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加班費時效

勞動合同法加班費時效

發布時間: 2022-01-12 21:17:14

A. 勞動法中對加班費的時效限制規定是多長時間

1.根據勞動部1995年3月25日頒布的《〈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第六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企業由於生產經營需要而延長職工工作時間的 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執行。」《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它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突發性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它情形。可見,國家不提倡加班加點,但也不是完全禁止。
《勞動法》的確規定,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而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 300%的工資報酬。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勞動者在休息日休息是沒有工資的,所以休息日加班工資應該在按月發放的正常工資之外另按日工資標準的200%支付。但是,國家規定法定節假日期間,用人單位應該向勞動者支付工資,也就是說,單位按月發放的工資中已經包括了法定節假日的工資,所以,單位在支付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時,只須另外支付日工資標準的200%,加上包含在按月發放的正常工資中的法定節假日工資,就符合了《勞動法》規定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 300%的工資報酬。
原勞動部發布的《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 (勞部發〔1995〕226號)明確規定,凡是安排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或者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補休的,均應該支付給勞動者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或日工資標准150%、200%的工資;安排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則應該另外向勞動者支付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小時或日工資標准300%的工資。
如果企業不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按規定,企業除了應當補足勞動者的加班工資外,還要按不足部分的25%支付補償金。
不過現在小企業基本上不管那麼多了,關鍵在於加班的那句,「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大部分人都選擇默認接受,就怕丟了飯碗。
2.關於不定時工作制:也不是隨便可以制定的,前提勞動局審批企業的申請崗位和勞動者協商同意並給於補償
3.可以先到勞動局的監察大隊請求出面給於協調和幫助,不行的話寫書面的仲裁書到勞動局仲裁委員會仲

B. 勞動合同法關於加班費怎麼計算

勞動合同法關於加班費的計算是: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先按同等時間安排其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應支付勞動者加班工資;法定節假日(元旦、春節、勞動節、國慶節)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支付勞動者加班工資:

1、在標准工作日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

我國立法規定,禁止安排、懷孕7個月以上的女工和哺乳未滿周歲嬰兒的女工參加加班加點。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應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對於生產經營需要以外原因所引起的延長工時,根據《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職工共所時間的規定》及其《實施辦法》的規定:

1、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國家資財遭到嚴重威脅,需要緊急處理的;

2、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3、必須利用法定節日或公休日的停產期間進行設備檢修、保養的;

4、事業單位為完成國家緊急任務或完成上級安排的其他緊急任務,以及商業、供銷企業在旺季完成收購、運輸、加工農副產品緊急任務;

5、為完成國防緊急任務,或者完成上級在國家計劃外安排的其他緊急生產任務的餓;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C. 勞動仲裁要追討的加班費是4年前的,可以么,有這方面的時效規定么

今天是2020年5月13日,親自到廣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問過法律援助律師,這邊居然是不支持,我說有證據,他說你證據不認可,只認為你這么多年都不追討已經默認了。看來不同省份對維護法律的意志的尺度上不一樣的。

D. 關於加班費的時效問題。

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勞動者在任職期間礙於情面,或者基於保住崗位的需要,即使用人單位常規性安排加班,勞動者一般都不會主動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班費用,但是由於任何權利的司法保護在法律上都是有期限的,也就是我們說的時效,超出時效,權利就可能得不到司法保護,因此,在仲裁或者訴訟時效期限內權利主張權利,在法律上才有現實意義。 一、 一般勞動權益的仲裁時效是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對照前述法律規定,一般勞動權益被侵害事宜的仲裁時效為一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計算。比如,未簽訂書面勞動的事項結束一年後,當事人即使主張雙倍勞動報酬,在仲裁機構和法院,這樣的主張也不會得到支持,因為該權益已經超過法律規定的仲裁時效。 二、 加班費的保護期限 前面所述內容是一般勞動權益保護時效,法律對於勞動報酬還做了特殊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也就是說,勞動報酬的仲裁時效不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算,而是從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算。法律作出這樣的規定是為了特別保護勞動者,除了勞動報酬外,其他權益不能適用這一特別規定。但是,對於這一規定,司法解釋又做了補充限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規定,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已經書面通知勞動者拒付工資的,書面通知送達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用人單位不能證明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也就是說,如果用人單位書面明確表示拒絕支付工資報酬的,那麼勞動者主張權益的時效是一年,其起算時間是用人單位的明示時間。 三、舉證責任倒置適用時間的特殊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也就是說,對於勞動者工資發放(當然包括加班費發放)的舉止責任由用人單位承擔,用人單位若要證明其工資支付不存在瑕疵,需要提供考勤記錄以及工資支付台賬等證據證明,但是,用人單位的這種證明義務也不是無限制的,否則對用人單位來說就非常不公平,根據《關於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第17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工資支付周期編制工資支付記錄表,並至少保存二年備查。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勞動報酬問題產生爭議時,在二年保存期間內,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超出這一期間的則應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明責任分配規則」。由於法律要求用人單位應當保存工資支付憑證達兩年,對於兩年內的加班主張,用人單位存在舉證責任,如果舉證不能的,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後果。 綜上,由於加班費屬於勞動報酬的一部分,因此,主張加班費的時效應當與勞動報酬的時效一致。但是加班費又和一般意義的工資有一定的差別,所以在權利主張時,對權利人的具體舉證責任分配上有特別的要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勞動報酬問題產生爭議時,在二年保存期間內,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該兩年的推溯起算時間,應為提出仲裁申請之日起;兩年之前的,勞動者需對加班事實以及拖欠加班費事實舉證,如果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兩年前的確存在加班情況的,勞動者有權獲取相應的加班費。 不好意思是查的

E. 勞動合同法對加班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5)勞動合同法加班費時效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F. 勞動合同法加班補休時間截止期限有規定嗎

  1. 沒有規定,用人單位自行安排。

  2.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3.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但一般情況下,只要企業加班,很少能嚴格控制在國家規定的36個小時內。但只要員工提供了加班,就應該按照國家規定發放加班費,即每加班一個小時,應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按工作日、休息日、法定節假日的不同分別計算)。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開局工作 發布:2025-08-20 11:14:34 瀏覽:809
道德風險產生的原因 發布:2025-08-20 10:38:09 瀏覽:288
2018北京勞動法婚假正文 發布:2025-08-20 10:33:17 瀏覽:123
2015武漢大學在職法律碩士雙證 發布:2025-08-20 10:21:36 瀏覽:115
直銷監管條例 發布:2025-08-20 10:20:46 瀏覽:2
2019中級經濟法答案9月8日 發布:2025-08-20 10:20:45 瀏覽:292
司法辦案績效 發布:2025-08-20 10:14:55 瀏覽:386
葯事管理工作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0 10:14:21 瀏覽:577
現代最可怕的女性刑法 發布:2025-08-20 10:13:36 瀏覽:956
今日社會與法 發布:2025-08-20 10:11:48 瀏覽:970