,規定了各種必要的救助措施。

『玖』 世界各國婚姻法對婚外戀中第三者的責任承擔所做的規定

阿富汗:如果女方提出離婚,那麼她再嫁人時,她的再婚丈夫要付給前夫兩倍當年婚禮費用;如果是男方提出離婚,女方重新嫁人時,新郎丈夫則要和數償還前夫與妻子當年的婚禮費用。 (真貴。⊙⊙) 英國:夫妻雙方只有一方可以提出離婚,如果雙方都提出離婚,則不準離婚。 (這..什麼跟什麼?!!) 黎巴...嫩:在傳統的家庭中,女人出門前先要徵得丈夫的同意。 如果有朝一日不想要妻子,待妻子出門前徵求他的意見時,他只需說「快去,別回家了」,便由此宣告離婚。 (可不可以也這樣對丈夫說?) 多哥:男女雙方感情破裂,便到當地部門申請,並各自請管理人員將頭發剃去一半,將剃下來的頭發互相交換。 (幹嘛?拿去做法?⊙⊙) 薩爾瓦多:夫妻感情一互破裂,可到當地管理處申請登記,然後購買一頭牛,宰殺後請雙方親戚朋友前來聚餐一頓。餐畢,夫妻雙方面面相視,各自用手打對方十記耳光,美其名曰:記住最後的痛苦,這樣就宣布離了婚。 (好可憐的牛啊....... ) 厄瓜多:夫妻反目離婚,皆要絕食三天。到第四天早晨,到該地一位年長者處接受「檢驗」是否真的有氣無力,如果真的,分手也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這位年長者會下令:永遠不準離。

『拾』 中國婚姻法的起草和修改參考了哪國的婚姻法

我國清朝末年的法制改革,使傳統中華法系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幾千年來「諸法合體,以刑為主」的法典編纂形式被打破,代之以獨立的部門法編纂形式和體制。在民事立法方面,選擇、移植了大陸法系的德國法模式。德國民法由總則、物權、債權、親屬、繼承五編組成,1911年起草完成的中國近代第一部民法《大清民律草案》專設親屬一編
新中國成立後,宣布廢除舊法統。在親屬立法方面,基於革命根據地時期形成的立法傳統,和受前蘇聯立法體例的影響,將調整人類自身生產和再生產領域內平等主體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親屬法從民法中分離出來,作為了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在立法指導思想和理論上,均認為計劃經濟體制下家庭已喪失其經濟職能,與社會經濟生活無關,婚姻家庭關系不是商品關系,不能劃歸民法的調整范疇,從而將作為民法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的親屬法人為地從民法范疇中割裂開來,並改稱婚姻法。1950年和1980年婚姻法,都是在這種理論和立法思想指導下,作為獨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形式存在的。
從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開始,到90年代末,我國婚姻家庭立法在制度構建和立法技術方面有了較大突破。
1989年和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後發布了四個司法解釋。1989年11月公布實施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14種情形。1989年《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對事實婚姻關系和非法同居關系作了明確界定。規定經查確屬非法同居關系的,法院應一律判決予以解除。1993年11月《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擴大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外延,包括了繼承、受贈的財產,由知識產權取得的經濟利益,承包、租賃等收益。意見還對夫妻住房及其他財產分割等內容作了具體規定。針對子女撫養權問題,1993年11月《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就離婚時子女的撫養問題,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作了具體規定。

1996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實施了關於審理離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問題的解答,對夫妻雙方承租公房的處理原則、夫妻雙方共同出資而取得「部分產權」的房屋處理等問題了規定。使法院對處理離婚案件中夫妻承租公房的分割,有了法律依據。

這些司法解釋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婚姻法的不足與漏洞,使法律規范更具有可操作性,解決了長期困擾人民法院的如何正確適用法律的難題,也為現行婚姻法修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熱點內容
拍賣公司拍賣結果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0 20:33:34 瀏覽:719
彭水司法所 發布:2025-08-20 20:17:19 瀏覽:622
寧波司法招聘 發布:2025-08-20 20:16:22 瀏覽:467
疫情期間體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0 20:06:23 瀏覽:343
新刑事訴訟法2018律師會見 發布:2025-08-20 20:02:07 瀏覽:206
學生的保證書家長簽字後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0 19:50:52 瀏覽:768
2017勞動合同法規定 發布:2025-08-20 19:46:12 瀏覽:372
徼道德經 發布:2025-08-20 19:46:10 瀏覽:11
公司法214 發布:2025-08-20 19:46:06 瀏覽:714
重慶大學法官培訓 發布:2025-08-20 19:44:21 瀏覽: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