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為什麼有承諾
㈠ 為什麼合同法中規定"要約中規定了承諾期限不得撤消"
因為要約是締約合同的意思表示,在承諾期限內撤消合同可能對承諾者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
㈡ 合同法中要約和承諾的區別
合同法中要約與承諾的聯系和區別是: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承諾必須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條
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四百七十四條
要約生效的時間適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
第四百七十九條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四百八十四條
以通知方式作出的承諾,生效的時間適用本法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㈢ 關於《合同法》的承諾
這到題目答案肯抄定是D,解答如下: A 答案不構成承諾,因為並非是受要約人向要約人作出。 B 未在要約規定的期限內作出答復,視為拒絕承諾。 C 此廣告為要約邀請。理由:按照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廣告一般為要約邀請,內容明確並明確表示受約束的非人身性質的廣告視為要要約。此題干中的的廣告明顯為要約邀請,一者,並沒有明確簽約的表示。二者,內容並不具體。連標的,價款等基本的條款都沒有。 D 此為要約,因為內容明確具體,且明確的表明了受約束。所以選項為D 參考法條: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
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希望你幫到你,不足之處,還望不吝賜教)
㈣ 合同法里要約與承諾要怎麼理解
要約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訂立合同的條件。希望對方能完全接受此條回件的意思表示。答發出要約的一方稱為要約人,受領要約的一方稱為受要約人。
答案補充
要約的條件:a.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所謂「具體」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如果沒有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受要約人難以做出承諾,即使做出了承諾,也會因為雙方的這種合意不具備合同的的主要條款而使合同不能成立。所謂「確定」,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否則無法承諾。b.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表明一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的拘束。
答案補充
承諾為當事人一方對他方提出的要約表示完全同意。同意要約的一方稱要約受領人,或受要約人。受要約人對要約表示承諾,其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約人就要承擔履行合同的義務。對要約內容的擴張、限制或變更的承諾,一般可視為拒絕要約而為新的要約,對方承諾新要約,合同即成立。
㈤ 合同法中承諾的定義是什麼
您好,所謂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以締結合同的意思表示。
根據《合同法》
第二十一條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二十二條 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第二十三條 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的,承諾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到達:
(一)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承諾,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二)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限內到達。
二、承諾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作為使合同得以成立生效的承諾,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其必要條件是:
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是要約人向特定的受要約人發出的,受要約人是要約人選定的交易相對方,受要約人進行承諾的權利是要約人賦予的,只要受要約人才能取得承諾的能力,受要約人以外的第三人不享有承諾的權利。因此,第三人進行承諾不是承諾,只能視作對要約人發出了要約。如果訂約的建議是向不特定人發出的,並且如果該訂約建議可以構成要約,則不特定人中的任何人均可以作出承諾。不過實際上,最後能夠作出承諾的,只能是特定的人。比如懸賞廣告。
2、承諾須向要約人作出。承諾是對要約的同意,是受要約人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當然要向要約人作出。如果承諾不是向要約人作出,則作出的承諾不視為承諾,達不到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的目的。
3、承諾的內容須與要約保持一致。這是承諾最核心的要件,承諾必須是對要約完全的、單純的同意。因為受要約人如果想與要約人簽訂合同,必須在內容上與要約的內容一致,否則要約人就可能拒絕要約人而使合同不能成立。如果受要約人在承諾中對要約的內容加以擴張、限制或者變更,便不能構成承諾,而應當視為對要約的拒絕。但認為同時提出了一項新的要約,稱為反要約人對要約簡單地回答同意並不多見,因此,必須對受要約人的承諾進行分析。
如果僅僅是表述的形式不同,而不是實質的不一致,則不應當否定承諾的效力。如果承諾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條件,就要分析這些新的條件是否從實質上改變了要約的內容,如果沒有從實質上改變要約則應當認為是對要約的承諾,如果從實質上改變了要約的內容,則不應認為是一項承諾,而應是對要約的拒絕並可能構成反要約。
4、承諾必須在要約的有效期內作出。如果要約規定了承諾期限,則承諾應在規定的承諾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則承諾應當在合理的期限內作出。如果要約的承諾期限已過,或者已超過一個合理的時期,則不應再作出承諾。如果承諾期限已不能視為是承諾,只能視為是一項要約。原來的要約人不再受原要約的拘束,他可以不答應受要約人,當然也可以答應,如果答應,是作為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的要約。
㈥ 合同法的基本要素有要約,承諾,對價。指出各個基本要素的概念,並指出它們的意義
一、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一項訂約的建議要成為一個要約,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要約成立的要件有四個:
1、要約是特定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目的在於訂立合同,要約人必須使接收要約的相對方能夠明白是誰發出了要約以便作出承諾。因此,發出要約的人必須能夠確定,必須能夠特定化。雖然合同雙方都可以作為要約人,但作為要約人的必須是特定的合同當事人。
2、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結合同的相對人發出。合同因相對人對於要約的承諾而成立,所以要約不能對希望與其訂立合同的相對人以外的第三人發出。
3、要約必須具有締約目的並表明經承諾即受此意思表示的拘束。
4、要約的內容必須具備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件。
二、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全部條件的意思表示。這是我國新合同法第21條規定的承諾的概念,在商業習慣用語上,承諾又稱為接受、收盤等。一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諾應當具備以下要件:
1、 承諾必須由合同的相對人受要約人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根據合同的相對性,要約必須由合同的相對人受要約人來做出承諾。
2、承諾須向要約人作出。承諾是對要約的接受,,是受要約人同意按照要約的內容與要約人建立合同關系的意思表示,因此,承諾必須向要約人做出。
3、鏡像規則。鏡像規則」是普通法上的傳統制度,其主要內容是指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一致。
4、合理期間送達。 根據《合同法》第23條,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並且對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作了兩種不同情況的規定。關於合理期間,一般情況下要考慮三個因素:一,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所需要的時間;二,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進行考慮的必要時間;三,承諾發出到達要約人所需的時間。
三、對價:指當事人一方在獲得某種利益時,必須給付對方相應的代價。
對價的必備條件:
1、對價必須合法;
2、對價須是待履行或已履行的對價,過去的對價不能構成有效的對價;
3、已經存在的義務和法律義務不能作為對價;
4、對價須具有真實價值,但毋需完全等價;
5、對價必須來自受允諾人包括其代理人;
6、放棄有效的訴權構成對價;
7、部分支付不能作為償還全部債務的有效對價,但這一規則受到禁反言規則的制約。
記住一點「等價交換」。
㈦ 合同法中要約與承諾的關系
合同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合同專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屬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本質上是一種合意。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合意是指當事人對合同必備條款達成一致意見。當事人合議的過程,對合同內容協商一致的過程,就是經過要約、承諾完成的。向對方提出合同條件作出簽訂合同的意思表示稱為「要約」,而另一方如果表示接受就稱為「承諾」。一般而言,一方發出要約,另一方作出承諾,合同就成立了。但是,有時要約和承諾往往難以區分。許多合同是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討價還價、反復協商才得以達成。
第十四條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二十一條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所謂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以締結合同的意思表示。在商業交易中,與「發盤」、「發價」等相對稱,承諾稱作「接受」。在一般情況下,承諾作出生效後合同即告成立。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上的承諾是什麼
承諾是受要約人抄同意要約的襲意思表示。即受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而與要約人成立合同。
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
任何有效的承諾,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和承諾是一種相對人的行為。因此,承諾必須由被要約人作出。被要約人以外的任何第三者即使知道要約的內容並對此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也不能認為是承諾。被要約人,通常指的是受要約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權的代理人。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其承諾都具有同等效力。 (2)承諾必須是在有效時間內作出。所謂有效時間,是指要約定有答復期限的,規定的期限內即為有效時間;要約並無答復期限的,通常認為合理的時間(如信件、電報往來及受要約人考慮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即為有效時間。 (3)承諾必須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即承諾必須是無條件地接受要約的所有條件。
㈨ 合同法對承諾有什麼規定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專(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屬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
合同法,承諾
1、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
㈩ 《合同法》關於要約承諾規定是什麼
【為您推薦】龍口市律師
鹽都區律師
崇州市律師
台山市律師
羅庄區律師
順平縣律師
茶陵縣律師
在買賣活動中,作為采購方向對方表達簽署合同的意向後,對方收到要約,如果同意簽署合同,會做出相關承諾。接下來雙方會選擇時間就合同細節進行探討,並最終訂立合同。關於要約和承諾在《合同法》中明文規定。那麼《合同法》關於要約承諾規定有哪些條款,下面我們通過小編摘錄的相關條文做個了解吧。
《合同法》關於要約承諾的規定
第十三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的方式。
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要約邀請時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第十六條: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十七條: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八條:要約可以撤銷。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的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第二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失效:
(一)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
(二)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
(三)承諾的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四)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的變更。
第二十二條:「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據此,承諾一般應以口頭形式、書面形式作出,或者根據交易習慣或要約的要求以行為作出。對於沉默或不作為是否可以是承諾的方式,法律未作規定,但通常認為,如果當事人又特別約定或交易習慣允許以沉默或不作為的方式作出承諾的,法律應承認承諾的效力。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我國《合同法》關於要約承諾規定的內容,不難發現,一方做出要約,要確保內容明確,並且如果對方承諾的話,發出要約一方要遵守要約的內容。同時,承諾的一方應當以通知的方式告知要約方。通常情況下,要約一旦發出就不能撤回,需要撤回的話要事先通知對方。
延伸閱讀:
合同權利義務終止的效力及法律後果
起訴合同無效是怎樣的,屬於合同的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